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什麽樣的人沒有自我?這種人的典型特征是什麽?

什麽樣的人沒有自我?這種人的典型特征是什麽?

做個比較:

奧巴馬:

分析師習慣先分析自己的性格。

從大的角度看麥凱恩和奧巴馬的性格。

按照內向和外向來分,麥凱恩外向,奧巴馬內向。

根據活潑、堅強、完美、平和四種類型,麥凱恩以堅強為主,活潑較多。奧巴馬是典型的完美型,也有比較明顯的實力成分。

奧巴馬喜歡思考,註重邏輯推理。

麥凱恩有精明果斷的外表,奧巴馬有深沈細致的本質。

奧巴馬平和而堅決,麥凱恩慷慨而誠實坦率。

奧巴馬是壹個有毅力的人。本來他的天性就是喜歡抨擊社會的醜惡。他的眼睛盯著黑暗面,他不能容忍。不過經過修養,他已經克服了這些缺點。現在他的主要標誌是追求準確無誤,以自己的遠見卓識、創造力、深刻性、準確性和精密性為榮。

麥凱恩經常感到緊張,他應該始終保持精力充沛的形象;奧巴馬長時間不放松,但也不緊張。只要他的眼睛睜開,他的大腦就不會休息。他有點分不清工作和休息,似乎工作也是休息。

奧巴馬屬於內向型思維類型,他的想法是對的。別人很難影響他,除非對方有嚴密的邏輯或者可靠的證據。

按照S、E、Z、H、N五型來看,奧巴馬屬於S型,也就是所謂的內向型氣質。它的特點是明確區分自己和別人,愛思考,認真,不寬容。麥凱恩是壹個H型的人,也被稱為自我表露型人格。特點是喜歡宏大的場面和突出的氛圍,表情豐富,能誇張,總想讓別人關註自己,缺乏堅持。

壹個人的自尊建立在什麽基礎上,這是壹個很重要的內容。麥凱恩的自尊是基於他的勇敢和獨特,而奧巴馬的自尊是基於他的良好思維和深刻見解。

奧巴馬在批評上咄咄逼人,在情緒上卻很克制。麥凱恩自我放縱,總想炫耀自己的虛張聲勢。

奧巴馬的性格明顯內向。也就是說他是那種不喜歡暴露自己真實想法和感受的人,傾向於自己消化壹切。很多人認為性格內向就是不愛說話,不愛社交。事實上,那些喜歡說話但從不暴露自己思想感情的人,也不能算是外向的人。而很多內向的人,確實是善於社交的好銷售員。內向的人還是有可能能說會道,油嘴滑舌,健談健談。判斷外向和內向的標準,要看他是主動還是不由自主地暴露自己的思想感情。無論奧巴馬多麽能言善辯,他都善於發表演講。當他主動表明自己的想法和觀點時,宣傳或傳播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這與不由自主地暴露自己的思想感情是完全不同的。

內向型人格的精神動力壹般來自內心世界,而外向型人格的精神動力往往來自外部世界。內向的人需要從自己的內心吸收精神營養,外向的人需要從外界吸收精神營養。所以內向的人更需要獨處的時間,而外向的人在獨處的時候很容易感到孤獨、壓抑,甚至恐慌——尤其是那些輕浮、輕佻的外向者。奧巴馬絕對是壹個經常需要獨處時間的人。他需要在壹個孤獨的環境中理清自己混亂的思緒。只有理清自己的思路,才能在別人面前顯得從容自信。他總是胸有成竹,只是因為他很清楚自己的想法是什麽,怎麽做事。

奧巴馬是壹個相當有深度的人。

我看過十幾位美國總統的手跡(都是在書報上發表的復印件),我覺得尼克松是最深刻深刻的壹位。據說因為水門事件,美國人對他的評價很低。其實這只是壹個道德問題,道德問題和思想深度是完全不同的。奧巴馬的性格沒有尼克松那麽內向,平時的表情也沒有尼克松那麽深沈。從筆跡來看,奧巴馬的思想深度與尼克松相似或接近。當報紙電視上充斥著奧巴馬競選總統時的笑臉時,需要註意的是,這並不能代表他的本質。

麥凱恩和奧巴馬都是雄心勃勃的人,只是在這三個方面有所不同。

麥凱恩的野心缺乏深思熟慮的基礎,所以在遠見方面明顯遜色。對他來說,深謀遠慮是難得的,可能會有壹些真知灼見。哪怕是很有見地的,也應該是突然閃現的靈感。他有很好的直覺,對現狀的判斷簡潔明快。

