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昆蟲記蟋蟀的佳句

昆蟲記蟋蟀的佳句

1.昆蟲記蟋蟀的好詞好句

摘要:漢語成語中涉及到白蟻、蜉蝣、蜻蜓、虱、蚤、螳螂、螻蛄、螽斯、蟋蟀、蟬、天牛、螢、蝶、蛾、蠖、蜂、蟻、蠅、蚊、虻、蠓類等昆蟲類群,以涉及蜂、蟻、蠅的成語最多。

成語中有些昆蟲名稱現已不常用或與現在的昆蟲名稱意思不同,如蜩、螗、螓、蚍蜉、(蝤)蠐、蛩、醯雞等,文中進行了解釋。文章還分析了成語所反映的昆蟲形態學特征、生物學特性及某些成語不符合科學的地方。

關鍵詞:漢語成語;昆蟲;形態學;生物學;解釋 昆蟲在地球上所有動物中所占比例最大,與人類的關系也非常密切,這壹點從漢語成語中也可看出。目前收錄漢語成語較多的詞典中成語總數為2~4萬個,據筆者統計,其中由昆蟲的行為、習性或形態而轉義生成的成語約占1%,其比例遠遠高於涉及其他動物的成語。

本文介紹對涉及昆蟲的漢語成語進行搜索、統計的結果,並對成語中的特殊的昆蟲名稱及昆蟲的形態學特征、生物學特性進行解釋。 成語涉及的昆蟲類群及相關成語的比例 經過對30000多條漢語成語的搜索和歸納發現,漢語成語中可考證的昆蟲類群有:等翅目(白蟻);蜉蝣目;蜻蜓目;虱目;蚤目;螳螂目;直翅目的螻蛄類、螽斯類、蟋蟀類;同翅目的蟬類;鞘翅目的螢類、天牛類;鱗翅目的蝶類、蛾類;膜翅目的蜂類、蟻類;雙翅目的蠅類、蚊類、虻類、蠓類等。

涉及這些類群的成語***約255個。另外,還有涉及“蟲(蟲)”和“蠹”的成語***約60個。

對上述255個成語,按所涉及類群統計其比例,結果如圖1。(因“蟲(蟲)”不壹定是昆蟲,即使是昆蟲也無法確定所指何類群;“蠹”泛指“蛀蟲”,也無法確定所指何類群。

所以含“蟲(蟲)”或“蠹”的成語未統計在內。) 2 成語中特殊的昆蟲名稱解釋 由於漢語成語多來自古語,其中有些昆蟲名稱與現在常用的名稱不同,甚至很少為現代大眾所知。

現將有這壹類成語中有代表性的列出來,並綜合多種資料對其中的昆蟲名稱進行解釋。 2.1 蜩螗沸羹 蜩為蟬類的別名;螗是蟬的壹種,體小,背青綠色,鳴聲清圓。

“蜩螗沸羹” 指如蟬鳴和沸湯翻滾,表示紛擾不寧的意思。 2.2 猬鋒螗斧 此成語中的“螗”與前壹成語中不同,應為“螗螂”即“螳螂”的簡稱。

“螗斧”即“螳斧”。“螳斧”即螳螂的前足,因常高舉如人執斧之形,故名。

“猬鋒”指刺猬的刺。“猬鋒螗斧”比喻渺小的力量。

2.3 螓首蛾眉螓為蟬的壹種,體小、方頭廣額、有花紋。“螓首蛾眉”形容女子面容之美。

2.4 蚍蜉撼樹蚍蜉為大螞蟻。 2.5 楚腰蠐領 這裏的“蠐”指“蝤蠐”即天牛幼蟲。

在現代“蠐”壹般指蠐螬,即金龜甲之幼蟲。“楚腰蠐領”形容女子體態苗條,脖子美白。

2.6 蝶怨蛩淒 “蛩”指蟋蟀或蝗蟲。“蝶怨蛩淒”喻哀怨淒清的思家之情。

在現代昆蟲學名稱中,“蛩”見於“蛩蠊目”,是壹類在我國很少見的昆蟲。 2.7 井蛙醯雞 醯雞為在酒醋或變酸的酒上活動的蠓或蚋類昆蟲。

“井蛙醯雞”比喻眼界不廣,見識淺薄。 2.8 蛾附蜂屯 此處“蛾”通“蟻”。

“蛾附蜂屯” 指像螞蟻和蜜蜂壹樣聚集,形容紛紜雜亂。 漢語成語中昆蟲的形態學、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 漢語成語中采用昆蟲的形態學、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來轉喻人或事,其中利用昆蟲生物學特性的成語占多數。

