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關於詩歌閱讀的思考

關於詩歌閱讀的思考

聽壹條魚低沈的聲音

——木木詩集《魚在路上》劄記

我是在水上老師的“泰州人文圈”認識蔣木木的,知道她有壹本詩集出版,書名是《陸上的魚》。陸地上的魚?那是什麽魚?在我第壹次看到書名的這幾天,我經常問自己這個問題,不知怎麽就想起了水水老師《魚之王》這本書裏的相關詩句:“魚之王沒人見過,但我見過//...魚王就是魚王,魚王不用遊/沒有水要魚王遊/魚王躺著不動當王/我們開始當臣民/……”這條尾巴“在陸地上。帶著這些問題,我認識了蔣木木,並在黃巖詩歌朗誦會上拿到了她的簽名詩集,於是我開始傾聽這條魚在陸地上的聲音。

“遊弋在黑夜的骨頭裏/蟲鳴蛙鳴/所有細微的聲響都是兇猛的獵手/我無處可藏/我鉆進了清冷的月光”。透過詩歌,我們不難想象出這樣的場景:寂靜的月夜,手持魚槍的兇殘獵人(漁夫),孤獨的魚,戰戰兢兢的恐懼。在這裏,魚是無助的。想躲也躲不了。如果妳想突破,妳不能。只能遊到比夜還冷的月光裏!顯然,在這裏,蔣木木是尾魚,魚的無奈是她自己的無奈。這種無奈來自於她自身的軟弱,來自於她對現實世界深深的焦慮和憐憫。

在我老鄉眼裏,蔣木木是個正派的城市人,但令我驚訝的是,她對自己生活的城市有著很深的偏見。在她的作品中,夜晚的城市“像壹個懂得門道的妓女”,“欲望的眼睛在黑暗中閃爍”。在同樣寧靜的月光下,有乞丐,有醉漢,有被酒精、尼古丁、咖啡因灼傷的身體,有思想、辛酸、悲傷交織在壹起的情感網,像魔咒壹樣,籠罩著這座城市!蔣木木曾經對這個早晨的城市寄予了壹點希望:她已經“洗去了昨夜的俗粉”,看起來“漸漸恢復了少女時代”,是壹個“被治愈的少婦”。但從詩中不難發現,這種“希望”中也隱藏著焦慮。因為當嶄新的壹天到來時,“陽光被摩天大樓戳中/唯壹的壹片蒙上灰塵/讓我肺都疼了”。多彩的城市生活是許多農村人充滿遐想和向往的地方,但詩人蔣木木以她敏銳的觸角和壹顆悲憫的心,看到了她華麗外表下的陰暗面!“有許多蒼蠅、蜈蚣、毒蛇露出它們的牙齒/它們的生殖器/暴露在曖昧的塵埃裏/掛著血腥的欲望”,於是她的眼睛生病了,於是她成了壹個殼裏的人:“鉆進這個時代的殼裏/不敢把頭伸出來”,於是她有了壹次只屬於自己的心靈之旅。

在《訴故鄉》中,我讀到了她的哀號:“今夜,妳不停地呼喚我/我在無法跨越的沈沈黑夜裏把自己投入憤怒的深淵/我的哀號是否能到達妳——我的村莊/我只能這樣回家/做壹次精神或神性的俯沖/年輕、鮮活的身體/被生命承載/”,因為”。像壹個與母親分離多年的孩子,想起親人,想起家鄉,情不自禁。我開始哭了。我有理由相信,童年和故鄉是蔣木木精神旅程的重要驛站。壹夜之間,空氣膨脹了。像個孕婦,豐滿芬芳//那天早晨/我站在永寧河邊/潮濕的橘林邊/看見兩岸鮮花爭艷。”她為我們描述了“壹夜春風忽來,萬樹橘花開”的壯觀,多麽浪漫溫馨的“橘子之鄉”!再比如:“想起鄉村/想起小路/它是鄉村蔓延的血管/它是鄉村伸向每壹個角落的神經/天線”,多麽寧靜舒適的鄉村生活啊!還有《橘園》《橘葉》等詩詞,都記錄了對橘國生活的獨特體驗和懷念。

