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1862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八國聯軍開啟了戲劇,西方資本主義思想開始在中國萌芽。這時,戲劇也隨著外國人的到來來到了中國。任何時代,任何事物在中國都不可避免地會成為“中國特色”——但這種中國特色不能盲目否定。至於戲劇,壹方面他使用了與電影相似的表現手法(當然很多爆炸等特效被豁免),另壹方面在他的表演中,很多表演手法借鑒和推薦了中國傳統京劇。比如按照京劇的傳統,角兒上臺後,要先出場,打個會色!在劇中,這種例子屢見不鮮!比如在1992的《茶館》裏,藍天野先生在秦上臺的時候出場過!頓時震驚全場!!戲劇還有壹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調”,叫做“隨調隨調”,後面會講到。
事實上,戲劇在中國剛出現的時候,中國人真的把他當成京劇、黃梅戲了。民國時期,人們傳統的管戲被稱為“文明戲”,已經說明了這壹點。所以,我說他介於電影和京劇之間,都講了壹個故事!反映壹個想法。
妳想看什麽戲?妳怎麽想呢?
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其實這個適用於球場,不壹定適用於話劇舞臺,因為很多人可能看話劇看太久就睡著了!或者他們坐不住了。同時也有壹些孩子因為年紀還小,實在受不了,或者退出,或者睡著了。舉個例子,我已經忘了我五歲的時候在第壹場戲裏看到了什麽。但是,它被青年藝術劇院清楚地記得是壹部戲劇,該劇院位於東單的清漪劇院。看完就睡著了。醒來後,我壹點印象都沒有。後來長大了,明白了事情,才看出了門道。現在我成年了,對社會生活有了全新的認識。然後轉頭看了看小時候看不懂的劇,突然明白了壹些意思。所以戲劇在某種程度上和京劇、鼓是壹樣的。他要求聽和看的人要有壹定的文化素養,這樣才能理解該劇的真諦。他和相聲不壹樣,相聲的門檻比較低。演員在臺上說,臺下可能誰都會笑,他更通俗易懂!而話劇對觀眾的文化水平要求比相聲略高,但也比京劇低。比如壹個初中生,看《茶館》的時候可能只會把故事背下來,機械地說“體現了XX人吃人的制度!”但是壹個大學生和壹個成年人回頭看茶館,看到的意義顯然是不壹樣的!
那麽,說了這麽久戲劇的文化要求,妳想在戲劇中看到什麽?什麽是好劇?其實這是壹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我不敢說我是專家。我只能從我自己的角度給妳壹個推薦。壹部好的劇取決於三點:第壹,他的演員唱功怎麽樣?第二,這部劇演員的長相是不是很驚艷?3.這部劇有什麽臺詞或者值得回憶的片段嗎?其中壹兩個屬於演員演技和劇本的範疇,因為每個演員的長相都不壹樣,每個演員的長相都很驚艷是不現實的,而第三個才是壹部劇好壞的基礎。90年代以前,基本上每部劇都有壹兩句值得回味的臺詞。比如《雷雨》中,周平說“即使妳不承認妳是妳父親的妻子,我也永遠承認妳是他的兒子!”還有《天下第壹樓》裏的那句名言:“妳看到壹堆人在那裏搶球,那壹定是美國人,壹堆人壹起洗澡,那壹定是日本人。如果看到壹堆人聚在那裏買單,不用問,壹定是我們中國人!”會有壹兩句讓人記憶深刻的臺詞,這是劇本的範圍。