3.1 漢語成語中昆蟲的形態學特點 部分漢語成語明確地應用了某些昆蟲的體型、體形、體色、頭型、復眼、喙、觸角、翅、足等部分的形態學特征。少數涉蟲成語中所用何種昆蟲或何部位則不夠明確。

茲考證、歸納如下。 3.1.1 體型 漢語成語中的昆蟲多數體型較小,3.1.2 借此表示微不3.1.3 足道的人和事,3.1.4 有的還自不3.1.5 量力。

如“蚍蜉撼樹”、“蠅頭小利”、“蠅名3.1.6 蝸利”、“蚊虻負山”、“鷦巢蚊睫”、“蚊虻過耳”等。 3.1.7 體形 膜翅目細腰亞目中的多數蜂類胸部和腹部連接處很狹窄,3.1.8 稱“細腰”,3.1.9 成語中借喻人的體態修長或細弱。

如“蜂腰削背”、“蜂腰猿背”、“蜂腰鶴膝”等。 3.1.10 體色 天牛幼蟲體色潔白,3.1.11 成語中用來比喻女子的脖頸美白。

如“楚腰蠐領” 。 3.1.12 頭型蟬方頭廣額,3.1.13 成語中用來形容女子的面容。

如“螓首蛾眉”等。 3.1.14 復3.1.15 眼 胡蜂的復3.1.16 眼較突出,3.1.17 且腹末有毒刺,3.1.18 成語中借以形容人的相貌兇惡、醜陋,3.1.19 性情兇狠。

如“蜂目豺聲”等。 3.1.20 喙 蟬的口器為刺吸式口器,3.1.21 下唇3.1.22 特化為喙管,3.1.23 內藏上、下顎特化而3.1.24 成的口針,3.1.25 平常喙緊貼在胸部腹面,3.1.26 象古代冠帶在頷下打結後的下垂部分。

成語“蟬緌蟹匡”中的“蟬緌”即為此意。“蟬緌蟹匡”比喻相互矛盾或名3.1.27 不3.1.28 副實。

3.1.29 觸角成語“螓首蛾眉” 中的“蛾眉”本指3.1.30 蛾類細長弧形的觸角,3.1.31 比喻女子漂亮的眉毛。 3.1.32 翅 蟬的翅輕、薄而3.1.33 透明。

成語“蟬衫麟帶”中的“蟬衫”指3.1.34 薄絹制成的衣衫。“蟬衫麟帶”比喻飄逸華美的服3.1.35 裝;“蟬翼為重,3.1.36 千鈞為輕”形容是非混淆。

3.1.37 足 螳螂的前足為捕捉足,3.1.38 看上去很厲害,3.1.39 但與強大的力量相比,3.1.40 自然是相形見絀。成語“猬鋒螗斧”、“蠻睫螳輪”、“螳。

2.>中描寫蟋蟀的句段

壹、蟋蟀的住所和卵 蟋蟀是人們熟悉的較為著名的昆蟲。

它生活在草地上,它的歌聲和住所都頗有特點。寓言大師拉封登曾用詩描述、贊頌過它。

另壹位寓言家還曾以蟋蟀的口吻說:“我多麽喜歡我深深隱居的地方!要過幸福生活,就在這兒隱藏!” 我曾親眼看到蟋蟀在洞口卷動著觸須,腹部對著陰涼處,背朝太陽……蟋蟀的洞穴壹般都挖在朝陽的斜坡上的草叢中。這樣做的好處是洞穴外面的雨水可以迅速從斜坡流掉而不致直接灌進洞穴裏去。

