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斷雅安市委書記套話
中新網2013-11-17 消息:中***四川省委決定:免去徐孟加同誌中***雅安市委書記、常委、委員職務。 “4·20”蘆山地震發生後,因為在接受央視連線時歷數四川省黨政軍領導奔赴地震災區情況,被央視主播長嘯打斷,從而飽受網友“說套話”以及“溜須拍馬”的指責。(瞭望東方周刊)
北京時間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北緯30.3,東經103.0)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13公裏。當天上午10:00,央視新聞頻道開始雅安地震特別直播,長嘯擔任直播主持。從上午10:00直播到下午14:00,總***四小時時間堅守,期間12:00有並機直播的《新聞三十分》與文靜***同直播壹小時。
2013年04月20日 17:18網絡整合消息稱:“今天在雅安7.0級地震發生後,央視采訪雅安市委書記徐孟加,在徐開始歷數各級領導關註時,央視主播長嘯打斷說:這個我們可能比妳知道的多些,說說現在采取了哪些措施吧。央視主播打斷雅安書記介紹地震情況,長嘯壹句話走紅。”
“據了解,當時長嘯向徐孟加提問傷亡的情況有沒有最新的統計,徐介紹了相應的傷亡情況後說:‘省委正在成都召集有關方面研究應急救援的措施,省委書記王東明同誌、省長魏宏同誌和四川軍方的高級領導同誌都正式繞道趕往賑災中心……’,就在徐孟加停頓的間歇,長嘯打斷了他的話語,說:‘有關救災的情況可能我們比妳了解的還要更多壹些,我想知道從整個雅安市來說,目前妳們指揮有哪些具體的措施在貫徹當中。在目前通訊不暢的情況下,這些救災的措施和方法或者執行信息如何去貫徹落實。’”
很多網友評論稱,長嘯打斷書記的講話,體現了壹個新聞職業者的素質,更是爺們的作風。鳳凰博報由妳開始之“毗陵布衣”則在兩天後的博文中說“央視主播此壹打斷擲地作金石聲,果然不同凡響,好!
第壹,雅安書記按當今官場遊戲規則和自己思維定勢辦事,犯了“只唯上只唯書不唯實”的錯誤。央視主播及時作了打斷,並提醒“請說措施”,無疑是在倡導“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風氣,切中當今官場時弊。
第二,央視主播此壹提醒,要這位市委書記千萬不要像某些人那樣,壹遇災情事故,就眼睛向上,總是只關心“各級領導如何如何重視”,“把喪事當喜事辦”,甚至企圖在災害中繪制自己“升官圖”;而是要“眼睛向下”,俯下身子來,關註老百姓疾苦,為老百姓做壹點實事,從而真正體現了“民為本”的政治訴求。
第三,大災當前,壹句“請說措施”是對這位市委書記的善意提醒,這位市委書記倘若能感到震聾發聵,腳踏實地地丟掉空談和花架子,必能對下壹步雅安市抗震救災作出貢獻,這將是災區人民之福。
第四,央視主播長嘯在打斷雅安市委書記介紹之前,特意聲明“這個我們可能比妳知道的多些”,這是實情,對方不會介意。現在是大災當前,時間金貴,央視也好,全國老百姓也好,最關心的是抗震救災,“請他說說措施”,原在情理之中。這樣“打斷”有理有利有節。
第五,央視主播雖然是對壹個地方而且是對壹個地級市的市委書記作如此打斷和提醒,別看事小,其實“見微而知著”,它也是央視當前新聞改革的壹種探索和進步!再就是主播長嘯勇於出來通過專訪力糾時弊,的確也是需要壹點勇氣的,也是他對新聞改革的壹項可貴嘗試。新聞改革步履維艱,只要能作有心人,從小的方面入手,壹步壹步地走下去,必能作出壹番成績來。
這場直播之所以事後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打斷套話當然是由頭,但更是因為整檔節目主播的沈著冷靜從容不迫,從播報到連線自然流暢胸有成竹;主播經歷過512汶川地震的直播歷練,有常識做底,對全程直播心中有底、有設計,初期連線要求對方對震區震情多做直觀描述,隨著時間推移,再做深入了解再重點關註傷亡救援進展,有序推進、有條不紊。整檔節目的情緒把握尤為值得稱道,直播時主播能把握節奏,整體推進,把握語速,適度緊張,關切而不情緒化。正是源於對災情的真情關切,所以才有了被社會廣為稱道的對雅安市委書記的套話打斷,雖然打斷,但是主播的直播表達態度果斷儒雅、有禮有節、合情合理,不生硬不突兀,沒有居高臨下的盛氣淩人。
519全國哀悼日直播
