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廣告和麥迪遜大街

廣告和麥迪遜大街

去年冬天,有著 141 年歷史的智威湯遜廣告公司(J. Walter Thompson)舉辦了壹場葬禮。2 月 28 日,在巴黎的員工點燃了壹堆篝火,將以前廣告宣傳中所用的材料付之壹炬。在東京,人們為公司創始人、海軍準將沃爾特?湯普森舉行了模擬像海葬。至此,這家年營業額達 13 億美元的廣告公司涅盤重生,更名為 JWT。廣告公司消亡了!難道廣告公司真的要永別了?

JWT 是時勢的產物。近 30 年來,麥迪遜大街飽受行業不景氣的折磨,廣告商被迫放棄了為客戶投放商業廣告及印刷廣告而抽取的豐厚傭金。全美廣告客戶協會(Association of National Advertisers)2004 年的壹份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只有 10% 的廣告商完全依靠傭金。他們取而代之的做法是為客戶策劃、執行大規模的廣告宣傳活動,並為此收取固定的費用或者按小時收費。廣告公司的利潤率因此而降低。位於倫敦的 JWT 母公司、年營業額 100 億美元的 WPP 集團(WPP Group)的目標是實現 20% 的經營利潤率,但最近幾年卻始終徘徊在 14% 左右。

當然,這些殘酷的成本壓力是伴隨著非傳統媒體的崛起而出現的,目前,非傳統媒體已經成為推動年營業額達 2,790 億美元的廣告業增長的主要動力。今年,全美廣告客戶計劃在互聯網上投放 79 億美元的廣告,比 2004 年增長 15%。(它占廣告商在非傳統媒體上的絕大部分開支,此外非傳統媒體還包括電視遊戲和軟廣告。)毋庸置疑,廣告業的幻想家正在苦思冥想如何瓜分市場蛋糕,而這不僅僅意味著重塑 30 秒電視廣告,還意味著再造廣告公司本身。他們提出了各種計劃,有些極富創意,也有些空洞而不實際。不過,這些計劃的文字都很優美,這也難怪,因為它們出自以文宣為生的人之手。那麽,究竟哪些戰略能奏效呢?請妳來做個評判。

面面俱到的奧美 奧美廣告公司(Ogilvy)年營業額達 7.52 億美元,擁有美國運通(American Express)、IBM、思科系統(Cisco)和雅虎(Yahoo)等客戶。公司把擁有 33 年經營歷史、專註於直效營銷和互動行為的子公司 OgilvyOne 看作是滿足客戶所有需求的“面面俱到”(360 degrees)戰略的核心。為了推動美國運通的小型業務網絡的發展,奧美從 2002 年開始就為其組織內部辯論會議; 設計新的品牌形象; 策劃直郵、電視及互聯網廣告; 把它的產品編入真人秀節目《餐廳》(The Restaurant)的劇本中; 培訓電話接線員; 檢驗針對不同類型顧客(如購買設備的醫生)的壹對壹廣告宣傳模式。

奧美非常喜歡 OgilvyOne,提拔其總裁卡拉?亨德拉(Carla Hendra),讓她與奧美總裁比爾?格雷(Bill Gray)壹起負責紐約市的旗艦業務的運轉。過去,奧美壹直支持各部門保持自己的品牌,相互獨立,但是到今年年底,公司將對這些部門加以整合,以便讓它們更密切地開展合作。

公司觀點: 亨德拉說,采用新模式後,“經過我們長期培養和訓練的客戶經理就能夠挑選各專業的人才,組成壹支團隊,讓他們為創意人的好點子服務”。

可行性考察: 把廣告公司轉變為壹個包括直效營銷、軟廣告、廣告創意在內的各個領域的人才庫,需要付出高昂的代價。沒有幾家客戶像美國運通那樣喜歡全面營銷(也沒有幾家像它那麽有錢)。

