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國內的保險行業發展得還不錯,至少能夠深入人心的就有3到4個有名氣的企業,當然,這些不乏有那些黑得比較多的保險公司,但黑總歸黑,還是有人會去購買,這都是因為客戶需要,在壹個新客戶面前,如果把壹個沒有名氣的小型保險公司和壹個大型保險公司來對比,客戶肯定首選大型保險公司,雖然他曾經背黑過,但在人們的心中,至少他的名氣還是有的,更值得信賴。
那麽如果妳是打算進入保險行業發展,也要提前做好準備,畢竟這些大企業就這麽幾家,所招的人要求肯定都會非常嚴格。
工程保險產品、服務和再保險:國際市場VS國內市場-工保網國際建築市場在經歷了漫長的發展變遷後已形成較為成熟的項目發包與管理模式。建設活動主體有著較強的保險保障意識,基於自身受到的風險威脅與相關法律規定作出的投保要求,對於工程保險保障有著較強需求。同時,保險公司與保險中介基於工程保險市場需求不斷研發、完善工程保險產品與保險服務,有力推動著國際工程保險市場的快速發展。
1、國際工程保險產品與服務分析
在國際建築市場中,建設活動主體普遍具有較強的風險管理意識,十分重視利用保險力量對抗各類項目風險威脅。尤其在漫長的國際建築市場發展過程中,人們對於各類建設風險的認知不斷加深,對特定風險的保險保障需求不斷提高,逐漸催生出較為 健全完善的工程保險產品 與 創新應用的保險服務。
工程壹切險
工程壹切險,包括建安工程壹切險和第三者責任險,其保險責任包括:工程本身(永久或臨時)、施工用料、各類工程設備、工程機器等財產在建設或安裝期間,因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導致的損失賠償;以及被保險人依法應承擔的第三者人身傷亡或財產損失的賠償責任。
工程壹切險的保險保障期間覆蓋項目建設施工與安裝期間;保險標的包括工程本身、各類建築材料、機械設備等財產損失以及第三者人身財產損失;所涉建設活動主體包括業主、承包商。
雇主責任險與意外傷害險
雇主責任保險與意外傷害保險,兩者的保險責任都圍繞員工因意外傷害風險所產生的意外醫療、傷殘或死亡補償等費用賠償而來,但雇主責任保險屬於責任保險,承保的是雇主對員工的意外賠償責任,既能補償遭受意外傷害的員工或員工家屬,也能免除或減少雇主的經濟賠償責任。
雇主責任保險與人身意外傷害保險的保障期間覆蓋項目勘察、設計、施工安裝和試運行階段;保險標的包括建設人員因意外傷害事故產生的醫療、傷亡等費用賠付;所涉建設活動主體包括勘察、設計、施工、監理等建設人員。
IDI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
IDI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的保險責任包括:項目工程因設計、材料和施工等原因造成質量不符合工程建設強制性標準以及合同的約定,在使用過程中暴露出質量缺陷而產生的修復賠償責任。
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的保險保障期間覆蓋工程勘察設計階段、施工建設階段、運營使用階段,最長保險保障期限可達完工後十年之久。其中,項目完工前的各建設階段,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主要為項目建設提供專業的質量風險管理服務;項目完工後則提供因質量缺陷而產生的修復賠償保障服務。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所涉建設活動主體包括建設單位、施工單位與小業主。
職業責任保險
職業責任保險是指相關建設活動主體(勘察、設計、施工)因工作上的疏忽和過失造成事故,導致他人的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由保險公司負責承擔相應經濟賠償責任的保險。
職業責任保險的保險保障期間也較長,單項工程投保方式下保險期限最長可達8年,年保方式下保險追溯期最長可達15年。職業責任保險的保險責任主要圍繞因保險事故造成的物質及第三者責任損失而來,其目的為提供相關職業人員的風險應對與賠償能力,保障保險事故形成的經濟賠償問題得到順利解決。
機動車輛保險
