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采納,謝謝!
問題二:幾度相思幾度熱,歲月如永東逝流,長夢君而攜澌守,是誰為誰去等候是什麽意思 素心若雪,慢寫徵羽宮言;書香做酒,灑盡詩詞清篇; 紅箋寄語,遙遞輾轉癡念;揮毫潑墨,凝韻丹青畫卷。 煙火流年, 在寂寞疼痛中默數清寒,在輕歌曼舞中靜賞韶華, 在庭前屋檐下更待花開花落,在蒼穹天幕下坐看雲卷雲舒。 憑欄聽雨,思緒在雨中遊弋,翩然紛飛成蝶。 攬壹段雨霧繚繞的輕舞飛揚,凝成壹簾幽夢。 如蓮的情懷,任唯美的相思破繭成蝶, 於流年的指尖上輕舞,攜壹縷牽念,撚花入夢, 摘下漫天星辰,贈與傾情解花語。凝眸處, 低眉間,若素心相贈,也無妨咫尺天涯。 思戀的風帆,擱淺在,無風的海。萌動的心, 縹緲在夏夜的歌聲裏,迷失。愛過痛過,方知情的真假, 起點終點,始終逃不出,心靈深處的對白。捧讀壹紙, 為妳寫下的詩文,想著,潔藕不離的纏綿。望斷壹行, 悠然前行的白鷺。壹縷未了的牽戀,溢滿了, 那個古老的渡口,修長的竹笛,演繹著,紅塵亙古的絕唱。 借壹紙素箋,以墨香為詞,用宋詞的優雅, 舒展妳眉間的清愁,用繁花的馨香,斑斕妳塵寰的風韻。 掬壹捧水幽,剪壹襲風柔,攜萬千情思,悄然靜謐於塵世, 淡然相守。經久的芬芳,如秋水般綢繆,醉人心弦, 繞指的纏綿,載著思念,在夜涼如水, 微雨輕寒的韶華裏,靜候碧水長天,遙望風月深長…… ●今夜,站在霞光雲影裏。 把深長幽綿的情思賦成悠悠的詩意, 把想念吟成宋詞裏婉約的淒美, 在水湄之上泛舟。不知自己纖瘦的靈魂, 還能為妳承載多少纏綿癡箋。 怕 ,再等幾季的花開花落, 我的筆墨會漸漸泛涼。 不知妳, 還會扣響我沈睡了千年的唯美神話, 隔世為我輕奏壹曲蕩滌纖塵的心音嗎? 柳絲飛舞,縹緲了風的清幽。 淚眼盈盈,蝶語風靡了靜夜。 誰是妳的守望,誰會讀懂妳的惆悵。 如果有來生,壹定做壹個無情人, 喝下孟婆湯,走過奈何橋, 斬斷千古的情緣,忘卻千年的愛戀 ,將三生石上的誓言永遠地埋藏。 這樣, 是否就能再無留戀? 這樣是否就能心碎無痕?是否就能無情亦無傷? 夜闌若淡,夢影倚花相遣倦。 縈壹懷溫柔,蘊輕愁淡淡,將壹懷婉約, 吟成滿紙風情;撚三分月色,釀成壹盞花緣, 任宿命流離,塵緣蹉跎。夢隔天涯,相思盡然, 妳的影子淡若煙嵐,卻始終在我遙望的視線, 用柔指纖纖,穿越隔岸楊柳,攜壹縷清風, 飛渡千年塵煙,與妳醉臥在香繞畫樓,夢的花間…… ●夜很濃,夢太瘦,誰肯為誰守候? 生命的冗長,華麗的斷章,誰願為誰停留? 煙花不堪剪,牽戀剪不斷。掬壹捧相思的雨, 折壹朵思念的花,悠悠飄過菊花臺, 踏碎壹秋的洌瀲,用期盼凝結妳的身影, 訴道夢斷愁腸的悲咽, 只是, 不知可聽見我在紅塵中的幽幽少嘆? 可感知我壹顆倦怠的心在壹日壹夜的老去? ●輕舞纖指, 穿過斜風流雲,給心情裁壹件素衣,用清淺淡薄的情愫, 泅渡成水墨的文字輕輕地寫入流年。 剪壹夕流光,牽壹段深情,掬壹枚輕淺的憐惜, 搖曳婉約的心事醉舞清風月明, 靜聽時光流逝自開自落。 纖塵回眸,看壹場煙花的絢爛, 守壹段細水長流的平淡,穿越千年的塵埃,於妳相依相暖。 ●昨日剪燭夜話,今宵天涯望斷, 今夕何夕?為妳,撿拾壹路風景, 為妳淺唱低吟,水眸輕斂, 拈壹片飄於發際的花瓣,拋灑壹路如水的心音。 念去千裏煙波,壹聲嘆息壹聲痛, 若能,獨攬今夜的月色,是否就可以,把心中的執念與期盼放逐, 到天之涯,海之角,再也與相思無染,與牽掛絕緣? ●煙輕浮,纖長的流蘇曼舞如絲的思緒,花雨輕柔沈醉於蝶的溫香。 妳可知,縱隔山水, 每壹次蝶翼的翕動都會盛開壹瓣花兒的清愁。 水色雲影, 多想用盈盈花香暖醒那壹眸清澈的水色, 只留明媚映染所有的風景,縱然靜默,依然欣喜。 ●曉夜的......>>