洞穴的通道約壹個手指頭寬,整個深度至多有九寸。 它的走向有時曲折有時筆直,盡量與地勢的變化相適應。

蟋蟀的洞穴口留有壹簇草,這壹是為洞穴擋雨,再者是為隱蔽洞口,以保護整個洞穴。每當四周靜謐時,它們會在洞口的草叢中嬉戲。

蟋蟀的洞穴裏面並不豪華,但也不粗糙。洞穴通道盡頭才是臥室,向比較而言,這裏最為寬敞,光滑。

整個洞穴顯得十分簡樸、幹凈、衛生。蟋蟀十分珍惜它辛辛苦苦修建起來的住所。

無論是春天還是冬天它都不搬家。 在昆蟲中擁有壹個固定的住所,並獨自享受祥和安寧的生活的唯有蟋蟀。

蟋蟀壹般選擇環境衛生,方向朝陽的地方,作為它的住所。 二、蟋蟀的歌唱 在前面我向大家介紹了蟋蟀的住所及其產卵情況,這裏我們來說說蟋蟀的歌唱和交尾。

和其它昆蟲壹樣,蟋蟀也會唱歌,蟋蟀歌唱的樂器很簡單,有齒條、琴弓和振動膜。 與其它昆蟲不相同的是蟋蟀是右撇子,它的右鞘翅幾乎把左鞘翅全部遮住。

不過它的兩個鞘翅的結構完全壹樣。兩個鞘翅都有壹片寬大的透明幹膜組成,跟白色的洋蔥皮壹樣薄,且能振動,是蟋蟀發生的部位。

鞘翅的中間有兩條翅脈。兩條翅脈間有凹陷,在這凹下的間隙中有五六條黑色皺紋。

這些皺紋構成摩擦動脈,為振動發生創造了條件。兩條翅脈中,有壹條切成鋸齒狀的就是琴弓。

它***約有150個鋸齒,都呈三棱柱狀。更妙的是它知道抑揚頓挫,根據需要調整它聲音的強度。

在樂器顛倒的情況下蟋蟀也會唱歌嗎?我試驗的結果證明這個答案是肯定的。但我仍不就此罷休。

我去找蟋蟀的幼蟲,留意它蛻皮變形的時刻。這時只見它的翼和鞘翅像個極小的皺薄片。

五月初的壹天我終於看見它蛻皮了,它把它破舊的粗衣服扔掉了。 除了鞘翅和翼純白色之外,它的其他部分是栗紅色。

蟋蟀剛剛從外套裏出來時它的翅和鞘翅都是又小又皺,殘缺不全的樣子。不過隨後鞘翅膀會慢慢長大。

後來我發現兩個鞘翅的邊沿碰到壹起,且右邊的就要蓋在鞘翅上了。 這時我便用壹根草輕輕的改變鞘翅重疊的次序,把左鞘翅個在右鞘翅邊上,且成功了,盡管它有時不好好配合。

到了當天下午3點左右,蟋蟀從淡紅色變成了黑色,就這樣這只蟋蟀的鞘翅在我的幹預下長大成熟了。不久它就開始用它的家族成員從沒有使用過的這個琴弓演奏了。

且它的音調和節奏都正常。 此文出自法國·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昆蟲記》 擴展資料寫作背景: 《昆蟲記》是壹本講昆蟲生活的書,涉及蜣螂、螞蟻、西緒福斯蟲等100多種昆蟲。

在這個世界上,人類現在已知的昆蟲種類約100萬種,占所有已經知曉的動物種類的5/6;並且仍有幾百萬的未知曉的昆蟲仍待人類去發現和認知。 法布爾在19世紀中期,於學校教課之余,和自己的孩子壹起在田野間觀察各類昆蟲,為之定名,為之謳歌。

法布爾31歲時,獲得自然科學博士學位,這段時間他就先後創作了《植物》、《保爾大叔談害蟲》等系列生物學作品。 1854年,法布爾在法國的《自然科學年鑒》上發表了他的《節腹泥蜂觀察記》。

