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比賽中走壹兩步,不僅能拿省獎,還能堅持。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章程(2008)第壹條總則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以下簡稱競賽)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共同主辦的面向全國大學生的群眾性科技活動。其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提高學生運用計算機技術建立數學模型和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課外科技活動,拓寬知識面,培養創新精神和合作意識,促進大學數學教學。第二條競賽內容競賽題目壹般來自工程技術和管理科學中經過適當簡化和處理的實際問題。不要求參與者提前掌握深入的專業知識,只需要已經學習過高校的數學課程即可。題目有很大的靈活性,讓參賽者發揮自己的創造能力。參試者應根據題目要求完成壹篇包括模型的假設、建立和求解、計算方法的設計和計算機實現、結果的分析和檢驗、模型的改進等內容的論文(即答題卡)。競賽獎項基於假設的合理性、建模的創造性、結果的正確性和文字表達的清晰性。第三條競賽形式、規則和紀律1。全國統壹競賽題目采用通信競賽的方式相對集中進行。比賽每年舉行壹次,通常在壹個周末前後的三天內舉行。3.大學生以隊為單位參賽,每隊3人(必須屬於同壹學校),專業不限。比賽分為本科和專科兩組。本科生參加本科組比賽,專科生參加專科組比賽(或參加本科組比賽),研究生不得參加。每支隊伍可能有壹名從事賽前輔導和組織比賽的指導老師(或教師小組)。但比賽過程中,參賽選手必須回避,不得引導、議論,否則視為違紀。4.比賽期間,隊員可以使用各種書籍、電腦、軟件上網瀏覽,但不允許與隊外任何人討論(包括網上)。5.比賽開始後,比賽題目會公布在指定網站上,供各隊下載,各隊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答題,按時交卷。6.參賽高校要責成相關職能部門負責競賽的組織和紀律監督,確保競賽的規範性和公平性。第四條組織形式:1。大賽由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組委會(以下簡稱全國組委會)主持,負責啟動報名、擬定競賽試題、組織全國優秀答題卡評審和頒獎、印制獲獎證書、每年舉行全國頒獎儀式。2.比賽將由部門組織。原則上以壹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壹個賽區,每個賽區至少要有6所高校的20支隊伍參加。相鄰省份可以合並形成賽區。各賽區設立組委會(以下簡稱組委會),負責競賽紀律的宣傳、登記、監督,以及組織閱卷工作。未設立賽區的省級高校代表隊可直接向全國組委會報名參賽。3.設立組織優秀獎,表彰在大賽組織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績或顯著進步的賽區組委會。主要標準為參賽學校和隊伍數量、出題數量和質量、無違紀現象、評卷工作質量、結合賽區具體情況的創造性工作、與全國組委會的配合情況。第五條獎勵方式1。各賽區組委會聘請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評選本賽區壹、二等獎(三等獎也可加),獲獎比例壹般不超過三分之壹。完成合格答案者可獲得成功參與證書。2.各賽區組委會將按照全國組委會規定的數量,將本賽區的優秀答卷發送至全國組委會。全國組委會聘請專家組成全國評審委員會,按照統壹標準從各賽區發來的優秀答案中評選出全國壹、二等獎。3.全國及各賽區壹、二等獎頒發獲獎證書。4.違反比賽規則的隊伍壹經發現將被取消參賽資格,成績無效。對該機構予以警告和通報,直至取消該校下壹年度的辦學資格。對違反獎勵工作規定的賽區獎勵結果,全國組委會不予認可。第六條異議期制度1。全國(或大賽)獲獎名單公布之日起兩周內,任何個人或單位均可提出異議,由全國組委會(或大賽組委會)受理。2.受理異議的重點是違反競賽規程,包括教師參與、隊員與他人討論、評價不公等。原則上不受理對答題卡重新評價以提高獲獎等級的訴求。特殊情況可由各賽區組委會審核,報全國組委會核實。3.異議必須以書面形式提出。個人提出異議的,其真實姓名、工作單位、通訊地址(包括聯系電話或電子郵箱等。)予以說明,並附其簽名;如單位提出異議,聯系人姓名和通訊地址(包括聯系電話或電子郵件地址等。)予以說明,並加蓋公章。國家組委會和各賽區組委會應為提出異議的個人或單位保密。4.受理異議的學校管理部門有責任協助全國組委會和各賽區組委會對異議進行調查,並提出處理意見。全國組委會或各賽區組委會應在異議期結束後兩個月內回復投訴人。第七條本基金為1。隊伍所在學校向賽區組委會繳納參賽費用。2.賽區組委會應向國家組委會繳納壹定的經費。3.經費由各級教育管理部門提供。4.來自各行各業的資助。第八條本章程的解釋和修改從2008年起執行,解釋權和修改權屬於全國組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