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二:幼兒園老師讓寫家庭公約怎麽寫 是讓孩子寫,還是家長寫?
這個感覺沒有什麽意義
關鍵在於落實。
問題三:幼兒園簡單的家庭公約ppt樣版 家庭公約
包括每個人的職責
以及具體的權利
問題四:幼兒園親子春遊制訂家庭公約什麽訂 今天是小朋友們盼望已久的日子了――春遊,小朋友們早早的來到了幼兒園,穿著園服的他們立刻體現出班級團結的意識。首先;向幼兒春遊時要註意的地方,例如:徒步時要註意安全,觀察紅、綠、燈等各種有關春遊安全意識。每當我講到壹些安全事例時,幼兒的參與性高,有些幼兒都會根據日常生活中的安全事例來與老師或小朋友分享。
當8:30分時,班級老師提示幼兒入廁小便,並檢查幼兒的衣物,確保在春遊中出現的不利。在壹切準備工作完畢之後,班級老師和保育老師壹起帶著小朋友們來到操場上排隊,準備出發。本次活動春遊我們的保育工作非常到位,我們中班組就有4個保育老師和4個老師,在工作中,保育老師有著重要的安全指導工作,例如:“觀察幼兒的步行隊伍,和老師組織遊戲中的重要配合。
本次春遊的地點仍然是“海天公園”主要考慮路途比較近,幼兒又是徒步。所以我們計劃了不同的風景場地,設計不同的遊戲,讓幼兒懷著愉快的心情去旅行。在各班的準備工作完畢之後,8:45我們全園準備出發,組織去春遊。在壹路上,孩子們顯得非常的興奮,壹路上有說、有唱的;每當經過壹些國家單位時,老師都做到了壹些相關有價值的介紹,引導幼兒去認識,例如:“郵政局、中國電信等各種有價值的單位以增強幼兒的生活經難。
在壹步步的路途中,我深深的感受到中班孩子們真的長大了很多。還記得去年春遊中,孩子們都背著自己的小書包,每走壹段路程都會說“老師,怎麽還沒有到啊。”有時,小書包都要保育老師拿著。可今年完全不壹樣了,孩子們都自己背上了自己的小書包,而且興趣顯得很高,邊走邊說、邊看,而且他們還自己組織唱歌呢,沒有壹個人說累之類的話題。看到這壹切,使我感到很欣慰。
今天孩子們的步行速度較快,所以我們很快就到了目的地“海天公園”,看孩子們看到了公園時,心裏很興奮。雖然他們都來過了很多次了,有時是跟爸爸、媽媽,有時是跟老師春遊,可他們的興致點很高。首先,帶領孩子們找到了壹個合適遊戲的場地休息――涼亭。在涼亭中我們中班組老師沒有立刻讓孩子們吃自己的零食,而是,引導幼兒進行個人表演節目。
在節目中,孩子們都積極參與,有的唱歌,有的邊唱歌邊表演;從中可以看出孩子們的心情很愉快。組織完表演之後,孩子們就已經開始分享食品了,在分享的過程中,孩子們還是保持著良好的衛生環境,做到人人都有垃圾帶的原則。隨後,我們又組織了許多有趣的遊戲:貓捉老鼠、木頭人、等遊戲活動。整個春遊活動,孩子們都屬於愉悅的狀態。在最後結束時,我們還拍了壹個全家福呢!讓這壹天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
今天的整個春遊活動很完美的結束了,壹切都很順利!
問題五:幼兒園家長會發言稿班級公約 尊敬的各位家長朋友:
大家好!