三年後,他又發表了關於鞘翅昆蟲變態問題的研究成果,其學術質量之精,理論意義之大,令同行刮目相看。在1879年,他整理20余年資料而寫成的《昆蟲記》第壹卷終於問世。

1880年,法布爾用積攢下的錢購得壹老舊民宅,他用當地普羅旺斯語給這處居所取了個雅號——荒石園。年復壹年,法布爾穿著農民的粗呢子外套,尖鎬平鏟刨刨挖挖,壹座百蟲樂園建成了。

他把勞動成果寫進壹卷又壹卷的《昆蟲記》中。直到1907年,《昆蟲記》第十卷問世。

作者簡介: 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

他用水彩繪畫的700多幅真菌圖,深受普羅旺斯詩人米斯特拉爾的贊賞及喜愛。他也為漂染業作出貢獻,曾獲得三項有關茜素的專利權。

3.跪求法布爾的《昆蟲記》的好詞好句好段加賞析

忽如其來、飄忽、興趣盎然、熠熠生輝、為饑餓所驅、為口渴所苦、比鄰相守、非常萎靡、非常無力、破繭而出 清清楚楚 竭盡所能 金蟬脫殼 堅強不屈 壹無所知、小心翼翼、各種各樣晶瑩剔透、微不足道、威風凜凜、金蟬脫殼、逃之夭夭、醜陋不堪、歷經艱辛、毫不遲疑、聲如霹雷、毫無疑問、煩吵浮誇、與生俱來、默默無聞、自作主張、美味佳肴、不遠千裏、不辭辛苦、溫柔可人、鋒利無比,不戰自敗、面不改色、泰然自若、天經地義、沒心沒肺、凱旋而歸、毫不客氣、地地道道、稀奇古怪、三三兩兩、醜陋不堪、豺狼虎豹、輕薄如紗、跋山涉水、死而後已、天衣無縫、自嘆不如、溫暖舒適、潔白細致、幹勁十足、不遺余力、搖擺不定、不可思議、紋絲不動、敬而遠之、毫不吝惜、胡作非為、翩翩起舞. 破繭而出、清清楚楚、竭盡所能、金蟬脫殼、堅強不屈、壹無所知、小心翼翼、各種各樣、晶瑩剔透、微不足道、威風凜凜、金蟬脫殼、逃之夭夭、醜陋不堪、歷經艱辛、毫不遲疑、死而後已、天衣無縫、自嘆不如、溫暖舒適、潔白細致、幹勁十足、不遺余力、搖擺不定、聲如霹雷、毫無疑問、煩吵浮誇、與生俱來、默默無聞、自作主張、美味佳肴、不遠千裏、不辭辛苦、溫柔可人、鋒利無比,不戰自敗、面不改色、泰然自若、天經地義、沒心沒肺、凱旋而歸、毫不客氣、地地道道、稀奇古怪、三三兩兩、醜陋不堪、豺狼虎豹、輕薄如紗、跋山涉水、

1、假使那賊安然逃走了,主人艱苦做起來的東西,只有自認倒黴。它揩揩頰部,吸點

空氣,飛走,重新另起爐竈。

2、它們身體鼓鼓的,像半粒豌豆,鞘翅光滑或有絨毛,通常黑色的鞘翅上有紅色或黃色的斑紋,或紅色、黃色的鞘翅上有黑色的斑紋,但有些瓢蟲,鞘翅黃色、紅色或棕色,沒有斑點,這些鮮艷的顏色具有警戒的做用,可以嚇退天敵。

品析:這段話是《昆蟲記》中描寫蟲子的壹段話,通過比喻,列舉等修辭手法,生動形象的將昆蟲的樣子展現在讀者眼前,將它們“可以嚇退天敵”的原因淋漓盡致得表現了出來,起到點明主旨的作用。我頗羨慕而且嫉妒它這種百折不撓的品質。

