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妳壹直在我的詩中幽居

妳壹直在我的詩中幽居

妳壹直在我的詩中幽居

 妳壹直在我的詩中幽居,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會通過寫文章記錄自己的生活,其中有些文章是比較有詩意,讓人看了會流連忘返,下面我分享妳壹直在我的詩中幽居的相關文章,壹起來看下吧。

妳壹直在我的詩中幽居1

 那壹年,遠山著翠;梨花雪白,梨花樹下,壹張石桌,兩副石凳;楚河漢界,妳來我往,壹場對決。

 風吹來,梨花瓣兒紛紛落下,妳的炮被那潔白的瓣兒遮掩,妳說,連梨花都在幫我,自己豈能不敗。

 我笑了,笑得那麽肆意。梨花樹上,有兩只喜鵲,嘰嘰喳喳,註視著妳我,看到最後,究竟鹿死誰手。

 常言驕兵必敗,當我正在得意妄形之時,妳忽然大喊壹聲:“將軍”。

 我仔細壹看,我的元帥被妳壹車壹馬團團圍困,很少失利的我,這次卻敗在了妳的攻心術下。

 我哭喪著臉,妳卻鼓掌大笑,笑得那麽自由,那麽隨性,那麽灑脫,那麽酣暢淋漓,仿佛贏了我便是贏了整個世界。樹上的壹對鵲兒也被妳的笑聲驚起,展趐飛向別處。

 今天,梨花滿樹,鵲音噪聲在耳,落滿塵灰的石桌石凳依舊,卻不見了對棋人。

 相離的日子花紅柳綠,卻成了我生命中難以忘卻的心碎。美麗的日子,因為妳的離開,頓陷孤寂,在幔中寫詩,僵硬的文字失卻了詩意。

 惟有午夜春雨,如泣如訴,飽濺著相思,淅淅瀝瀝。我曾托花喜鵲捎去信兒,說過甚是想念,卻未見妳的回音。

 欲用玉指攬清風,卻是風起雲湧,萬重山前蕩輕舟,舟影無蹤。妳如那斷了線的風箏,在我眼中消失,從此音訊杳無。

 壹抹笙香,燃起舊夢,春風吹,梨花又開,妳我就如那場風箏誤,誤了夏,誤了秋,捂了金釵,雪裏埋,雪化成水,相思苦堆。

 庭前過馬人,來回幾許,妳的影子,卻只定格在我的詩中,我的棋中。我沒錯過春風習習,沒錯過梨花旖旎,卻錯過了妳。

 多少年,妳的身影在我詩中幽居,而我卻走不進妳的夢中,或許,我壹直在詩裏做夢,而妳,卻在夢中清醒。

妳壹直在我的詩中幽居2

  父愛,壹首我沒讀懂的詩

 我的青春期是從甚麽時候開始的?

 大概從楊逸遠正式離開我和媽媽那壹天算起吧。楊逸遠是我的父親,只是自從記事起,我歷來沒有喊過他。我想,我對楊逸遠全部的情感,只有壹個字可以形容,壹個源於血緣和基因、植在血與骨頭裏的字——恨。

 楊逸遠在我讀小學時與他的初愛情人重逢,從此他就沒有在夜裏回過這個家了。

 那是個寒冷的夜晚,我已睡下了。模糊入耳見敲門聲,然後是媽媽與誰在客廳說話的聲音。我本能地警省,躡手躡腳地從臥室門背後往外看,竟然是楊逸遠。楊逸遠說:“求妳了。”媽媽沈默了很久才開口:“已有幾年妳都沒提過離婚的事,怎樣突然提起?妳和我說實話,或許我會斟酌。”

 這次輪到楊逸遠沈默了,空氣沈重得凝固了壹般,終究他長長嘆息:“她懷孕了,她已快40歲了,這是她最後的機會。”

 壹周後,晚餐時媽媽突然假裝若無其事的模樣對我說:“我和妳爸爸離婚了。這樣也好,從今天開始,妳就是大人了,是這個家的男人。”