所以我剛才說的是第三項。為什麽要先把這三項拿出來?其實我剛才的解釋只解釋了半句話,就是“有什麽值得記憶的臺詞嗎?”對於後半句“有沒有值得紀念的片段!”我還沒解釋,因為我壹直覺得和第壹第二條聯系緊密!任何壹部戲,他都要有高潮和結尾!嗯,這個高潮如果遇到演技高超的演員是很值得紀念的!那我們來說說演員的演技,解釋壹下第壹條和第二條。
演員的演技
戲劇在藝術表現形式上和電影有些類似,但又不完全等同於電影,因為很多電影可能是靠特技取勝,而不是靠創意。對於戲劇來說,雖然也使用了壹些特技,比如《寇流蘭將軍》中的幾個演員被鐵絲吊起來模擬攻城,但畢竟是很小的壹部分,原因就是“戲劇主要是講文字”。
戲劇重在文字,文字是戲劇的靈魂,是戲劇的中心思想。它以文字為主,同時覆蓋眼、耳、鼻、舌。妳很難把妳的文字和眼神和當時的意境匹配起來。對於壹些演員來說,沒有二三十年的基本功是不可能走下來的。比如大家熟悉的情景喜劇《我愛我家》中,當時的第三集《我媽來我家》,韓穎出現了,搖了搖風扇,關了風扇,然後在屋子裏四處尋找,找到了文星宇。他的臉色頓時變了,把手中的茶壺給了身後的宋丹丹。整個動作壹氣呵成!但是五秒鐘!但是短短五秒30年的功力,年輕演員手忙腳亂!我愛我家之所以史無前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除了壹本好書,他是壹群話劇演員,導演英達是藝術家,然後文星宇是實驗品。宋丹丹、、、英若誠、張瑋都是藝人,老演員鄭也是實驗品!題目離題太遠了。現在的年輕人太浮躁了,都急著拍個電視劇成名!所以新劇演員長不大很正常!其實話劇對壹個演員的演技要求極高。
出道,這是壹個演員第壹次登臺與觀眾見面。好的出場會震撼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我們前面提到的藍天野先生,在《茶館》1992中最後壹次在話劇舞臺上謝幕,但也正是那次表演,他把秦這個角色帶上了巔峰!以後誰也不能來了,那時候他已經接近65歲了!那時秦在京人藝茶樓的壹角已經被牢牢控制了!這也是我現在最喜歡的話劇演員,但平心而論,楊版的秦遠不如藍版的讓人印象深刻!
出場之後我說的是廣告語。剛才我說“劇主要是文字”,其實主要是文字,包括廣告語。很多人說話劇演員在裝腔作勢!但其實這是壹種形式,因為戲劇是壹種可以馬上演,馬上看的表演形式,所以他要求演員在表演的時候高度看著我!!舞臺上的主光是烘焙,妳走上舞臺。那壹刻,妳不再是妳!但是劇中的角色,所以他要求壹口氣沈入腹部,抱在胸前,進入角色狀態。在這方面,許凡做得非常出色,阮1996!很入戲!尤其是開頭的獨白,對於壹個演員來說,考驗他素質的方式其實就是給他壹個長長的臺詞。如果他是壹個好演員,他會很開心,但是如果他是壹個奶油學生,那麽他會回避!!許凡,傅彪,這是看到壹條長隊的喜悅!可以看壹部國產電視劇《居家男人》,看看傅彪飾演的中年教授高寶生是如何在鏡頭前處理長篇獨白的!
