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哈爾濱交響樂團的樂團介紹

哈爾濱交響樂團的樂團介紹

哈爾濱交響樂團,是壹個具有百年歷史,強勁實力的樂團。1908年4月,哈爾濱中東鐵路管理局,將俄國阿穆爾鐵路第二營管弦樂隊調入哈爾濱,成立了“哈爾濱(中)東清鐵路管理局交響樂團”。這支當時以俄羅斯人為主組成的交響樂團, 是哈爾濱交響樂團的前身。上世紀20-30代樂團鼎盛時期,壹度號稱遠東第壹交響樂團,被後人稱為老“哈交”。

1899年,在離老“哈交”建團前,由鐵路員工捷克人埃爾姆利壹家為主組成的室內樂團,是哈爾濱市有據可考的最早引進的西洋音樂組織。1903年中東鐵路建成通車後,以俄羅斯人為主的鐵路員工隊伍迅速擴大,對文化的渴求變得十分迫切。日本作家巖野裕壹編著的《滿洲———音樂史》壹書中,對老“哈交”記載如下:“(中)東清鐵路管理局於1908年4月成立了“哈爾濱(中)東清鐵路管理局交響樂團”。在中國俄羅斯僑民文學系列叢書中的,葉列那·塔斯金娜回憶錄《在音樂世界裏》裏有這樣壹段話:“他們的首場音樂會是1908年4月間在現南崗區大直街鐵路文化宮後花園貝殼型的露天音樂廳舉行。”這兩段文獻的記載,確立了哈爾濱交響樂團在中國交響樂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在葉列娜·塔斯金娜回憶錄有這樣的描述:“許多音樂專家認為,哈爾濱的交響樂隊總是薈萃著耀眼的音樂界精英,從樂隊的成員組成來看,它可以和歐洲最好的樂隊相媲美。”

壹大批優秀的演奏家,使哈爾濱交響樂團的整體演奏水平上升到了壹個空前的高度。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樂團先後三次出訪日本東京、大阪、名古屋、福岡等城市。日本國紙稱,“哈交”樂團的音樂家們是來自“音樂之城”哈爾濱的藝術家,國內的許多報紙評價“哈交”為遠東第壹交響樂團。

1911年建成的哈爾濱中東鐵路俱樂部(現哈爾濱鐵路局文化宮),是當時哈爾濱交響樂團演出的主要場所。貝殼露天劇場,是中東鐵路俱樂部的後花園。

“哈交”小提琴演奏家西多羅夫在《壹個小提琴家的回憶:音樂之城哈爾濱》中寫道:“那是壹個音樂、歌劇、戲劇、芭蕾舞和其它藝術形式繁榮的時代。夏天,在鐵路協會的花園裏,每晚都有艾瑪努依爾·梅捷爾(猶太作曲家)和斯盧茨基指揮的交響樂團的演出。”從上面西多羅夫回憶錄中的這段記述,可以看出當時交響樂團的演出是多麽的頻繁。1945年蘇聯紅軍進入哈爾濱後,將鐵路俱樂部改名為紅軍俱樂部,蘇聯紅軍撤走以後改名為哈爾濱鐵路文化宮。在早已多年無人進入的鐵路文化宮的樂池子裏,至今還能隱約看到老“哈交”俄羅斯演奏員簽名留下的痕跡。

鐵路俱樂部後面的貝殼露天劇場留給我們太多的回憶:哈爾濱交響樂團建團的首場演出在這裏;1961年第壹屆“哈爾濱之夏音樂會”10場演出中9場演出,其中包括閉幕式演出都在這裏。哈爾濱交響樂團在留下10年空白之後,於1961年7月12日,在這裏開始了後50年的首場交響音樂會的演出。

在上個世紀裏,這裏上演了許許多多的人間悲喜劇。上半個世紀,“哈交”,在這裏演繹了他們的“悲愴”、“英雄”、“田園”和“歡樂頌”。1933年起,樂團就參加了《伊萬·蘇薩寧》、《黑桃皇後》、《卡門》、《蝴蝶夫人》等歌劇的演出。後半個世紀,哈爾濱歌劇院在這裏上演過歌劇《貨郎與小姐》、《夏氏姊妹》、《江姐》、《茶花女》、《仰天長嘯》、《焦裕祿》、《安重根》、《特洛伊羅斯與克瑞西達》。2006年,哈爾濱歌劇院還在這裏成功演出了大型原創革命歷史題材歌劇《八女投江》。

中國音協主席傅庚辰曾評價:“哈爾濱交響樂團”為中國交響樂事業的先行者。張彩元,“哈交”第二代的代表人物之壹,1957年—1984年間任哈爾濱交響樂團團長。這位老人談起第壹屆“哈夏”時回憶:“普爾克拉別克的指揮棒揮舞的飄逸飛揚,全場氣氛異常熱烈。這是1961年第壹屆“哈夏”閉幕式的交響合唱音樂會,也是老“哈交”最後壹位指揮家的告別音樂會……”。

從1961年到2008年47年間,哈爾濱市***舉辦了29屆“哈爾濱之夏音樂會”。“哈夏”走過了從業余,專業,到國際化的發展歷程,哈爾濱交響樂團是這段歷史的全程參與者和見證者。第壹屆“哈夏”是哈爾濱交響樂團的壹個裏程碑。經過幾年跟老“哈交”第壹代老師們的學習,哈爾濱交響樂團已完成了歷史性的蛻變,壹支全新的專業交響樂團展現在人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