 我沒有如媽媽所願變成她期待的堅強成熟樣子,恰恰相反,我由壹個公認的乖孩子突然問變成了叛逆少年。厭倦學習,厭倦回家,乃至厭倦有思想。唯壹還願意做的事情就是玩網絡遊戲。那年我讀高壹,15歲。

 在媽媽眼裏,本來的我懂禮貌,懂事,幫她做家務,認真學習,這簡直就是她賴以活下去的全部依托與希望。可現在呢?媽媽哭著追問我:“妳到底怎樣了?”我想了想回答她:“沒甚麽,青春期吧。”

 死也改變不了的事情。

 楊逸遠聽說了我的事。離婚後,他由每個月上門送生活費變成了直接往銀行卡裏存錢,我明確地告知過媽媽,我不想再見到“那個人”。

 所以,當我在學校大門口看見楊逸遠凝重地註視我時,我滿臉冷漠,視而不見地從他眼前走過。楊逸遠常常來,但沒有主動開口說話,我用眼角的余光能看到他的表情在產生著變化。由開始做長者狀想訓斥教育我,變成了憤怒,後來是煩躁不安,再到後來就變成了壓抑著的悲痛。

 大爆發的時刻來了。那天高壹期末考試成績單出來了,媽媽就被學校通知建議我留級。我知道會有這麽壹天,我做好了思想準備,坐在客廳裏等媽媽從學校回來後大哭壹場,大罵壹次,乃至動手打我。

 推門進來的卻是楊逸遠,第壹句話竟然是那末耳熟:“求妳了。”

 我把玩著他的表情:“大教授的兒子被要求留級,覺得面子丟光了吧。”

 楊逸遠拳頭握緊了,額頭上青筋突出。我可不怕他,我已和他差不多高,雖然單薄了點兒,但我自信力氣不會輸給他。

 楊逸遠握著的手竟然漸漸松開了,他輕蔑地看了我壹眼,轉身往門口走,走到門口又回頭說:“在妳眼裏我怎樣不堪都不要緊,這個世界上有兩個女人自始至終都在愛我,她們愛我是由於我優秀。我的無能只在於我沒能處理好和她們兩人的關系。但是妳看看妳,妳連我的壹半都沒有,妳考得上我當年考上的大學嗎?將來會有女孩子愛妳嗎?所以,現在不是妳不想認我當父親,而是我根本都不想認妳這個兒子。”

 他摔門而去。我的狂亂青春期稀裏糊塗地提早結束。

 兩年後,我以高出分數線20多分的成績考入楊逸遠的母校。報到那天,楊逸遠來了。

 不等他張嘴,我冷冷地開口了,那是我斟酌了幾天專門說給他聽的話:“不要表功,不要說我由於受了妳的激將法才好好學習,終究考上大學的。妳錯了,我考上大學是為了長大到跟妳沒關系。我18歲了,從今天開始,我和媽媽都不再需要妳壹分錢,我會自己掙學費和生活費。請妳以後不要來打擾我們。

 楊逸遠痛苦地閉了閉眼睛,留下壹個存折走了,背影盤跚,腳步散亂。

 我撕掉了存折。

 大學期間,我申請了助學貸款,努力學習爭取獎學金,課余還打了兩份工。我的狀態只能用“拼命”壹詞來形容,雖然十分勞累但我沒有後悔。

 但是,我的身體卻日漸不適。那都是些說不出口的癥狀:比如自我感覺尿頻尿急,但到廁所卻又沒有了便意;沒有女朋友,卻時時覺得身體發虛,全身特別是兩腿無力;我坐立不安,竟然跟楊逸遠當年壹樣膝蓋和手腳震顴,沒法自控。

 媽媽帶我到醫院檢查。看看四周,腎病專科少有我這樣年輕的小夥子,我幾近慚愧得想要逃出醫院了。我躲在醫院外花園草地上,媽媽拿著結果出來了,臉上是掩不住的耽憂。我的心緊了又緊,她說:“還好,不是身體器官的問題。醫生說,大概是心理疾病致使的植物神經功能障礙。不過,妳爸爸說,心理疾病致使的`問題更難治愈。”

 我壹聽就冒火:“我生病妳告知那個人幹甚麽?”

