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加內特是安踏代言人嗎?

加內特是安踏代言人嗎?

KG8月的壹趟中國行證明,在眾多環節上,他的新東家安踏都能做到像耐克和阿迪達斯那樣專業,甚至某些環節比這兩位老師還要出色,但要真正神似,路還長。

2010年8月3日,安踏運動科學實驗室,工作人員為新簽約的NBA球星加內特測量腳部數據。攝影:孫炯

8月3日,福建晉江安踏總部,所有人都在等待著壹個大人物的到來,NBA球星凱文·加內特KG。兩個多月前,加內特終止了合作多年的阿迪達斯贊助合同,轉投安踏的懷抱。

當消息公布時,很多人都為之壹驚,因為加內特與阿迪達斯簽的是終身合同,在籃球領域,此前也唯有飛人喬丹與耐克簽過終身合同。安踏並沒有透露挖角加內特的金額,但毫無疑問,代價不菲。

而在KG到來之前,安踏總部早已變成了品牌LOGO的展示秀,壹般的員工穿著深黃色,公關部門為白色,負責與運動員聯系的部門是淺黃色,就連加內特的保鏢和前來的媒體也都身著安踏T恤。安踏員工說這是公司慣例,每逢大活動時都必須如此。

比預定時間晚了40分鐘,緩緩從專車裏下來的加內特,立刻被眼前壹片安踏標誌所包圍,安踏執行副總裁鄭捷微笑著在壹樓電梯前等候,他要將KG帶到10樓會議室,與這家公司的最高領導者丁世忠見面。

走進會議室,KG並沒有先坐下,而是走到窗邊,眺望著樓外的風景——各種各樣的大樓、工廠、廣告牌。“嗯,不錯,不錯,這地兒挺好的,安踏公司挺氣派的。”

閑聊了幾分鐘後,丁世忠開始帶著KG參觀了公司的歷史展廳、運動科學實驗室、形象店以及制鞋車間。在第壹站的展廳裏,丁世忠指著孔令輝的畫像對加內特說,“這是安踏贊助的第壹個體育運動員,乒乓球大滿貫得主。”

孔令輝與安踏的聯姻值得壹書。1999年,丁世忠力排眾議,用80萬元重金聘請孔令輝擔任安踏的品牌代言人,並把當年賺取的全部利潤600萬元,全都投入到奧運期間的宣傳廣告上,這其中有壹半都貢獻給了CCTV5。

悉尼奧運會上,孔令輝獲得金牌,“我選擇,我喜歡”的廣告語,與安踏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壹起名揚全國。這個案例後來被奉為經典,以至於晉江的運動品牌們,至今都將“明星+CCTV5”的模式作為品牌推廣首選。

孔令輝之後,丁誌忠繼續給加內特介紹安踏的代言人,有NBA的球員斯科拉、弗朗西斯和威爾斯,還有網球明星鄭潔和揚科維奇。當然,加內特的畫像不久也會進入這個展廳,而且肯定占據壹個極其重要的位置。

“KG是安踏誕生16年來,贊助的最大牌運動員,意義重大,他直接提高了安踏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公信力。”鄭捷非常看重加內特的影響力,但他也強調這並非壹次簡單的簽約,而是代表著安踏像阿迪達斯和耐克那樣,會圍繞明星開拓市場。

當天,鄭穿著跟老板丁世忠壹樣的橘紅色T恤,站在加內特身邊,將丁說的每壹句話,翻譯給後者。

2007年的安踏在香港上市後,逐漸變得跟以往不壹樣,新的部門和新的機構不斷誕生,老的部門也在擴大。2008年,鄭捷來到安踏,之前他的身份是阿迪達斯旗下銳步中國區總經理。當年還有另外壹個高管張濤加盟,他曾經的身份是聯想創始人柳傳誌的助理。

丁世忠希望這些職業經理人的加盟,能為安踏帶來更先進的管理規範和經驗以及各種資源,他向鄭捷說過自己的想法,希望安踏品牌能從現有位置繼續向前發展,而在安踏前面,也只有耐克、阿迪達斯和李寧。

這番願景後來變成了明確的目標:2013年,安踏要成為中國市場上銷售額和品牌的雙第壹。當然,要完成這個目標,公司需要新的推動力。第壹個動力就是與中國奧委會合作。當時與安踏同時競爭的,還是阿迪達斯、耐克和李寧,這3家公司都有同中國奧委會合作的歷史,只有安踏為零。投標前,丁世忠領著張濤的團隊,拜訪了大量的官員和專家,不厭其煩地介紹安踏的品牌和營銷計劃。2008年6月,安踏如願中標,獲得了溫哥華冬奧會、廣州亞運會、倫敦奧運會三大賽事為代表,***11項國際奧林匹克賽事的領獎服權益。

這是壹份超級贊助,因為此前還沒有哪壹家企業,能夠在如此完整的奧運周期內,與中國奧委會和中國體育代表團有如此密切的關聯。超級贊助自然也是超級花費,據安踏內部人士說“不低於2008年奧運會TOP級的贊助門檻”,壹個可以參考的對象是2008年奧運會TOP級贊助商聯想,其代價是6500萬美元。