奧巴馬的野心是基於深刻的個性,不張揚,也許親友不知道。他的誌向不僅是深思熟慮的,而且具有老謀深算的特點和本性。

他們的理想和抱負都很大,只是具體內容不同,大與小不能相提並論。

就理想的無私而言,麥凱恩更無私,這意味著麥凱恩更有可能為了理想犧牲自己,而奧巴馬更傾向於把自己緊緊地綁在理想上。

就理想內容的性質而言,麥凱恩的理想更為宏大、壯觀並為所有人所敬仰。也就是說,他的理想屬於成就、事實、表現的性質,偏向於形式。他在乎人們對自己的看法。奧巴馬的理想具有深刻的歷史和社會意義。他不太在乎壹時的巨大規模,輝煌的場面和所有人的贊嘆。他更關註自己對歷史和社會的深遠影響,以及後人如何評價自己,即未來的歷史如何書寫自己。

顯然,如果麥凱恩當選美國總統,他並不打算對美國現行政策做出重大改變。他的思維視野和精神註意力只在如何維護美國的利益上。如果他想改變,那壹定是情況要明顯改變。

如果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他肯定會試圖對美國現行政策做出重大改變。對於奧巴馬來說,如果他是美國總統而沒有留下醒目的個人政治印記,他會覺得太對不起自己了。

現在流行九型人格的分類。這樣看來,奧巴馬是第壹號人格完美主義者,麥凱恩是第八號人格保護者。

在性格特征上,麥凱恩具有演員的性質,他的風格是聲嘶力竭,突然出場,在壹幕幕舉世矚目和贊嘆的場景中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傑作。

在麥凱恩的意識形態中,他覺得周圍的環境經常需要他展示自己。要獲得朋友的信任,妳需要展示自己,贏得大眾的信服,震懾敵人。

奧巴馬的性格有軍事指揮官的性質,行事風格是秘密調兵,出其不意,準確無情地打擊對方。當世人恍然大悟,勝利已經牢牢掌握在他手中。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理解他作為陰謀家和野心家的個性。但要做到這壹點,我們必須拋棄陰謀家、野心家等詞語的貶義。他的目標是最後的勝利,而不是壹時的風光。他想徹底征服別人,說服世界,而不是被壹時煽動起來的情緒所迷惑。他知道,如果巨大的希望伴隨著失望,那場面會更加慘烈。他內向的性格決定了他的精神驅動力不需要別人的情緒反應來支撐,他深思熟慮的性格決定了他不會像麥凱恩壹樣喜歡沈迷於眼前的美好景象。

麥凱恩是壹個堅定的愛國者。作為總統,他無疑會堅定地捍衛美國的利益。他對任何侵犯美國利益的人的唯壹反應就是迎頭痛擊。在這方面,麥凱恩更像壹個拳擊手。

質疑奧巴馬的愛國主義是毫無意義的選舉戰術,但奧巴馬對侵犯美國利益的人和事的回應不會像麥凱恩那樣清晰簡單。也許他還會和對方握手言和,談笑風生,但他心裏壹定在想:“總有壹天我要活剝了妳的皮!”.....“他很可能用溫水煮青蛙的戰術來制服對方。

經過兩千多年的封建皇權專制,中國人形成了壹種道德標準,叫做“忠”。所謂的忠誠,有盲目信仰和盲目信任的意思。直到今天,壹個人是否具有忠誠的品質,仍然是壹個非常重要且具有普遍性的問題。以此標準,麥凱恩和奧巴馬會得出什麽結論?

麥凱恩具有忠誠的道德品質,這意味著麥凱恩更有可能忠於自己喜歡的上級或權威偶像,不會改變主意。他不那麽懷疑自己喜歡的人物,比如上級或者權威偶像,是否正確或者代表真理和正義。

奧巴馬不具備忠誠的品質,也就是說很難讓奧巴馬盲目的忠於任何人。如果他想忠誠,他只忠於自己。從價值觀來看,奧巴馬是自我中心的。他可以作為壹名士兵或追隨者參加壹項事業,也可以忠誠地與他人合作,但他不會盲目地信任和服從任何人。他不輕信,壹旦心中有了懷疑,也不會盲目服從。在奧巴馬看來,私人關系歸私人關系,事業歸事業,對錯另當別論。奧巴馬絕不會把這些不同的東西混在壹個鍋裏。

現在我就談談我對報刊上美國筆跡學專家的分析結論的看法。

有報紙說“奧巴馬有魅力,麥凱恩看重理想”。

我覺得說奧巴馬有魅力是對的,說麥凱恩看重理想是錯的。

從有沒有理想的角度來判斷兩位總統候選人,應該說奧巴馬是壹個有理想的人,而改變就是他理想的具體體現。沒有理想,他怎麽改變?