上街宣傳 KTG 集團(Kaplan Thaler Group)是年營業額 46 億美元的 Publicis 公司的子公司。兩年前,KTG 創建了壹個從事遊擊營銷的部門—KTG Buzz。KTG 首席市場營銷官羅賓?科沃(Robin Koval)說,成立這個部門的目的是尋找“為流行文化註入思想”的非傳統途徑,科沃曾與人合著《壹鳴驚人: 如何在喧鬧的世界裏讓別人聽到妳的信息》(Bang: Getting Your Message Heard in a Noisy World)。保守派人士也許會對此提出反對意見,他們認為,遊擊營銷與讓員工舉著寫有“快去吃喬伊的三明治”等標語牌在街頭四處遊走沒什麽不同,但 KTG 對此卻毫不介意。在為美國家庭人壽保險公司(Aflac)做宣傳時,KTG 請來美國花樣遊泳隊在脫口秀節目主持人大衛?萊特曼(David Letterman)的劇場外的泳池內做表演。此外,在了解到觀光客會在洛克菲勒中心透過演播室的窗戶觀看電視節目“The Today Show”後,KTG 便針對這些參觀者展開了叫賣宣傳。另壹個成功案例是: KTG 把伊卡璐(Herbal Essences)的廣告寫入了華納兄弟公司(WB)在今年 2 月播出的電視劇“What I Like About You”的劇本。

公司觀點: 在節目中植入廣告是 30 秒廣告領域中的壹項了不起的創新。科沃不無驕傲地說,插入電視的伊卡璐香波廣告,“TiVo 數字錄像機也對它無可奈何”。

可行性檢驗: 遊擊營銷對樹立品牌意識是個不錯的辦法,但它並不能有效地講述產品背後的故事,妳也沒必要請廣告代理來為妳做軟廣告。好萊塢的天才公司,如 William Morris 和 Endeavor 等都已創辦了自己的軟廣告部門,並且與《財富》500 強的廣告商展開了直接合作,而體育代理商則在忙著將客戶插入電視遊戲。代理商動物兇猛,廣告員巧舌如簧,他們之間爭奪的,當然是我們的錢。

什麽才是廣告代理? 阿內爾集團(Arnell Group)是年營業額 92 億美元的安歷琴集團(Omnicom)設在紐約的子公司,阿內爾董事長兼 CEO 彼得?阿內爾(Peter Arnell)說: “廣告公司這個詞需要壹次實實在在的徹底整容。”實際上,許多廣告公司都已開始拿自己開刀。身為建築師和工業設計師的阿內爾說,廣告商必須想方設法“把廣告和品牌融入產品”。他聘請工業工程師和設計師把自己的廣告公司與產品及店面設計融合在壹起。去年秋天,瑞典家電生產商伊萊克斯(Electrolux)請阿內爾集團協助設計、推銷攪拌機和烤面包機等壹系列家電新產品。

公司觀點: 阿內爾集團目前代理 Con Edison、Almay 和 Cuervo 公司的廣告,阿內爾把自己的公司描述為“品牌思維型和消費經歷營銷型的公司,它擅長品牌、戰略和溝通方案的整合”。

可行性檢驗: 說句實話,阿內爾所說的“品牌思維”,著實讓我們摸不著頭腦。 全世界就是壹個屏幕 如今的廣告就是利用各種屏幕來傳達商業信息,從計算機屏幕、時代廣場及周邊商鋪的大屏幕,再到遊戲機和手機上的小屏幕,幾乎無處不在。這就是哈瓦斯集團(Havas)下屬的 McKinney & Silver 廣告代理公司的理論。該公司位於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市,***有 200 名員工。過去,廣告代理商制作電視廣告時遵循許多原則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例如,把令人無法抗拒的畫面與音樂和廣告語結合在壹起,如今這些原則仍然適用。在推廣奧迪(Audi)A3 汽車時,McKinney & Silver 公司制作了壹個由 1 萬個網頁組成的、復雜的虛擬現實遊戲腳本,公司總裁兼 CEO 布萊德?布林加爾(Brad Brinegar)形容這個遊戲是“《伯恩的身份》(The Bourne Identity)與《達芬奇密碼》(The Da Vinci Code)的結合體”。用戶面臨的挑戰就是想方設法從遊戲中找出偷奧迪車的人。電視廣告並沒有把觀眾引向汽車經銷商,而是把他們指向了互聯網上的廣告宣傳。

