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要肯定的是,CCTV在本次體壇風雲人物評選活動中,把李曉峰(即SKV)列為候選人,不但是對李曉峰個人成績的壹種肯定,也是對電子競技運動幾年以來長足發展的壹種肯定;廣大電子競技愛好者從壹開始就對評選投入了極大的熱情,這讓全社會看到了電子競技的群眾基礎和目前開展的熱度;電子競技相關媒體對這個事的前前後後都做出了及時的報道,顯示出了對評選的高度關註和把電子競技向大眾推廣的決心。但是最終的結果出乎意料。為什麽會產生這樣的結果?我們不單要思考這個問題,更應該通過這壹事件,看到它背後的東西,從而引發我們更深層次的思考。
DEEP THINHING
CCTV為何要“冒天下之大不違”?
CCTV作為這次風波的焦點,難道不知道熱愛電子競技的人群有多大嗎?顯然不是。如果不能清楚地認識到這個問題,李曉峰從壹開始就不會獲得提名。CCTV難道沒有考慮過“修改票數”(引用流行的說法)會引起怎樣的凡響嗎?CCTV應該是考慮過的,只是最終事件激化的程度還是超乎想象了而已。那麽,CCTV為什麽要冒著失去公理和誠信的危險來“修改票數”呢?這其中主要是受到了來自社會大眾的壓力。
在對遊戲的看法上,目前尚無可以公認和服眾的定論。電子競技雖是國家的運動項目之壹,但其社會地位仍無法與足球、籃球等傳統體育項目甚至是臺球項目等相提並論。社會大眾,尤其是青少年學生的家長們對網絡遊戲與電子競技之間的關系知之甚少,如“青少年網癮”等諸多負面問題仍然影響著電子競技的形象。坦率地講,社會大眾對電子競技的接受尚需時日。因此,在娛樂大眾和社會責任產生沖突的時候,媒體,尤其是像中央電視臺這樣的國家級媒體必須作出符合自己身份的選擇。因為它是社會輿論和社會導向的晴雨表。
DEEP THINHING
廣大玩家何時才能更加理智?
在這次風波中,廣大電子競技愛好者並不是不接受李曉峰落選這個結果,而是不接受以這樣的方式落選,似有受到了愚弄的感覺。其實,我們的心態應該平和壹些。
想想當初,大家所熟悉的《電子競技世界》是壹檔非常火爆的電子競技電視節目。CCTV5直播中韓電子競技對抗賽、遠赴韓國報道WCG、暴雪精英賽,都給我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播出僅僅1年的時間,就停播了。這些年來,廣大電子競技愛好者壹直翹首以盼,殷切地期盼著電子競技電視節目復播。本次李曉峰能躋身體壇風雲人物評選活動無疑是壹個巨大的進步,同時,也是壹個信號,是CCTV開始把電子競技引入到社會大眾視線內的壹個信號,也是電子競技在中國逐漸被社會大眾所接受的壹個信號。從這個角度看,電子競技的愛好者們應該高興才是。至少,電子競技有了向社會大眾展示的壹次機會。
從另壹個角度講,我們在指責CCTV不能夠客觀公正對待電子競技的同時,是否也應該考慮壹下我們自己呢。票選是綁定身份證和手機的,也就是說人手壹票。但是是否有人通過鼓動朋友投票,甚至用壹些算號軟件和登陸代理服務器等手段進行不正常的操作呢?因為,很難想象像姚明和劉翔這樣的大眾體壇明星與電子競技明星李曉峰在票數上會有如此懸殊的差距。我們只是按照常理進行推斷,至於事實的真相究竟如何,我們無從判斷。廣大電子競技愛好者希望李曉峰獲獎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做法上還是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在評選風波之後,很多玩家的言行就更有不妥了――各大BBS上咒罵、侮辱接踵而至,CCTV的百度貼吧被暴,甚至有些矛頭指向國家相關部門。但是,我們是否意識到,我們罵夠了,出氣了,痛快了,最終受到損失的是誰?是中國電子競技的形象。我們的言行代表了電子競技愛好者這個廣大的群體,如果這個群體所表現出來的整體素質不高,那麽又如何能夠讓國家放心地來鼓勵和支持電子競技的發展?試想,這壹次,CCTV把李曉峰列為提名,就鬧出了這樣的事情,那麽下次再有類似的評選,社會主流幹脆“不帶電子競技玩了”,最終吃虧的還是電子競技本身。所以,這壹風波鬧得越亂越大,玩家們越不理智,對於中國電子競技的發展越不利。電子競技要融入主流社會,光靠壹腔熱血是不夠的,還有賴於我們每個人自身素質的提高。
DEEP THINHING
電子競技相關媒體的社會責任感何在?
我們的電子競技相關媒體在這壹風波中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我們在上文已經提到,無論CCTV的處理方式是否妥當,但是CCTV最起碼是有社會責任感的。而很多專業媒體在這壹事件中則顯得非常幼稚。
從最初李曉峰進入體壇風雲人物提名開始,電子競技媒體就對此進行了追蹤報道,這本是好事,關註電子競技的動態和發展正是媒體職責所在,但是其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壹些不負責任的提法和具有煽動性的文章,這似乎與媒體的社會責任相悖。且不說“讓電競擺脫‘黑戶’”這樣的提法,是否有將自己劃為“黑戶”的幼稚,也不說“當XXX遭遇XXX”這樣風馬牛不相及的對比,單說評選風波後,壹些媒體的不負責任肆意炒作,就足以說明某些媒體在這件事情上的負面帶動作用。
“憤青”的稱呼大家都不陌生,70年代時特指壹些對社會現狀不滿,而急於改變現實的青年。而時至今日“憤青”’已發展成網絡語言的特有詞匯,通常指以發泄為目的,惟恐天下不亂,喜歡無事生非、小題大做的人。在這次風波中,某些媒體的舉動與“憤青”無異,正是某些媒體的不負責任,火上澆油、添油加醋,最終造成了“刷票奇觀”,成為了這次的票選事件的直接導火鎖。這何談社會責任,何談正確引導?