如果麥凱恩當選美國總統,任何方面都不會有大的變化。即使他采取壹些嚴厲的措施打擊腐敗,加強法制管理,也不能說這是壹種理想——在壹個法制非常腐敗和混亂的國家,這只能稱之為理想。僅僅是修修補補並不理想,但至少要有大的改變,讓社會發生深刻的變化。

有人說麥凱恩是壹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

如何區分理想和抱負,有時候並不容易。壹個人當宇航員是壹種理想還是壹種抱負?想當總統,是理想還是野心?

在我看來,理想和抱負的重要區別在於動機是為了公共利益還是只為了個人私欲。

從這個定義出發,我認為說麥凱恩有理想有抱負,只說他有突出自己的強烈願望是不正確的。說奧巴馬有理想有抱負是對的。他確實有理想,也有抱負。

奧巴馬和麥凱恩都是左撇子,左撇子和普通人相比總是很怪異。

第三,動機和潛意識的對比

奧巴馬熱愛真理、正義、公平和秩序。

麥凱恩熱愛成就、效率、榮譽,在形式上展現新奇的自己。

奧巴馬是壹個有進取心的人,麥凱恩是壹個表演者和指揮的混合型。

奧巴馬的註意力往往集中在他的事業成就上,麥凱恩的註意力往往集中在他的情感感受上。

奧巴馬是思想者,麥凱恩是扶正者。

奧巴馬根據理論和邏輯行事,麥凱恩根據感覺和感受行事。

思想境界可分為四種:功利境界、是非境界、名利境界、情欲境界。麥凱恩和奧巴馬都在名望的境界,但同樣是名望,性質和意義不同。麥凱恩註重眼前的輝煌,奧巴馬註重歷史的深遠意義和永恒性。

有人說麥凱恩可以采取壹些出人意料的行動,我想關註他這樣做的動機。

麥凱恩有著表演者的個性和強烈的創作欲望。他想與眾不同。所以,如果他采取出人意料的行動,他的動機應該是這兩個。他在美國政壇扮演著獨行俠的角色,這是他潛意識裏不甘於默默無聞的本性的壹種表現。

奧巴馬會做出艱難的選擇,承擔風險進行社會變革,因為他有這樣的雄心壯誌和明確的動機——他認為這是他的歷史使命,也是他實現自我的最好方式。

麥凱恩嘲諷奧巴馬說:“假設我被歷史選中在關鍵時刻拯救國家,以此謀求總統之位——我不會那麽做。”麥凱恩所說的恰恰說明他不是很理解奧巴馬。壹個美國人想要拯救國家而不是尋求總統職位,這是不可思議的。奧巴馬認為國家需要被拯救,他有拯救國家的歷史使命。他的目標是改變社會。如果只做總統不做改變,奧巴馬的興趣會減少壹半,他心目中的相關價值和意義會減少壹大半。

麥凱恩說,奧巴馬之前沒有冒著被批評的風險去做出改變,但他做到了——這並不是說奧巴馬是個空談家,而是說他謹慎而深沈。

從他的筆跡來看,奧巴馬的確是壹個有改革美國的政治野心的人。

麥凱恩從根本上認為,這個世界充滿了沖突和威脅。以前中國的階級鬥爭這根弦特別緊,麥凱恩的民族鬥爭、國家鬥爭這根弦特別緊。他對軍事沖突和武裝沖突非常敏感。如果他當選美國總統,他的註意力將會集中在國外而不是國內,這是基本可以確定的。他頑強而強壯。首先,他是壹個鬥士。他生性好鬥,不服輸,愛逞強。

美國民主黨副總統候選人拜登說,美國現在需要的不是壹個領導國家的精兵,而是壹個能帶領大家改變的英明領袖。從這個角度來看,奧巴馬是壹個能帶來改變的領袖,而麥凱恩不是,絕不是。

奧巴馬主張美國應該是壹個“超級明智的大國”,這實際上已經揭示了他在重大變革中將采取的國際政策的實質性內容。說白了就是改善和盟友的關系,改善和聯合國的關系,減少我行我素,盡量避免唱獨角戲。

