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 指 朝鮮
朝鮮的分裂和兩個朝鮮的出現
朝鮮的分裂及兩個朝鮮的出現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外來勢力無視朝鮮人民的正當權益,實行粗暴幹涉的後果,特別是美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是壹個最重要的原因。
三八線的確定
美帝國主義垂涎朝鮮半島由來已久。早在1943年3月27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就向英國外交大臣艾登提出了戰後立即對朝鮮實行托管的建議。1943年12月,在德黑蘭會議期間,羅斯福明確主張對朝鮮實行為期40年的托管。1945年2月8日,在雅爾塔會議上,羅斯福又以“為那裏的人民作好自治的準備”為借口,建議在日本戰敗後由美蘇中3國對朝鮮實行“也許要20年到30年”的托管。雖然斯大林當時認為“托管期越短越好”,並主張邀請英國參加,但還是同羅斯福就托管朝鮮的問題達成了諒解。同年5月末,斯大林在接見美國總統杜魯門的特使霍普金斯時又表示,蘇聯對4國托管朝鮮的政策的態度不會因美國總統易人而改變。在波茨坦會議上,蘇聯方面進而提出就此事展開具體的討論。
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8月10日,日本“禦前會議”決定接受“波茨坦公告”。當時,大批蘇軍潮水般地湧進了朝鮮半島,而美國可調去的部隊尚在數百公裏之外的沖繩。在這種形勢下,為了盡可能地阻止蘇軍南下,美國軍方和國務院匆忙擬定了以北緯38度線作為劃分美蘇在朝鮮分別接受日軍投降的區域分界線的方案。8 月14日,美國總統杜魯門正式批準了這壹建議。次日,杜魯門向斯大林發出了壹封密信,並附去由美國制訂、指令由駐日大本營出面頒發的投降命令“總命令第壹號”。其中規定,在北緯38度以北的朝鮮境內的日軍應向蘇軍投降,在北緯38度以南的境內日軍應向美軍投降。根據這壹劃分辦法,那些按實力來說美軍尚不能到達的廣大地區(其中包括舊都漢城以及兩個重要海港仁川和釜山),都被納入了它的受降範圍。因此,當斯大林在8月16日的復信中宣布了“基本上不反對命令的內容”、對於有關朝鮮的做法沒有異議時,美國政府高興得甚至感到有些出乎意料。白宮原以為,鑒於美蘇兩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地位,蘇聯會堅持壹條更南面的界線。在大國的意誌影響下,在既不為朝鮮人民知曉、也未經國際會議討論情況下,這條日後分割了南北朝鮮的“三八”線就被確定了下來。9月初,美軍登陸南朝鮮前夕,蘇軍按照協議從已占領的漢城、仁川等地撤退到“三八”線以北。
美國的反托管陰謀和在南朝鮮建立傀儡政權
在取得抗日武裝鬥爭的偉大勝利後,朝鮮人民迫切要求建立壹個統壹的民族獨立國家。但是,朝鮮人民的這壹美好心願壹開始就受到了美帝國主義的踐踏。它竭力牢固建立自己在南朝鮮的罪惡統治,並妄想進而將整個朝鮮置於美國的新殖民主義枷鎖之下。為此,壹方面,在美軍進駐南朝鮮以後,美國占領當局糾集當地的地主和買辦資產階級等反動勢力,瘋狂鎮壓愛國人民;另壹方面,又玩弄起從建議托管到“反對”托管的手法。