首先,我衷心感謝大家參加今天的家長會。今天來參加家長會的家長,說明對孩子的教育是很重視的。來之前,也許妳在想:幼兒園召開這次家長會是出於什麽目的?會講些什麽?有沒有必要浪費這些時間來聽?要相信妳們今天來對啦,因為我今天要講的內容或以後要講的內容都會對妳教育孩子,或是對孩子的發展帶來益處。在座的家長都認識我,,以後如果您對我們幼兒園有什麽好的建議可以跟我提出。在全體教職工的努力下,我園在古營集的發展還算是有壹定的社會影響力和有良好的口碑的幼兒園
壹、創設良好的家庭環境
家庭是兒童成長的第壹環境,家庭教育壹對壹的個別教育,甚至是幾個成人對壹個幼兒的教育。因家長與孩子有著親密的關系,所以家庭教育對兒童的影響最直接,對幼兒健康發展所起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家長既要註重
二、理解、支持老師的工作
我說過,家長不只是送來了壹個孩子,而是送來了壹份
的責任。首先是孩子在園的安全問題,我們有責任保證孩子人身安全。但由於孩子年齡小,平衡能力差,肌體發育還不健全,還由於孩子是完全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孩子行為的後果並不能自己預料。所以請家長壹定配合我們,在孩子上學前壹定要檢查孩子的書包,不要帶小刀、玩具、打火機、鞭炮等。
問題六:幼兒微信家長群群規怎麽制定 1.群名稱:“愛的港灣”未經同意不得更改;
2.群目的:及時了解幼兒信息,方便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
3.名片:進群後修改名片(如:劉XX-媽媽)可以在群內發布個人名片;
4.本群禁止發布各種廣告與廣告鏈接等。
5.教師上班期間不與家長交流,如有問題留言即可。
6.不準邀請非幼兒親屬人員進群。
7.群成員要服從老師安排,如有異議可以和本班老師反饋。
問題七:小學生家庭教育的原則家長自學筆記 家庭教育主要是家庭內部進行的壹種教育活動。家庭教育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是壹種特殊的關系,而家庭不是專門的教育機構,家長也不是專職的教育工作者。因此,進行家庭教育,要特別註意堅持正確的教育態度,遵循科學的教育原則。
兒童的身心發展是各種心理過程、心理狀態和心理特征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復雜的發展過程。家庭教育,作為壹種啟蒙教育、基礎教育,基本任務就是為孩子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奠定最初的基礎。
在家庭教育中,家庭所有成年人對於孩子來說都是教育者,都擔負著教育的任務。雖然教育孩子時,都是某壹家長單獨教育,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和影響作用都是通過家長集體努力實現,要想順利進行素質教育,來自家庭的所有成員的要求就必須協調統壹,具有壹致性質和壹貫性,這是保證家庭教育成功的重要條件。
教育孩子,從來都是人生的壹件大事,牽動著千千萬萬父母的心,因為,孩子是我們生命的延續,人生百年,轉瞬即逝,有了孩子,我們的願望、理想,才能子子孫孫,傳之久遠。愛孩子,是人類***有的情感,但是如果只知道愛,如高爾基所說,那是“母雞也會”做的事。人之所以異於其他動物,就在於人懂得如何教育如何去愛。但是教育和愛真的需要學習,需要不斷學習,堅持學習,才能真正掌握教育孩子、愛孩子的真諦,才能掌握教育孩子的科學和藝術。
不知道家長們需要我給妳們怎樣的幫助?哪些方面的幫助?是具體問題還是具體方法?說實話,我每次參加培訓,聽講座,也是恨不能上午聽過,下午就用上,用到我實際生活或工作中,希望專家能具體指導到我個人的問題並幫我解決纏擾得我不行的難題,但是,家長們,大家覺得可能嗎?除非我請妳們挨個提問題,我逐壹回答(不壹定能答得上來,因為我沒見到妳的孩子,我不能只聽妳壹面之詞)。可今天解決了這個具體問題,明天妳又碰到了那樣的具體問題,妳再找誰幫妳?
我給大家講個故事:齊桓公在花園裏散步,碰到正在給他造戰車的老木匠。齊桓公與木匠攀談起來,木匠質問齊桓公為什麽浪費,齊桓公很生氣,要砍木匠的頭。木匠說:妳砍吧,砍了就沒人給妳造車了。齊桓公恥笑他,說妳個老木匠活得不耐煩了,我砍了妳還可以找其他木匠,木匠說:除了我,沒人能造得出妳要的車,因為我的師傅帶的十幾個徒弟中,只有我能造得好;而我帶出的十幾個徒弟中,也沒有壹個趕得上我的,包括我的兩個兒子。齊桓公很詫異,問為什麽?老木匠說,人人都在學習,可最終卻有這麽大的差異,因為大部分人都只看到了知識技巧,沒有自己的思考,找不到方法,而會思考找到方法的人就成了獨壹無二的人才。
其實最好的學習,就是通過多種方式的學習,看書也好,聽講座也好,最終應歸結到自己能尋找到自己的智慧,尋找到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上來。
