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學術超男的相關文章

學術超男的相關文章

“學術超男”來源的文章:王小峰——《學術超男易中天》

易中天新書《品三國》在北京西單圖書大廈舉行首發式,之前圖書大廈向北京西城區公安局申請時曾提醒西城公安分局,可能來的人較多,希望公安局能註意。但是公安局認為,壹個大學教授簽售,能來多少人?所以批準這次簽售活動後,並沒有把這件事當回事。當有近4000人排在西單圖書大廈外面的時候,警方才開始重視,於是調來了15輛警車,數十名警察來維持秩序。由於西單圖書大廈位於敏感區,所以警方不得不要求西單圖書大廈提前結束簽售活動,有近千人沒有等到易中天的簽名。

如果最走紅的明星周傑倫簽售,估計能來上千人,李宇春簽售,也能來上千人,如果易中天和周傑倫、李宇春同時搞簽售,易中天肯定勝出。這看上去是個非常奇怪的現象,壹個搞學術研究的人出壹本書比壹個最走紅的明星還受關註。

如果我們還以過去的眼光來看易中天現象,大概怎麽也解釋不清楚他為什麽這麽受歡迎。對出版社來說,他們看到了易中天的商業價值,以操作暢銷書的方式來占領市場,從商業角度來講,十分正常。可是從受眾角度來講,他們已經和過去不壹樣了,他們在準備掏錢買這本書的同時,更看到的是壹個像周傑倫、李宇春壹樣的明星。易中天已經不是壹個大學教授、學者,而是壹個明星,排隊來買這本書的目的不僅僅是獲得壹個簽名,這本書可以不看,但是必須要看易中天壹眼,這是個人魅力和媒體宣傳交織的結果。

也許這樣把壹個學者跟壹個明星放在壹個等高線上是對學者的智力成果有所不尊,對學者智力勞動的否定,但是不能不承認的是,易中天是少有的從商業宣傳中獲利的人——他出現在中國最有影響的媒體上;他的簽售信息每天都在電視上播出;他講的是壹個幾千年來中國人最感興趣的三國話題;他的書稿通過競標的方式確定歸屬,引起媒體壹陣爭議;他的口才和形象非常符合電視節目的要求。同時具備上述要素的人除了易中天,沒有第二個人,他有理由成為公眾眼中的明星,上海文藝出版社才敢用天價拿下他這本書的出版權。

如果我們回顧過去的暢銷書現象,其實不難發現,壹本書出版之後,很少壹步就到洛陽紙貴的地步,都是壹點點積累出來的。即便是上海文藝出版社,他們出版余華的《兄弟》,也不是像操作《品三國》壹樣,它需要壹個慢熱過程,圖書市場有壹個現象,當壹本書賣到壹定數量的時候,就會形成馬太效應,然後壹瀉千裏。但是這次易中天例外,由於前面鋪墊的過於成熟,所以就會形成壹開閘就壹瀉千裏的勢頭,這是過去任何暢銷書都沒有過的現象,而這其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中央電視臺的宣傳作用。

湖南衛視超級女聲,活生生地把壹個普通女孩推向了明星的位置,妳再回過頭看李宇春、張靚穎這些超女,可能不覺得她們有什麽過人之處,但是電視媒體的無限放大足以讓人成精。試想,如果沒有“百家講壇”,可能沒幾個人知道閻崇年、紀連海、易中天是誰,但正是電視的作用,讓這些生活在公眾視線之外的人有機會煥發第二春。

以前央視有個讀書節目,後來做不下去了,因為收視率太低。按理說,央視這樣的媒體推薦壹些書應該能受到觀眾註意,但是如果從“百家講壇”的成功再看那個讀書欄目,妳會發現,讀書欄目恰恰沒有搞清楚電視媒體的實質,電視是最大眾化的媒體,它的特征就是在觀眾看電視的時候壹定不能讓他們換臺,能抓住電視觀眾的節目必定是通俗好看的節目,但是讀書欄目因過於陽春白雪而沒有做到,“百家講壇”做到了,它成了暢銷書的溫床,那些主講人也因為這個平臺被放大成壹個公眾人物。

這半年多,圍繞著易中天發生的事情,簡直就是像壹場蓄謀已久的事件,每次都恰到好處,都可以成為新聞點,這樣的積蓄、醞釀從來沒有過,結果自然是壹發不可收拾。如果用傳統方式來操作暢銷書,易中天的這種操作方式肯定是違背出版規則的。但我們必須清楚地看到,這次操作是壹次“多媒體”式的操作,是壹次媒體和公眾主動追逐的操作。

有關三國方面的書,以前出的不少,類似《品三國》的書以前有黎東方的《細說三國》、馮立鰲的《三國風雲人物正解》、沈忱的《煮酒品三國》、胡斌的《虛實三國》、高恩源的《還三國真面目:評說<三國演義>》……從學術研究角度來說,史學家不得重視《三國演義》的影響,所以通過去偽存真的研究方式成了很多“三國學”研究者的思路之壹。易中天也是用這個思路講三國,但是之前這麽多談三國的書並沒有因公眾的關註,只有易中天成了幸運兒。可以說,在公眾眼中,那些學者是“三國誌”,易中天是“三國演義”,易中天成為“三國演義”的原因是中央電視臺。

易中天變成壹個明星或者他的書成了暢銷書現象沒什麽不好的,至少他還能引起人們讀書的興趣。從中國的現實來看,中國人每年平均讀書的數量跟美國相比還差很遠,人們普遍不愛讀書,同樣的錢可以花在壹包高檔香煙上,而不願去買壹本書。如果像易中天這樣的人越來越多,能帶動人們養成讀書的習慣,不管背後是否是商業操作,對國人來說都是件好事。

另外,易中天現象也並非適合任何壹個學者,正如不是所有參加超女比賽的人都會成為李宇春壹樣,很多時候人們只是圖個新鮮,易中天更適合成為電視學術明星,因為中國電視上缺少這樣壹個角色。以後這樣的角色多了,人們習慣了,也就不會像今天這樣趨之若鶩了。

不管怎麽說,易中天是幸運的,所以他如日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