1945年12月16—26日,美蘇英3國外長會議在莫斯科舉行,朝鮮問題是其中的議題之壹。會上,美國國務卿貝爾納斯提出,首先應由美蘇兩國的占領軍司令組成統壹的軍事行政機構對整個朝鮮實行壹定時期(無法估計其期限)的軍管,然後由美蘇英中4國進行為期5年的“托管”統治,必要時可再延長5年,而回避了朝鮮人民建立自己本國政府的問題。這壹建議顯然是企圖在國際托管的幌子下建立起美國對朝鮮的長期統治。蘇聯外長莫洛托夫表示拒絕貝爾納斯的方案,主張應立即由朝鮮的各民主政黨和社會團體出面組建民主臨時政府,而托管只能以5年為限。會議最後以蘇聯的提案為基礎達成了協議。按照這項協議規定:為了重建朝鮮成壹獨立國家,為了創造各種依據民主原則發展朝鮮的條件及盡速清除日本在朝鮮長期統治的惡果,特設立臨時朝鮮民主政府;為了協助組成臨時朝鮮民主政府,並為了初步籌劃適當辦法,由美蘇兩國占領軍司令部的代表組成聯合委員會;聯合委員會在諮商臨時朝鮮民主政府後,應將有關建議送交美蘇英中4國政府聯合考慮,“以便4強能就在朝鮮實行以5年為限的托管制的問題達成協定”。
朝鮮人民所希望的,當然是蘇美兩國軍隊在解除日本侵略軍的武裝後立即同時撤出朝鮮,在沒有外來幹涉的情況下依靠自己的力量盡早建立自主獨立國家。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這壹願望是不現實的。莫斯科外長會議的有關決議如果真正能夠得到執行,對於阻止美帝國主義的侵略野心、加速獨立自主的國家的建設,無疑也是有益的。因此,朝鮮的各個進步政黨、社會團體和愛國人民都對這壹決議采取了歡迎和支持的態度。
但是,莫斯科外長會議的協議卻在美國統治集團中引起了強烈不滿,特別是遭到了駐在南朝鮮的美國軍政官員的反對。在他們看來,如果該決議真正得到執行,美國在朝鮮建立殖民統治的計劃無異於南柯壹夢。因此,他們主張放棄托管計劃,直接起用南朝鮮的右派勢力組成傀儡政權,以確保美國對這壹部分朝鮮領土的長期控制,並藉此實現兼並北朝鮮的陰謀。杜魯門贊成這種觀點。1946年1月5日,他在白宮當面向國務卿貝爾納斯宣讀了自己的壹封信,指責後者在莫斯科外長會議上對蘇的所謂“妥協”過甚,聲稱應在朝鮮建立“壹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即與蔣介石政權相類似的傀儡政權。為了達到這壹目的,美帝國主義除了通過自己在南朝鮮的官員對莫斯科外長會議的有關決定進行公開的攻擊外,還唆使和支持南朝鮮那些右翼政黨和團體掀起所謂的“反托管運動”。由他們拼湊了“反托管委員會”,組織反托管的示威遊行,並在各種集會和報刊上散布種種謊言,掀起反***的狂熱。1946年1月23日,斯大林在接見美國駐蘇大使哈裏曼時,對美國的這種出爾反爾和別有用心的做法提出了指責,但美國政府毫無改弦易轍之意,仍以各種手段阻礙莫斯科外長會議決議的實施。
1946年3月20日,按照莫斯科外長會議決議成立的美蘇聯合委員會在漢城召開第壹輪會議,討論同朝鮮各民主組織諮商建立臨時政府等問題。討論壹開始,美國代表就建議以反對莫斯科外長會議決議的所謂“民主議院”為基幹,組成“協議委員會”。該議院是不久前由美國占領軍當局在南朝鮮網羅大地主、大買辦和朝奸建立起來的,李承晚即是其首領。美國代表還主張授予協議委員會以確定臨時政府的成員名單和制定臨時憲法的大權。這壹提案顯然違背了莫斯科外長會議的決議,因而遭到了蘇聯的反對。經過長時間的激烈爭論後,4月18日,聯合委員會通過了必須以擁護莫斯科外長會議決議的民主政黨和社會組織作為諮商對象的原則。但是,在隨即討論南北朝鮮參加諮商的組織名單時,美國代表堅持要求列入南朝鮮的那些反對托管的右翼組織或小得可憐的宗教團體,卻將全國農民組合總聯盟和朝鮮勞動組合全國評議會等真正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民主社團排斥在外,並故意在民主組織的概念上糾纏不清。由於美國方面的有計劃的破壞活動,經過24次會議以後,5月8日,聯合委員會宣布無限期休會。