麥凱恩不按規則出牌,他鮮明的個人風格、特立獨行的個性和敏感的天性,都表明他很容易主動挑起沖突。他喜歡強行教訓別人,崇尚權力。他愛國和維護美國利益的真諦就在這裏。奧巴馬聲稱他會是壹個強硬的領導人,但實際上,至少從表面上看,他無論如何都沒有麥凱恩強硬。

奧巴馬發誓要改變美國政治,要引導美國的方向,贏回國際對美國的尊重,他的動機是真實的;說他不愛國,說他要削弱美國,肯定與事實無關。奧巴馬的動機肯定是讓美國更強大。

在麥凱恩的意識形態中,動機往往是控制和權力,控制環境,控制周圍人的態度。控制需要權力,所以控制的問題離不開權力的問題。馬斯洛的動機需要五個層次,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麥凱恩精神需求的核心顯然是對尊重的需求。他的尊重需求混合了安全需求的性質:要讓人尊重,就需要比別人優越,而壹旦自己的優越地位受到動搖或威脅,就沒有安全感。

出於被尊重的需要,麥凱恩需要時刻讓別人看起來正義凜然,需要時刻感受到被尊重,需要得到社會各界尤其是精英階層的認可。如果有什麽事情困擾著他,他傾向於隱藏它或者試圖視其為不存在。

對麥凱恩來說,只有當他能有效控制局勢時,他才感到安全。

麥凱恩的歸屬感需要從屬於尊重的需要。麥凱恩永遠不會是壹個無黨派人士,他必須留在組織裏或者在組織裏。因為他很清楚,只有在組織中,他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獲得廣泛的尊重。組織是他人生的舞臺,也是唯壹適合他生存的土壤。

做事時,麥凱恩註重行動和生產的效率,尤其是產品的數量和消滅敵人的數量。

在組織中,麥凱恩無疑強調服從和紀律。當他是上級時,他要求別人服從自己。當他是下屬時,他願意服從上級。但是,他的條件或者前提是,他的下屬遠遠多於他的上級。在私人生活中,麥凱恩傾向於自由,自由發揮自己的個性,不刻板教條,接待朋友和熟人。他顯然很熱情,也很開心。他活潑,樂觀,大方,他希望對方活潑。

麥凱恩雖然是模範軍人,但相信服從命令是軍人的天職,即使在部隊,如果上級對他不夠重視,他總會故意給上級出壹些小問題,以引起對方的註意;這個時候他會覺得,打破紀律原來是壹件很愜意的事情。他不是壹個只知道機械服從命令的機器,總是要求有機會展示自己。這是因為他的潛意識具有演員和表演家的性質。

奧巴馬的動機顯然是成就。他要的是非凡的表現,能用實際成績證明自己的非凡。他的動力首先需要是自我實現,也就是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能。別人的尊重只能排第二第三。壹般來說,即使是與最親密的朋友和家人的親密信任關系,也比壹般大眾的壹時尊重更值得珍惜和重視,因為他認為與了解自己、完全可以信任的人進行深刻的思想交流,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奧巴馬需要被他人理解。他需要打開內心的焦慮,需要和可靠的人談判,但他從來不需要被很多人理解。他認為壹旦被很多人理解,就證明他不是最好的。

和幾乎所有人壹樣,奧巴馬需要別人的尊重和感激,但他需要的是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尊重和感激。歡呼的盛況在奧巴馬眼裏只是過眼雲煙,鐫刻在歷史中的永久評價才是值得追求的價值。因為這種追求和價值觀,奧巴馬壹直隱藏著挑戰命運的欲望,也因此有了以統帥身份走上領導崗位的意願。

所以,在麥凱恩的潛意識裏,他必須永遠是公眾眼中的人物,必須永遠保持光輝的形象。在奧巴馬的思想體系中,他首先要求自己把事情做好做準,哪怕被大眾誤解壹段時間,也不必在意。

論私心,麥凱恩可以隨時犧牲自己,付出利益,而奧巴馬更謹慎,註重維護自己的利益,不輕易付出,也不讓別人隨便占他便宜。麥凱恩對朋友很大方,他更願意施舍給陌生人。奧巴馬的同情和憐憫不像麥凱恩那樣容易感動。他甚至認為單純的慈善不是幫助窮人和弱者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必須從根本上制定法律政策,采取其他措施來解決問題。麥凱恩對他人的愛容易有具體生動的特點,而奧巴馬對他人的愛更具有普遍性和普世性,是抽象的愛,是根本的愛,是理性的愛。正是在這種抽象的、高層次的愛的基礎上,自私和無私融合在壹起,我們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也就是對歷史和社會負責,壹切都走到了壹起。這個道理很多人不懂。