機動車輛保險附加第三者責任險,是指具有公***牌照的機動車輛在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中出現損害或對第三者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損傷損害,由保險公司承擔相應的經濟賠償責任的保險。
機動車輛保險同工程壹切險壹樣,也屬於融財產損失保險與責任險為壹體的綜合性財產保險,保險責任既包括機動車輛自身的損失賠償也包括對第三者造成的人身傷害與財產損失賠償。
工程機械保險
工程機械保險,是以各類工程機械設備在自然災害或意外事故中出現的損失賠償為保險責任的工程保險。其附加險包括第三者責任險、雇主責任險,因此 其保險保障範圍可以包括三部分:工程機械財產損失賠償、第三者人身財產損失賠償、操作人員意外傷害賠償。
信用保險與保證保險
信用保險,是指由權利人直接向保險人投保,要求保險人承保義務人的信用,如果權利人因義務人不履行義務而遭受經濟損失,保險人必須按照保險合同規定負責賠償。 如承包商擔心業務不能如期支付工程款,作為權利人向保險公司投保信用保險,保障業主的支付信用,壹旦業主未如期支付工程款,保險公司負責對承包商賠償相應經濟損失。
保證保險,是指由義務人投保,保險人以保證人的身份為義務人提供信用擔保,如果由於義務人的行為導致權利人遭受經濟損失時,在義務人不能補償權利人損失的情況下,由保險人代替義務人補償權利人的經濟損失,並擁有向義務人進行追償的權利。 如承包商向保險公司投保保證保險,由保險公司向業主保證承包商將按照合同約定履行義務,壹旦承包商未按合同約定完成履約,則由保險公司負責對業主賠償相應損失。
延遲完工保險
延遲完工保險,主要承保由於施工過程中的自然災害、意外事故等風險因素導致建設施工受阻、項目延遲完工,進而造成業主預期利潤、銀行貸款利息以及彌補固定費用的間接經濟損失。
延遲完工保險主要以工程壹切險的附加險形式出現,很少作為獨立險種進行承保。其保險標的區別於傳統工程保險標的,風險性較大,保險技術要求較高,通常會配備較為專業的第三方風險管理服務,同時擁有專業再保險公司支持。
除了健全完善的工程保險產品,國際工程保險市場在創新保險服務應用方面也有著較為成熟的發展。其主要表現即在於保險公司自身或借助第三方專業機構服務,能夠賦予工程保險產品強大的風險管理服務功能,如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的項目全流程質量風險管理服務(TIS服務)、信用保險與保證保險的全過程履約風險管理服務、延遲完工保險的專業第三方風險管理服務等。
保險公司通過各類保險產品風險管理服務的創新研發與廣泛應用,壹方面能夠在現有工程管理體系之外形成全新的保險保障作用,有效應對項目建設工程質量、施工安全、工期與投資控制風險;另壹方面保險公司借助專業風險管理力量進壹步深入參與建設工程管理,發揮市場準入篩選(保險保函或保險費率高低影響建企開展市場業務)、項目工程全過程風險管理(質量、安全、工期與投資風險管理)、全方位風險事後賠償保障等重要作用。
2、國內工程保險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我國自上世紀80年代才通過世界銀行貸款和“三資”建設項目接觸“工程保險”這壹重要的現代風險管理手段。相較而言,國內工程保險市場發展時間較短,發展程度不充分,存在:險種發展不均衡,保險覆蓋面窄;缺乏保險服務創新,無法進壹步拓展工程保險價值;再保險市場發展緩慢,無法快速驅動直保端工程保險業務拓展。
險種發展不均衡
相較國際工程保險市場,國內工程保險市場的整體發展時間較短,盡管建築業市場對工程質量、施工安全、合同履約、財產保障、職業責任等風險威脅有著較強的保險保障需求,但 市場在產品供給方面明顯存在不足,各類工程險種呈不均衡發展特點,無法形成全面有效的工程保險保障。
目前,國內工程保險領域發展應用較為成熟的工程險種主要圍繞在綜合財險與意外傷害保險兩大領域, 如建築工程壹切險、安裝工程壹切險、工程機械綜合保險幾乎是各類項目建設的必投險種,保險責任既包括對工程或機械設備本身的財產損失賠償也包括對第三者造成的人身傷害與財產損失賠償;再如建築工程意外傷害保險,作為首個曾被《建築法》明確要求投保的工程險種,在工程保險市場有著較為廣泛的實踐應用,許多地方將其視作強制險種,非投保不予以準許開工。