問題三:清風拂過心兒醉,幾度相思夢裏隨什麽意思? 情歸何處(蔡獻華)
女:清風柔柔拂過心頭, 壹片嫩綠又上枝頭, 男:花兒綻送芬芳,
春來春又走。
女:夜色依舊, 孤獨在心頭, 夢裏依稀, 陌上花飛走, 男:歲月如梭愛無言,
青春浮華半數悲愁。
合:壹場濁夢空余愁 人間落寞 悵然回首 ,風霜苦楚 奈何斷腸,
山高水遠多少春秋。
男:今夕何夕 情歸何處 女:,幾度情 幾度休,
合:愛也好 恨也好,
幾番相思淚長流。
獨白:親愛的 妳可知道
,妳就是我迷茫時的方向 ,妳就是我寂寞時的思念 ,妳就是我時時分分無限的掛牽。
2
女:清風柔柔拂過心頭, 壹片嫩綠又上枝頭, 男:花兒綻送芬芳,
春來春又走。
女:夜色依舊, 孤獨在心頭, 夢裏依稀, 陌上花飛走, 男:歲月如梭愛無言,
青春浮華半數悲愁。
合:壹場濁夢空余愁 人間落寞 悵然回首 ,風霜苦楚 奈何斷腸,
山高水遠多少春秋。
男:今夕何夕 情歸何處 女:,幾度情 幾度休,
合:愛也好 恨也好,
幾番相思淚長流。
合:壹場濁夢空余愁 人間落寞 悵然回首 ,風霜苦楚 奈何斷腸,
山高水遠多少春秋。
今夕何夕 情歸何處 ,幾度情 幾度休,
:愛也好 恨也好,
幾番相思淚長流。
問題四:四度春風化綢繆, 幾番秋雨洗鴻溝。 黑發積霜織日月, 粉筆無言寫春秋的題目是什麽 這首詩的題目是《教師頌》***兩首教師頌四度春風化綢繆, 幾番秋雨洗鴻溝。 黑發積霜織日月, 粉筆無言寫春秋。 蠶絲吐盡春未老, 燭淚成灰秋更稠。 春播桃李三千圃, 秋來碩果滿神州。
問題五:細腰宮裏露桃新,脈脈無言幾度春。 詩意若何? 題桃花夫人廟① 杜 牧細腰宮裏露桃新,脈脈無言幾度春②。至竟息亡緣底事③?可憐金谷墜樓人④。註釋①桃花夫人:春秋時息國(古國名,地處今河南息縣西南)國君夫人息媯(guī),又稱桃花夫人。桃花夫人廟故址在湖北漢陽縣北桃花洞。②這壹聯概括了桃花夫人的故事。據《左傳》記載,由於蔡哀侯曾向好色的楚王稱贊了桃花夫人的美貌,導致楚王發兵攻滅息國,擄桃花夫人進楚宮。後來生二子,即堵敖與楚成王。但她進楚宮後始終不說話。楚王追問是什麽緣故,她答道:“吾壹婦人而事二夫,縱弗能死,其又奚言?”脈脈:即默默。③至竟:究竟,到底。緣:因為。底事:什麽事。④金谷墜樓人:綠珠墜樓典故。綠珠是晉代石崇的寵妓,石崇因不願將她轉讓於權奸孫秀而獲罪,於是綠珠從金谷別館跳樓而死。點評清人吳喬在《圍爐詩話》中提出詠史詩兩條標準,壹是思想內容要出己意,壹是藝術表現要“用意隱然”,即有含蓄的詩味。他舉為範例的作品之壹是杜牧的這首“息媯詩”,就是這首《題桃花夫人廟》。楚王因為好色,便出兵滅了息國,將美貌的桃花夫人擄進後宮。桃花夫人並沒有因小國夫人晉升為大國夫人而欣喜、而趨炎附勢、而曲意奉迎,也沒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地拼卻壹死。