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 · 669 個回答
信用資本贊同了該回答
分享三個商界傳奇人物的頂級商業思維:
第壹個:任正非的“流量思維”
第二個:喬布斯的“戰略思維”
第三個: 貝佐斯的“不變思維”
壹、任正非的“流量思維”
躺在書桌上的壹堆油畫顏料,不會自動變成壹幅美妙的油畫。壹定是因為有了某種外界能量交換,比如,妳拿起了畫筆,打開了顏料,開始畫畫,顏料才能變成油畫。
這是什麽意思?
意思是說,只有在與外界交換能量之後,壹個人才有可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樣的人就是有著“流量”思維的人,相反則是“存量思維”。
2012年的時候,任正非有個非常重要的講話,叫做《華為的2012》。
他在書裏提到,他對華為是這樣做的:
在華為的研發上做出巨額投入,比如華為2017年在研發上的投入超過900億元的情況,研發投入占收入的近16%,這個研發的投入強度,可能比阿裏和騰訊的研發投入總和都要大,更是超過了蘋果。過去10年累計投入研發2400億人民幣,華為也已連續多年都是全球專利申請第壹名。
從1997年開始,華為就開始持續引進來自外部的管理經驗,包括IBM、埃森哲、波士頓咨詢等。他們陸續給華為提供了多方面的變革,使華為在管理創新、組織機構創新、流程變革方面不斷進步,奠定了華為成為壹家全球化公司的根基。
作為壹家國內知名公司,即使不做巨額科研投資,也可以既有“存量”為榮;然而,華為卻並不這麽想,它看到的是“流量”,是開放系統所需要的能量交換。
相反的,我們來看看死守“存量”的例子:
1975年,24歲年輕的柯達工程師史蒂夫·薩松發明了世界上第壹臺數碼相機,當他把這項驚人的成果呈現給公司高層的時候,傲慢的管理層對這個只能拍100·100像素的奇怪機器嗤之以鼻—“沒有人願意在電視上看他們的照片”,彼時的柯達在膠片時代笑傲群雄。
30十多年後,當柯達在2012申請破產保護的時候,當年的決策者們不會想到,敲響他們喪鐘的正是他們自己公司發明並雪藏起來的數碼相機。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同樣的事情還發生在了摩托羅拉和諾基亞的身上。死守“存量”,蔑視“流量”,終會帶來“當下很好、未來很糟“的必然結果,而這個結果往往不是壹般人能夠承受的,就像清政府當年的”閉關鎖國“政策壹樣。
二、喬布斯的“戰略思維”
在說喬布斯的戰略思維前,讓我們先來思考壹下戰略的本質。
戰略的本質是什麽呢?
是取舍,是聚焦,是確定要做什麽以及不要做什麽。
那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喬布斯是怎麽做的。
在喬布斯重回蘋果的時候,蘋果擁有多條產品線,各種型號、雜七雜八的產品充斥在各個產品線上。很顯然,蘋果最大的問題出在了產品上,產品太糟了,早就失去了以往蘋果的魅力。在1995年的時候,蘋果已經推出了54款電腦,在硬件方面,除了電腦外,蘋果公司還推出壹些自己並不擅長的產品,比如說打印機、顯示器乃至3D圖形卡等。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蘋果還涉足了遊戲產品,在1996年的時候,蘋果和日本萬代公司合作生產了壹款多媒體遊戲機,結果遭遇慘敗,全世界範圍內僅賣出了4.2萬臺。而在軟件方面,項目更是種類繁多,數不勝數。
當喬布斯接手時,他開始思考蘋果真正需要的產品究竟是什麽。
於是,在壹次大型的產品戰略會議上,喬布斯大筆壹揮,在白板上畫了壹橫壹豎兩條直線,做成壹個簡單的兩行兩列的方形四格表。在行的上方分別寫上“臺式機”和“便攜機”,在列的兩側分別寫上“消費級”和“專業級”。這樣兩兩組合就是四個產品。然後喬布斯告訴大家,蘋果現在要做的就是這四個偉大的產品。