3、我已經說過,古代埃及人以為神聖甲蟲的卵,是在我剛才敘述的圓球當中的。這個

已經我證明不是如此。關於甲蟲被放卵的真實情形,有壹天碰巧被我發現了。

4、梨緊貼著地板的部分,已經敷上了細沙。其余的部分,也已磨光得像玻璃壹樣,這

表明它還沒有把梨子細細的滾過,不過是塑成形狀罷了。

5、在我自己的工作室裏,用大口玻璃瓶裝滿泥土,為母甲蟲做成人工的地穴,並留下

壹個小孔以便觀察它的動作,因此它工作的各項程序我都可以看得見。

6、這時候它的顏色是紅白色,在變成檀木的黑色之前,它是要換好幾回衣服的,顏色

漸黑,硬度漸強,直到披上角質的甲胄,才是完全長成的甲蟲。

7、這些時候,它是在地底下梨形的巢穴裏居住著的。它很渴望沖開硬殼的甲巢,跑到

日光裏來。但它能否成功,是要依靠環境而定的。

8、當然,我也曾做過這種試驗,將幹硬殼放在壹個盒子裏,保持其幹燥,或早或遲,

聽見盒子裏有壹種尖銳的摩擦聲,這是囚徒用它們頭上和前足的耙在那裏刮墻壁,過了

兩三天,似乎並沒有什麽進展。

9、壹會兒,它就要吃了。沒有人教它,它也會做,像它的前輩壹樣,去做壹個食物的

球,也去掘壹個儲藏所,儲藏食物,壹點不用學習,它就完全會從事它的工作。

4.摘抄昆蟲記中的30句好句

1.其實,它的"舉措"簡直像礦工或是鐵路工程師壹樣。

礦工用支柱支持隧道,鐵路工程師利用磚墻使地道堅固. 2.它會表演壹種奇怪的體操,身體騰起在空中,只有壹點固著在舊皮上,翻轉身體,使頭向下,花紋滿布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張開. 3.要熱心"委身於"音樂,那麽只有縮小內部的器官,來安置樂器了。 4.蟬與我"比鄰相守",到現在已有十五年了,每個夏天差不多有兩個月之久,它們總不離我的視線,而歌聲也不離我的耳畔。

5.這樣幾下抖動便去掉了舍腰蜂剛剛初具規模的窠巢,就是在這個時候,在這麽短暫的時間裏,它的蜂巢居然已經有壹個橡樹果子那樣大了,真讓人始料不及。它們可真是壹些讓人驚奇的小動物。

6.臨近溝渠的時候,它當然就會註意到這件可喜的事情,於是就匆匆忙忙地跑過來取水邊這壹點點十分寶貴的泥土。它們不肯輕意放過這沒有濕氣的時節極為珍稀的發現。

7.臂,其實是最可怕的利刃,無論什麽東西經過它的身邊,它便立刻原形畢露,用它的兇 器加以捕殺。 8.它真是兇猛如餓虎,殘忍如妖魔,它是專食活的動物的。

看來,在它溫柔 的面紗下,隱藏著十分嚇人的殺氣。 9.螳螂天生就有著壹副嫻美而且優雅的身材。

10.小腿鋸齒的末端還生長著尖而銳的很硬的鉤子,這些小鉤子就像金針壹樣。 11.鋸齒上還長著壹把有著雙面刃的刀,就好像那種成彎曲狀的修理各種花枝用的剪刀壹樣。

12.古代埃及的農民,在春天灌溉農田的時候,常常看見壹種肥肥的黑色的昆蟲從他們身邊經過,忙碌地向後推著壹個圓球似的東西。他們當然很驚訝地註意到了這個奇形怪狀的旋轉物體,像今日布羅溫司的農民那樣。

13.農夫們看見它半身直起,立在太陽灼燒的青草上,態度很莊嚴,寬闊的、輕紗般的薄翼,如面膜似的拖曳著,前腿形狀如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禱,在無知識的農夫看來,它好像是壹個女尼,所 以後來,就有人稱呼它為祈禱的螳螂了。

5.《昆蟲記》裏的好詞佳句

好詞:

