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證審查,是指在公證機構受理當事人的公證申請後,制作公證書之前,對當事人申請公證的事項及其所提供的證明材料進行調查、核實的活動。公證員必須審查當事人的身份和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能力;審查當事人申請公證的事實和文書以及有關文件是否真實、合法。公證人員應當通過詢問證人,調取書證、物證、視聽資料、現場勘驗、進行鑒定等方式認真收集證據。公證人員詢問當事人和有關證人時,應告知其權利、義務、法律責任和註意事項,並制作談話筆錄。當事人對申請公證的事項負有舉證責任,應當向公證處如實陳述與公證事項有關的事實,並提供相應的材料。公證處應重點審查:(1)當事人的人數、身份、資格和民事行為能力;(2)當事人的意思表示和相應的權利;(3)需公證的行為、事實或文書的內容是否真實、合法;(4)需公證的文書內容是否完善、文字是否準確,簽名、印鑒是否齊全;(5)當事人提供的證明材料是否真實、充分。公證處認為當事人提供的證據材料不完備或有疑義的,應通知當事人作必要的補充或向有關單位、個人調查索取有關證明材料,並有權利現場作實地調查。公證人員從有關單位摘抄的檔案或其它書面證據材料,應交該單位核對並蓋章,有關單位應積極予以協助。遇有專門性問題,公證處可聘請或委托專業部門,有專業知識的人員進行鑒定、翻譯。鑒定結論或翻譯材料應有鑒定人、翻譯人員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