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貌描寫:
他便自造壹頂極高的帽子,壹件極闊的衣服。遇著花明柳媚的時節,把壹乘牛車載了母親,他便戴了高帽,穿了闊衣,執著鞭子,口裏唱著歌曲,在鄉村鎮上,以及湖邊,到處玩耍,惹的鄉下的孩子們三五成群跟著他笑,他也不放在意下。
人物簡介:
王冕出身貧寒,七歲喪父,十歲便輟學給人放牛。東家給的點心錢,他都攢著來買書讀。後來,在放牛之際,靠自學畫得壹手好荷花。靠這門手藝,王冕賣畫賺錢補貼家用,孝敬母親。王冕天資聰穎,不滿二十歲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貫古今。但也性情孤傲,蔑視權貴,遠離功名富貴,知縣來請,王冕也不赴約;朝廷征聘王冕做官,他連夜逃到會稽山,在那裏隱居終老。
王冕是作者在作品中樹立的壹個標桿,設置的壹面鏡子,與書中那些被科舉制度引入歧途的追名逐利,迂腐固執之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性格特點:
懂事孝順,勤奮好學 ①體諒母親的苦衷,順從母親的決定,輟學給人放牛;②把好吃的拿荷葉包了帶給母親吃;③把每日的點心錢攢下來,買顏料畫荷花;④用賣畫得來的錢買好東西,孝敬母親;⑤不滿二十歲,就對天文、地理、經史方面的大學問,無不貫通;⑥靠自學,畫得壹手好荷花。
性情孤傲,蔑視權貴 ①既不求官爵,又不結交朋友,終日閉門讀書;②模仿屈原衣冠,帶著母親到處玩耍,對別人的取笑不以為意;③京官危素約會王冕,翟買辦請不動,時知縣自來拜,王冕離鄉躲避;④朱元璋慕名拜訪,王冕講以仁義服人的道理,後來朝廷征聘王冕出來做官,他卻早早地逃到會稽山隱居終老;⑤指出八股取士之法,會讓讀書人看輕文行出處,預言壹代文人有厄。
相關情節:輟學放牛、湖邊畫荷、指八股之弊,躲官會稽山
典型情節:拒赴官約
情節概述:危素欲約會王冕,時知縣派翟買辦來請,王冕不赴約。時知縣親自拜訪,王冕避走他鄉。面對秦老的抱怨,他說“時知縣倚這危素的勢要,在這裏酷虐小民,無所不為。這樣的人,我為什麽要相與他?”
(2)周進
外貌描寫:
眾人看周進時,頭戴壹頂舊氈帽,身穿元色綢舊直裰,較右邊袖子從後邊坐處都破了,腳下壹雙舊大紅綢鞋,黑瘦面皮,花白胡子。(選自第二回)
人物簡介:
周進六十多歲依然是個老童生,在汶上縣做了三年西席,孩子顧小舍人都進學成了秀才,他再無資格繼續教下去,淪落到薛家集觀音庵私塾中來坐館糊口,飽受秀才梅玖和舉人王進的嘲弄和冷遇,不久周進丟了飯碗,只好替壹夥商人當賬房。當他進省城路過貢院的時候,他多年的心結卻又被觸動了。但他是童生,是不能進貢院的,開門人用鞭子將他打了出來,於是他懇求別人帶他參觀貢院,周進壹進貢院,見兩塊號板擺的整整齊齊,不覺眼裏壹陣酸楚,不知道是悲從中來的發泄,還是靈光乍現的奮力壹搏,周進壹頭撞在號板上,直僵僵不省人事。他蘇醒後滿地打滾,放聲大哭。幾個商人得知原委,商定每人拿出幾十兩銀子,讓他納監進場。
之後,周進憑著監生竟考中了舉人,頃刻之間,不是親的也來認親,不是朋友的也來認朋友,連他教過書的學堂居然也供奉起了“周老太爺”的“長生牌”,過了幾年,他又中了進士升為禦史,被指派為廣東學道。在廣州,周進提拔了範進。為了照顧這個五十四歲的老童生,他把範進的卷子反復看了三遍,終於發現那是壹字壹珠的天地間較好的文章,於是將範進取為秀才,周進後來壹路升到國子監司業。
性格特點:
醉心功名,迂腐可憐 ①直至六十多歲,仍要參加科舉;②參觀貢院頭撞號板。
相關情節:教授顧家私塾、坐館薛家集、跟隨姐夫等人經商、貢院撞號板、接受納監參加科考、中舉、中進士、做廣東學道、升任國子監司業。