除了綜合財險與意外傷害保險,國內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IDI保險)、職業責任保險、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工程保證保險、延遲完工保險等工程險種的市場發展與實踐應用都較為緩慢、不均衡、不充分。 其中,如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工程保證保險、安全生產責任保險都是近幾年國內創新引入和研發的新型工程險種,盡管有著較為強力的政策推動,但依舊受市場發展時間影響,在市場推廣與實踐應用方面存在壹些問題。職業責任保險與延遲完工保險發展更為遲緩。
缺乏保險服務創新
傳統工程保險服務主要圍繞“投保”與“理賠”兩大業務端口展開,缺乏必要的現代保後風險管理服務。 受限於這壹點,我國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安全生產責任保險、工程保證保險以及延遲完工保險等新型工程險種在開展必要的風險管理服務時陷入發展困境:缺乏專業的工程保險風險管理服務技術、人才、管理與服務經驗,無法為相關新型工程險種提供有效的風險管理服務支持,影響著國內工程保險市場的快速、充分發展。
除了相關險種的市場推廣與實踐應用,不成熟的風險管理服務還影響著傳統工程保險業務模式的轉型發展。 目前國內工程保險市場業務主要以分散式、組合投保模式展開,在保險辦理成本、保險合同管理、保險保障範圍與風險管理服務方面存在缺陷。CIP保險(Controlled Insurance Programs)是國際工程保險領域常見的壹種工程保險模式,其並非某壹具體的保險險種,而是涉及建設工程各個實施階段、各個參與主體、各項風險因素的綜合性保險保障方式,有利於降低保險辦理成本,提高保險合同管理效率,擴展保險保障範圍,提高項目風險管理。但 開展CIP保險模式客觀上要求保險公司自身具備或能夠借助第三方機構力量提供專業的質量安全風險管理服務,這成為國內工程保險市場開展CIP保險業務的主要制約條件。
因此,由於缺乏必要、有效的風險管理服務,保險公司始終缺乏進壹步參與項目工程管理的業務契機,無法發揮成熟工程保險市場多樣化的保險保障作用。
再保險市場發展緩慢
工程建設活動具有投資資金大、建設周期長、管理難度大、風險因素復雜、風險環節較多等行業特點,因此 開展工程保險業務客觀上對保險公司的產品定價、核保核賠、風險管理等保險技術與承保能力等有著較高要求,這就需要再保險公司的業務支持。 壹方面,再保險業務能夠有效的幫助直保公司分散業務風險,成為直保公司的重要風險管理工具;另壹方面,再保險公司都會對直保公司提供各種保險技術支持,幫助其制定產品定價、承保方案,提供各種專業咨詢服務,進而提高直保公司的整體承保能力與管理水平。
工程保險屬於專業性較強的保險領域,目前我國專業性再保險公司較少,國內工程再保險市場業務發展緩慢,大量保費流入國際市場。這也是造成目前國內工程保險市場壹些特殊險種(如DSU延遲完工保險)無法有效順利開展,以及壹些新型工程險種(IDI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工程質量保證保險)推廣應用緩慢的主要原因。
對比分析國際工程保險市場發展特點,進壹步加速完善國內工程保險市場發展,是實現我國建築業對內對外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條件。目前,國內工程保險市場在產品、服務和再保險方面仍面臨壹些發展困境,推動傳統工程保險市場轉型發展與國際市場對接依舊任重而道遠。
沒有信譽沒有契約精神就沒有希望。
不請自來問:妳如何看待國內的保險行業?
答:個人覺得現在的保險行業靠的還是“個人品牌”,樹立好自己的品牌,服務好每壹位客戶是保險銷售的趨勢,現在的客戶群體發生變化,壹邊他們的保險意識大大提高,壹邊他們學習保險、了解保險的心思越來越明確,再想靠“忽悠”獲客基本沒戲了,
而且客戶群體的“專業”化,也導致了保險公司推出的產品越來越好,“懂行”的人多了,產品沒有競爭力,哪個銷售也不會去“砸自己的招牌”去推薦,也沒人會去買單。
總體來說現在的保險行業是成壹個“良性循環”的發展趨勢。
鄙人拙見,希望能夠幫到妳!