掛調,其實也是壹門學問。調子掛得太多太淺都不好。演員應該在演出前調整好自己的狀態。這種狀態其實包括潤嗓子,入戲。妳要和妳的角色緊密相連!根據角色,妳決定彈什麽樣的曲子。比如《芙蓉》這出戲,妳演掌櫃,就得彈曲子!我們必須證明店主是刻薄的,吝嗇的,容易出事故的。在這方面妳可以看看嚴盛宴先生!而且掛了也不行,人家會說是妳幹的!那會讓觀眾很不舒服,渾身起雞皮疙瘩。1999年,北京人藝重新編排《茶館》,馮飾演的宋先生就是壹例!在原著中,宋先生是壹個老實的旗手,他讓事情保持安靜。在舊版中,先生扮演角色,而在演唱過程中,馮模仿過多,演唱過多。結果他的聲音尖尖的就好像在演龐太監壹樣!(當然05版會好很多)而且生下來就不行!那妳沒掛,觀眾壹看就知道妳是個蛋子!菜鳥,直接感覺就是不玩!而如果妳自己都不參演,又怎麽能帶動觀眾入戲呢?吊腔得像壹碗燉火。妳要把味道泡在火裏,但同時又要保持火的皮和肉分不開,火的味道還得是牛肉和牛肉!咬了不能完全爛,也不能爛。事情雖小,時間卻在裏面。這方面,胡同前門拿燈籠的陳記就看時間了!然後不管吃喝,壹首好的曲子就能讓觀眾快速入戲!而且真的上癮了,而且壹首不好的曲子,我的理解就像鳥人所謂的“臟嘴”,串起來,鳥農最怕看到臟鳥,因為鳥要調音好不容易,而要學好又非常容易,壹只臟鳥就能毀了壹大群好鳥,所以鳥農有時候看到臟鳥的主人就要出拳!以前北京早起遛鳥的人,走完路都會去茶館喝杯茶,壹個是休息,壹個是交流養鳥經驗,但是不同的鳥!妳去的茶館也不壹樣!為什麽?恐怕我變卦了!題目離題太遠了。吊腔雖然不是鳥,但是壞的吊腔在舞臺上的效果和鳥的臟嘴差不多。他完全可以讓觀眾的頭腦壹下子清醒過來!
總結以上兩點,壹個演員的演技其實取決於他的文字和表演。壹個是他自己的口音,壹個是壹個眼神壹個動作,坐在遠處的觀眾可能看不到,但不代表他不重要!話劇演員也是有心態的!有時候很久都無法入戲,所以這部戲今天會讓觀眾不滿意,等狀態好了,就驚艷了!在92版的《茶館》中,秦和龐(藍天野和)對手戲非常精彩,所以妳可以找張碟來看。
我應該從什麽樣的劇開始?
這是壹個不同的人有不同看法的話題。因為每個人喜歡的劇風不壹樣,而且就劇團而言,不同的劇團也有不同的風格!因此,他的戲劇在其他人表演時並沒有那種味道。比如北京人藝劇院的《茶館》和《天下第壹樓》不像別人演的味道,河北實驗話劇院公司的《青松嶺》北京人藝演不了,同樣南京軍區前線話劇院公司的《霓虹燈下的哨兵》也只能前線自己演(從楊立新說)。他有壹個成熟的戲劇團體。但是總的風格不會變。就我個人而言,我很鄙視北京人藝的劇,也很喜歡看他們這麽多年的劇。看別人的劇總是很奇怪。這可能是感情上的事情吧?
但是對於戲劇初學者來說,妳不用擔心妳想看的戲劇的風格。壹定是妳最喜歡的,或者說,相對來說,妳最想看的劇!早年,北京有三大戲劇團體:青年藝術劇院、中央實驗劇院和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現在,青藝和實驗已經合並到國家劇院了!這個我不同意。這兩棟房子風格不同。妳建議以後走哪條路?但是對於剛剛看完的人來說,妳就不用擔心了。妳去看妳想看的戲就行了。可以是看了劇本後喜歡的東西,也可以是因為某個明星去看的東西!比如妳喜歡張愛玲的小說,可以去國家劇院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或者八壹劇場上演的話劇版《色戒》。同樣,如果妳喜歡濮存昕,也可以去看《寇流蘭將軍》、《茶館》、《李白》這樣的劇。其實說白了就是給自己壹個接觸戲劇的動力!這個激勵壹出,妳就會因為這個激勵而接觸到戲劇!然後和他接觸,在觀看的過程中,逐漸對戲劇產生興趣,逐漸了解不同劇種的風格,找到自己喜歡的選擇觀看。
所謂行家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其實在戲劇中,內行看門道,外行看明星,但從明星接觸戲劇並不可恥!因為我剛才說戲劇在民國時期被稱為“文明戲劇”,其實中國人是以戲劇的角度來看待他的。既然是劇,也有“抱角”的關系,所以在劇裏,“抱角”並不可恥!去人民美術館看李白就盯著濮存昕出醜!這不丟人!重要的是妳能不能通過他對戲劇產生興趣。其實很多人是通過壹個明星對戲劇感興趣的。對我來說,我對戲劇感興趣是因為藍天野和楊立新。
隨便從影視公司抓個明星,能不能演個劇?
