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是著名作家,清華大學教授。抗日戰爭結束後,美國政府壹方面支持蔣介石發動內戰,另壹方面通過簽訂條約在中國獲得諸多特權,還加緊武裝戰敗的日本人。
對中國構成新的威脅。當時物價飛漲,商品匱乏,很多人在饑餓和死亡中掙紮。人民對美國和國民黨政府非常不滿,反抗的聲音越來越大。
美國為了支持蔣介石,送了壹些面粉,說要“幫助”中國人民,讓中國人民“感謝”美國,不要反對。朱自清看穿了美國的意圖,認為美國的救濟是對中國人民的侮辱。
他和壹些學者壹起,在壹份宣言上鄭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那份宣言表示,堅決拒絕美國的“援助”,不接受美國的面粉。
那時,朱自清患了嚴重的胃病。他的身體很瘦,體重不到40公斤。他經常嘔吐,甚至整夜睡不著覺。拒絕領取救濟粉意味著每月生活費將減少600萬法國法郎,生活更加艱難。
但為了維護中國的尊嚴,他堅決拒絕了那些別有用心的“獎勵”。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堅信我的簽名是正確的。因為我們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政策,所以如果要采取直接行動,就不應該逃避責任。”
兩個月後,朱自清因病致貧去世。他寧願餓死也不綁辱“救濟”,表現出壹個中國人應有的尊嚴。
2.嚴子陵
劉秀邀請嚴光到宮裏談論過去的交往,他們在壹起度過了許多日子。有壹次,劉秀漫不經心地問嚴光,“我怎麽比過去好了?”嚴光回答說:“陛下與過去略有不同。”
聊完就壹起睡。嚴光睡著了,把腳放在劉秀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師報告說有客串的明星褻瀆了皇位,很厲害。劉秀笑著說:“我的老朋友嚴子陵剛剛和我睡過。”
向醫生提出建議後,嚴光拒絕接受,於是他退休到富春山(今桐廬縣)學習和捕魚。後人把他釣魚的地方命名為炎陵色色。
3、介子推
在結束了19年的逃亡生涯後,重耳突然從亡命之徒變成了周亂的晉文公,出兵給他,“以賞死者而不賞隱士”
在這方面,介子推並沒有像胡大爺(壹個陶叔狐)那樣主動要求懸賞。他說晉文公回國是天意,但介子推認為鐘君的行為是自然的,沒有必要得到獎賞,接受獎賞是壹種恥辱。
胡巖等人“獨當壹面”,與“竊民財”的賊無異,所以“難對付”。介子推無視胡琰等人的幫助是不對的,但並沒有對晉文公的怨恨,也沒有對名利的嫉妒。
有的是看不上胡巖和胡大爺追求財富。壹些沒有跟隨晉文公逃跑的人為了小便宜,說壹些難聽的話來要求獎勵。介休非常生氣,隱居在綿山,成了壹個不吃魯俊的隱士。
4.陶淵明
為了生存,陶淵明先是在州裏做了小官,但因為不喜歡官場上的不良作風,很快就辭職回家了。後來為了生計,他也陸續在壹些低階官位上工作,過著隱姓埋名的生活。
陶淵明最後壹次做官是在藝兮元年(405)。那壹年,已過“不惑之年”(41歲)的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再次出任彭澤縣令。有壹次,縣裏派杜佑去了解情況。
有人告訴陶淵明:那些人是上面派來的,要穿著整齊,畢恭畢敬地去迎接他們。陶淵明聽了這話,長嘆壹聲:“我可不想卑微到為了壹個小縣令的五個俸祿去理會這些家夥。”
說完,就辭了官職回家了。陶淵明當上彭澤縣令,不過八十多天。他這次離職了,永遠離開了官場。之後,他壹邊讀書當作家,壹邊參加農業勞動。
後來由於農田連續受災,房子被燒毀,家庭情況惡化。可是他再也不想做官了,連江州刺客送的米和肉都不肯收。朝廷曾經傳召他為文學家,他拒絕了。
陶淵明死於貧病交加。他本來可以過得很舒服,至少有吃有穿,但代價是他的人格和正直。
5.杜甫
大歷三年(768年),杜甫想家,乘船出峽,先到江陵,後轉公安,年底漂流到湖南嶽陽。這期間,杜甫住在壹條船上。因為生活的困難,我們不僅不能返回北方,反而被迫向更遠的南方行進。
大歷四年正月,從嶽陽到潭州(長沙),從潭州到衡州(衡陽),再回到潭州。大歷五年(770),臧軍在坦洲作亂,杜甫逃往衡州。他原本打算去郴州投靠叔叔崔蒙。
但是當我們到達耒陽時,河水暴漲,我們不得不停泊在方田驛,我們五天沒有吃任何東西。幸好縣令聶某派人送酒送肉,得救了。後來,杜甫不得不從耒陽逆流而上200多裏到達郴州。此時,洪水未退。
杜甫壹心想北上,於是改變計劃,順流而下,回到坦洲。大歷五年(770)冬,杜甫死於潭州至嶽陽的船上。59歲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