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宜博粉絲提號事件驚動了官媒。發生了什麽事?

宜博粉絲提號事件驚動了官媒。發生了什麽事?

人民日報發文指出,圍繞社交平臺的非法生產嚴重幹擾了互聯網平臺經濟的良性運行,流量欺詐、網店刷單、虛粉增加等行為大行其道,應得到有效遏制和加強。有網友將此評論轉發到平臺,並冠以:“人民日報,直接點名壹博粉絲不就行了嗎?真的嗎?”

而且下面的評論也已經把矛頭指向了易博,認為易博粉絲擾亂平臺,自己惹禍上身,卻想把整個粉圈拖下水。也有比較客觀的網友認為,這篇文章並沒有明確是哪壹條,只是這個時候難免會把人聯系起來。那麽這篇文章和易博有什麽聯系呢?我們先簡單回顧壹下。

為了維持宜博作品在豆瓣的評分,宜博粉絲號召大量粉絲評分,以保證作品評分維持在理想水平。於是在粉頭的號召下,很多粉絲準備了幾個賬號,按照教程完成了“養號”的過程。同時,對於給差評的網友,粉絲認為是故意給藝博新作打低分,所以留號給高分的行為看起來也是理所應當的。

但是,養壹個數字其實很復雜。想要成為有分量的老號,需要看壹定數量的作品,然後對冷門作品進行評分。於是就出現了易博粉絲給其他作品打低分的爭議,惹惱了多方。有編輯發帖稱:藝博的粉圈,請遠離我的書!這在網上引發了壹波爭議。

《人民日報》在這個時間點上發出這個關於“保號”和非法生產數據的評論,真的很難不與易博的風波聯系在壹起。

暫且拋開易博粉絲“保號”事件,社交平臺數據的“虛假繁榮”由來已久。正面熱搜可以買,負面熱搜可以撤。幾十萬、幾百萬的轉發、評論、點贊數據,很可能是黑產公司造假的結果,批評成了粉絲的常規操作。正常的轉發和評論退化為流量欺詐,影響很多。

壹方面影響正常網絡用戶,大家都把社交平臺數據作為判斷壹個明星是否紅的方式,會被虛假數據誤導;被操縱的熱搜和假數據也會讓網絡用戶難以判斷新聞熱點,公共資源會被假數據消耗。另外,粉絲不斷的批評也讓人看不到真實的民意、網友和態度。

另壹方面影響品牌和投資人,明星代言和廣告很難看到真正的效果,正常的商業秩序被擾亂。

那麽誰該為社交平臺背黑鍋呢?提高數字轉贊數據已經成了黑產。背後的不法分子涉嫌網絡詐騙,觸犯法律,給公民造成財產損失,理應受到懲處。但是,它們是社交平臺畸形發展的必然產物。可以說只處理這部分是治標不治本,很難杜絕。

球迷應該承擔責任嗎?社交平臺已經成為粉絲偶像化和偶像氪化的主陣地。他們是黑產的目標用戶,願意花錢買熱搜和各種虛假數據。所以粉絲其實是黑產的受害者,主要是花錢買了這些虛假數據。但性質不同。偶像化是粉絲的自由和權利,不能怪粉絲。

歸根結底,社交平臺在運營和功能開發上過於逐利。他們把本該反映新聞熱度的熱搜變成了可以買賣的產品,從粉絲每天的簽到打卡中衍生出超話排名,用各種花式玩法誘導粉絲獲利。這是社交平臺淪落到這壹步的根本原因。

因此,人民網也指出,互聯網平臺企業必須履行平臺責任,積極凈化平臺生態,優化管理流程,嚴格審核機制,不給“黑賬號”留下生存空間。只有社交平臺完成規範化管理,才能徹底杜絕目前的亂象。

說到藝博風波,粉絲“留個號”是不可取的,無論是對藝博作品的贊,還是對其他無辜作品的差評。不僅會“幫助別人”讓黑產有生存空間,還會誤導網民和消費者,把錢花在自己不會喜歡的作品上。這不就是擾亂互聯網秩序嗎?

另外,其實粉絲的這些舉動看似支持自己的粉絲,其實很容易事與願違,反而把粉絲拉入輿論紛爭的漩渦。肖恩裏的227事件就是壹個很好的例子。壹博有必要步他的後塵嗎?希望粉絲能夠理性,偶像化,不要再做這些擾亂正常互聯網秩序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