整個會議室裏鴉雀無聲,大家都被喬布斯這個大膽而充滿創意的“四格戰略”震撼住了。
9月,當喬布斯把這個想法告訴董事會時,現場同樣鴉雀無聲。他們對這個戰略計劃起初並不認同,因為蘋果的競爭對手們正在不斷地推出越來越多的產品,擠壓蘋果的市場空間,如果大幅消減項目,豈非自廢武功?這樣沒有把握的事情在董事會眼裏簡直就是冒險,他們苦口婆心的勸說喬布斯,希望他能改變主意。
但喬布斯沒有改,他相信自己的判斷。
於是,凡是與這四個領域無關的業務都遭到了無情的清洗。不論它們看起來是多麽迷人,有多少人強烈反對,喬布斯都無情的否決了。
事實證明,喬布斯實行的“四格戰略”,大幅削減不相幹的項目是卓有成效的。壹方面,喬布斯通過裁撤項目,扭轉了公司的財務狀況;另壹方面,喬布斯集中精力開發四種產品,使得蘋果的產品線從混亂回歸清晰,蘋果的工程師和管理人員都知道了自己的奮鬥方向,研發出了非常優秀的產品。在隨後幾年,蘋果的工程師和管理人員按照喬布斯的理念,最終果然按照喬布斯畫出的“四格戰略”推出了極其優異的產品,讓蘋果起死回生。
所以,喬布斯說:“決定不做什麽跟決定做什麽同樣重要。”
之前有壹本書,名叫《最重要的事, 只有壹件》,作者加裏凱勒(Gary Keller) 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出了壹條非常實用的建議,那就是“重要的事只有壹件”。在他看來,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想要取得最好的結果,就要盡量縮小目標。
這種思維方式的本質也是“戰略思維”,通過不斷收縮自己的目標與工作任務,直到它剩下最重要的壹件或幾件,然後將所有的時間和精力投入進去。
三、貝佐斯的“不變思維”
當大家都在依據變化而進行創業的時候,當大家都在擔心自己的商業模式會被新技術和新模式的崛起而迅速顛覆的時候,亞馬遜的創始人貝佐斯卻提出了壹個問題:“未來十年,什麽是不變的?”
他找到了三件非常非常普通但卻不會改變的事情:
第壹:無限選擇
第二:最低價格
第三:快速配送
貝佐斯說,即使再過10年也不會有客戶跳出來說:“哎,貝佐斯,我愛妳,我愛亞馬遜,但我希望妳那價格再貴壹點,我希望妳的配送再慢壹點。”
比如:亞馬遜的Marketplace業務。
這是貝佐斯推出的壹個業務,後來成為亞馬遜業務的基石之壹。這是壹個什麽業務呢?
這項業務是允許第三方賣家在亞馬遜的平臺上賣貨。這個業務最初推出時內部員工和華爾街都看不明白,有點像京東允許淘寶去它上面賣貨。因此這個業務對於亞馬遜原本的收入是有沖擊的。
然而貝佐斯卻說,引入第三方賣家,才是對客戶最好的方式。因為如果有壹個商品,它的價格或者品質比我們賣得更好,那麽我希望能讓用戶在亞馬遜上也能輕易地買到。而不是還要去其他地方很費勁地尋找。哪怕這樣會暫時影響我們的利潤,但長期來看,客戶的利益就是我們的利益
貝佐斯不是說說而已,他是真的把他找到的“不變”踏踏實實做了下來,哪怕在短期內會傷害到亞馬遜的收益。如今,他獲得的成功也是有目***睹的。
如果您覺得有啟發:歡迎點個“贊”:),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編輯於 02-19?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水瓶
這種分析好像都是倒推的,能不能分析現在的哪個小企業未來會成為巨頭 這才是真本事啊
咚咚
死守存量,藐視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