自此之後,美帝國主義與南朝鮮的右翼政客相勾結,加緊了進行分裂朝鮮民族的活動。5月12日,反對莫斯科外長會議決議的反動分子在漢城舉行所謂“爭取獨立大會”,公開叫囂建立南朝鮮的單獨政府。8月,美國占領軍當局設立了所謂朝鮮民事行政機關,接著,為炮制反動的選舉法又在12月12日下令成立了所謂“朝鮮人的立法機關”——“南朝鮮過渡立法議院”。1947年初,美國國務院明確指示應由李承晚著手拼湊所謂“南朝鮮單獨政府”,並許諾向他提供6億美元的貸款。1947年2月,美軍政府打出了“南朝鮮過渡政府”的招牌,從而完成了由立法到行政的過渡性的傀儡政權體制。1947年3月,美國宣布了杜魯門主義,以遏制蘇聯為主要目的的冷戰政策正式出籠。在這種世界戰略設計中,對於妄圖稱霸全球的美帝國主義來說,朝鮮有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因此,當美蘇聯合委員會在朝鮮人民和國際輿論的壓力下恢復工作後,美國勢必要為它設置更加難以逾越的障礙。
1947年5月21日,美蘇聯合委員會開始了第二輪會談。到6月11日,雙方就同南北朝鮮各民主政黨及社會組織進行諮商的程序和內容達成了協議。但是在審定作為諮商對象的組織名單時,美國又重操故伎。北朝鮮方面僅僅只有38個組織提出了參加諮商的申請,而南朝鮮方面申請參加諮商的組織竟達到425個,其中除了那些參加“反托管運動”的右翼組織外,還包括了壹大批壹夜之間捏造出來的“虛無黨派”和“幽靈社團”。按照美方和右翼勢力的統計,僅這些政黨、社團的成員人數就已高達5,600萬人,而當時整個朝鮮的人口不過3千萬,真是滑天下之大稽。針對美方的這壹荒唐舉動,蘇聯方面建議,擁有1萬人以上會員的實際存在的團體才有被認作諮商對象的資格。美國代表雖然認可了這壹原則,但又以若幹所謂反對托管的組織未包括在內為理由,拒絕接受蘇方提出的有諮商資格的社團名單(北朝鮮28個,南朝鮮119個)。在隨後的討論中,蘇聯代表又建議由南北朝鮮的相同名額的代表組成全朝鮮臨時人民會議。由於按照這壹動議不能保證南朝鮮反動勢力在其中的絕對優勢,同樣遭到美方的反對。與此同時,美國占領軍當局大肆迫害和威脅南朝鮮的真正的民主政黨和社團,以使其不能參與諮商。為了徹底阻撓莫斯科外長會議的決議的執行,8月26日,美國代理國務卿洛維特致函莫洛托夫,要求拋開聯合委員會,將朝鮮問題提交美蘇英中4國外長會議討論。在蘇聯政府否決了這壹建議之後,9月17日,美國政府更徑直將問題提交第二屆聯合國大會。這實際上宣布了莫斯科外長會議決議的無效。10月18日,出席美蘇聯合委員會的美方代表正式提議終止委員會的工作。
美國政府堅持將朝鮮問題提交聯合國的做法,不僅是對莫斯科外長會議決議的公開嘲弄,而且也是對聯合國憲章的粗暴踐踏。根據聯合國的有關規定,某壹國的內政問題及已有國際協定的戰後處理問題不屬於聯合國的職權範圍,必須由有關國家解決。因此,從任何壹個角度看,朝鮮問題都不能成為聯合國大會的議題。美帝國主義妄想通過聯合國來實現自己對朝鮮的控制。這壹陰謀遭到朝鮮人民和世界進步公眾的譴責。在9月26日的美蘇聯合委員會的會議上,蘇聯代表抨擊了美國政府蓄意破壞莫斯科外長會議決議的卑劣行徑,同時建議蘇美兩國軍隊在1948年初同時撤離朝鮮,讓朝鮮人民在沒有“盟國的協助和參與”的條件下自己組織政府。10月9日,蘇聯外長莫洛托夫致函美國國務卿馬歇爾,重申了這壹立場。金日成同誌在不久以後的壹次演說中莊嚴宣布:“今天朝鮮問題只能由朝鮮人民自己來解決。除了朝鮮人民以外,任何人沒有能力,也沒有權力解決這個問題。”但是,美國依靠在聯大中的多數地位,強行將朝鮮問題列入了聯大議程,並且否決了蘇聯代表團先後提出的邀請北、南朝鮮代表參加討論朝鮮問題的議案(10月28日),及美蘇政府分別從南、北朝鮮撤出本國軍隊的議案(10月29日)。