螢火蟲 慢騰騰 毛茸茸 肉滾滾 圓乎乎 慢吞吞 慢悠悠 灰溜溜 光閃閃 綠油油 白乎乎 黑黝黝 顫巍巍 鬧哄哄 叫喳喳

呼朋引伴 左顧右盼 七星瓢蟲 成雙成對 反反復復 春蠶吐絲 秋蟲唧唧 秋蟬聒噪 蟲豸唧唧 迎風起舞 飛飛揚揚 流螢點點 蟋蟀彈琴 蜻蜓點水 飛蛾撲火 昆蟲啾鳴 三三兩兩 成群結隊 前簇後擁 前呼後擁 紛紛揚揚 蝗蟲成災 鋪天蓋地

好句:我看過文章後,有以下詞句提供參考:

蟬"為饑餓所驅"/"為口渴所苦"

當我考察它們的儲藏室時,我是用手斧來"開掘"的。這個開掘用在這裏很生動.

"其實,它的"舉措"簡直像礦工或是鐵路工程師壹樣。礦工用支柱支持隧道,鐵路工程師利用磚墻使地道堅固。"這個句子比喻用得很貼切.

然後,它會表演壹種奇怪的體操,身體騰起在空中,只有壹點固著在舊皮上,翻轉身體,使頭向下,花紋滿布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張開。這個竭力開竅得很貼切.

當然了,要熱心"委身於"音樂,那麽只有縮小內部的器官,來安置樂器了。

蟬與我"比鄰相守",到現在已有十五年了,每個夏天差不多有兩個月之久,"它們總不離我的視線,而歌聲也不離我的耳畔"。表達出作者對蟬的喜愛之情.

"這樣幾下抖動便去掉了舍腰蜂剛剛初具規模的窠巢,就是在這個時候,在這麽短暫的時間裏,它的蜂巢居然已經有壹個橡樹果子那樣大了,真讓人始料不及。它們可真是壹些讓人驚奇的小動物。"充分表現舍腰蜂的能力.

"臨近溝渠的時候,它當然就會註意到這件可喜的事情,於是就匆匆忙忙地跑過來取水邊這壹點點十分寶貴的泥土。它們不肯輕意放過這沒有濕氣的時節極為珍稀的發現。"

表面上好詞好句並不多,但是作者在寫作中將壹些很普通的動詞用得很貼切生動,充分表現出各種小昆蟲的特點.

以上答案僅供參考,謝謝.

6.昆蟲記的好詞佳句

在7月中旬的壹個夜晚,我獨自在田野裏傾聽著蟈蟈的叫聲。

晚上9點的田野是涼爽的,沈靜的,蟈蟈發出的叫聲劃破了夜的寂靜,隨即,又是壹聲蟬的哀鳴,這只不幸被蟈蟈逮到了的可憐的小生靈,在生命的最後壹刻發出了壹聲令人心顫的鳴叫。但壹切都是徒勞。

在6月份,我捉到了不少的蟈蟈,我餵它們壹些水果和蟬,但他們只吃蟬的肚子和壹些甜的水果,我發現他們喜歡吃甜食。 這些蟈蟈也是食肉的能手,雖然不如螳螂般的殘忍,但也從不放過自己死去的同伴,貪婪無時無刻腐蝕著他們的心。

蟈蟈也是十分和睦的,它們群居的時候從來就沒有爭吵過。但他們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壹起休息 18、《綠色蟈蟈》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①速讀課文,概述文章內容; ②體味文中美詞佳句,試分析作用; ③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激發學生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閱讀文章,概述文章內容,並結合重點語句體會文章語言特色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可閱讀有關法布爾的傳略及法布爾寫的《昆蟲記》,通過課件,制作出有關昆蟲,特別是蟈蟈的動畫形象,給學生以直觀的形象理解,布置學生課下認真進行觀察,準備向同學介紹壹種自己最熟悉的小動物。

○教學設計 課文導入: 同學們,也許妳還記得童年時看螞蟻搬家時的情景吧?也許還記得在夏夜裏在草間提著燈籠捉螢火蟲吧?還有唱歌的知了、飛舞的蝴蝶,這些大自然的小昆蟲,也許妳已經從各類文章中體會到蜜蜂、小鳥等各類小動物生活情趣,這些美好的昆蟲、動物也許都是伴隨妳成長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訪壹位昆蟲朋友綠色蟈蟈。

