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古墓派的門人
世世代代都是處女傳處女
我師父給我點了這點守宮砂
昨晚……
昨晚妳這麽對我
我手臂上怎麽還有守宮砂呢?
——小龍女
看過《神雕俠侶》的人,都會對壹件事耿耿於懷,那就是小龍女曾失身於尹誌平。
雖然最終尹誌平自盡,但壹塊無暇美玉已被玷汙了。
這件公案中出現了壹種神奇的藥物——守宮砂,何為守宮砂?
據晉朝《博物誌》記載:
使用朱砂來飼養壁虎,它會全身變赤。等餵滿七斤朱砂,把壁虎搗爛成糊,用其點染處女的肢體,則顏色鮮紅。除非發生房事,否則終生不褪。
而壁虎在古代,又稱為“守宮”。
李時珍《本草綱目》記載,
以其常在屋壁,故名守宮,亦名壁宮。
所以總的說來,“守宮砂”就是壹種以壁虎和朱砂為主要成分的化學物。
那“守宮砂”是不是真的跟貞操有什麽關系呢?
我們先看看朱砂的成分。
朱砂又稱辰砂、丹砂、赤丹、汞沙,主要成份為硫化汞,但常夾雜雄黃、磷灰石、瀝青質等,有鎮靜催眠、解毒防腐的作用。
東漢之後,因長生不老藥興起的煉丹術中,朱砂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晉葛洪《抱樸子·金丹》:
“凡草木燒之即燼,而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
唐陳少微:
“丹砂者,太陽之至精,金火之正體也。通於八石,應二十四氣。”
元王子壹《誤入桃源》第壹折:
“遠奢華,近清佳。火煉丹砂,水煮黃芽。”
請註意,歷代煉丹師雖將朱砂描述的玄之又玄,提到了氣、陰陽、五行、長生等,卻從來沒提過貞操。
再看醫者怎麽說。
重訂《唐本草》的蘇恭認為︰
“飼朱點婦人,謬說也。”
李時珍也表示︰
“點臂之說,《淮南萬畢術》、張華《博物誌》、彭乘《墨客揮犀》,皆有其法,大抵不真。恐怕別有術而不傳。”
李時珍是務實派,他壹生收羅百氏、訪采四方。對“守宮砂”之說雖未壹棍子打死,但也間接表示,朱砂加壁虎驗貞操的法子純屬胡扯。
其實現在也很好證實,隨便抓壹只壁虎,關起來餵它朱砂看吃不吃。壹般來說,壁虎只對活物感興趣,死蟲子都不碰,對朱砂就更沒啥胃口了。
查了查“守宮砂”之說的最早來源,來自漢武帝劉徹和大臣東方朔。
這壹對組合在東晉人眼中,就相當於現代人眼中的劉羅鍋和乾隆、紀曉嵐和乾隆、和珅和乾隆,是野聞稗史的專業戶,不可輕信。
此外,關於“守宮砂”還有另壹種解釋,就是守宮腳爪上偶爾會有的紅色顆粒,細如沙子。
這壹點倒確實存在。但這些紅色顆粒撥下來,放在顯微鏡觀看。妳會發現它們有足、有頭,其實是寄生在壁虎身上的蟎蟲。
金庸在新版《倚天屠龍記》中,專為“守宮砂”做了解釋,他說:
“我國古代相傳,以守宮(蜥蜴狀小動物)和藥物搗爛成糊,點於處女手臂,殷紅之色歷久不消,稱‘守宮砂’......書中所述為古代生活之信念,當時古人信此不疑,故敘此事。到底為真為假,無由以現代科學知識判斷。”
所以,武俠小說這壹“守宮砂”的謠傳重災區也可以否決了。
至於古人為何信之不疑,大抵是由於守宮性鹹、寒,可祛風、活絡、散結、抗癌。而丹砂性甘涼,可安神、定驚、明目、解毒。
二者入藥,壹來涵養心神,去欲女心火。
二來也是壹種心理暗示,使女性潛意識裏,產生敬畏心,不敢越過底線。
而且古代官府也常傳召穩婆(有經驗之接生婆),鑒定女子是否處女,也不以守宮砂為鑒別根據。
最後附壹個因為“守宮砂”鬧出冤案的真實故事。
宋代剛剛建立,為安撫後蜀,壹面減輕賦稅,壹面提拔人才。
有壹名大財主,便趁此機會,花重金買了個京官。
臨走時,家中都安排好了,唯獨對壹名如花似玉的小妾不放心。就找到當地壹座道觀,請觀主幫忙想主意。
觀主取出壹瓶藥粉,說:“這是‘守宮砂’,只要點壹點在女人手臂上,不經房事永不會脫落。”
財主十分高興,拿回去給各妻妾點好,就走馬上任了。
再說他這名小妾,名叫何芳子,原是書香門第的千金。因連年戰亂,家道中落,才被賣到財主家。她年輕貌美,平時就很受其他妻妾排擠。
財主走後,那些女人對臂上的“守宮砂”碰都不敢碰。何芳子卻十分痛恨,認為這是壹種恥辱,天天洗、天天搓。沒多久,“守宮砂”竟越來越淡,最後消失了。
這壹來可遂了那幫婦人的意,將事情有的沒的、添油加醋寫信給了財主。
財主壹聽,這還了得!當下命人把幾名妻妾連夜接到京城。見著何芳子,不由分說,吊起來就打。壹邊打,壹邊逼問她奸夫是誰。
何芳子當然說不出來,挨到最後,竟被活活打死。
要是在四川老家,打死個小妾,花點銀子可能就完了。如今可是天子腳下,人命關天,沒幾日就鬧得沸沸揚揚。
開封府聽到消息,立刻查了下來。先是開棺驗屍,見屍體皮開肉綻,滿身鞭痕,隨即扣押了財主。財主無法隱瞞,壹五壹十講了事情經過。
於是判官用財主剩下的“守宮砂”點在三名婦人身上,又牽來壹條狗,讓狗舔舐。那狗三下兩下,就把“守宮砂”舔得幹幹凈凈。
開封府當即判何芳子清白,財主濫用私刑,免去官職,並處以重罰。
由於牽涉到四川地方的安慰政策,連中央大理寺都出動了。可就在大理寺準備重判時,財主神秘死去,送他“守宮砂”的那個道人也投湖自殺。
何芳子千裏迢迢地從四川趕到汴京,卻含冤蒙屈地遊魂異鄉。
人們同情她的遭遇,自發起了壹座“貞女廟”。這座廟自宋代以來,每代都加以重修,歷時千年,至今仍矗立在河南開封南部。
它還有另外壹個名字,就叫“守宮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