典型情節:
①坐館薛家集
情節概述:薛家集上的鄉紳商討春節期間舉辦龍燈會的事情,其間提到要給孩子們請壹位教書先生,夏總甲推薦六十余歲的周進。宴請周進時請中了秀才的梅玖作陪,梅玖席間捉弄周進,讓周進十分難堪。王舉人避雨路過村塾,也鄙薄周進沒有進學,講了夢見與周進的孩子荀玫***同中了舉人的故事,讓周進很受刺激。村人壹年後辭退了周進。
秉性忠厚,迂而不惡 ①飽受秀才梅玖和舉人王進的嘲弄和冷遇而不惱怒;②眾商人為他湊錢納監,他真誠感謝;③做了學道之後,以己度人,可憐讀書人的辛苦,把考生的卷子都細細看過,以免屈了真才;④同情五十四歲的老童生範進,反復讀範進的科考文章,將其取為秀才;⑤對不按八股要求做文章的考生看文字尚可也低低地進了學。
②貢院撞號板
情節概述:周進失館,沒有生計,不得已隨姐夫金有餘等人外出經商,幫忙記賬,路經濟南時,周進參觀貢院,觸動了多年來來壓抑的情緒,頭撞號板,眾人深受感動,相商***同出資,為周進納監。周進當年參加診斷中了舉人,後來又中了進士,做了廣東學道。
(3)範進
外貌描寫:
落後點進壹個童生來,面黃肌瘦,花白胡須,頭戴壹頂破氈帽,廣東雖是地氣溫暖,這時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還穿著麻布直裰,凍得乞乞縮縮,接了卷子,下來歸號。(選自第三回)
人物簡介:
範進生活在明朝時期,當時八股取士制度盛行,長達千年的科考發展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幾乎全社會都沈浸在“科考熱”中。範進壹心想做個讀書人,他讀書幾十載,久經科場,老大不悔。由於四體不勤,鄙視勞動,範進不會營生。他借錢前去參加科考,終於考中了舉人,自此命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眾鄉鄰也對他刮目相看。中舉後,範進老謀深算,伶牙俐齒,與官場中的人士相結交,應酬自如,也得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功名富貴。由於物質條件的突然巨變,母親喜極而亡。範進因丁母憂過了三年才進京會試,又中了進士,授職部屬,考選禦史。數年後欽點山東學道。
性格特點:
熱衷功名,壹心診斷 ①範進窮盡壹生的精力參加科舉診斷,雖然屢遭挫敗,但仍寄望甚深,直到五十四歲才中秀才;②他打算去應鄉試,卻被老丈人胡屠戶奚落,叫他死心,但他寧可讓家人挨餓也要再去診斷;③中舉的範進竟然喜極而瘋。
怯懦麻木,逆來順受 ①在範進考中秀才後,胡屠戶盛氣淩人地辱罵他是“現世寶”“窮鬼”“爛忠厚沒用的人”,他只是唯唯諾諾,還說“嶽父見教的是”;②範進向胡屠戶借盤纏參加鄉試,被胡屠戶用不堪入耳的話罵了個狗血噴頭,他也毫不生氣。
迂腐無能,不事產業 ①家裏窮得無飯吃,範進手足無措,要等母親“吩咐”才慌忙出去賣雞,可是他在集上壹踱壹步,東張西望,老半天仍未能把雞賣出去;②鄰居告訴他考中了舉人,他以為別人騙他,無奈地請人家不要和他開玩笑;③範進中舉後喜極發瘋,形象十分狼狽。
虛偽奸詐,趨炎附勢 ①範進中舉後,張鄉紳拜訪,並赤裸裸地和範進套進乎,以求日後互相幫助,範進假惺惺地推辭後接受了他的饋贈;②範進從張鄉紳給他的銀子裏取出六兩多給胡屠戶,以顯示自己對老丈人的敬重;③與張鄉紳壹起去縣裏巴結縣令。
相關情節:五十四歲考取了秀才、中舉癲狂
典型情節:
範進中舉前,飽嘗了科舉制度迫害下落第文人的辛酸苦楚。五十多歲仍然是個童生,家裏窮苦不堪,十二月的天氣還穿著單衣服,“凍得直發抖”。範進在幾十年診斷不中的情況下,由於主試官周進的擡舉,診斷及第。之後中舉,他喜不自勝,出現了癲狂狀態,被嶽父胡屠戶壹巴掌打清醒。在恢復過來後,胡屠戶由從前的對他不屑壹顧變為阿諛奉承,同縣的“名流”也紛紛前來拜訪。
從周進和範進兩個人物身上,我們可以看出科舉制度對文人的毒害之深。它深深的腐蝕著文士的心靈,使壹些文人因迷戀舉業而完全被動地失去了自我。作者以其悲憤和辛酸的筆觸,寫出了他們在人格意識方面的扭曲與墮落。
(4)嚴監生
外貌描寫:
嚴監生喉嚨裏痰響得壹進壹出,壹聲不倒壹聲的,總不得斷氣,還把手從被單裏拿出來,伸著兩個指頭(選自第五回)
人物簡介:
嚴監生是《儒林外史》中作者塑造的經典的吝嗇鬼形象。
嚴監生,原名嚴大育,字致和,是壹個把錢財看作壹切的財主,家財萬貫。他病得飲食不進,臥床不起,奄奄壹息,還念念不忘田裏要收早稻,打發管莊的仆人下鄉,又不放心,心裏只是急躁。他吝嗇成性,家中米爛糧倉,牛馬成行,可在平時豬肉也舍不得買壹斤,臨死時還因為燈盞裏多點了壹根燈草,遲遲不肯咽氣。
性格特點:
膽小怕事,缺乏主見 ①嚴貢生犯案跑了,縣衙的差人找到嚴監生,他不敢輕慢,忙請王德、王仁兩位舅爺來商議,對舅爺言聽計從,花銀子了結了官司;②後來夫人王氏病重,想將生了兒子的妾趙氏扶正,又拿了銀子請兩位舅爺做主,兩位舅爺看在銀子的份上,盡力張羅。
對人溫厚,於己吝嗇 ①嚴監生在王氏生前,每年都給她三百兩私房錢。王氏病重,用好醫好藥。為王氏辦喪事,花了四五千兩銀子;②為把生了兒子的趙氏扶正,給兩位舅爺每人壹百兩銀子,又送謝禮,置辦酒席;③嚴監生請兩位妻舅吃飯,為了省錢,自己滴酒未沾;④臨死前看到油燈裏點了兩根燈草,因為擔心浪費而不肯咽氣。
相關情節:替哥哥嚴貢生打理官司、立偏房勤持家、臨死前為兩根燈草而不肯咽氣。
(5)嚴貢生
外貌描寫:外面走進壹個人來,方巾闊服,粉底皂靴,蜜蜂眼,高鼻梁,落腮胡子。(選自第四回)
人物簡介:
嚴貢生是壹個欺壓百姓、六親不認、殘暴貪婪的典型人物。作者在描寫他的性格時,主要是通過他自身的語言和行動來揭露其骯臟可鄙、寡廉鮮恥的靈魂。他明明是扣押了人家的豬,非但不還,當人家來討要時,還“那拴門的閂,搟面的杖”,打折了人家的腿;他明明沒有借錢給人家,卻偏要人家還利息,人來求情也不肯,硬是把人家的“驢和米同稍袋都叫人短了家去”;他明明是想不給人家船錢,卻故意用幾片雲片糕設下圈套,裝模作樣地說船艄公吃的是他的名貴的藥物,價值“幾百兩銀子”,並發怒要把船家送到湯老爺衙裏問罪,賴了船錢才揚長而去;他明明要侵吞同胞兄弟的家產,卻硬不承認趙氏已經扶正的事實,把趙氏趕到廂房去住,仍以妾相待,並說什麽“我們鄉紳人家,這些大禮,都是差錯不得的”。通過以上種種典型事實的描寫,揭露了嚴貢生奸詐、蠻橫、貪婪的卑劣本性,使這個劣神的醜惡嘴臉呈現於讀者面前,表達了作者強烈的諷刺意圖,揭露了罪惡的社會根源。
性格特點:
刻薄吝嗇,貪婪霸道 ①扣押早先賣給鄰居家的豬,還讓幾個兒子把討豬的鄰居打斷了腿;②拿著並未借出本金的借約,硬要人家的利錢;③接到嚴監生死訊,見送來的新衣服和銀子,滿心歡喜;④二兒子娶親,八錢銀子還叫不動的壹班吹手,只肯給二錢四分;⑤娶親回鄉路上,用雲片糕謊稱藥材,詐騙船家,賴掉十二兩銀子的船錢;⑥以綱常宗法的名義,侵吞嚴監生死後趙氏掌管的家產。
投機鉆營,自我吹噓 ①範進二人在關帝廟候見湯知縣時,嚴貢生趕來巴結,吹噓與湯知縣關系非同壹般,試圖借助範進二人,成為湯知縣身邊要緊的人;②吹噓自己是個不占便宜的率真之人,不想家裏小廝來告急說鄰人上門討豬,當場敗露。
相關情節:圈豬訛錢、訛詐船家船錢、搶奪弟弟的家產。
(6) 杜少卿
