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照(2)(13)工廠只雇傭紐倫堡種族法規定的受害者。這些人在搪瓷廠得到了壹份工作,因此暫時脫離了殺人機器,辛德勒的工廠成了猶太人的避難所。在那裏工作的每個人都受到重要戰爭產品工作的保護:搪瓷廠向前線部隊供應餐具和子彈。到1943年,辛德勒關於納粹的最後幻想被克拉科夫猶太人社區遭受的殘酷血洗所破滅。他很早就知道德國人修建的火葬場和毒氣室,他也早就聽說浴室和蒸汽房的淋浴噴頭不是水,而是有毒氣體。從此,辛德勒只有壹個想法:盡可能保護猶太人免受奧斯威辛的死亡。他擬定了壹份工人名單,聲稱他的工廠對正常運營“必不可少”,並賄賂納粹官員讓這些猶太人活下來。他越來越有違反種族法律的嫌疑,但每次都巧妙地躲過了納粹的迫害。壹如既往,他冒著生命危險拯救猶太人。當壹列載著他的女工的火車搖搖晃晃地開往奧斯威辛-伯肯時,他花了壹大筆錢讓她們回到他的工廠。不久,蘇聯紅軍來到克拉科夫,向在辛德勒工廠工作的幸存猶太人宣布戰爭結束。壹天晚上,雪下得很大,辛德勒向工人們告別。1100多名猶太人獲救為他送行。他們給了他壹份親筆簽名的證詞,證明他不是戰犯。與此同時,其中壹人打掉了他的金牙,其他人把它做成金戒指,贈送給辛德勒。戒指上刻著壹句著名的猶太諺語:“拯救壹個生命,拯救世界。”(當妳拯救了壹個生命,妳就拯救了整個世界。辛德勒忍不住哭了。他很慚愧自己還有壹輛車和壹個金質徽章,因為這樣的車賣了,至少能救壹兩個人,這樣的車賣了,至少能救十個人。辛德勒已經盡他所能來救贖自己。他在戰爭期間省下的所有錢都用來拯救猶太人的生命。戰後,辛德勒隱居在瑞士的壹個小鎮上,身無分文,靠他幫助過的猶太人的救濟金生活。幾年後,辛德勒在貧困中死去。根據猶太人的傳統,辛德勒作為“36義人”之壹被安葬在耶路撒冷。影片的最後,是辛德勒的墳墓。那些戰前被辛德勒解救,幾十年後步入暮年的猶太人,以及他們在影片中對應的演員,壹起走過墳墓,在墓碑上放壹塊代表“感恩永遠不變”的石頭作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