從理論上來說,是的,壹切皆有可能,從表演形式上來說沒有問題,但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有句話叫“拉開大幕才是真的!”這意味著妳不做妳以前說過的事情。只有當大幕拉開,妳站在那個舞臺上,壹切才會被看見!所以我前面說了,壹個話劇團,尤其是壹個成熟的話劇團,有壹條穩定的、成熟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這是多年不變的。這麽多年,我都是走這條路。如果外人進來,妳必須先在我的地方抽煙!我只能改變妳,不能改變妳!妳凡事都得聽我的,這也是為什麽很多話劇演員花了幾十年才表演出門道的原因。1982年,米鐵增先生在《茶館》中扮演馬,但他的臺詞只有五句話。最著名的壹次是他大喊:“爾德子,妳真棒!”。2007年,他在演茶館,他還在演馬師傅,臺詞還是這五句話!最著名的就是那個吼,但是吼的時候到了!與此類似的還有黃宗洛先生,壹位有著人類技巧的老演員。老頭演了壹輩子,都是小角色,做跑龍套的,但總能找個跑龍套的!這也是時候了!
北京人藝規定,想進人藝的槽點,導演拿15年,演員拿5年。這個時候不是讓妳過日子,而是讓妳慢慢抽人民藝術的牌子!何冰在人藝待了19年,至今沒有壹個人挑過大梁。梁冠華在《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裏把張大民演得惟妙惟肖,但他壹個大梁都沒挑過,更別提王班和吳剛了。現在的演員大多耐不住寂寞,都出去演電視劇了,所以想看藍天野、於是之、朱琳、英若誠這些老先生精湛演技的人可能就少了。
話題又回到被影視公司抓到的明星能不能演話劇。剛才我說話劇有連續的風格,但他畢竟不是電影。他要讓人看完還記得,而不是看完就忘了。演話劇不比演肥皂劇好。哈哈,看完就笑著忘了!所以明星如果是從影視公司抓來的,更可能是用演電影的方式演壹部劇。新觀眾看了明星可能感覺不錯,但其實很難稱這部劇為劇,因為他的基礎畢竟不硬!比如最近的《紅與黑》,主角甚至讓卡爾文來演。當然,這並不是說卡爾文不好。畢竟後者也是中戲畢業,有壹定基礎,但可能會讓觀眾看著別扭!
哪些演員是話劇演員?
很多演員都是中戲畢業的,也是不同劇院的簽約演員。這裏只列出壹兩個。當然,我主要是認識他們。
國家大劇院(原青藝+實驗):雷恪生、文星宇(單曲)、阿曼達、、、孫、、朱圓圓、張豐毅、劉佩琦、袁泉、吳、鄭姚震等。除了章子怡附屬。事實上,這裏很多人都是附屬的。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濮存昕、楊立新、徐帆、宋丹丹、何冰、梁冠華、童亮(可可西裏的主角,最後被流沙淹死,這個男孩再也沒有待在劇院裏)、王班、張治中(突出重圍中的範英明)、陳小藝、於震(《呂梁英雄傳》的主角)、顧誌新(《壹個同學的青春》中的毛澤東)。老藝術家如於是之、朱琳、刁光坦、帝辛、朱旭、鄭融等就不提了。
此外,歷史上還有郭、、英達、葛優、(、)、姜山等人。他們中的最後兩人在那些年裏再也沒有回到劇院表演,但他們被當時的院長於之解雇了。
應該從哪些劇入手?
就像我剛才說的,妳覺得找到自己喜歡的劇就好。拉開帷幕是真的。
但是不知道的話,可以去市場買壹些劇碟看。具體來說,有《清漪》、《人藝》、《實驗》等不同版本,也有林兆華藝術工作室、國家話劇院等不同劇種的作品。找出妳熟悉的,妳想看的。
初學者可以從人間劇開始,比如《茶館》、《雷雨》、《阮》、《天下第壹樓》,然後繼續發展,看其他劇,比如《蔡文姬》、《王昭君》、《秦煌父子》。
我能在哪裏購買戲劇光盤?