2008年5月18日夜,CCTV抗震救災的特別報道還在持續進行中,央視老大樓二樓的各個辦公室、審看間如同壹周以來壹樣的嘈雜忙碌,夜裏約11點,編輯部接到指示,明確從5月19日開始,連續三天為“全國哀悼日”,5月19日清晨,天安門廣場將降半旗悼念在這次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難者,《朝聞天下》要進行現場直播,由此,本臺新聞頻道和綜合頻道將以壹種前所未有的“全素”形態繼續“抗震救災 眾誌成城”的特別節目直播。連續三天“全國哀悼日”,***和國國旗為在地震災害中遇難的普通民眾而下半旗,這在新中國的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其意義之重大可想而知。
經過反復討論後制定的壹套方案流程是:先簡要播送國務院公告設立國家哀悼日的消息,由主持人以舒緩的語調將畫面引入現場,然後切入來自天安門廣場的現場全景,並且持續壹段現場的肅靜畫面,再進入升旗、降旗的環節。待整個升降旗儀式結束,現場畫面做充分停留之後,再由主持人就哀悼日做響應,而現場升降旗的全過程,全部采用現場聲,不做壹句畫外解說。方案既定後,臺裏確定由長嘯和李梓萌擔當早晨直播的主持人,要求淩晨3點半到位並作充分準備,兩人壹襲素裝,表達作為國家媒體對地震遇難者的極大尊重。
那篇血淚的升華、真情的凝就的社論式的感言是當班的媒體廣場負責人王誌明急就完成的。壹篇八百字不到、口播兩分多鐘文字,既傳達出對地震災區遇難者的深切悼念之情,又能表現出黨和政府以人為本設立國家哀悼日的重要意義,同時在悲傷哀痛之後還要起到引領國人激發愛國熱情、鼓舞人們重建家園的堅強信心!這樣的文字、這樣的深情需要直播的順利和直播者強大的心臟和恰如其分的情感表達。主創者時候在其當天的博文中寫到:“而更讓這篇文章真正放射光彩的,還是嘯哥激情厚重的完美表達。薛老師在播出時用新華社的壹條標題作為文章的題目“用最莊嚴的舉哀 凝聚民族的力量”。當直播的畫面靜靜停留在天安門廣場十幾秒之後,嘯哥以沈著、溫情而不失激揚的話語讀出這篇文字的時候,播出線上以及審看間裏的很多工作人員都被打動了。我知道,盡管這篇文章我已看過改過好多遍,但在屏幕上看到嘯哥播報時,內心還是有種難以自持的激動……”
800多字,將近三分鐘的口播,長嘯以沈著厚重而又不失激越沈雄的直播,得到值班領導“完美表達,壹遍比壹遍更打動人”的肯定。由於當天的節目全國所有的各省市縣電視臺都在轉播中央電視臺壹套的節目,長嘯事後回憶說“我覺得經過了那三天,我好像為國家為這場地震中痛苦中的所有人盡到了壹份責任!”
華天事件
“華天事件”也許是應急公關的壹個典型案例。之所以成為事件,百度知道網友給出的描述是:“放棄英國國籍、自伊頓公學休學壹年,自籌3000萬,代表中國首度參加奧運馬術項目比賽的19歲運動員華天,繼8月10日在馬術三項賽盛裝舞步環節,因坐騎不聽從指揮,排名第31位後,11日在個人越野賽環節,再度失手,在跨越障礙物時因墜馬被淘汰出局。
面對著“放棄英國國籍”、“自籌3000萬”、“代表中國首度參加奧運馬術項目比賽”這些關鍵詞,我們這些奧運的看客就沒有壹個人能指責華天的失誤。但是有壹個人,他說“他帥氣的外表和胯下的駿馬註定了他只能是偶像派運動員”,他還說“就算他沒摔倒,成績也會壹般”,這個人就是長嘯。
在“華天事件”發生之後,長嘯遭遇了全國觀眾壹致的問責,部分網友措詞甚是激烈,並自動進行人肉搜索機,將其許多陳年舊賬翻出。多數人認定長嘯作的刻薄點評是傷害了壹個為國爭光的運動員,說他違背奧運精神。為此有人組織萬人簽名活動,要求央視及長嘯向華天道歉,甚至有人要求央視直接辭退長嘯。”
北京奧運已經過去很多年,有不少人都不清楚這件事了,倫敦奧運過去了,華天在最後時刻因為坐騎的原因無緣奧運。雖然北京奧運會後,華天更加刻苦訓練,希望在馬術運動的發祥地英國再次證明中國力量,但是按照規定,奧運會馬術三項賽的參賽資格需要通過資格賽的選拔產生,在奧運會前1年3個月的各站資格賽中,取其中最好的5站成績作為排名依據。但在奧運會資格賽開始前,華天的3匹馬相繼受傷,使得他2011年壹整年無法參加比賽,直到2012年壹匹馬恢復了,而這時比賽也只剩3站了,在這3站比賽中,華天發揮出色,但最終因參賽過少,遺憾地以1.7分的微弱差距沒能直接獲得倫敦奧運會參賽資格,但依舊獲得了替補的資格。隨著2012年7月27當天驗馬的程序,華天徹底無緣倫敦奧運會。
