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榮耀回歸,能做出另壹個華為嗎?

榮耀回歸,能做出另壹個華為嗎?

寫作/策略

編輯/趙

“熟悉的味道”

“榮耀不是原來的榮耀。”手機經銷商王恒在6月16的榮耀發布會後評論道,“但產品還是熟悉的配方和味道。”6月16日下午,去年底第壹次大型產品發布會在上海東方體育中心舉行。

作為榮耀的“回歸之作”,榮耀獨立後的第壹款官方“大機”榮耀50系列,依然讓王恒看到了華為的影子。

在產品定位上,榮耀50重在炫目的外觀,從邀請西蒙這位青春偶像、“小鮮肉”也可以看出榮耀對50系列有著明確的定位。這是年輕人的機器。在這壹點上,可以說華為nova的產品線理念壹脈相承。不同的是,榮耀會將其作為旗艦系列推出。

在王恒看來,榮耀50就像是華為P系列和nova系列的融合,既吸收了P的形象,又繼承了nova的年輕感和輕盈感。這壹點從價格上也可以得到印證。榮耀50系列的價格區間在2000元到4000元,不僅覆蓋了nova系列的大眾市場,也進入了P系列的高端行列。

不過,王恒告訴AI財經社,根據他的判斷,榮耀50並不是榮耀數字系列的最終形態。“榮耀50是榮耀現階段‘收復失地’的戰略需要,但榮耀的最終目標是高端市場。”在他心中,獨立後的榮耀數碼系列的目標應該是華為每年春天發布的P系列。

剛剛度過200多天“黑暗日子”的輝煌,廣為流傳的是,其內部目標是在今年年底將市場份額恢復到16%。從份額第壹回歸舞臺中央的目標,決定了榮耀50系列必須能“走”。

雖然榮耀獨立後有了免費的產品體系規劃,但實際上榮耀的新品戰略還是延續了華為之前的理念。據趙明介紹,榮耀未來的產品線分為三大系列:Magic系列定位極致科技,digital系列定位暢享科技,X系列定位普惠科技,以覆蓋不同的市場需求。其中,Magic 3將於本季度發布。

這不禁讓人想起華為也有三大系列——Mate系列、P系列、nova系列。

其中榮耀Magic系列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華為Mate系列,涵蓋高端機。趙明在接受采訪時也承認,這條產品線也是榮耀的頂級產品線,承載著榮耀的高端品牌。

在榮耀發布會之前,有媒體透露華為Mate系列將在2013上市以來首次被打破,今年不會再發布該系列的新品。本季度即將發布的榮耀Magic 3,成為了Mate產品理念的另壹種傳承。

提到即將發布的Magic 3,趙明表示,榮耀未來在中國市場的主要競爭對手是蘋果。

除了三大產品線,榮耀還宣布過去的Play系列產品將作為線上子品牌獨立出來。壹位分析師對AI財經表示,這意味著Play系列將與小米的Redmi子品牌展開激烈競爭,走更具性價比的路線。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個子品牌在過去的華為體系中扮演了榮耀的壹部分角色,與小米對戰。

此外,趙明宣布,榮耀在過去的半年裏開設了2500多家體驗店和專區。“在未來的發展中,我們會加強線下門店。”趙明說,“未來榮耀是全渠道品牌。”這和以前有很大不同,對榮耀在線的投資也有很大不同。

據媒體報道,在線下渠道布局上,榮耀也沿襲了華為的傳統打法,采用幾乎相同的客戶分級制度,覆蓋縣鎮。壹位榮耀體驗店主告訴AI財經社,在過去半年到壹年的時間裏,他認識的很多華為店家都轉向了榮耀。

“這是壹種事業。”他說。

這種全渠道戰略也決定了榮耀不能再復制原來的高性價比路線。因為是全渠道導向,產品定價策略也需要考慮渠道商的利潤率。

徹底滾出華為

新榮耀依然“無處不在”華為的陰影下,但實際上已經完全脫離了華為這棵大樹的庇護。

趙明在接受包括AI財經社在內的媒體采訪時表示,過去的黑暗時刻讓整個榮耀團隊發生了轉變。“我們沒有大樹乘涼。”他說,那時候連經營現金都要去銀行貸款,辦公室要自己裝修,桌椅板凳都要自己買。

在這種情況下,趙明說:“我們要把自己變成壹棵大樹,自己撐起壹把傘,把自己紮下去。”趙明透露,由於榮耀被深圳SASAC領導的管理層收購,管理團隊仍然保持充分的決策自由。"深圳國資雖然是控股股東,但卻給予了充分的自由和授權."

壹位接近榮耀的人士告訴AI財經社,榮耀和華為是分開的,原來的8000人中有壹半是華為原來的R&D人員。據艾財經了解,原華為終端在京、Xi安等R&D基地加入榮耀,包括華為相機算法團隊和設計團隊。

榮耀繼承了華為的能力,但內部想拋開和華為的關系。另壹位人士曾對AI財經社表示,為了“避嫌”,榮耀短期內沒有接入鴻蒙系統的計劃。

甚至在上市問題上,也和華為大相徑庭。趙明表示,對股東的投資回報負責,“不排斥上市。”

沒有了過去的大系統,沒有了麒麟芯片,榮耀產品如何打造差異化成為了挑戰。面對新的市場競爭環境,使用高通的芯片,趙明表示,“硬件只能決定手機性能和體驗的下線和底線,更重要的是掌控硬件的能力。”趙明認為榮耀在很多低級微碼或者低級控制代碼的控制能力上是有優勢的,那就是使用同壹個芯片會做出性能和功耗的最佳調度。

但實際上,每個消費者對這種駕駛能力帶來的體驗提升的感知並不壹致。這也是為什麽人們對業界公認體驗最好的蘋果iPhone的評價也是兩極分化的原因。

另外,榮耀之前還有幾場硬仗要打,高端機之戰,海外市場之戰,供應鏈保障之戰。

榮耀和其他國產手機廠商壹樣,在定義什麽是高端和體驗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當時華為在打造高大上的手機品牌自主芯片、砸錢做品牌、建立成功的Mate高端系列的道路上,有著獨特的玩法。榮耀從主打性價比開始,顯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這個芯片緊缺的特殊年份,榮耀的供應鏈也面臨著挑戰。隨著榮耀50的發布,有人質疑芯片只是采用了高通新推出的778G,而不是高通最高端的驍龍888。“這種新的中端芯片無法支撐旗艦機型的門面。”

有分析認為,驍龍888不錯,但5nm產能緊張。高通的中端芯片驍龍780G也采用5納米工藝,陷入產能短缺。目前為止,市面上只有小米11青春版。新推出的778G在性能上和780G差不多,但優勢是采用了6nm工藝,產能相對不那麽稀缺,供應更容易保證。

從這個角度來說,榮耀選擇驍龍778G而不是5nm的888G或780G,可能是壹個無奈但正確的決定。

在海外市場,華為被打壓的這兩年,蘋果等國產品牌搶奪了華為的全球市場份額。根據canalys公布的數據,小米第壹季度在歐洲智能手機市場超過蘋果,首次達到第二名;OPPO在歐洲市場的份額也同比大幅增長,達到153%。雖然整體份額只有4%,但由於基數小,已經成為前五名中增長最大的廠商。

面對新的形勢,榮耀將在短時間內再次起航,它的抓手會是什麽?

(文中王恒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