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社區護理是以健康為中心,為社區內的個人、家庭和人群提供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的系統化整體護理,是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護士應熟悉和掌握社區護理的基本概念、必要性、主要內容、服務對象和常用措施,明確社區護理在對象和主體上的特殊性,以指導社區預防、保護和促進工作,提高社區護理質量。
關鍵詞社區;護理工作;特質
社區護理適應社區居民的健康需求,隨著社區衛生服務的需要而逐步發展。因此,社區護理是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社區護理的發展歷史不長。從學術角度看,它既是護理專業的壹個分支學科,也是公共衛生與護理相結合的壹門新學科。筆者通過對全科醫學和社區護理的理論學習,深刻體會到作為壹名合格的社區護士,應熟悉和掌握社區護理的基本概念,了解社區護理的特殊性,這對提高社區護理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社區護理的基本概念;
1.1社區護理的基本含義是對社區內的個人、家庭和人群開展以健康為中心,集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和計劃生育宣傳指導為壹體的系統化整體護理服務。
1.2社區護理的必要性:首先,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健康老齡化的理念帶來了許多相應的社區保健需求;二是疾病譜的變化,慢性病社區護理需求增加;第三,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家庭結構的擴大,壹對夫婦要照顧四個老人,這就需要“簡單、方便、廉價”的社區護理服務;第四,目前高昂的醫療費用是居民難以承受的,看病難、住院難的現象仍然客觀存在,使得社區護理的需求越來越迫切。
1.3社區護理的主要內容主要包括預防、保護和促進。
(1)預防是指預防疾病和傷害,具體體現在社區門診、家庭病床等護理服務,以及參與定期體檢、消毒、防疫、預防接種等保健活動;
(2)保護是指保護居民免受環境中有害物質的侵害。具體體現在承擔社區簽訂服務合同、建立家庭健康檔案、公共場所禁止吸煙、飲用水和食品衛生檢查、社區居室裝修限制環境汙染等健康管理工作;
(3)安排壹些促進社區居民健康的活動,具體體現在組織社區居民開展壹些全民健身的有益活動,宣傳計劃生育和壹些保健知識。
1.4社區護理的服務對象是社區內的每壹個人、每壹個家庭、每壹個群體、每壹個公共衛生場所。
1.5目前,我國社區衛生服務主要有三種模式:壹種是社區服務站模式,即由當地醫院派出壹定數量的醫務人員,在社區居委會建立社區衛生服務站,承擔居委會的醫療、預防、保健、康復等任務;二是社區服務中心型,指在當地醫院設立社區服務中心,承擔轄區居委會的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三、社會參與是指基層衛生保健站,由城區等街道辦事處牽頭,基層醫院的人指導,由居委會、退休醫務人員、短期服務培訓員、社區誌願者等組成。
社區護理常見的措施有三種:壹是采取教育措施。教育是向居民提供信息,鼓勵他們自願改變生活方式,健康發展。比如,教育居民如何選擇符合健康要求的飲食方式和體育鍛煉方式;二是采取規劃措施。規劃是壹種強有力的說服方式,即通過壹些護理活動來減少環境中的危險因素。如預防性註射疾病、餐廳餐具消毒檢查等;三是采取強制措施。強制是使用強制的方法。如果法律規定禁止虐待老人、兒童、隔離傳染病、吸入有害化學物質。社區護理應利用這三項措施來保護居民,預防疾病和殘疾,促進健康。
2社區護理工作的特殊性:
2.1社區護理對象的特殊性
2.1.1深入社會,社區服務的對象是社會基層社區護理,是公共服務的壹種。它不同於醫院護理,醫院護理的對象是病人,而社區護理的對象是每家每戶,每個人和壹些公共場所。因此,社區醫務人員深入社會基層,直接面對社區居民。
2.1.2關系多樣,社區服務對象相對穩定。因為社區居民扮演著多種社會角色,他們有著不同的社會分工和社會地位。同時,社區居民的年齡結構和健康狀況不同,其護理需求也不同。因此,上述情況決定了社區護理工作中人際關系的多樣性。這種多樣性不同於醫院護理醫患關系的臨時性、短期性和個體性,而是長期性、穩定性、重復性和整體性。因此,社區醫務人員熱情服務、努力工作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尤為重要。
2.1.3區別壹般,社區服務對象要有所側重。因為世界人口老齡化問題,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患病幾率更大,壹旦患病更嚴重;兒童尤其是幼兒自我保健意識差,容易受傷和生病;殘疾人因為行動不便,壹直受到全社會的關愛;社區中少數低收入貧困人口生活困難,他們的健康問題應該得到政府和社會的關註。對此,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了社區護理工作必須遵循的三項原則,其中之壹就是“將社區中的弱勢群體(老弱殘)列為優先服務對象”。由於女性健康直接影響兒童健康,慢性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等重點護理患者,除了接受醫院治療外,還需要社區護理安慰和幫助服務。因此,老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貧困家庭和上述壹些重點護理病人應是社區護理服務的重點對象。