實際上,在大眾媒體還沒有對與電子競技相關的事情傾註熱情的時候,電子競技的專業媒體就肩負著引導輿論的社會責任,如果為壹己之私,逞壹時之快,借題發揮,以自我宣揚和自我炒作為目的,置電子競技發展的大局於不顧,只能阻礙電子競技的普及和發展。同時也使電子競技在公眾中的形象受到了嚴重的損害。因此,無論是“媒體責任”、還是“做壹個有文化的電競人”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應該時時刻刻地體現在與電子競技相關的每壹個細節中。
要成為壹個合格的媒體,最基本的原則是要擁有社會責任感,客觀和公正地進行報道和評論,不偏私,不主觀。我們的電子競技愛好者多為青少年,正處在思維比較活躍的時期,產生壹些激進的思想和片面的看法也是可以理解的。此時正是需要媒體發揮自己輿論導向作用的時候。保持社會責任感,堅持正確地引導,客觀、公正地評論事實才是我們應該做的。在這壹點上,有些電子競技相關媒體做得實在是太差了。
DEEP THINHING
電子競技在中國為什麽不能被大眾接受?
電子競技在中國為什麽不能被大眾接受?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問過,也有很多人都分析過。在網絡上搜索有關“電子競技”的主題,就能夠看到許多類似於上文提到的那些假、大、空的文章和報道。這表現出長久以來充斥於中國電子競技圈的自我陶醉的風氣。不錯,我們急需自尊、自強,但是自尊不等於自負,自強不等於自大。
在這次的評選風波中,很多人都把李曉峰同丁俊暉做比較。那麽,讓我們也來說壹說。中國臺球自改革開放之後開始興起,至今才出了這樣壹個有國際影響力且為大眾接受的超級明星。這條路,中國臺球走了20余年。同樣,中國籃球和田徑走過了半個世紀才擁有了姚明和劉翔。電子競技在中國發展不過五、六年光景,回首我們走過的路,或許我們的起點比臺球、籃球和田徑都高,發展的速度也要快很多,但是跟已經為主流觀念認可的臺球、籃球和田徑比起來,電子競技仍然是涓涓細流。正是因為我們不能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弱勢地位,所以才出現這樣那樣的心態問題。現在是我們在努力融入主流,而不是強行要求主流接受我們。回想20年前,壹個孩子如果不讀書而去上體校,會被他周圍的人指指點點;如今,大家的觀念轉變了,從小學踢足球、打籃球不壹定“沒出息”,甚至有些家長很樂意讓孩子去上體校,因為在升學的時候能夠得到照顧。丁俊暉就在前不久被上海交通大學破格錄取。觀念的轉變需要時間,這個道理放之於電子競技也是壹樣,我們也需要走過這樣的壹條路,而我們的電競人在這個問題上總是顯得急功近利。
很多的評論都把中國電子競技和韓國電子競技做比較。那麽,讓我們也來說壹說。韓國的電子競技產業在世界金融危機爆發的時候為壹個國家盤活了整個市場,這對於壹個民族都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所以在韓國大眾的心目中,電子競技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甚至很多上了年紀的人對電子競技也是非常認同的。電子競技明星在韓國就是大眾明星。韓國政府自然可以大力扶植這個產業,甚至可以說電子競技已成為韓國的國粹。韓國電子競技只是壹個極特殊的個例,我們不應該在同韓國做比較之後,把不能很好發展的原因歸咎於政府,其實,根本原因在於我們自身。中國的電子競技並沒有韓國那樣的背景,青少年的“網癮”、“沈迷遊戲”等負面問題影響著電子競技的形象。對於這個缺乏規範但是又擁有巨大受眾群的行業,國家相關部門感到無法控制,自然無法支持其發展。換句話說,不是國家不支持我們發展,而是我們讓國家無法扶植。放眼世界其他國家也是如此,前不久在德國和美國都生了校園槍擊事件,遊戲玩家酷愛CS是釀成慘劇的重要原因。德國還為此起草了“開發、發行和玩‘暴力對待人類或人型角色’遊戲的人將受到法律的制裁,除了罰款外最高會處以壹年以下有期徒刑”這樣的法律草案。
到頭來還是我們在上面的文章中多次提到的“觀念”和“主流”的問題。什麽是“觀念”?就是人們長久以來形成的思維定勢。“上學讀書才是正道”是中國人千百年來形成的倫理。“觀念”的轉變則需要時間的積累。什麽是“主流”?掌握社會權力和財富的人群的聲音就是主流的聲音。某著名廠商的老總曾說出這樣的話:“那些抽煙、染發、穿大花褲衩的選手,即使成績再好,我也不會贊助他壹分錢”。最終,那些選手把頭發染回了原本的顏色,脫掉了他們的大花褲衩。這就是“主流聲音”的作用。當然,人的“觀念”不會壹成不變,“主流”不會永遠是“主流”。但是這個變化的過程要遵循客觀規律,並不是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
中國的電子競技需要融入整個社會的主流價值觀體系,才能迎來自己的春天。電子競技的春天不是靠煽情、靠“呼喚”、靠什麽“萬人大簽名”就能來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