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38年10月7日,市委書記朱是西作了“南陽掙錢,襄陽消費”的講話。6月65438+10月10,南陽市商務局市場運營與消費促進科副科長王林告訴@應急電話,南陽和襄陽離得近,襄陽的市民經常來南陽玩。兩地文化旅遊風格不同,襄陽更現代,南陽更傳統。南陽市文光旅遊局局長任永亮最近表示,2023年將從其他地方引進新項目,建設壹個娛樂城、文化城和娛樂城。文光旅遊局工作人員田丹表示,2023年春節期間,將推出優惠活動來促進當地的旅遊。
相關報告
市委書記撕下了誰的“遮羞布”?
“為什麽在南陽掙錢,在襄陽消費?”南陽市“兩會”閉幕當天,市委書記朱是西在發言中突然提到老鄰居襄陽,並發出此番“靈魂拷問”,直言“對我刺激很大”,“我們應該感到羞恥”
視頻截圖圖片來源:大足新聞
不久前的除夕夜,許多南陽市民前往襄陽華僑城觀看焰火表演。據《襄陽日報》報道,“壹路上全是‘豫R’”。
隨後,華僑城襄陽發布了《致南陽人的壹封信》,信中提到“河南南陽3萬多朋友跨越138公裏來到湖北襄陽”,總結為“南陽掙錢,襄陽消費”。
作為近鄰,南陽和襄陽從來不缺少相互旅遊的遊客,壹直以來都是對方市民的旅遊目的地。幾天前,成也發出通知,推出“南翔壹家親歡度春節”。春節期間,南陽遊客門票45元,其他遊客60元。
兩市關系處於“回暖期”。去年簽署了《關於加強兩市交通基礎設施壹體化發展的框架合作協議》,襄陽也提出打造跨省“雙城經濟圈”,“借助城市群打造中部萬億新支點,引領漢江流域高質量發展”。
現在,南陽市委書記的講話再次將兩地的競爭關系擺到桌面上。
襄陽的“優勢”?
朱是西分析,南陽人在襄陽度假暴露了南陽服務業和文化旅遊創意產業的落後。
就除夕夜而言,兩個城市確實有差距。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後的第壹個除夕,全國各地人潮湧動,“禁鞭令”讓南陽市民只有“借”襄陽感受節日氣氛;相對於沒有大型主題公園的南陽,襄陽華僑城成為了壹個吸引人的“打卡地”,新的商業模式讓南陽人有了更多去襄陽的理由。
襄陽華僑城《致南陽人的壹封信》圖片來源:襄陽華僑城夢幻度假村關偉
但這足以構成襄陽旅遊的絕對優勢嗎?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認為,這可能只是壹次性的零星現象。
多位專家指出,雖然南陽、襄陽的發展各有側重,但旅遊業實際上處於“半斤八兩”的狀態。湖北省社科院研究員秦尊文長期關註襄陽、南陽發展。據他觀察,就兩市旅遊而言,很多襄陽人也會去南陽,並沒有形成絕對“壹邊倒”的局面。
圖片來源:襄陽華僑城夢幻度假村關偉
從以往的出行數據也可以看出。
去年,南陽* * *接待遊客7371.07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1.876億元;同期,襄陽* * *接待遊客6338.09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496.47億元。
2019疫情前,南陽、襄陽分別接待遊客7476萬人次、6029.4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88.2億元、448.98億元。
總體來說,南陽的遊客數量壹直保持著對襄陽的優勢,差距為654.38+00萬,而在人均旅遊收入上,南陽壹直輸給襄陽。疫情期間,襄陽的總收入甚至超過了南陽。在各自具有優勢的情況下,兩者的旅遊績效並沒有大規模的差異。
從更大的層面來看,這兩個城市的旅遊業都是“蹩腳”的。秦尊文以襄陽為例指出,雖然是湖北副中心城市,GDP常年位居全省第二,但制造業是其強項。旅遊業的發展不如宜昌和十堰,甚至不如GDP在全省排名只有第十的鹹寧。數據顯示,2021年,鹹寧接待遊客6491萬人次,旅遊總收入31.93億元。
更準確地說,襄陽的“優勢”在於它早走了壹步。
劉思敏指出,過去,城市旅遊更重視長途市場。襄陽、南陽以歷史文化、自然風光為背景建設了許多景點,卻往往陷入“近的景點少,遠的景點不夠”的“尷尬”境地。襄陽率先引進大型主題公園,將重心恢復到更近的旅遊半徑,在兩市所在區域有壹定突破。那些看夠了老景點的遊客,追求參與感的年輕人,很容易被他們吸引。
從全國發展趨勢來看,主題公園正在向三四線城市下沈。“我們不能指望靠壹個華僑城,讓襄陽的旅遊業突飛猛進。”
南陽的“攻勢”
襄陽往前走壹步,南陽就跟著往前走壹步,反之亦然。這幾乎成了兩座城市多年來形成的發展“定式”。但對於南洋來說,旅遊業似乎是它希望實現“領先”的壹個領域。
近十年來,南陽多次滑向“落後壹方”。秦尊文提到,在普鐵時代,兩座城市的交通區位大致相當,但進入高鐵時代後,隨著鄭萬、烏什高鐵的開通,襄陽率先形成了高鐵“十字”格局。
在去年的河南省第十壹次黨代會上,省委書記樓提出要加快南新河高鐵建設。“鄭州發布”發文指出,南陽急需這樣壹條新的高鐵線路,形成高鐵十字。
讓南陽“尷尬”的是,GDP被襄陽趕超了。