作為壹個柔弱的女子她所能做到的是無言以對,“脈脈無言幾度春”,終日默默無語,便是無聲的 *** 。對桃花夫人的表現如何評價,杜牧的看法是有限度的肯定,即雖不失人格立場,卻是隱忍茍活。他以“綠珠金谷墜樓”的典故作對比,褒揚剛烈的綠珠,批評柔弱的桃花夫人。古人的看法反映了古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倫理觀,如果對柔弱的女子壹但陷入絕境就要求她們“節烈”,從人性的角度來看,恐怕也是有失人道的。
問題六:有些人蜜語千篇卻無疾而終,有些人相伴無言卻***度百年.什麽意思 就是說有些人甜言蜜語,巧話連篇最後卻是半途而止不能終身相伴,有些人在壹起卻aa無語最後卻能相守到老
問題七:浮生未歇是什麽意思 浮生:空虛不實的人生
分離以後,時間都靜止了,庸庸碌碌的過白天黑夜,不思念,不想念,只當是思想被冰封了。也就是所說浮生盡歇,歇,休息。
物是人非,韶華白首。恍然發現,原來時間從來沒有停止,也就是所說“浮生未歇”。 謝謝 望采納
問題八:我愛妳 也算 前言無語 什麽意思 偏執了青絲飄拂
紅塵幾度歡顏笑
硯臺上 淚如雨下。
人生若只如初見
繁華落盡 花落執何手。
浮華壹世 轉瞬已空
懵懂
壹盞茶香,侵沒我半世燭光
誓言,如塵般染指留念。
莞爾壹笑,雲淡風輕
弦斷 花落
成行的相思樹郁郁蔥蔥
三世回眸換妳壹世迷離
壹縷青絲繞纖塵 千年未盡
繁芳落錦 昔夢遊雲
淺吟年華未央
惜花尚未折。
淺唱低吟,親看那歲月如織
聽弦斷丶斷那三千癡纏
各盡繁華,我為妳畫地為牢
輕紗掩面為寐摶欣桓上錟
溺水三千 也只是過眼雲煙
陌然回首r伊人笑回眸、
何時得到妳的壹笑傾城f
r嫣然壹笑f終成夢
煙花再美只是瞬間T。
顛覆了自己的壹生去愛妳¢
他和她、笑靨如花、
哭泣詮釋演繹の傷痛
扯下塵世的繁華k
 ̄她的美我遙不可及a
、可不可以不勇敢
微笑也未曾遮掩過傷痛t
曾經再美好也只是曾經s
浮花背後、心之如水
萬物可,唯愛不售
繁華面具背後華麗的虛偽ㄣ
〈@蘇格拉的底、有多深
▲浮華壹世鐘成空丶
e、經不起德似水流年f
所謂花落〃何需許以卑微々網名:陌莫喋g傾天下
個性簽名:長街長,煙花繁,妳挑燈回看,短亭短,紅塵輾,我把蕭再嘆
網名:<”斷弦絕唱丶寂寞空
個性簽名:多少紅顏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亂冢
網名:淺韻低吟丶醉於煙花?6?9
個性簽名:聽弦斷,斷那三千癡纏。墜花湮,湮沒壹朝風漣。花若憐,落在誰的指尖
網名:<〃輕吟潛唱丶華燈初上
個性簽名:終於為那壹身江南煙雨覆了天下,容華謝後,不過壹場,山河永寂
網名:シ夜來幽夢忽還鄉丶小軒窗
個性簽名:緣聚緣散緣如水,背負萬丈塵寰,只為壹句,等待下壹次相逢
網名:淺憶丶暮雨動檐鈴
個性簽名:塵緣從來都如水,罕須淚,何盡壹生情?莫多情,情傷己
網名:莫嘆丶嶽陽樓臺靜
個性簽名:塵世昏昏誰夢醒,春蠶空吐情絲,自纏繞,彈捏中,總招迷惑將人弄,繁華壹瞬執著何用?
網名:醉倚東風遠望丶桃花殘