11月14日,同樣是在美國的壹手把持下,第二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美國代表團提出的關於朝鮮問題的議案。根據這壹非法決議,將由澳大利亞、加拿大、中國〔國民黨政權〕、薩爾瓦多、法國、印度、菲律賓、敘利亞以及烏克蘭等9國的代表組成聯合國朝鮮臨時委員會;在這壹委員會的監督下在朝鮮舉行議會選舉,然後成立全國政府;如果可能,占領軍在全國政府成立後90天內撤出。表決時,蘇聯、烏克蘭、白俄羅斯、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的代表拒絕投票。烏克蘭還聲明拒絕參加臨時委員會。
朝鮮人民強烈反對第二屆聯大關於朝鮮問題的非法決議。1948年1月8日以印度代表梅農為首的臨時委員會壹行到達漢城後,北朝鮮方面拒絕了他們的入境。1948年2月20日,北朝鮮的民主政黨、社會團體的聯合組織——北朝鮮民主主義民族統壹戰線中央委員會發表了告全體朝鮮人民書,號召朝鮮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建設完全的自主獨立國家。該呼籲書強調,要在沒有外來勢力幹涉的情況下,由朝鮮人民自己舉行全朝鮮選舉,建立民主統壹政府。在這種形勢下,臨時委員會感到難以完成聯大非法決議所規定的任務,梅農被迫趕回紐約進行請示。在美國的授意下,聯合國秘書長賴伊召開了所謂“小型聯大”。2月26日,美國又壹次開動表決機器,強迫“小型聯大”通過了關於只在朝鮮舉行聯合國監督下的單獨選舉的非法決議。以此為標誌,美帝國主義在朝鮮進入了公開推行民族分裂政策的階段。美國的這壹政策在臨時委員會內部造成了嚴重分歧。3月9日,委員會於漢城就5月9日在南朝鮮選舉所謂“國民議會”的問題進行表決時,盡管美國政府施加了壓力,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代表仍堅持反對立場,法國和敘利亞的代表棄權。最後這壹建議勉強獲得通過。美國允諾提供選舉所必需的“自由氣氛”為條件。
朝鮮人民堅決反對這壹勢必造成祖國長期分裂的嚴重步驟。1948年4月19日,根據北朝鮮民主主義民族統壹戰線的倡議,在平壤召開了南北朝鮮各政黨、社會團體代表聯席會議,南北朝鮮的56個政黨、社會團體的695名代表出席參加,其中包括畢生以反***為業的右翼民族主義者金九和中間派勢力的領袖金奎植等人。這次會議顯示了朝鮮愛國民主力量的大團結。4月23日,大會通過了關於朝鮮政治形勢的決議,給全朝鮮同胞的檄文以及給蘇美兩國政府的要求書。決議和檄文指出,朝鮮必將得到統壹,堅決反對在南朝鮮進行亡國的單獨選舉和建立單獨政府。要求書呼籲蘇美兩國政府同時從朝鮮撤出自己的軍隊,讓朝鮮人民在沒有外國幹涉的情況下,根據自己的意誌,在全國自由地舉行民主選舉,建立統壹的民主國家,使祖國獲得真正的民族獨立,成為同全世界愛好自由國家平等的壹員。4月30日,包括南北朝鮮的43個政黨、社會團體的領導人的協議會在平壤發表了壹個聯合聲明。它宣布,在外國軍隊撤出之後,南北朝鮮各政黨、社會團體將聯名召開全朝鮮政治會議,立即建立代表朝鮮各階層人民的民主臨時政府;堅決反對南朝鮮的單獨“選舉”,也決不承認將要通過單獨“選舉”成立的單獨政府。
但是,美帝國主義卻壹意孤行。為了使所謂的“選舉”能夠按照它的意誌進行,在投票臨近之時,美國軍政府在南朝鮮大肆逮捕、迫害愛國人士,鎮壓人民愛國運動。因5月9日正遇日蝕,美李集團恐不吉利,遂臨時將選舉改在次日舉行。5月10日,他們在南朝鮮全境出動了用坦克、大炮和機槍武裝起來的機動部隊,利用所有警察、暴力團和“鄉保團”脅迫人民到“投票站”投票。盡管如此,參加投票者仍不及合法選民總數的30%。在濟州島等地,人民甚至開展了武裝鬥爭,破壞和燒毀“投票站”。