公司觀點: 布林加爾說: “我們尚處在互動廣告的青春期,今天的互動廣告就好像 50 年前的電視。”(他指的不是第 38 屆超級碗比賽上犯傻的百威廣告中的浮誇奔馬。)

可行性檢驗: 誰說人們不會像對待電影屏幕上的廣告壹樣,對計算機和手機廣告產生厭煩情緒? 媒體策劃人雪恥 多年來,媒體策劃和版面購買公司始終扮演著地位低下的統計員的角色,他們負責為明星策劃人設計的廣告尋找投放位置,但辛苦半天也只能賺到少許傭金。不過,由於媒體數量的逐漸增加,而且實時跟蹤廣告宣傳反響的能力越來越強,媒體策劃人突然間變得大紅大紫起來。[詳情參見《財富》網站文章《麥迪遜大街的噩夢》(Nightmare on Madison Avenue)。] Starcom 是 Publicis Groupe Media 公司中迅速成長起來的壹個部門,它幫助客戶購買並比較互動廣告、移動廣告和遊戲廣告,PGM 的老板裏沙德 托巴科瓦拉(Rishad Tobaccowala)說: “七年前,人們只在演講的最後五分鐘裏提到媒體。如今的情況卻恰恰相反。今天的媒體(買家)和廣告代理是地位平等的合作夥伴。”壹些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廣告公司過去壹直把媒體購買業務外包給其他公司,如今它們重新發現了這項業務的價值所在。

公司觀點: IPG 是年營業額 27 億美元的 Deutsch 公司(Deutsch Inc.)的壹個部門,其執行合夥人兼首席運營官琳達?索耶(Linda Sawyer)說: “鑒於媒體市場的情況復雜多變,而且每天都有新事物出現,因此我們要自行完成所有的策劃和購買任務。”

可行性檢驗: 聰明的年輕人會為了構思下壹個激動人心的“牛肉在哪裏”廣告而接受廣告公司支付的微薄薪水嗎?難道他們真的喜歡擺弄電子數據表格、記錄網絡點擊率帶給他們的刺激?

壹成不變 快速發展的獨立廣告代理 Crispin Porter 創始人查克?波特(Chuck Porter)說,就別想著雇傭互動遊戲、數據庫管理專家和創建壹家壹站式公司啦!廣告業賴以生存的仍然是創造力,他說: “擔心如何傳遞信息完全是浪費時間。品牌溝通這個新領域所需的技巧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智力、人才、想象力和熱情。”波特很傳統,看著自己公司的名聲和利潤隨著客戶財富的變化而起伏,他毫無怨言。

Crispin Porter 公司收取壹定費用,並視廣告效果收取獎金。Modernista 公司也是如此,這家擁有 80 人的波士頓廣告公司在兩年時間裏規模增長了兩倍,它為 TIAA-CREF 公司策劃了以“我們的家園”為主題的廣告宣傳,並引起了積極反響。

公司觀點: Modernista 公司總裁克利夫特?瓊斯(Clift Jones)說: “我們並非執行機構,我們是構思鮮活、富有生機的商業思想的廣告代理。”

可行性檢驗: 我們在這裏談論的獎金更像是小費。活幹得好,就可以多收比原來收費多 10% 的小費。

如果客戶傾向於自己做宣傳呢?互聯網電話服務供應商 Skype 公司沒有投放任何廣告,卻已經在全球擁有了 4,000 萬用戶。貝塔斯曼公司(Bertelsmann)的蘭登書屋(Random House)為冒險奇幻小說《Eldest》策劃了壹次耗資 50 萬美元的多媒體廣告宣傳,這是該公司為兒童書籍籌劃的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壹次宣傳活動。蘭登書屋壹直獨行其是。正如蘭登書屋負責市場營銷工作的副總裁戴西?克蘭(Daisy Kline)在接受《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采訪時所言: “我們覺得自己並不需要麥迪遜大街的經驗。”

聯合大企業推出產品時並不理會麥迪遜大街,新創公司在不借助廣告的情況下成長為跨國公司,Google 和雅虎的點擊率超過了三大電視臺的收視率,而寬帶還只是處於萌芽期。這確實嚇人。但也有光明的壹面。美國廣告總投入正在攀升,誘人的廣告壹定會受到資本的獎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