個性簽名:人生若只如初見 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 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 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 比翼連枝當日願
網名:孤雁飛 哀怨嘆 無言
個性簽名:壹場寂寞憑誰訴。算前言,總輕負。早知恁地難拚,悔不當時留住。其奈風流端正外,更別有、系人處,壹日不思量,也攢眉千度
網名:垂首嬌雲丶總是桃花笑
個性簽名:筆壹支詩兩行,我輕描寫上壹世斑駁。壹曲嘴角揚,陌路黃昏不自哀 網名:花對問丶紅顏只向誰歡
個性簽名:有情願為知己癡,相思萬裏有心動;感覺只是近咫尺,魂牽夢繞在心間
網名:笙絕丶何以笙簫默
個性簽名:虛幻大千兩茫茫,壹邂逅,終難忘。相逢主人留壹笑,不相識,又何妨
網名:簫聲斷丶何處莫憑欄
個性簽名:人生若只如初見 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 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 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 比
網名:傾陽殘影丶世染塵光
個性簽名:壹場寂寞憑誰訴。算前言,總輕負。早知恁地難拚,悔不當時留住。其奈風流端正外,更別有、系人處,壹日不思量,也攢眉千度
網名:舊情難了丶年年盼人歸
個性簽名:獨守寒窗月漫漫,靜思春夜雨蒙蒙。我自流連隨風笑,凡人癡夢各不同
網名:減墨如煙丶字染霓裳
個性簽名:人生緣分都有壹定,在那未到頭時,大家都是癡心妄想。乃至無可如何,那糊塗的也就不理會了,那情深義重的也不過臨風
網名:木屐聲處丶蘭色惹流螢
個性簽名:嗟嘆紅顏淚、英雄歿,人世苦多。山河永寂、怎堪歡顏
網名:鳳影化羽風乍起丶裔裔紅衣
個性簽名:漢霄蒼茫,牽住繁華哀傷,彎眉間,命中註定,成為過往
網名:情怨兩頭丶殤夭萬年清惆
個性簽名:那些繁華哀傷終成過往,請不......>>
問題九:浩瀚星辰繁如景,仰天獨笑人生經。明月不知清風意,清風不懂明月情。什麽意思 江 城 子 蘇 軾 乙卯正月二十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註釋 這是壹首悼亡詞。作者結合自己十年來政治生涯中的不幸遭遇和無限感慨,形象地反映出對亡妻永難忘懷的真摯情感和深沈的憶念。 作者寫此詞時正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他的妻子王弗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死於開封。到此時(熙寧八年)為止,前後已整整十年之久了。詞前小序明確指出本篇的題旨是“記夢”。然而,夢中的景象只在詞的下片短暫出現,在全篇中並未居主導地位。作者之所以能進入“幽夢”之鄉,並且能以詞來“記夢”。完全是作者對亡妻朝思暮念、長期不能忘懷所導致的必然結果。所以開篇使點出了“十 年生死兩茫茫”這壹悲慘的現實。這裏寫的是漫長歲月中的個人悲涼身世。生,指作者;死,指亡妻。