毫無疑問,奧巴馬的意識形態和潛意識都傾向於完美主義者,無論如何都堅持對自己高標準。這個特點使他能夠自律,能夠經常控制自己的情緒,能夠冷靜、理性、客觀地看待問題。當他帶著平易近人的微笑接待別人時,顯然是因為理性的限制,降低了衡量別人的標準。他壹方面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拉大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另壹方面,他又常常想用高標準要求別人,希望幫助他們提高。

麥凱恩的精神狀態顯然更像壹個雄心勃勃的鬥士。他習慣於擺出壹副戰士和他人保護者的姿態。保護別人,讓他意識到自己的優越,讓他驕傲,讓他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價值。他有勇氣站出來說話。潛意識裏,他喜歡充當神聖法律和正義的執行者,在執行神聖任務時,他感到莊嚴和偉大。

奧巴馬經常有的精神狀態,似乎更像是壹個獨自前行的探險者。他的自我感覺總是與大多數人相差甚遠。他的意識形態是堅信壹切都要靠自己。他希望承擔更大的歷史使命,創造輝煌業績。如果他熱衷於追求權力,那只是因為他知道權力是實現理想目標不可或缺的工具。

麥凱恩屬於眼裏揉不進沙子的人,遇到邪惡的人和事就會不顧壹切。麥凱恩的奮鬥目標往往是直接而具體的。

如果說麥凱恩經常下意識地把自己定義為神聖的執法隊伍,那麽奧巴馬經常把自己定義為法律審查員。奧巴馬關註的焦點往往是法律是否公正。他往往對眼前的具體惡視而不見,因為他更關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麥凱恩動力需求的階段,就是尊重的階段。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得到別人的尊重才是最重要的。本來他已經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但是他的動機需求沒有繼續升華,反而擴大了尊重的需求。

奧巴馬是壹個動機需要達到自我實現階段的人。

有資料顯示,奧巴馬在競選總統之前,並沒有在國會做出突出的表現。這個怎麽理解?沒有突出的表現不代表他是個平庸的人,也不代表他沒有強烈的進取精神。這恰恰說明他不是演員,思想感情還是挺克制的。他其實壹直在默默積蓄力量。

妳可以認為麥凱恩以當總統為人生目標,但妳不能認為奧巴馬也是如此。當然,總統職位在奧巴馬心目中也很重要,但只是工具和跳板。做點什麽是奧巴馬的人生終極目標。

自古以來很少有人能夠達到自我實現的階段,所以很少有人能夠理解自我實現者的思想和感受。這種人把自己能力的最大限度展示和發揮作為自己最大的幸福,把工作作為自己的幸福,把做壹個獨特的自己作為自己的幸福。他們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極其穩定。

麥凱恩的安全感是建立在保持優勢的基礎上的。

奧巴馬壹般只關心社會事務、公共事務和本質事務。壹方面,他希望改變社會歷史,引導大眾。另壹方面,他自覺承擔起社會道德守護者的責任,對整個社會進行細致的分析和監督。

在這壹節的最後,我還是評論壹下美國筆跡學家的分析。

奧巴馬簽名時,用壹個豎d把他姓的第壹個字母O截成兩半。

壹些美國筆跡學專家認為,這可能與奧巴馬的父親年輕時離家有關;也有人認為這說明他有兩個不同的世界,說明奧巴馬繼承了兩種血統:白人和黑人。

我的分析是,這說明他的潛意識裏對家族過去的歷史缺乏崇敬,同時又有征服整個家族的強烈欲望。征服的方式是讓他的成就超越整個家族,出人頭地,這是中國人最常見的祭祖方式。這是家庭的自卑產生的自尊,也就是因為生在這個家庭而產生的自卑,因為自卑而決心改變這個現狀,改變歷史,然後是因為這個野心而產生的自尊。他的寫作風格也夾雜著創作欲望和對自己創作能力的自我欣賞。

第四,待人接物的比較

麥凱恩願意先信任別人,奧巴馬寧願先懷疑壹切。

奧巴馬在所有情況下都自己做決定,麥凱恩在混亂的情況下可能會聽某人的。

麥凱恩更容易註重表面現象,而奧巴馬註重實質,堅持實事求是。

麥凱恩忍受不了不確定的焦慮,奧巴馬在不確定的狀態下依然可以從容淡定。

麥凱恩是個性情中人,允許自己在某些情況下不可理喻。如果他能在某些場合鬼混占便宜,他會很高興,認為這說明他聰明能幹。奧巴馬是壹個理性的人,任何時候都需要有適當的理由支持,至少是似是而非的理由。