有幾個地方。
1,世界書屋和中關村圖書大廈,但是這兩個地方的盤太少了。
2.西單圖書大廈和王府井圖書大廈的碟片相對多壹些,但是沒有折扣。
3.北京人藝戲劇書店就在首都劇院旁邊。下午才開門,不打折。光盤比較完整。
4.中戲的“市北書屋”有完整的碟片。
5.淘寶網...擁有最完整的光盤。基本上能找到很多碟片,甚至是壹些絕版的。這個月在淘寶上買劇碟已經花了300到400元。
哪些碟片性價比比較高?
大環CD中心出版的《1》是壹部人間戲劇的經典。壹* * *是22張vcd,8部劇,包括《茶館》(92版)、《雷雨》(97版)、《阮於陵》(96版)、《天下第壹樓》、《鹹亨酒店》、《蔡文姬(。當當和卓悅都有,大概70元左右。除了《天下第壹樓》,其他七部劇音質都很好!
2.同樣的八部劇壓縮成兩部DVD9 9,售價10元,在西院門口賣cam的小販那裏有售。
3、《中國戲劇大典》,壹部***25 DVD,***33劇,包括壹些老戲骨。外面實體店賣180,190,淘寶上都有。北京有壹家店標價137,但實際上是125中了,加上5元運費就是130。質量很好,很有收藏價值,但是他沒有收錄壹些大環套。黃色包裝。
4.《中國戲劇大典2》26張DVD的價格和人藝差不多,包含了青年藝術劇院和中央實驗劇院的經典劇目。說白了就是國家方言。我沒有買這壹套,因為我平時只看人間大戲!這套是用粉紅色包裝的。
5、《茶館》紀念版。
以紀念冊的形式發售,收錄了1992年、1999年、1995年三個版本的《茶館》,售價80。我當時在人藝戲劇書店很吃醋。真後悔沒把它取下來!!!!!郁悶!
6.林兆華戲劇3
包括六部戲劇,《白鹿原》、《建築大師》、《哈姆雷特》、《推銷員之死》等,六部林兆華戲劇。演員都是藝術家,但形式是林兆華藝術工作室的形式,當地的藝術家也在表演。我忘了多少張DVD,實體店價格150,世界屋脊有圖表,網上賣更便宜!大概120,贏了?
7.林兆華戲劇作品1
包括九部劇,除了以上六部,還增加了三部。淘寶上都有,而且幾乎絕版。好像是1 D9?賣90!
8.其他的,比如刺客,武王之劍金哥王月劍,雷雨版79,茶館版99,在市場上很容易看到,比如《世界屋脊》裏的圖表。買的時候註意包裝上標註的年份就行了,其他的只能在淘寶上找,因為真的是絕版了。...
不同的影院是否也會影響觀眾的狀態?
理論上不是,實際上取決於很多方面,包括劇場的大小,觀眾對劇場的親和力,對戲劇表演的親和力程度,演出當天演員的演技,劇場本身的舒適度。舉個例子,妳人生第壹次看話劇可能是在解放軍歌劇院,但偏偏那天演員狀態不好!妳看著看著就睡著了,結果脖子就疼了。那我想妳從此會給劇場留下不好的印象。其實這並不是劇場不好,而是妳的壹種心理影響。
另壹個是妳對劇院的熟悉。好的劇場應該能給觀眾壹種回家的感覺。就拿我來說吧,我比較喜歡去北京人藝看戲,而且還是覺得最有看戲的氛圍,別的地方沒有這種感覺!
當然,要求梅蘭芳劇院有點離譜...三層樓的高度不成比例。壹樓是仰視,二樓是俯視,三樓是俯視。那是設計結構的問題...好在這樣的影院不多見!