“生活把我推回去/把我推得更近(進?)冬天有個角落/這個角落裏只有詩。”讀到這首冬天寫的詩,我不禁問自己,當生活只有詩的時候,我們還有什麽?如果還有信仰的話,那麽詩歌就是這個信仰的骨架。如果有更廣闊的精神世界,那麽詩歌就是通向這個世界的康莊大道!作為壹名教師、母親和妻子,蔣木木在生活中扮演著許多角色,這就是為什麽我欽佩她對詩歌的堅持和熱愛。如“詩/錘心/求她/能敲出血、汁、髓”;再比如我的生活詩,這是她熱愛詩歌的最好佐證:“我與生活相撞/撞上了壹首詩//撞上了無數首詩/撞上了我的肉體,傷了我的血,傷了我的骨頭/撞上了我最後的靈魂/並附在了壹首詩的註腳裏”。我在讀這本詩集的時候,突然覺得詩歌是蔣木木的生命,而蔣木木也將屬於詩歌,詩歌將給予她現實生活所不能給予的壹切!在《棲居》這首詩裏,她幻想自己是壹朵公開飄零、沒有確定未來的蒲公英,幻想自己是壹場不拘壹格、肆無忌憚的雷雨,幻想自己是壹顆隱秘而傲慢的種子。在目的地是預設的前提下,我們看到她對精神自由的壹點點渴望,也是對自己的壹點點釋放。

“可是這個夏天/我無可救藥地愛上了雨/……/我用手掌接住了雨/我用嘴唇親吻著它/我用無盡的雨填滿了我的眼睛/從天而降的雨/它充滿了天空的氣味、胡言亂語和思想/我離天空很近/我甚至像小新娘壹樣快樂和害羞”,在愛上魚、烏雲等。,我“詩人不壹定是思想家,但他(她)壹定是思想家”。我不知道這句話是誰說的,在蔣木木這裏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證。比如“冬天的田野不冷/她有無限豐富的火源/她不冷/每壹個空曠的地方/都隱藏著巨大的火”,壹點點來自於對人生的哲學思考;再比如“我剩下的/曾經唯壹的力量就是沈默/沈默/去應對關於妳的壹切變化”,壹種來自生活的智慧;再比如“我媽給我的責任/帶壹個叫張文華的人跟我走/我死了/有我代號的位置壹定是空的”,對生與死的獨特理解!

蔣木木豐富的詩歌素材幾乎直接來源於我們習以為常的瑣碎小事,所以可以從小處入手(但不是簡單的陳述事件)。難能可貴的是,她把自己的思考、感受和壹些獨特的人生經歷恰當地融合在壹起,讀她的詩就像聽她的呢喃。這種陸地上的魚和海洋深處的魚王明顯不壹樣。她的痛苦不是魚王那種深沈孤傲的痛苦,而是更加細膩可憐,因為魚王的痛苦來自波瀾壯闊的海洋,而陸地上的魚的痛苦來自大地上的悲傷!

當然,也許正如蔣木木自己所說,她還沒有天真到認為自己的詩是完美的。也許是她的詩歌審美標準出現了偏差。總覺得她的詩有些表達略顯滯後,結構略顯松散,有些則需要在詩歌方面進壹步的訓練和提升。所以我覺得她這個階段的任務不是寫多少詩,而是把自己沈下去,沈下去到陸地上最低的地方,沈下去。

2007年6月22日

蔣木木簡介:蔣木木,女,原名張文華,1978 11年6月出生於浙江臺州,從事教育工作。19歲時,他讀到了第壹首師範學校出版的詩。至今已在《明星》、《世界詩人》、《茶館》、《臺州日報》等省內外報刊發表詩歌、散文數百篇。有獲獎的詩歌,被選入書籍和文集。

參考資料:

/bbs/viewthread.php?tid=46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