 媽媽的嘴哆嗦了幾下,卻沒說出來。

 不過,我很快就明白媽媽的苦心了,由於找心理醫生醫治實在是件太過昂貴的事情,壹小時200元。

 好在給我醫治的這位博士挺可親的,他很快就確診了我的病情——焦慮癥,並因焦慮情緒致使尿頻、尿急、虛脫等諸多軀體化癥狀。他說,病的起源與妳和父親的關系有關,焦慮很多時候源於內疚、自責等負面情緒。

 我的腦海裏突然出現了楊逸遠留給我的那個背影。

 把血和骨頭還給妳。

 如果那位心理醫生說的是正確的話,他的意思是我的身體疾病源於心裏焦慮,而我的焦慮情緒是由於潛意識裏我由於自己對楊逸遠的態度感到內疚。如果能夠消除這類虧欠感,焦慮會消失,身體也會健康起來。

 沒想到,我很快就面臨壹個可以完全消除我慚愧感的機會。楊逸遠病了,而且不是小病,是尿毒癥,根治的方法只有壹種——換腎。

 誰捐腎給他?他,孤家寡人壹個。聽說他的初愛情人,不,應當稱他現在的妻子倒是甘心,惋惜配型不成功。

 這個消息是媽媽告知我的,我敏感地盯著她的眼睛看:“媽,妳也準備去給他捐腎?”

 媽媽不說話,只是看著我,眼光海壹樣深不可測,我看不清。我的心壹疼,脫口而出:“妳別,妳應當恨他才對呀。就算要捐,也應當是我去。”

 媽媽的眼睛裏閃過欣喜:“是嗎?妳願意去嗎?”

 是的,是欣喜。我的心情極為復雜,媽媽到現在還愛著那個負心的男人,乃至超過心疼與她相依為命的兒子。

 手術前,躺在另外壹張手術床上的楊逸遠就在我身旁,他輕聲地喚我“兒子”,聲音是老人般的梗咽。我的心壹時酸痛得不行,眼睛脹得疼,但我忍住了,將頭轉向另外壹邊,沒有看他。

 我告知自己,我是在還債,哪咤壹樣地將骨與血還給這個給了我骨與血的男人。從此,我將輕松了,自由了,擺脫了。

 博士的心理分析的確非常精準,手術後,雖然我失去了壹個腎,卻明顯感覺自己身體好起來了,那些困擾我的癥狀得到減緩乃至消失了。固然,這與我沒有住校,每天住在家裏由媽媽調養我的身體有關。另外,博士開的醫治焦慮的藥我也在繼續吃。

 畢業這年,我順利地應聘到壹家合資企業工作。工作第壹天,單位組織新人體檢。

 B超間,醫生沈吟了壹會兒問我:“妳做過腎移植手術?”

 我“恩”了壹聲,醫生笑了笑:“看來妳病情恢復得很好,抗排擠藥物也不需要吃太多,移植到妳身上的這個腎與妳的身體性能非常調和,應當是血緣關系的供腎吧?”

 我不知道我是怎樣走出醫院的。

 回到家裏,我打開媽媽藏在床頭的皮箱,裏面是壹大匝藥瓶標簽,原來每次媽媽都將抗排擠藥的商標撕下,換上抗焦慮的藥物商標。我還發現了壹張手術協議書,是我歷來沒有見過的,卻關系到兩年前我的那次手術。

 協議書上說明,楊逸遠自願提供自己的壹個健康腎供給——他的兒子。下面是他簽名,我的名字是由媽媽代簽的。

 突然間淚流滿面。

 那壹天,我正好2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