“”悅保閣,願您悅保越安心“”,還有更多保險資訊哦~~~說國內保險業之前先說說國外的保險業,說個鄰居-馬來西亞吧!這個市場被譽為亞洲最先進的保險市場,當然,所謂的先進只是指制度設計上,而不是效率。篇幅所限(懶),我簡單說說他們保險的處理方式。
1.投保-遍布全國的保險經紀人和代理人,受以前殖民的影響,他們和英國保險市場聯系很緊密,專業素養很高,整體水平遠高於我國。
2.費率-保險管理委員會(也就是我們的保監會)對每個險種均設定壹個費率區間,不能突破,確保保險公司之間不以犧牲投保人利益來拼價格,加之保險經紀人的高水平,整體來說保險市場十分 健康 ,投保人也可以獲得更好的服務。
3.直保分保-這個我舉個例子就明白了。比如壹個中國企業的在馬工廠要投保,壹般都希望拿回中國來投保(惡性競爭,最便宜)。首先馬來要有出單公司,提交條款由保險委員會審核(他們是每單必審,所以保險公司想降價也不行),壹看想分保,那麽就需要提交馬來本地所有保險公司均不願承保的文件,只要馬來本地能消化就分不回國內。
4.獎勵金制度-對於無賠付或者達到約定賠付比例之內的投保人,可以在保單中約定獎勵金。這屬於明賬,對企業來說是合法收入。咱們國內屬於黑賬。
當然還有很多,回頭看國內。由於我們的保險條款在翻譯時模棱兩可的內容很多(保險公司翻譯的外國條款,是不是故意翻成這樣就不知道了),加之第壹部保險法也是保險公司制定的(想起什麽了沒有,關鍵詞:奔馳女車主,三包),這導致了新保險法之前被保險人和投保人在投保理賠時處於極其不利的位置,這也是保險名聲不好的壹個重要方面。
保險名聲不好的另壹個因素就是不規範不監督的保險代理人。由於國內保險的廣度和深度遠遠低於國際水平,國內保險市場才剛剛起步,保險公司為了業績和規模,下至剛會走,上至99,能拉來業務的人都能賣保險,這壹下子拉低了保險銷售人員的專業水平,漸漸的賣保險和騙子劃了等號。舉個可笑的例子,我遇見過壹個保險代理人,寫了壹行半的字,錯別字七八個。
隨著中國加入WTO,政府承諾金融業和國際接軌,正式引入了保險經紀人制度,中國才第壹次有了法律上站在投保人和被保險人壹邊的保險專業人員。但由於保險經紀人專業性和全面性要求太高,導致國內絕大部分保險經紀人無法提供真正專業的保險服務,於是漸漸從本應該賣服務的專業經紀人淪為了和保險代理人壹樣賣保險產品,還有壹些變質的保險經紀人連保險都賣不出去,幹脆成了開票洗錢的工具。可悲。
萬幸,我們還是憑著良心小步慢走,堅持了保險的本質,保持了保險經紀人的初心。
對於中國的保險行業,如我前面所說,中國的保險廣度和深度遠遠達不到國外的水平,絕對是朝陽行業,保險代理人這類保險銷售人員國家早晚會重拳治理,為了賣保險張嘴胡說,事後不認賬的現象肯定會大幅扭轉。我最有信心的還是保險經紀人這個行業,在國外這個行業絕對是比律師更高大上的,但國內往往沒有認知,把保險經紀人和保險銷售人員混為壹談,我表示很無奈。重申壹下,保險經紀人不是賣保險的,賣的是服務,服務,服務(說三遍)。我對這個行業充滿信心,因為我們身後是無數在保險的泥潭裏苦苦掙紮的投保人,我們的存在不被99%的人知道。
我堅信通過國家的治理和加強監管,保險行業進壹步自律和發展,保險經紀人被更多的人認知和熟悉,中國的保險行業壹定更美好。
發展速度快
發展空間大
目前屬於初級向中級邁步階段
代理人制度在保險行業起步階段作用巨大,未來是否適應
執業門檻太低造成行業聲譽混亂
保險企業真正有百年企業心態的不多,都是融資工具
回答如下。