就在5月10日南朝鮮進行非法選舉的當天,南朝鮮民主主義民族戰線發表嚴正聲明,拒絕承認這次“選舉”和由此產生的“國民議會”。美軍司令部按照這次無效選舉的所謂結果,在1948年5月30日悍然拼湊了壹個由地主、資本家和親日派官僚組成的南朝鮮“國民議會”。這個傀儡議會經過了壹個多月的吵鬧又炮制了壹部“憲法”。同年8月15日,以李承晚為首的所謂“大韓民國政府”在漢城登臺。屆時,美國政府特派麥克阿瑟當天由日本飛到漢城。他在所謂的“賀詞”中叫囂要依靠“大韓民國政府”拆除“人為的障礙”,實現朝鮮的統壹。
在李承晚傀儡政權粉墨登場後,美國政府緊接著又主演了壹場宣布結束軍事占領、撤銷軍政府和向“大韓民國”移交“政權”的醜劇。而實際上,根據1948年8月到12月間美李簽訂的壹系列經濟協定和軍事協定,美國已控制了南朝鮮的所有的軍事、政治、經濟等重要部門。同年12月12日,美國政府又挾持第三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關於承認“大韓民國政府”及設立“聯合國朝鮮委員會”的非法決議,該決議顛倒黑白,將南朝鮮李承晚傀儡政府稱之為“合法的政府”。聲稱產生這個政府的選舉“乃是這壹部分朝鮮選民自由意誌的真實表示並曾由臨時委員會觀察;而且該政府是朝鮮境內唯壹的這種政府”。這壹非法決議還規定設立由澳大利亞、中國〔國民黨政權〕、薩爾瓦多、法國、印度、菲律賓、敘利亞等7國組成的朝鮮委員會,並賦予它以廣泛的權力,包括“在朝鮮全境旅行、諮商與觀察之權”。該委員會代替了原來的臨時委員會,成為美國繼續在朝鮮進行幹涉和侵略的新工具。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和國的成立
在美國占領軍進駐南朝鮮後,客觀形勢表明,在壹定的時期內,朝鮮革命在南北兩地不同的環境內會以不同的形式進行。為了“在北半部建立爭取祖國統壹和獨立以及全國性革命勝利的強有力的革命民主基地”,1945年10月1日,在平壤就成立了北朝鮮***產黨中央組織委員會;1946年2月8日,北朝鮮各民主政黨、社會組織以及各道各郡人民委員會的代表又在平壤舉行會議,成立了北朝鮮中央政權機關——北朝鮮臨時人民委員會,金日成當選為委員長。在蘇美聯合委員會舉行第壹輪會議的整個過程中,黨和人民政權領導北朝鮮人民迅速展開了涉及社會經濟各個方面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改革,建立了人民民主制度,並采取了壹系列措施以促進統壹的臨時政府的成立。為了發展民主改革的成果,繼續推進革命,也為了粉碎敵人企圖分裂和破壞民主力量的陰謀,1946年8月28日,北朝鮮的***產黨和新民主黨合並組成了勞動黨。當南部傀儡政權即將出場時,為了鞏固和加強朝鮮北半部這壹強大的革命民主基地,1947年2月17日在平壤召開了北朝鮮道、市、郡人民委員會代表大會。大會選出了北朝鮮的最高權力機關——北朝鮮人民會議。2月21日,北朝鮮人民會議第壹次會議建立了以金日成為首的北朝鮮最高執行機關——北朝鮮人民委員會。當美國強行將朝鮮問題提交聯合國、並操縱聯大和“小型聯大”通過成立臨時委員會及在南朝鮮舉行單獨“選舉”的非法決議時,北朝鮮的勞動黨及人民委員會在深刻揭露美國的帝國主義陰謀的同時,采取了切實有效的反擊措施。1948年2月7日,在以抗日遊擊戰士為骨幹的人民武裝的基礎上,朝鮮人民軍正式建立。
