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工人運動的大事件

工人運動的大事件

憲章運動是大規模的群眾運動,它的目標是要通過實行普選制以和平的方式奪取國家政權。像這樣的形式和性質的運動,只有在社會矛盾比較尖銳的時代才可能發展。在30年代初到50年代,英國經歷了壹系列的社會沖突,如1832年議會改革的鬥爭,1846年廢除谷物法的鬥爭,1847年爭取10小時工作制的鬥爭,1849—1852年資產階級為維護他們的利益而展開的反攻等。在這樣的條件下,憲章運動得以號召群眾廣泛開展鬥爭,使運動壹浪接壹浪地發展。但是自從1848年以後,英國社會歷史已開始發生變化,在以後的20年中,英國的經濟走向高漲,減少了失業,工人生活得到改善。雖然也發生了1857年和1866年兩次經濟危機,但持續的時間比以前短,英國很快就從危機中恢復了過來。

其次,19世紀中葉英國已完成了工業革命,成了“世界工廠”,產品行銷全球,在國際市場上首屈壹指。同時,英國又占領了廣大的殖民地,如加拿大、西印度群島中的壹些島嶼、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到1850年時,英國的殖民地已達170萬平方英裏,人口達1.6億。此時的英國已具有了帝國主義的兩大特征,即廣大的殖民地和在世界市場上的壟斷地位。這樣,英國的資產階級就可以將從殖民地剝削來的超額利潤,分壹部分改善熟練工人的生活。同時,在這個時期,美國的加利福尼亞和澳大利亞發現了金礦,引起了英國人大批向這些地區移民。據統計,1851年英國向海外移民的人數已達335966人。1852年上半年6個月中,移民人數更達到365992人。其中有很多是工人或小生產者,這樣就緩解了國內的緊張局勢和矛盾。

另外,憲章運動之所以失敗,也是因為它所要求的政治、經濟變革,在當時還沒有成熟的社會歷史條件去加以實現,而工人階級本身也沒有達到足以擔當實現這些任務的水平。它缺乏組織性,沒有統壹的政黨,沒有先進的科學理論指導。工人隊伍中產業工人只是少數,大多數是來自破產的小手工業者或破產農民,他們留戀過去的小生產者地位,在鬥爭中不夠堅定,很容易被資產階級激進主義所吸引。而他們要對付的資產階級,卻正在發展之中,而且富有政治鬥爭經驗和經濟管理才能。在1832年議會改革之後,工業資產階級參加了政權;新老資產階級聯合起來,他們***同與工人階級為敵。

憲章運動雖然失敗了,但它在英國歷史及國際工人運動歷史上仍具有重要意義。憲章運動是世界上第壹次工人階級的獨立的全國性政治運動;憲章運動所取得的經驗和教訓,對以後國際工人運動起了很大的借鑒作用。在憲章運動的大部分時間裏,馬克思和恩格斯都在英國,他們同憲章派取得了密切的聯系,並研究了它的經驗,這對他們在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方面,發生了重要影響。憲章派的鬥爭也為當時英國勞動人民爭取到壹些勝利,如1846年谷物法的廢除,1847年的10小時工作制等。而且,由於憲章運動聲勢浩大,後來的資產階級政府每當工人運動興起的時候,為了避免憲章運動的重演,不得不作出壹些讓步。另外,憲章運動失敗後,數以千計的運動參加者並沒有完全停止活動,也沒有放棄他們的信仰。他們當中有些人遷居到美國、澳大利亞或新西蘭,把民主思想的種子帶到了這些地方,為這些地方民主運動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裏昂工人起義

1831年和1834年法國裏昂工人反對資本主義剝削壓迫的兩次武裝起義。裏昂是法國絲織業中心。在工場主和包買商殘酷剝削下,絲織工人和手工業者生活極為困苦。1831年初裏昂工人掀起壹場以要求提高工價為主要內容的運動,工人多次舉行集會、請願、遊行。10月間,與包買商談判達成最低工價協議。但隨之在七月王朝商業大臣的支持下,包買商撕毀協議。1831年11月21日工人舉行抗議示威,與軍警發生沖突,轉為自發的武裝起義。起義者提出“做工不能生活,毋寧戰鬥而死”的口號。經過 3天戰鬥,工人壹度占領裏昂城。起義很快被七月王朝政府調來的軍隊所鎮壓。

1834年4月9日裏昂再度爆發絲織工人起義。起義的直接原因是政府逮捕和審判罷工領袖,發布禁止工人結社集會的法令。這次起義具有更鮮明的政治性質,不僅提出經濟要求,還提出廢除君主制度,建立***和政體的口號。起義者在旗幟上寫著:“我們為之鬥爭的事業是全人類的事業。”工人組織互助社和小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組織人權社、進步社的成員組成總委員會領導這次鬥爭。起義群眾同政府軍在裏昂郊區和市內進行 6天激戰,終因力量懸殊被政府軍鎮壓。起義在巴黎和法國許多地區引起強烈反響,推動了法國工人運動的發展。裏昂工人的兩次起義是法國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的重要標誌之壹。

英國憲章運動

英國是第壹個發生資產階級革命和進行工業革命的國家。19世紀時被稱為“世界工廠”。多少年來在這個以實行“議會民主”而聞名的國家裏,只有繳納高額所得稅的人才有選舉權,廣大工人被排斥在議會大門之外。

1842年5月2日,倫敦街頭人山人海。浩浩蕩蕩的工人隊伍來到國會下院,憲章派全國協會的負責人向下院遞交了全國憲章派第二次請願書。

請願書上寫道:“尊敬的貴院就它現在的組成來說,既不是由人民選出來的,也不是由人民作主的。它只為少數人的利益服務,而對多數人的貧困、苦難和願望置之不理。”