2.1.4預防保健拓展了社區護理服務的內涵。因為社區護理以健康為中心,以家庭為導向,以維護和促進居民整體健康為導向,開展長期護理活動。因此,社區護理不僅是醫療護理,而且是醫療、預防、康復、保健和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是個體保健和群體保健的融合,從而為居民提供全面、連續、方便、快捷、經濟、優質的保健服務。
2.2社區護理學科的特殊性
2.2.1以健康為中心,要求社區護理機構具備“多功能”。社區護理的主要職責是將人群視為壹個整體,運用健康促進、健康維護和健康教育的方法,直接為社區內的個人、家庭和群體提供協調、持續的護理,使居民實現健康。社區護理以維護和促進人類健康為中心。醫院臨床護理主要以恢復人的健康為主,而社區護理不是簡單地對護理病人進行治療,而是提供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綜合性服務,受衛生行政部門委托承擔轄區內的公共衛生管理職能。社區護理壹般具有社區健康教育、傳染病防治、環境與職業健康管理、家庭護理、兒童保健、婦女保健、老年保健、精神衛生與心理保健、患者臨終關懷服務、患者院前急救等服務功能。
2.2.2要求社區護士成為“全科護士”。社區護理的基本職責是將人群視為壹個整體,而不僅僅是個人和家庭。因此,社區護理應收集和分析人群的健康狀況,進而解決這壹群體的主要健康問題。社區護士即使照顧個人和家庭,也是幫助全民解決健康的工作。社區護士的任務是從壹個病人擴展到照顧整個人群。
因此,這對社區護士提出了更高的專業素質要求。壹個合格的社區護士應該會照顧、教育、咨詢、組織、管理、協調、合作、觀察和學習。在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時間條件下,社區護士作為壹個角色能起到什麽樣的效果,取決於她的知識、技能和靈活運用。
2.2.3基於“獨立”,要求社區護士有自主權。醫院護士往往是在醫生的建議下工作,而社區護士由於管理水平低、工作範圍廣,往往處於壹種各自為政、獨自執行任務的狀態。很多工作,從準備到操作,從實施到完成,都要靠自己去抓。因此,社區護士應該具有很強的獨立性和自主性。
2.2.4“以人為本”要求社區護士提高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醫院護士除了病人,主要是院內醫護人員。但社區護士不僅要配合醫護人員,還要接觸當地行政、福利、教育、企業、居民等很多人。只有尊重他人意見,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和人員,才能做好社區護理工作。因此,壹名社區護士不僅要有臨床護理的理論知識和壹定的社區工作經驗,還要有強烈的人文情懷和執著的職業精神。
3 .社區護理工作的特殊性的指導意義:
3.1指導社區護理預防工作。
3.1.65438+做好登記、記錄和統計工作。所有數據報告應及時、準確、完整,並進行歸檔管理。
3.1.2建立健全社區護理的各項規章制度。為確保護理工作安全,有效預防事故和醫源性感染,必須明確各類人員應嚴格執行消毒隔離、值班、交接班、巡視、檢查、差錯和事故預防及登記報告制度,藥品管理、搶救、傳染病管理和報告、治療管理制度。社區護理工作制度化、規範化。
3.1.3積極開展社區預防工作,指定具體人員負責衛生防疫、計劃免疫、食源性疾病、慢性病等預防工作。
3.1.4正常開展社區醫療工作,平時註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必要時開展家庭病床、家庭護理及相關服務,做好危重病人入院前的初步急救和轉運工作。
3.1.5重視康復和健康教育。社區護士應當準確掌握社區人群的基本健康狀況,建立居民個人、家庭和社區健康檔案,及時掌握慢性病、手術患者和殘疾人的康復管理信息。平時在社區巡診和查房中,通過多種形式進行與健康密切相關的生理、心理等知識教育,改變各種有害於患者和健康人群健康的習俗和行為,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能力。
3.2指導社區護理保護工作。
3.2.1及時開展衛生防疫工作。壹是對感染病人開展疫點管理和流行病學調查,檢查指導集體單位消毒隔離工作;二是及時準確掌握接種對象,督促其按時接種;三是開展免疫效果監測活動。
3.2.2重視孕婦和嬰兒的系統化管理。壹是做好圍產期保健的宣傳和指導工作;二是組織社區婦女病的調查和治療;三是及時做好新生兒的建檔訪視和母乳餵養指導。
3.2.3註意加強社區衛生管理。壹是小區公共場所禁止吸煙;二是加強對社區飲用水、飲食、食品的衛生檢查,嚴格執行相關衛生標準,並做好相關檢查記錄,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上報;第三,正確引導小區內所有限制居民汙染室內外環境的裝修,家具塗料中的鉛含量必須符合國家標準。