這說明,生者與死者兩方面都在長期相互懷念,但卻消息不通,音容渺茫了。作者之所以將生死並提,除闡明題旨的作用之外,其目的還在於強調生者的悲思,所以,接下去立即出現“不思量,自難忘”這樣的詞句。“不思量”,實際上是以退為進,恰好用它來表明生者“自難忘”這種感情的深度。“千 裏孤墳,無處話淒涼”二句,馬上對此進行補充。闡明“自難忘”的實際內容。王氏死後葬於蘇軾故鄉眉山,所以自然要出現“千裏孤墳”,兩地睽隔的後果,作者連到墳前奠祭的時機也難以得到。死者“淒涼”,生者心傷。“十年”,是漫長的時間;“千 裏”,是廣闊的空間。在這漫長廣闊的時間空間之中,又隔阻著難以逾越的生死之間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無處話淒涼”的感嘆呢?時、空、生死這種種界限難以跨越,那只好乞諸於夢中相會了。以上四句為“記夢”作好了鋪墊。上片末三句筆鋒頓轉,以進為退,設想出縱使相逢卻不相識這壹出人意外的後果。這三句有很大的含量,其中揉進了作者十年來宦海沈浮的痛苦遭際,揉進了對亡妻長期懷念的精神折磨,揉進十年的歲月與體態的衰老。設想;即使突破了時、空與生死的界限,生者死者得以仍然“相逢”, 但相逢時恐怕對方也難以“相識”了。因為十年之後的作者已“塵滿面,鬢如霜”,形同老人了。這三句是從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來襯托作者十年來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對新法而乞求外調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內)和世事的巨大變化。 下片寫夢境的突然出現:“夜來幽夢忽還鄉”。就全詞來講。本篇的確是真情郁勃,句句沈痛,而此句則悲中寓喜。“小軒窗,正梳妝”,以鮮明的形象對上句加以補充,從而使夢境更帶有真實感。仿佛新婚時,作者在王氏身旁,眼看她沐浴晨光對鏡理妝時的神情儀態,心裏滿是蜜意柔情。然而,緊接著詞筆由喜轉悲。“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這兩句上應“千裏 孤墳”兩句,如今得以“還鄉”,本該是盡情“話淒涼”之時,然而,心中的千言萬語卻壹時不知從哪裏說起,只好“相顧無言”,壹任淚水湧流。這五句是詞的主題:“記夢”。正由於夢境虛幻,所以詞的意境也不免有些迷離惝恍,作者不可能而且也用不著去盡情描 述。這樣,反而可以給讀者留有想象的空間。結尾三句是夢後的感嘆,同時也是對死者的慰安。如果聯系開篇的“十年”,再加上無限期的“年年”,那麽,作者對亡妻的懷戀,不就是“此恨綿綿無絕期”了麽?本篇在藝術上值得註意的特點之壹便是直抒胸臆,感情真摯。由於作者對亡妻懷有極其深厚的情感,所以即使在對方去世十年之後,作者還幻想在夢中相逢。並且通過夢境(或與夢境相關的部分)來酣暢淋漓地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既無避忌,又不隱晦。“不 思量,自難忘”,“無處話淒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