不過,丁世忠認為這些付出是值得的,安踏獲得了中國體育的官方身份,就像阿迪達斯是奧運會的官方贊助商,大家都在試圖掌握優秀的賽事資源,要趕超領先者必須從獲得獨享的優秀資源開始。

加內特則是另壹名高管鄭捷帶來的另壹種優勢資源或動力。在阿迪達斯和耐克公司內部,都有壹支為運動員服務的隊伍。其中部分工作人員甚至是體育界的退役運動員,他們對運動員的需求和個人情況能了然於心。

業界流傳著兩個例子, 只要“老虎” 伍茲對球桿有壹點不滿,耐克就會壹擲千金反復修造,只要“飛人”劉翔的腳稍有不適,近壹米高的球鞋設計圖紙就可能頃刻間毫無價值。

鄭捷來到安踏後,將安踏原來唯壹壹個公關部門,壹分為二變成了品牌市場中心和體育市場中心,後者正是專門服務於運動員的團隊。這支隊伍的重點工作就是與運動員培養感情。籃球部專員裴龍就是體育市場中心的壹員。去年年底,他們與加內特的經紀人展開了密切的溝通。KG中國行,他們有專人照顧KG的朋友和親人,目的是讓他們覺得在中國賓至如歸。

最重要還有壹點,他們得為加內特講解安踏為他設計的戰靴,並聽取他本人的建議。這至關重要,不僅關系到球星的感受,也涉及到相關產品的市場銷售。加內特給阿迪達斯代言時,就曾對自己戰鞋的控制力、科技、顏色、外觀等表達過意見。

加內特的意見經過數次強調,終於在今年年初由裴龍們帶回了公司,壹個34歲的籃球運動員,對球鞋的要求是決不能讓腳踝受傷,因為壹次傷痛很可能就會導致退役。保護再保護,為了讓加內特放心,安踏特意為他的晉江之行安排了量腳。

加內特脫下鞋,卷著褲腿,站在安踏花高價購買的足底壓力測試系統上掃描腳模,然後工作人員用卷尺和繩子記下腳長度、寬度等壹系列數據,如此他的新鞋才能正式開始制作。

在加內特量腳時,潘淳和他的同事正在實驗室的另壹個房間等候數據,他們是安踏商品管理中心的職員,負責設計KG新賽季籃球鞋的樣式。潘淳的上個工作崗位是耐克,他的同事們,包括安踏運動實驗室,大部分也都是從耐克或者阿迪達斯跳槽而來。

“阿迪或者耐克在中國的任何壹雙鞋,我們都可以設計出,因為以前那都是我們幹的活。”雖然現在針對消費群體不同,他們不再為壹線城市,而是為二、三線城市的消費者設計鞋,但方法和原則是壹樣的。

根據裴龍們反饋的意見,加內特的新戰鞋,底面采用了安踏最新研制的反彈和反震材料,鞋舌下的反口使用特殊材質的網布,在保持鞋本身舒適性的同時,也對腳踝處提供嚴密的保護。

這些用料再加上加內特腳的尺寸,拿到所有的數據後,潘淳們必須盡快設計出最終版本,按照公司的計劃,這款鞋已被列為安踏今年重拳推出的商品,第四季度就要登上貨架。

這便是獲取明星資源後的第二個步驟,圍繞資源開發產品。鄭捷剛到安踏時,品牌、商品、銷售三大塊基本分割,鄭捷極力推動安踏建立壹個完整的銷售路徑,“我不希望安踏只是簡單賣壹雙鞋子,或者賣壹件衣服給消費者,我們應該是提供壹種概念或者生活方式。”現在,這套完整銷售體系在安踏已經初步形成,鄭捷的目標是安踏也要像阿迪或耐克那樣,成為壹個講故事的高手。

因此,潘淳的工作在安踏的流程中就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公司根據自己的需求,決定明星代言的主題,潘淳們根據主題進行設計,品牌部再將主題通過活動傳遞給媒體,最後是專賣店根據這個主題進行商品陳列和擺放。

孫賢肖幹的就是第三步驟的活,他是安踏品牌市場中心的專員,他的小組參與了加內特中國行的所有策劃方案。如何讓這雙鞋在國內有壹個響亮的推廣機會呢?世博是個不錯的平臺,這裏做活動無疑會引起眾多媒體關註。

他們並不想讓加內特當壹個簡單的明星遊客,僅僅在世博的新聞上擦出壹點花邊。安踏最想的是在世博新聞中心舉辦壹個活動,獲得氣派的現場和充分的關註,但世博新聞中心有規定,不能在此發布企業活動,交多少錢都不行。

必須想法變通。

為了敲開世博會,孫賢肖和同事在前期搜集了很多資料,得知世博局副局長周漢民很喜歡籃球,也知道加內特和凱爾特人隊,這讓他們找到了突破點。孫賢肖和同事想到了“送禮”,有朋自遠方來,送給世博壹份禮物,這種禮貌舉動,主人總不好拒人於千裏之外。於是乎,安踏高層聯系上了周漢民,說明用意,將壹場商業秀變成文化交融之旅。