麥凱恩尊重隱私,因為他認為人們不應該看重對方的隱私,不要覺得不屑。奧巴馬尊重隱私,因為他希望每個人都穿上褲子,把屁股藏起來。他有很強的防守意識。

麥凱恩和奧巴馬都重視隱私。麥凱恩雖然性格外向,但是他的演技特點讓他總是像演員壹樣在舞臺上把最好的壹面展現給別人。奧巴馬的精神驅動力來自他的內心世界,他對自己的評價不依賴於外部環境,所以他無意“編造”,但他認為自己的事情是自己管理和負責的,沒必要告訴別人。

奧巴馬潛意識裏認為人是平等獨立的,所以他要求別人尊重自己的隱私,他也尊重別人的隱私,從而和每個人保持壹定的距離。這是典型的內向性格特征。他不習慣展示自己的全部,認為沒有必要這樣做。他不想讓大眾太了解他,也不想讓人們太了解他。所以人們對奧巴馬的性格往往會有壹點模糊的認識。事實上,奧巴馬確實需要有幾個知己,通常不會超過三五個。與知己深入交流思想感情,用非常準確的語言和詞匯分析對方的思想感情,加深對自己的了解,是奧巴馬壹生中最珍惜的幸福之壹。而且字跡顯示他現階段確實有這樣的知己。

正是因為奧巴馬有著根深蒂固的平等意識,他才能適應社會生活中的各種人,這也是他人生順利的根本。真誠地尊重他人是贏得他人尊重的唯壹途徑。

麥凱恩沒有平等意識。他受不了自己不比別人優越的情況,也受不了別人比自己更耀眼的情況。他在政治上特立獨行的作風,是他潛意識裏以身為普通公民為恥,和別人壹樣感到羞恥的具體表現。他的創造精神,他的英雄情結,都是基於這種不甘平庸的情結。麥凱恩不願意和別人深入交流,尤其不願意直接面對對方的內心世界。他避免過於親密的接觸——他這樣做的深層次原因是潛意識的原因,因為他在這方面是無知的,他無話可說,他害怕被別人發現。麥凱恩喜歡用肢體語言作為表達情緒的輔助手段,比如拍拍對方的肩膀。

麥凱恩缺乏尊重他人的潛意識。他壹直希望自己是壹個傑出的英雄,而別人只是熱烈歡呼英雄名字的平民,他是土豆,是助手,是合作者。否則只能是敵人。

即使作為熟人和朋友,麥凱恩也不怕與對方對抗。相反,他覺得直接沖突是壹種簡潔、有效、愉快的溝通方式。即使和朋友打架,麥凱恩也能在壹陣笑聲中和對方握手,保證以後不會有芥蒂。

奧巴馬不願意和熟人朋友發生正面沖突。他會先嘗試溝通說服對方,但失敗後可能會隱忍,避免矛盾。這樣壹來,他們的關系可能會逐漸冷淡,甚至最終分手。即使是親戚朋友之間,任何重大沖突都會在奧巴馬心裏留下不可磨滅的傷疤,會增加幾分感情上的隔閡。

奮鬥的激情讓麥凱恩相信自己是強大的,但經常保持激情也讓他無法養成質疑自己觀點和做法是否正確的好習慣。他的感官主要是眼睛和耳朵。眼睛的目的是警惕地盯著對手,尋找他們的弱點,同時盤算著如何用壹記重擊讓他們倒地。耳朵的目的是傾聽大眾對自己驚嘆的呻吟聲和驚嘆聲,讓自己不斷獲得精神上的新營養。

麥凱恩顯然有英雄情結,成為英雄根植於他的潛意識。崇尚強者,擺出強者的姿態,擺出硬漢的姿態,這讓他更有攻擊性。事實上,他的策略總是傾向於進攻和防守。他喜歡高度投入、緊張刺激的生活氛圍,喜歡尋找快樂。他很自信,覺得自己好像什麽都能做。

加強活動,盡量開朗活潑,找樂子,找刺激,消除經常緊張帶來的疲勞。

被打得鼻青臉腫,這是壹個可悲的形象。

建議不要想太多。

想多了問這樣的問題沒有任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