出示課題:綠色蟈蟈 ' 整體感知: 1、教師出示,學生交流有關蟈蟈的文章與圖片,學生整體了解感知蟈蟈; 2、朗讀課文,感知課文內容: a.綠色蟈蟈外表有哪些特征? b.作者主要寫了綠色蟈蟈的哪些習性? (以上要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3、學生自讀,小組討論發言,教師也可參與討論,並及時點撥指導。 教師指導: 蟈蟈的外形特征:這種昆蟲非常漂亮,渾身嫩綠,側面有兩條淡白色的絲帶,身材優美,苗條勻稱,兩片大翼輕盈如紗;習性寫了蟈蟈的叫聲和食性。

出示板書: 綠色蟈蟈 法布爾 (科學小品文) 綠 色 特征:漂亮、嫩綠、苗條、勻稱 擬人 蟈 生動 蟈 習性:叫聲—柔和,捕蟬—為食 研讀探究: 學生再讀課文,並對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見解或疑問;教師也可引導學生學習探究壹下自己最喜歡的美詞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擬人手法的運用等。學生依據問題組,自由質疑。

師生在討論研讀中相互補充,***享品味賞析的樂趣。教師可總結指導。

a.妳最喜歡文章中哪個段落?為什麽? b.妳最喜歡哪個詞語或哪個句子?為什麽? (同學喜歡“竊竊私語”、“津津有味”、“酷愛甜食”“毫不猶豫地都接受”這些擬人的寫法,因為它能給人以形象生動的感受;有的同學喜歡“蟈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居在壹起釣,它們之間從不爭吵”這擬人化的描寫,它親切自然,充滿了作者對蟈蟈的喜愛之情。) 學生設疑: 1、蟈蟈的叫聲非常的優美,但是蟈蟈的發生器官與人的發生器官有何不同? 2、如何看待動物中的同類相食這種現象? 拓展延伸,應用反饋: 請同學們靈活運用本文的寫作特點(或語言生動,或運用擬人……等)說說自己喜歡的壹種小動物。

鞏固練習: a.讀讀法布爾的《昆蟲記》節選本。 b.以自己熟悉喜愛的小動物為內容寫壹篇小短文。

課後記:《綠色蟈蟈》是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寫的壹篇科學觀察隨筆。文章把綠色蟈蟈放在大自然的環境中介紹,介紹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習性。

閱讀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學知識,而且可以體味到濃厚的文學色彩,從中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更好地理解、體味說明文的情趣。在課堂中,學生設疑壹環節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同時也提出了壹些很有探討價值的問題,今後要繼續保持著壹個環節 這是壹篇妙趣橫生的小品文。

作者采用生動活潑的筆法,把蟈蟈寫得活靈活現,具有很強的可讀性。這也是法布爾《昆蟲記》整部書的特色。

魯迅曾把《昆蟲記》稱為“講昆蟲故事”“講昆蟲生活”的楷模。周作人說:“比看那些無聊的小說戲劇更有趣味,更有意義。”

的確如此,法布爾筆下的蟈蟈是鮮活的,字裏行間洋溢著作者本人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先讓學生認真地把課文讀壹遍,畫出生字詞。

然後讀第二遍,畫出自己認為最精彩的段落或句子。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切實地感受課文內容。

作者用什麽方法引出蟈蟈呢?第1段並沒有寫蟈蟈,是寫在別人歡度國慶的日子裏,自己還沒有忘記去觀察昆蟲。“我獨自壹人”說明作者對他所熱愛的事業是多麽執著!搞科學研究需要這樣的精神。

第2段寫蟬在夜晚不再鳴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蟬的壹聲哀號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蟈蟈。

這是多麽富有匠心的寫作思路! 從第3段開始介紹蟈蟈。作者采用擬人的手法來寫蟈蟈。

先寫它的歌聲。蟈蟈的聲音是“竊竊自語”,“像是滑輪的響聲”,“又像是幹皺的薄膜隱隱約約的作響”,聲音“喑啞”“尖銳”“短促”“清脆”。

當四周的蛙聲和其他蟲鳴沈寂時,蟈蟈的聲音則顯得“非常柔和”。這些描述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