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徐克的人物經歷

徐克的人物經歷

1901年赴上海與舒亞東、魯交往。因為他擅長寫作,熟悉公文,喜歡收集官報,外交新聞需要這樣的文人,於是徐克加入了報社。擔任外交新聞的編輯。《外交報》的成員有李東(張元濟)、蔡元培(作家)、(編輯)和溫宗饒(譯者),他們都是由創始股東指定的。還有壹個翻譯,壹個會計,壹個校對和兩個雜工。股東為:兩股,蔡元培杜亞泉壹股,溫宗饒壹股,商務印書館壹股,趙從範、、沈股份數不詳(根據王先生提供的資料)。張元濟收據上的簽名人是趙從範、蔡元培、文宗饒;溫宗饒的股票清單和收據上有趙從範、蔡元培和張元濟的簽名,每年預算約5500元(另加50元開辦費)。)《外交日報》自1910年創刊至今已有十年,在社會上有壹定的影響力。

後來和《外交新聞》壹起成為商務印書館編譯所的工作人員。後來他成了《東方雜誌》的編輯。《老商業》知名編輯張回憶說:“《東方雜誌》創刊於1904。它最初是壹種報紙選擇性出版物,每月從報紙和雜誌上收集筆記和論文,並分類出版,供關註時事的人使用。公門抄和奏折占第壹位,其次是時間論,只有少數譯本偶爾發表。

1909之前的編輯名字是徐克。因為編輯這個雜誌是個剪刀貼的活,他業余時間幾個晚上就能完成,讀者也不多。“所以,後來徐克在商界擔任雜編大臣,他可以說是壹個真正的賢者。雖然張的話有點誇張,但也是事實。

1911年,杜亞泉接任《東方雜誌》主編,對雜誌進行改革,雜誌有了很大的變化和發展。因此,徐克接管了“雜編部”。據我當時在編譯所的同事說:“徐在編譯所擔任雜編部部長。我進去的時候,他正全力以赴搞清鈔,同時在他的帶領下,編輯出版了《上海指南》、《每日須知》、《醒世柬埔寨指南》、《通俗新信》。這個部門的主要工具是漿糊和剪刀,各種資料都是從報紙、雜誌、政府公報等上剪下來的。或在各地人士的幫助下抄在活頁紙上”(引自謝巨增《十裏外宮側記》)。目的是提供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