事情雖然過去多年,因為歷史的原因,央視和長嘯本人都不曾在媒體正面回應過,事情似乎成了壹段模糊的歷史了。當天直播是在2008年08月11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直播信號中播出的。此前,在盛裝舞步賽中,華天的馬受移動的攝像機驚嚇,成績不很理想,只排在第31位。而在11號當天的越野比賽中,更意外的事情發生了:華天在策馬跨越“雨花臺”障礙時,因沒掌握好步點導致陡然落馬,悲情告別奧運會首秀。下午1:30左右,坐鎮央視奧運新聞直播間的主持人長嘯便點評華天稱,“他帥氣的外表和胯下的駿馬註定了他只能是偶像派運動員”、“就算他沒摔倒,成績也會壹般”等。如此點評激怒了網友,無數網友在天涯及央視等論壇發帖,要求長嘯向華天道歉,甚至致電央視要求長嘯下崗。
長嘯後來在川師大播音與主持學院的壹堂公開課當被問及此事時解釋說,其實當時他的點評極其誠懇,只是因為因為華天的“馬失前蹄”此後直播信號迅速切走轉到金牌點項目的直播上,錯就錯在他沒場景沒時間沒辦法再對此事做後續解釋,半截話的後果就是輿論的壹邊倒。
天才騎士,年方十八,放棄英國國籍、自伊頓公學休學壹年,自籌資金買馬,代表中國首度參加奧運馬術項目比賽,長嘯說這些背景他不是不知道,而且當時他在CCTV4主持《體育在線》節目時,還為華天買馬籌款做過專門的節目。他對關心他的學子們解釋說他真的很冤。他回憶說,當時他以為華天落馬之後馬術賽場的直播信號應該會順延壹段時間他好把下半截理性判斷的分析說完。他說,第壹因為“磨合太短“。人馬合壹是騎士取得優異成績的根本。人馬不合是華天失利主因,眾所周知,華天的坐騎“步雲天地””(後來改名為“武松”)”,與華天合作不過幾個月,時間太短。第二是“老驥伏櫪“。是馬本身太老的原因。騎士需要經驗,而賽馬則需要年輕力壯方能勝任。北京奧運會的馬術盛裝舞步賽場,67歲的日本選手法華津寬也將在賽場上打拼了將近六十年。華天的坐騎“步雲天地”當年12歲多,正是因為老馬的年老力衰、力不從心才會導致馬失前蹄。第三是“火候未到”,華天盡管天賦異稟但終究缺少經驗,況且是奧運會這樣的頂級賽事。新華社記者趙衛在後來的報道中印證了長嘯的這壹判斷,報道說:年輕的華天從馬上跌落後極為懊惱:“不敢相信比賽竟會以自己落馬告終。”他深深地自責:“都是我的錯!我沒掌握好節奏,馬表現得很好,是我搞砸了。”央視體育評論人蔡猛在賽後分析華天失利時稱,華天急於取得好成績,以彌補前日的失敗,但年紀小,閱歷欠缺,造成了落馬。
當然,面對正在學習專業的年輕學子,長嘯也對這種形式的解說作出深刻反省,那就是,專業解說要有專業的儲備,但更要言之謹慎,避免給他人斷章取義的機會和可能,比如說,當時的情境下,在驚訝惋惜的前提下,向折戟的英雄致敬以安撫失敗的小將和他的擁躉們,輿論的導向就不是後來的如此這般了。
當然,在當時討伐的聲浪中,也有理性和中肯的網友指出剛剛看到網上熱抄的要求CCTV主播長嘯給運動員華天道歉的貼子,心中有些不解,為什麽要讓長嘯給華天道歉呢?
第壹次認識長嘯是在新聞頻道的《朝聞天下》中,雖然不怎麽喜歡他的風格,但也不至於討厭,央視的主持人本來就頂著巨大的壓力,請大家給他們多壹點寬容,多壹點理解,別動不動就讓人家下課,不管從事什麽職業的人,在本行業中犯壹點錯就要下課,這樣的懲罰是不是太沒人性化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難道妳們在本行業的工作的人就從來不犯錯嗎?難道壹犯錯就要下課嗎?何況我還不認為錯只錯在長嘯壹個人身上。朋友,讓這個世界安靜壹下吧!
長嘯的話或許有些不妥,但他並沒有做錯什麽,為什麽要讓長嘯給華天道歉呢?
對於華天,我們正好反過來,在為他喝彩的同時,我們也要保存好壹份理智,誰又能保證有朝壹日他在馬術界享有盛名的時候不會放棄中國國籍而選擇英國國籍,畢竟那才是養育他、教育他的壹方土地?
歷史就是歷史,事實終歸是事實。華天是壹個天才,北京奧運是他的起步,出師未捷,畢竟華天有他的遠大抱負。他曾經說過他的終極目標是參加十屆奧運會。倫敦又是因為馬的原因未能參賽,相信有夢終將會有未來。
新西蘭騎手馬克·托德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騎手之壹,雖然新西蘭人只參加過4屆奧運會,但他參加在2000年悉尼奧運時已經是52歲了。華天的父親華山先生透露,相信華天到了52歲時,壹樣為參加他的第10次奧運會做出準備。在他的雙親眼中,4歲便開始學騎馬的華天簡直就是為賽馬而生的,因為這是他永遠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