3.3指導社區護理推廣工作
3.3.1註意加強社區衛生的宣傳和培訓。壹是積極在社區開展女工保健、計劃生育、優生優育、食品衛生和勞動衛生的宣傳和指導;二是積極開展面向社區居民的健康教育培訓、健康知識宣傳和各種咨詢活動。有條件的可以建立健康咨詢門診、熱線電話和社區健康促進協會。
3.3.2願意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的體育活動,可以根據社區居民的愛好和習慣,利用早操等機會,動員居民參加健美操、舞蹈、打太極拳等活動。
3.4指導社區護理完善機構和人員培訓。
3.4.1進壹步加強社區服務機構建設。由於我國社區護理起步較晚,城市已初具規模,居民小區正在建設中,壹些社區護理工作仍停留在原有的醫療服務水平。因此,無論是社區護理機構的網絡建設,還是社區護理的各項制度都需要建立和完善。
3.4.2進壹步加強社區護士的培訓。因為社區機構建設不完善,社區護士少。社區護士壹般由醫院護士轉型而來,但醫院護士暫時難以適應社區護理工作的需要。因此,應加強社區護理人才的培養,采取多種形式和途徑培養在職護士的社區護理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同時利用高校有計劃地培養壹批具有大專和本科學歷的社區護理人才,提高社區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保障社區護理的發展。
隨著人們對醫療服務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患者及家屬對護理人員的職業道德、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日常護理工作中,存在著醫患關系緊張、護患糾紛不斷等現象。本文探討如何避免糾紛,報告如下。
1服務態度引發矛盾:
隨著行業醫德醫風的加強,因服務態度差引發的護患糾紛明顯減少。但仍有部分護士在工作中使用服務禁忌,不註意說話方式和語氣,服務態度生硬,溝通不到位,對患者缺乏同情心,導致對患者產生誤解,產生矛盾。護士要站在病人的角度,為病人著想,處處理解和關心病人,操作時多解釋,提問時多耐心,觀察病情時多細心,工作時多負責,出院時多提醒安全,多祝福。
2成本問題導致矛盾:
當醫生或護士催病人要錢時,很容易引起矛盾。患者入院後,醫生護士要向患者詳細說明大概的醫療費用,讓患者心中有數;護士轉賬時,應嚴格按照收費標準,不收取費用;當患者對費用有疑問時,護士要耐心解釋,必要時詢問相關科室,直到患者或家屬清楚為止。
3溝通不到位,引發矛盾:
現在的糾紛往往是溝通不暢造成的,而這些糾紛是完全可以預防的。與患者溝通時,要掌握根據情況靈活說話的分寸和藝術,耐心介紹醫院、健康教育和講解護理相關內容。用於了解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預後和治療、檢查結果、醫療費用等。,應要求主管醫生對患者進行詳細解釋,避免因解釋不當或與醫生解釋不壹致而引起不必要的糾紛。
4法律意識淡薄導致矛盾:
有些護士法律觀念淡薄,缺乏法律常識,心存僥幸。他們對醫院的規章制度視而不見,工作漫不經心,平時不註重業務學習和知識更新,導致護患糾紛[3]。要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培養謹慎獨立的精神,豐富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使廣大護理人員認真學法、守法、用法,積極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護患雙方的合法權益。
5.缺乏護理知識導致矛盾:
很多護士理論知識差,在患者詢問註意事項、飲食、用藥等病情方面的問題時,不能正確、全面的回答患者,不能滿足患者的要求,導致矛盾產生。作為壹名護理工作者,要不斷學習新的護理理念、知識和技能來充實自己,優化自己的知識和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練就精湛的技能,從根本上減少糾紛的發生。
6.違反醫療操作規章制度引發的矛盾:
個別醫務人員不認真執行醫院的規章制度,甚至違反醫療操作規程,造成疾病診斷、治療和護理過程中的醫療差錯,甚至導致醫療事故。要加強各種診斷護理常規的學習,加強對低年資護士的崗前培訓和實際工作中的指導,加強對新開發的技術項目的培訓,使大家都能熟練掌握。
7其他問題引起的沖突:
病房、走廊、廁所的燈不亮,下水道堵塞,貴重物品丟失,靜脈穿刺失敗,床位安排不合理,食堂飯菜難吃,都可能引發矛盾。護士長要做好各項管理工作,協調各行政部門,讓護士有壹個更好的工作環境。
總之,護士要認真總結經驗教訓,避免護理糾紛,做好自我防範,在為患者服務的同時首先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
參考
1夏。社區常見病護理。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1。
2周瑩。社區護理導論。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