外貌描寫:
頭戴方巾,身穿玉色夾紗直裰,腳下珠履,面色微黃,兩眉劍豎,好似畫上關夫子眉毛。(選自第三十壹回)
人物簡介:
杜少卿是吳敬梓以自己為原型在作品中塑造的壹批真儒名賢之壹,在其身上寄托了作者改造社會的理想。作者理想的人物是既有傳統儒家美德,又有六朝名士風度的文人,追求道德和才華互補的人生境界。杜少卿出身於“壹門三鼎甲,四代六尚書”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卻出淤泥而不染,行為中有些叛經離道,思想中具有某些民族主義的成分,他蔑視科舉,輕視富貴,淡治功名,講究“文行出處”,與《儒林外史》中追名逐利的風氣形成鮮明的對照。
性格特點:
淡泊功名,傲視權貴 ①杜少卿是秀才,壹提到縣裏的秀才,他就罵:“學裏秀才,未見得好似奴才”;②臧茶對杜少卿說補了稟就可以坐堂、灑簽、打人。杜少卿根本看不起這樣的人,嬉笑怒罵地說:“妳這匪類,下流無恥極矣!”;③皇上征辟,對他人來說求之不得,而杜少卿則避之不及,裝病拒絕出仕;④汪鹽商生日宴請王知縣,三番五次請杜少卿作陪。杜少卿堅拒道:“他果然仰慕我,他為什麽不先來拜我,倒叫我拜他?況且倒運做秀才,見了本處知縣,就要稱他老師!王家這壹宗灰堆裏的進士,他拜我做老師,我還不要,我會他怎的?”
尊重婦女,反對禮法 ①杜少卿與平等身份對待妻子,反對納妾;②光天化日之下,拉著妻子的手遊山飲酒,不懼別人異樣的眼光;③沈瓊枝不甘為妾,她設計裹走宋家的金銀珠寶,逃到南京賣文過日子,自食其力,杜少卿認為她是“稀奇的客”。
講求孝道,敬重孝子 ①對父親的門客婁老爹極為敬重,“養在家裏,當祖宗看待,還要壹早壹晚自己服侍”,連他的夫人也要親自“煨人參”“送人參”。當有老太爺病篤之際,又遵循他的意願送其回鄉。婁老太爺病故之後,杜少卿又自前往陶紅鎮祭吊,不因婁老太爺的管家身份而有所輕視;②修泰伯祠,用古禮古樂致祭,借此讓大家學習禮樂,成就人才;③杜少卿與郭孝子素昧平生,然而敬他二十多年走遍天下尋訪父親孝心,不避通判的嫌疑,自己尋衣服當銀子給他準備盤纏。
扶危濟困,尚義任俠 ①幫助張俊民捐壹百二十兩銀子修學官;②當衣服幫助楊裁縫葬母;③買地得錢壹千兩幫助求助的婁老太爺的孫子、看墳的黃大、組建戲班子的鮑延璽等人。
尊重個性,回歸自然 ①朝廷征辟杜少卿,為此征辟,他不憚麻煩,先是禮讓與安徽巡撫李大人,後拖病故辭於天長縣令鄧大人,他推辭的理由是“麋鹿之性,草野慣了”,麋鹿就是四不像,這是說自己像“四不像”那樣自由自在慣了,執意不受朝廷約束,辭掉以後高興地說從此要“逍遙自在,做些自己的事”;②剛搬到秦淮河房,與朋友聚會的情景就有很自由放恣的氣氛:“將河房窗子打開了,眾客散坐,或憑欄看水,或啜茗閑談,或據案觀書,或箕踞自適,各隨其便”;③“不喜歡人叫他老爺”,也不以老爺自居,把門客婁煥文“當做祖宗”親自服侍,平素“和尚、道士、工匠、花子都拉著相與”。
相關情節:大醉宴高朋、賣地周濟他人、夫婦攜手遊山。
典型情節:
①大醉宴高朋
杜少卿對待故交韋四太爺和婁老太爺十分有禮,即便對於戲子鮑延璽也是熱情招待,甚至當場就當了新做的衣服給楊裁縫料理母親的喪事,還把珍藏了九年的陳酒拿出來,與親朋好友大醉壹場。
人物形象:
杜少卿:扶危濟困,豪爽俠義。
②夫婦攜手遊山
杜少卿搬去了南京,眾朋友紛紛前來拜訪。杜老太爺的門生李大人要舉薦杜少卿做官,杜少卿不願受官場的束縛,裝病不去。因連日來風光大好,杜少卿帶著妻子外出遊玩,大醉後與妻子攜手遊山,惹的眾人圍觀。
人物形象:尊重女性,自然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