教育孩子,好像是只要為人父母大概都能懂得些,因為有自己受父母教育的經驗,有自己再做準父母時的讀書預備,還有自己的好學善問,但對於做好家長卻沒有系統、正規的教育和培訓。在實際操作中,才發現教育孩子不是壹件簡單的事情,好像跟自己小時候不太壹樣了,怎麽辦?我想咱們這些父母是面對的新時代、新社會、新國際國內形勢背景,不要嫌我把話說大說遠,事實上我們這壹代,中國還沒有計劃生育,沒有獨生子女這壹國策。因此,首先家庭出生排序就決定了我們的成長與現在孩子不壹樣,我們自己的經驗借鑒不上,怎麽辦?再者,社會在進步,經濟在發展,我們的衣食住行與現在孩子的衣食住行又不可同日而語,還有很多很多,我們的經驗又借鑒不上,怎麽辦?我們從書中尋找教育答案,很可惜,孩子不是試驗品,看著書教育和自己遇到的實際教育又有著千差萬別。不瞞大家,我剛為人母時,......>>
問題八:幼兒文明行為有哪些 1、堅持榜樣示範的原則
幼兒模仿性強,正處於向別人學習的階段,家長、老師良好的言行對幼兒的行為習慣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整個行為訓練和習慣養成過程中,教師、家長的言行是對幼兒最好的教育。林愛麗老師在她的文章中寫到:“每天壹進幼兒園的大門,我會很自然的形成壹種習慣,發現地上有垃圾時,我會把它撿起並送到垃圾桶,壹天我發現壹個托班的寶寶,媽媽抱著她上幼兒園進了班級大門口時,她突然蹲下身來,原來她發現了壹張廢紙,我看她撿起廢紙,跑到垃圾桶前扔掉垃圾時,我和她相互對視,發自內心的笑了。”因此,教師壹定要註重自己的行為,真正成為孩子的表率。故事、兒歌、歌曲、影視等作品的藝術形象有很強烈的榜樣力量和感染力,幼兒也很喜歡模仿,這些榜樣對幼兒具有最直接、最具體、形象的影響。通過壹首“花兒好看我不摘”的學習,效果會好過枯燥地說“不要摘花木”。學習壹支“禮貌歌”,許多小朋友便會在入園、離園時主動與老師打招呼。
2、要求壹致性原則
我們經常發現,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經常會意見不壹致,父母經常會壹個扮演“紅臉”、壹個扮演“白臉”,有些家庭中父母對孩子要求很嚴格,而爺爺奶奶則放縱,好習慣難以養成。例如:在壹次家訪,與家長聊天中得知:小結與爸爸吃飯時,地面整潔幹凈,和媽媽吃飯時,卻是飯菜滿地。同是壹個人,為何會出現兩種不同的結果?其原因也很簡單,兩位對幼兒要求不同,壹個嚴格要求,另壹個則放棄原則。可想而知嚴格要求能培養出良好習慣的。家庭成員對孩子要求壹致,教師之間要求要壹致,家庭與班級教師要求也應壹致,各方密切配合,***同對幼兒進行教育,是形成幼兒良好習慣的關鍵。許多家長反映,幼兒最聽老師的話,老師怎麽說幼兒就怎麽做,非常崇拜自己的老師。因此,家長碰到什麽問題及時反映給老師,老師配合家長進行個別教育,這樣往往效果良好。如有些幼兒在家中什麽事情都要家長幫忙做,對長輩不講禮貌,但在幼兒園值日生做得認真負責,對教師很有禮貌。有的幼兒在幼兒園能很好地吃飯、穿衣,而在家卻做不到。家長能及時把幼兒在家的不良表現反映給老師,老師就可以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從而轉變幼兒種種不良習慣。另壹方面,配班老師對幼兒的要求也應壹致。只有家庭、幼兒園、教師之間相互配合,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堅持教育壹貫性的原則
合理的要求壹經提出就必須堅持,不能想起來就提壹下,想不起來就聽之任之,教師和家長都要有堅強的意誌,定下規矩後就要求孩子遵守,經過日復壹日的堅持,孩子定能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方面對家長來說是最難做到的。由於自己的工作繁忙,或孩子身體不適哭鬧,就會輕易放棄原則,使孩子剛形成的良好習慣被破壞或難以堅持。而有的教師則沒有恒心,覺得壹件小事翻來覆去地講,整天老調常彈,幼兒總做不到。但是要知道幼兒的自制能力較差,他們的認識和行為常常不壹致。即使他們了解熟記了種種規範和要求,有些不良行為和習慣仍舊會冒頭,將教師辛勤的工作成果付之東流,這樣就要求家長和教師要堅持教育的壹貫性,隨時抓住苗頭,加強訓練,不然,好的習慣被破壞後再培養就困難了。
4、堅持實踐性原則
實踐活動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要讓幼兒在壹日活動中學會飲食、睡眠、入廁,學習與人交往等方面的技巧,進行良好習慣的訓練,獲得“該如何做和不該怎樣做”的體驗和認識,並在反復實踐中得到強化,逐漸養成習慣。家長和教師應該為幼兒多提供練習機會,切勿“等妳做還不如自己做”來剝奪孩子練習的機會。孩子只有在反復訓練中才能習慣成自然。例如:許多幼兒剛上幼兒園時,父母都會告訴老師“我們家寶寶不會吃飯、不會脫衣服、不會大小便,不會……,但當幼兒真正脫離了父母,壹段時間後,妳會......>>
問題九:()是兒童的基本權利 《兒童權利公約》最基本的權利可概括為四種:生存權、受保護權、發展權和參與權;
1、生存權:所有兒童有存活的權利,以及有權接受可行的最高標準的醫療保健服務。
2、保護權:保護兒童免受歧視,免受身體及性經濟剝削和虐待,免受戰亂、遺棄、照料疏忽;當兒童需要時,隨時提供適當的照料或康復服務。
3、發展權:包括接受壹切形式的教育(正規的和非正規的)教育,向兒童提供良好的道德和社會環境,以滿足兒童發展過程中的身體、心理、精神的需要。
4、參與權:兒童參與家庭、文化和社會生活的權利。包括兒童有權對影響他(她)的任何事情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