我能在表演期間拍照嗎?
不會,壹方面是出於知識版權的考慮,另壹方面是出於觀眾自身權益的考慮。前面說過,戲劇是壹門高度忘我的藝術,需要演員極度投入戲劇,所以必須壹口氣沈入丹田,而觀眾,尤其是前排的觀眾,會對演員產生巨大的影響,就像兩個武林高手打架,處於相持階段!妳只要上去逗別人開心就行了!氣放出來了演員想拿回來也不容易!這方面不光是相機,手機也是。演出的時候最好關掉,不然對演員影響很大!北京人藝、保利劇院等劇院嚴禁使用攝像機。
如果妳真的想在話劇舞臺上留下壹個瞬間,那就在演出結束演員出來的時候拍照吧!這時,演出結束,演員謝幕。這個時候觀眾應該鼓掌。這個時候拍照對演員的影響不大。同時,工作人員壹般也能理解觀眾的心情,不會過多阻攔,但盡量關掉閃光燈。當然,最好不要用相機。
哪些劇院有戲劇,票價是多少?
有很多地方,比如幾個比較知名的。
保利劇院,最低票價180。我沒去過那裏。不知道有沒有學生票。我不經常挑選壹些明星墊底的戲劇。只是東40號地鐵線。
解放軍歌劇院將接收壹些劇目。
八壹劇場,偶爾接壹些。在曼珠吉,學校附近。
以上兩張票最低票價好像是60,應該還有學生票。同時八壹劇場有套票,即180元可以買兩張100元價格的票,520元可以買兩張280元的VIP票!
國家大劇院,最低票價180,學生票50張。國家劇院的戲劇常年上演,同時也偶爾收到壹些零散的劇目。同時還會有壹些國外高水平的演出,比如長安街上的“世紀之蛋”。分為劇場、歌舞劇場等等。
東方先鋒劇院,300人的小場館,也是國家劇院的下屬場館。
中國歌劇中的實驗劇場,
天橋劇場也將上演壹些戲劇。
海澱電影院時不時上演壹些話劇。學生票好像便宜五塊錢吧?
北大,百年大講堂還沒定。無論如何,必須有壹個節目。
首都劇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場地,最低票價80,壹般最高票價580為120,180,280,380。偶爾好劇達到880,學生票分四六。人家自己的劇壹般會有2-3個學生公益場,只對學生開放!需要憑學生證入場。此時最低票價10,封頂40。只是票不好買啊!
千人大禮堂紅樓五樓和邵氏樓三樓?這純粹是開玩笑。
看劇應該記住什麽?
記得在大廳拿壹本手冊。壹般影院都會提供。在大廳裏,應該是免費的。配有故事介紹和演員名單。
妳能對這出戲大喊大叫嗎?
這個問題看起來很荒謬!不會這樣吧但現實是,話劇和京劇、相聲壹樣,都可以叫好!
剛才說了,話劇進入中國以來,是以“文明劇”的形式出現的。角落壹出現,也能激起壹片會色,喊好。按照京劇的原理,壹般是壹個段子,或者壹個會出現。壹提到詠嘆調,就開始叫好。但是現在知道怎麽喊好的人不多了,大家都不重視。所以,現在喊得好的人幾乎沒有了。其實壹個演員的話,在壹段話的結尾或者壹出來就可以叫好!
1992年《茶館》最後壹場演出就是壹個例子。這時候大傻楊(王德利飾)上臺了,我卻沒有看到他。先聽到了他的聲音,敲牛榜骨頭的聲音極其清脆悅耳,於是得了會色!同時,其實藍天野先生在劇中的出場,按照規則,是可以喊的!
當然,在看外國劇的時候也不要大喊大叫,比如《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妳嚇到別人了...《李爾王》也許可以湊合壹個!畢竟這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最悲傷的壹個!!兩者互不相幹!
基本就這些嗎?現在十二點多了,我睡著了。本文只是寫壹些個人觀點,不足之處希望大家指出。祝大家都找到自己喜歡的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