中國保險市場歷經二十多年的發展,其 社會 穩壓器的作用愈來愈大,這壹點必須要肯定的。但與此同時隨著時間的推移,保險市場的諸多問題也愈來愈顯現出來,諸如誤導客戶、理賠難等都是比較突出的問題。如果我們用審視的眼光去看會發現,所謂誤導客戶理賠難等問題已經延續了二十多年。為何二十多年的發展,這些問題會成為保險業發展的懸而未決的頑疾,原因就在於:
壹、保險公司在市場化的發展進程中,執行的是壹條唯保費至上的經營路線,而非客戶服務至上的經營路線。在唯保費至上的經營路線下,保險公司從招聘營銷人員到培訓營銷人員,貫穿的是保費為王的營銷路線,這樣的營銷路線下,不規範的展業行為必然會成為頑疾。
二、保險公司缺少有效的 社會 監督機制。現在的保險同業公會純粹是壹個 社會 團體組織,不能對保險公司的經營形成有效的監督。銀保監對保險公司負有監督與管理的職能,但在職能的落實過程中,涉及不到保險公司具體的經營行為中,而是要待保險公司的經營行為成為 社會 反響較大的問題時才出面幹涉或懲戒,而此時已經造成了不良的 社會 影響。
由此可見,目前保險市場出現的種種問題實質上是管理機制、經營機制、營銷機制三者脫節所造成的。不從機制改革入手保險市場上的問題是難以解決的。
壹個有意無意造就「騙子」的行業。
昨天接到壹個推銷保險的電話,跟我強調可以報銷住院和門診費用,還帶住院補貼。
我首問,這是壹款醫療險還是壹款意外險?答曰:是壹款意外醫療險。
我再問,住院和門診的原因限制為意外還是也可以是疾病?答曰:限制為意外。
我跟進,也就是說這款保險是壹款附加了意外醫療責任的意外險對嗎?答曰:是的。
繼續問,那麽這款產品的意外身故和意外傷殘基本保額是多少?答曰:60萬。
再次問,那這款產品是交壹年保壹年,還是交多年保多年帶返還的呢?答曰:前者,但是可以季交。
再追問,如果我選擇年交,壹年的保費是多少?答曰:3000多元
於是我說,那妳這款產品沒有競爭力啊,如果妳和妳的同事有需要,我可以給妳們壹個方案:
年交1500,基本保額100萬
意外醫療不限社保目錄,次限額5萬
住院津貼600元/天(100天為限),重癥監護室津貼1200元/天(30天為限)
保障區域為全球除戰區
如果認為保費太貴,我還可以在基本保額不變的情況下,通過調整責任降低保費
對方於是說,他不是第壹天做保險,這些他都懂的,抱歉打擾到我。
頓時心疼他壹秒鐘,如果自己明知市面上有遠遠好於自己產品的,怎麽能夠鼓起勇氣,每天堅持打那麽多電話推銷自己手裏的「破爛款」?晚上躺在床上時能夠安然入睡嗎?
沒壹個好公司,都是為了利益,不講法,不講信,用的都是二個字,壹個騙字,壹個哄字。我知道我們這裏過去有個村,有個鄉鎮煤礦領導用集體的錢為個人投報,保險公司也給辦理,他們有什原則,國家對他們大縱容了,他們才敢幹這些缺德事。
1.買過兩次國內個人保險,均選擇了中途退保。壹次因為險種不好,壹次因為生活所迫。結果是損失慘重。記得壹個投20年的產品,10幾年下來,損失了很多錢。
2.國內保險業在服務人員素質和產品設計上還有很大空間。人員素質最大的問題是不停的跟、纏、煩…說白了,就是普通業務員,而不是投資顧問或理財顧問,這個真的區別很大,不壹壹細說。
3.很奇怪,我的微信朋友圈裏有壹位香港朋友,是做保險生意的。我至今也沒和他聊過保險,他也沒有主動過。我和他保留比較多的交流,除了喜歡健身、運動和很多愛好相同外,就是他很懂生活,也會把工作方式和生活做很好的嫁接。我想,我如果繼續選擇保險,會選擇他。他也是我當初差壹點走入保險業,想像中好保險人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