在美帝國主義制造了南朝鮮的單獨“選舉”後,朝鮮人民面臨著空前嚴峻的考驗。當時的局勢要求他們采取果斷的實際行動,任何猶豫和動搖都會給民族的前途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1948年6月29日,南北朝鮮各政黨和社會團體的領導人協議會再次在平壤召開會議。金日成在報告中指出,要毫不遲延地建立代表朝鮮人民意誌的全朝鮮最高立法機關,實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和國憲法,由南北朝鮮各政黨、社會團體的代表組成全朝鮮獨立國家的鬥爭方針的決議,重申反對非法組成的南朝鮮“國會”和將以此為基礎成立的南朝鮮傀儡政府,號召通過選舉建立朝鮮最高人民會議,由南北朝鮮代表組成朝鮮中央政府,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和朝鮮中央政府應促使外國軍隊立即撤出朝鮮。南朝鮮的傀儡政權“大韓民國政府”成立10天後,即1948年8月25日,南北朝鮮全境舉行了最高人民會議議員的選舉。在北半部,根據普遍、平等、直接的選舉原則,在自由的氣氛中用秘密投票的方式進行選舉。99.97%的選民參加了投票,選出了212名議員。在南半部,鑒於反動派的阻撓,采用了“雙層選舉”的方法,即先由選民以簽名表示贊成或反對的非公開的方法選舉南朝鮮人民大會的代表,然後,在人民大會的會議上再由代表選舉最高人民會議議員。盡管美李集團的暴力鎮壓和破壞,仍有77.52%的選民參加了選舉,選出了1080名代表。當選代表從8月21日到26日在朝鮮北部的海州舉行了大會,按照南朝鮮的人口比例,以秘密投票方式選出了360名議員。9月2日,在南北普選勝利結束的基礎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和國最高人民會議第壹次會議在平壤召開,參加會議的有在南北朝鮮選出的572名議員。9月8日,會議通過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和國的憲法,產生了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推舉金日成為內閣首相及國家元首。9月9日,金日成首相向全世界宣告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和國的誕生。翌日,金日成首相在發表政綱時說,***和國政府要從實現國家的完全統壹和建設壹個富強民主的自主獨立國家的目標出發,把全體朝鮮人民緊密地團結在***和國政府的周圍,動員他們參加爭取祖國統壹的鬥爭;並將竭盡全力實現蘇美兩國的同時撤軍,這是恢復國土完整和民族統壹的先決條件。會議據此通過了致蘇美兩國政府的信函,要求它們同時撤退駐朝鮮的軍隊。10月7日,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和國政府致電聯合國秘書長和聯合國大會主席,要求給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和國的代表以出席聯合國大會參與討論朝鮮問題的可能性,並且宣布,在沒有朝鮮民族合法代表參加的情況下,聯合國大會不能對朝鮮問題進行討論和作出決定。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和國的成立加速了北朝鮮的革命和建設。在它的努力下,蘇聯政府於1948年底將自己的軍隊全部撤離了北朝鮮。但是,美國不僅繼續將自己的軍隊駐紮在南朝鮮,並且與李承晚集團相互勾結,繼續推行分裂朝鮮的政策。從此,造成了朝鮮長期分裂並出現了兩個朝鮮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