8月4日下午,加內特成為世博新聞中心迎來的首位“客人”,他將安踏為他設計的球鞋作為禮物送給了世博局活動部部長陳竹,作為回禮,陳竹送給他三個“海寶”。見證這個過程的,是安踏邀請的20多家媒體以及世博新聞中心下屬的另外20家媒體。熱鬧的場面出乎孫賢肖的意料。

CCTV5記者李寧,在加內特中國行期間,壹直跟拍所有活動,他也參加過耐克、阿迪達斯還有其他企業舉辦的商業活動,而安踏操辦的活動,在他看來已經越來越老辣和成熟。與加內特差不多同期來華的科比·布萊恩特,是耐克的代言人,名氣還要略高於加內特,但“科比中國行”的新聞曝光率,卻遠低於“KG中國行”。

顯然,世博活動背後的“中國式智慧”,是國際運動品牌不具備的,這是本土企業的優勢。安踏也並沒有止步於世博會的成功,8月5日,他們還要在這個城市的商業地帶港匯廣場,作最後壹場“秀”。

作為中國行的第四站,加內特被安排到港匯專賣店按下手模,然後到商場中間鏤空的大廳,與球迷進行了壹個簡短的互動。消息傳開後,港匯的安踏專賣店,聚集了眾多聞訊而來的KG球迷,他們拿著簽字筆和相機,期望能夠得到偶像的簽名和合影。

不過,安踏體育市場中心的工作人員可不想在最後出現任何紕漏,從中午開始他們就壹直在布置KG進場路線,進場前壹小時,安踏又特意叮囑商場的保安,“要從電梯出口處開始,就要將人群攔在過道兩邊”,“絕對不能有壹絲差錯!”

下點4點半,KG從電梯中走出。在壹片聲嘶力竭的叫喊聲中,他並沒有註意到自己剛剛走過了曾經的老東家阿迪達斯的專賣店。

在安踏專賣店停留不到壹分鐘,加內特就走向壹層大廳,所有樓層都站滿了人,中國球迷的熱情比之世博會的氣派,更加令安踏感到驚喜,上千人高呼“KG、KG”的叫聲不絕於耳,安踏某員工對記者感嘆:“我們這個專賣店迎來了史上人氣最高的日子,遠遠超過這裏的耐克和阿迪。”

KG在港匯停留前後不足15分鐘,但現場轟動的氣氛,讓安踏的工作人員覺得心滿意足。壹切看上去都很美。

從獲取優勢體育資源、打包體育明星、推出產品概念再到品牌形象活動,直至最後的產品設計以及終端展示,安踏都能做到像耐克或者阿迪達斯那樣專業,某些環節上甚至比這兩位老師還要出色。

可問題是,安踏會做出500元以上的鞋,在同等地段跟這二者競爭嗎?

鄭捷的答案是不會,“二三線城市依然是安踏的根據地”,不管是產品的功能還是價格,安踏瞄準的還是中端市場的需求。寫過《安踏,永不止步》壹書的運動品牌咨詢專家陳士信,也認為安踏不可能丟棄自身在二三線城市的優勢,而安踏提出的中國第壹,“其實想超越的並不是國際品牌,而是李寧。”

鄭捷也說,去年安踏收購的意大利運動品牌FILA,才是安踏在高端產品的補充,而安踏品牌並不會向上走。“向上走,妳以為競爭就會小嗎?”鄭捷反問。

時間再回到8月3日,年輕的小文家住廈門,聽到加內特要來晉江的消息,他早早來到安踏公司門口守候,但保安將他和其他10多個球迷攔在了門戶,即使加內特去參觀這裏的工廠形象店,他們也只能隔著玻璃窗向KG揮手。

“只有10幾個球迷,為什麽不讓我們去要壹個簽名?我喜歡KG,但我討厭安踏。”小文抱怨說。同樣在港匯,當主持人說“讓我們為KG吶喊”時,臺下山呼海嘯,但當他說“讓我們為安踏吶喊”時,臺下卻壹片寂靜。

陳士信說,品牌不應高高在上,而應當提供與消費者溝通的機會或平臺。但KG中國行最少的就是與球迷互動,除了在港匯和拍攝CCTV5“巔峰籃途”活動時與球迷有簡短的問候外,KG的大部分時間都被安排到CCTV5、NBA中文連線等媒體專訪。

鄭捷說他們已經盡力了,港匯來的人實在太多,安排巨星跟粉絲深入互動,萬壹發生意外後果不堪設想。不過耐克的膽子顯然更大,成都行中,耐克安排科比在後子門籃球公園為小球員上訓練課,誰知天公不作美忽然下起大雨來,所有人都擔心科比會離去,但耐克並沒有勸走科比,反而讓後者拿起話筒:“我從兩歲開始打籃球,沒有什麽情況能阻止我打球。現在這點雨根本不算什麽,我不會離開。”

比起電視廣告上的“Just do it”,這番話更好地宣傳耐克品牌背後想表達的牛仔文化。與KG的眾多媒體采訪相比,科比的時間更多是在長春科技大學、暨南大學、西湖體育館和粉絲直接交流。要做到與國際品牌神似,安踏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