請願書還指出,在英國“統治者窮奢極欲,被統治者受苦挨餓”。例如,維多利亞女皇每天的收入是164鎊17先令60便士,她的丈夫亞爾伯特親王的收入是 104鎊20先令,而千百萬工人每天每人的收入只有兩三個便士。

請願人員認為,在人民沒有獲得政權之前,消滅某壹種壟斷並不能使勞動者從貧困的狀況中解脫出來,而在人民獲得政權以後,所有的壟斷和所有的壓迫形式都應該停止。請願人員所說的“壟斷”,指的是當時對選舉權和紙幣的壟斷,對機器和土地的壟斷,對報刊和宗教特權的壟斷……。

這份有300萬人(約占英國成年男子的壹半)簽名的請願書再次要求把《人民憲章》定為法律。

《人民憲章》是1837年由論教工人協會向國會提出的壹份請願書,它提出年滿21歲的男子都有普選權,選舉投票應秘密進行,廢除議會候選人的財產資格限制,國會每年舉行壹次改選,平均分配選區。

次年5月,這份請願書公布後,被稱為《人民憲章》,1839年在請願書上簽名的有125萬人。

1840年7月,各地憲章派的代表在曼徹斯特召開了大會,宣告成立全國憲章派協會。它的宗旨是“實現下院的徹底改革,使下院能全面地忠實代表聯合王國的全體人員”,為了“達到這壹目的,只宜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協會在全國各地設有幾百個分會,入會者須交納會費,它是近代第壹個工人政黨的萌芽。

1848年,在歐洲大陸革命風暴的推動下,憲章運動再度高漲。

第三次全國請願書進壹步提出,勞動是壹切財富的唯壹來源,勞動者對於自己的勞動果實享有優先權。人民是權力的唯壹來源。在請願書上簽名的有197萬人。倫敦、曼徹斯特、伯明翰、利物浦、格拉斯哥等城市的工人舉行了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

1848年4月10日,全國憲章派第3次代表大會的代表把請願書裝在四套華麗的馬車上向國會駛去,途中遭到憲兵的鎮壓。國會拒絕接受請願書。接著,政府下令解散全國憲章派協會。

列寧評價英國的憲章運動是“世界上第壹次廣泛的、真正群眾性的、政治性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憲章運動標誌著英國無產階級開始作為壹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揭開了同資產階級爭奪政治權力的鬥爭的序幕。

西裏西亞紡織工人起義

1844年 6月普魯士王國所屬西裏西亞紡織工人的起義。當時西裏西亞有發達的紡織業。這個地區從事棉麻紡織的工人和家庭手工業者受到工場主、包買商以及地主的殘酷剝削。在40年代,由於資本家把英國機器紡織品沖擊帶來的損失轉嫁給工人,加劇了他們的貧困。1844年6月4日,以爭取提高工資被拒絕為導火線,在歐根山麓兩個紡織村鎮彼特斯瓦爾道和朗根比勞爆發紡織工人自發的起義。起義隊伍擴大到3000人,集中打擊工人最痛恨的工廠主。起義者以簡陋武器迎戰前來鎮壓的包括騎兵和炮兵的政府軍。堅持到6月6日,起義被鎮壓。它推動了工人運動的發展。西裏西亞主要城市布勒斯勞的手工業者和學徒,柏林、亞琛的紡織工人,馬格伏堡的糖廠工人等等,先後舉行罷工以及局部起義,響應西裏西亞織工的鬥爭。這次織工起義事件表明無產階級已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1、保路運動:發生時間為1911年5月14日。

2、粵漢鐵路工人大罷工,發生時間1920年12月29日。

3、隴海鐵路大罷工:發生時間為1921年11月20日,主要領導者羅章龍、遊天洋等。這是中國***產黨首次發動並領導的鐵路工人運動。

4、長辛店鐵路工人罷工,發生時間1922年8月24日,主要領導者鄧中夏等。

5、粵漢鐵路工人罷工:發生時間為1922年9月9日,主要領導者林育南、郭亮等。

6、山海關鐵路工人大罷工:發生時間為1922年10月4日,主要領導者王盡美等。

7、正太鐵路路工人運動:發生時間為1922年12月,主要領導者施恒清等。

8、二七鐵路工人大罷工:發生時間為1923年2月4日,主要領導者劉少奇、鄧中夏等,直接領導者林祥謙、施洋等。

9、膠濟鐵路與四方機廠工人罷工:發生時間為1925年2月,主要領導者王荷波、鄧恩銘、王盡美等。

10、南潯鐵路工人運動:發生時間為1926年10月,主要領導者熊好生。

11、徐州鐵路工人罷工,發生時間為1943年3月。 十九世紀四五十年代中國無產階級誕生

背景

政治:北洋軍閥政府對內鎮壓,對外賣國家,國內階級矛盾加深。(根本原因)

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的進壹步發展。

階級:無產階級力量

思想:俄國十月革命為中國人民指出了解放道路。

新文化運動的開展,推動了人民思想的解放。

國際環境:1919年巴黎和會外交的失敗 (導火線) (美、英)

過程  地點 主力 口 號 結果 第壹階段 北京 學生 外爭主權、內除國賊

廢除二十壹條

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第二階段 上海 工人  取得了初步的勝利 ①口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體現出五四運動反帝反封性質)

“內懲國賊”“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得到實現)

②在中國工人階級罷工打擊下,五四運動鬥爭取得初步勝利:北京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罷免曹、章、陸的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意義

性質:徹底地不妥協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革命運動。

(其徹底性不是指鬥爭的結果,而是指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精神)

青年學生(先鋒作用);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政治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