2012年,襄陽GDP首次超過南陽,壹路突飛猛進。到2021,差額擴大到967.438+0億元。兩市“十四五”規劃中,2025年GDP目標分別為6000億元和7000億元,差距又上了壹個新臺階。
南陽為什麽被趕超?據秦尊文回憶,10年前就有人提出,在湖北省的支持下,2003年襄陽被定位為省級副中心,在多年的政策加持下發展迅速。基於此,2065年,438+03年,呼籲河南省支持其建設省級副中心的聲音開始出現。直到2026,5438+0,南陽終於實現了”。
相比“遲到”了20年的“副中心”定位,河南省對南陽旅遊發展的支持更加迅猛。
去年6月5438+065438+10月,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出臺了《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關於支持南陽推進文化旅遊融合加快建設副中心城市的意見》,提出“優先將南陽優質文化旅遊資源和重大文化旅遊項目納入高質量發展規劃,加強對文化旅遊產業的政策支持”。秦尊文認為,此舉對南陽的扶持規格很高。
南陽本身也早有升級文化旅遊產業的打算。同樣是在去年6月5438+065438+10月,南陽召開了“全市文化旅遊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市委書記朱是西提出,要把南陽全域打造為“大景區”,打造特色鮮明的“超級IP”,推動文化旅遊向“全域、全季節、全人群、全業態、全要素”發展,喊出南陽新文化旅遊的品牌。
圖片來源:南陽市政府官網
更加重視文化旅遊產業。基於朱是西的判斷,文化旅遊產業是綠色朝陽產業,以富民著稱。文化旅遊市場反彈和爆發潛力巨大。只要疫情好轉,“剛性”需求就會迎來井噴。
從南陽的經濟特點來看,“三駕馬車”中消費的拉力是比較強的,但這是建立在南陽人口基數大的基礎上的。資料顯示,2021年南陽常住人口962.9萬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9.63億元。相比之下,襄陽的兩項指標分別為5271萬元和1961萬元。
文化旅遊產業推動的消費升級“引爆點”,是南陽希望在疫情政策調整“窗口期”率先實現彎道超車的壹張“隱性牌”。
突破的新“招”
在外界的主流評價中,朱是西更多的是“用網絡熱點激勵南陽幹部官兵創業”。南陽市委宣傳部相關工作人員在回應媒體時也指出,朱是西是想鞭策與會人員全力以赴,謀求發展。
南陽真的需要“鞭策”了。在官方的宣傳中,南陽的旅遊資源不乏其人,最著名的就是當地總結的“四聖”——理學聖人張衡、商學聖人張仲景、範蠡、智慧聖人諸葛亮。南陽作為故居所在地,建了很多歷史文化景點,目標受眾不言而喻——喜歡打卡的團體遊客。
南陽為了“留住”諸葛亮的品牌資源,不惜卷入長達數十年的“鬥爭”,對手就是襄陽。
最著名的兩次,壹次是關於以“三國”為主題的郵票起始地之爭,壹次是對教科書中標註為襄陽的南陽的簽名抗議。回過頭來看,這也算是壹種“劍走偏鋒”的營銷策略,讓南陽和諸葛亮在大眾心目中的束縛更加深刻。
但是,對資源的過分強調可能使優勢成為南陽旅遊業發展的劣勢。
這不是南陽市面臨的問題。劉思敏提到萬裏長城的旅遊開發。沿線很多城市和市區都在自己城市的壹個路段設立檢查站,收取門票,希望以此作為城市旅遊的壹個項目。
但到目前為止,只有延慶的八達嶺最有名,昌平的居庸關還是比較有名的。懷柔的慕田峪,雖然北京花了大力氣打造,也在《非誠勿擾2》等電影中出現過,但效果並不理想。再往外,位於河北的部分就更不為人知了。
在劉思敏看來,壹個主要原因是傳統資源沒有被有效激活。
相反,即使缺乏資源基礎,也可以通過符合當前市場需求的有效運營模式“突圍”。劉思敏說,即使沒有恐龍化石這樣的真實資源,長洲的恐龍園從無到有,仍然是行業內的成功案例。然而,自貢這個眾所周知的“恐龍之鄉”,卻沒能拿出壹個更有看頭的旅遊項目。
在當下的“網絡名人時代”,老牌旅遊資本用傳統資源替代流量的邏輯被進壹步“顛覆”。
重慶的洪亞東就是壹個例子。作為壹座仿古新建築,洪亞東的營銷並不強調其“仿古”屬性,而是通過場景營造,與著名動畫電影《《千與千尋》》的著名場景進行嫁接。遊客不僅不理會仿古建築帶來的糟糕體驗,反而更願意作為“打卡”的壹部分,置身於動漫世界。而後期網絡名人業態的植入,迎合了年輕人新的消費需求。
重新審視南陽的旅遊資源。即使經過多次“鬥爭”,最著名的品牌諸葛亮在歷史上的知名度也不如成都,影響力不如漢中。在劉思敏看來,為了利用好當地的資源,有必要進壹步規劃和整理,並以更符合時代的方案來運作。
與襄陽合作打造和運營旅遊IP是更有效的方式。
秦尊文指出,襄陽和南陽地理位置接近,交通便利。如果能共同發展,南陽也可以利用襄陽的高鐵吸引更多外地遊客,共同做大蛋糕。
這就涉及到如何讓今年年夜飯備受關註的“短途旅遊”再次回歸“長途旅遊”。劉思敏指出,按照目前對旅遊業的認知,錯位發展的高水平旅遊集群對長途遊客的吸引力會更大,同樣的交通成本,他們可以遊覽更多的旅遊景點。“聚在壹起是最好的。”他說。
文章來源:楊棄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