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妳的感覺好不?
走近傅雷,被他的真誠和追求完美的人生感動,可更讓我感動的是他對孩子的教育。傅雷先生嚴格、細致、富有原則性、傾註畢生心血教育兩個孩子成人成才,他把做父親當成壹門藝術,能擁有這樣的父親真的是很幸運的,我羨慕傅聰傅敏。為了從傅雷的教育觀中吸取養分,試著整理傅雷的教育特點,順便分析下傅雷教育觀中的得失。 第壹、“傅雷認為教育以人格為主,知識其次。孩子品德高尚,為人正直;學問欠缺壹些沒有關系。” 現在家長非常註重對孩子的早期教育、素質教育。他們把識字、寫字、做算術題……當早期教育,把孩子送去各種興趣班,特長班為素質教育。卻很少想到教孩子怎樣做人,有的甚至還以妳不讀書就要做事,辛苦壹輩子來恐嚇孩子。傅雷呢,他卻從不鄙視任何的勞動者。他說做人做好了,哪怕是個皮鞋匠都沒關系,否則就連個皮鞋匠都做不好。傅雷對孩子要求“先做人,後成家”壹直貫穿於孩子整個教育過程。他對傅聰的教誨是:先做人,其次做藝術家,再次做音樂家,最後做鋼琴家;用鋼琴語言領悟音樂,從音樂中尋求人的基本價值……如果所有的家長都和傅雷壹樣教育孩子做人,那我們的社會將是怎樣的和諧美好呢。 第二、“民族觀念是立身處世的根本,只有真正的民族主義者才是真有骨氣的人,而不是狹隘的國家主義或沙文主義者,也不會變作盲目崇外主義者。只有真正懂得,而且能欣賞、熱愛本國傳統的道德、人生觀、文化、藝術的特點,才能真正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而棄其糟粕。” 這點是我非常贊賞的,如果都和傅雷壹樣重視民族氣節和骨氣,那麽崇洋媚外的人就會少很多,那些外來文化的垃圾也不至於流傳影響這麽大。 第三、求學的目的應該是“化”,而不是死吞知識,變成字典或書架。 我們讀書的目壹是學習技能,把所學知識轉化為生產力,更好的為社會服務,壹是從書中吸取精華用來完善自我,修身養性。如果讀書只為換來文憑,官位,名聲,那真的是糟蹋了“求學”這兩字了。 第四、不重分數,不以壹時得失論成敗。 讀了傅雷致成家榴的信,看到他教育觀中的第四點突然有個假設,如果傅雷是教育部長的話,那受益的會有多少人呢?現在名校名師都是孩子的分數制造出來的,受高等教育的機會也是分數把關。這樣的教育體制讓孩子淹沒在題海戰術裏,把孩子的快樂、創造力都拿走。大家都渴望成功,更希望孩子成功,而成功的標準就是社會時下的標準,這樣,父母、老師都按自己的標準自己的期望要求孩子怎麽做,很少去考慮孩子需要什麽。因分數而摧毀孩子的自尊自信更是家常便飯。很多孩子就這樣被毀在這樣的教育裏。嘆! 第五、培養良好的習慣。 對孩子穿衣、吃飯、站立、行動、說話、簽名等這樣的生活小事傅雷都嚴格的不厭其煩的教育孩子。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的生活習慣是區區小事,無礙大局,忽視了對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有時看到孩子不對也不去糾正,有的還覺得孩子“聰明”可愛,誇獎孩子的淘氣頑皮。等待孩子不良習慣養成,發現不對時才後悔。許多家長都沒意識到壹個人的行為習慣是其品德形成的基礎,良好的習慣能讓孩子受益終生。 第六、依據孩子不同時期調整教育方法。 傅聰三歲時表現出對音樂的特殊偏好與過人天分。為了讓傅聰專心在音樂道路上發展,傅雷把他從小學撤回,由他親自教語文,其他課程另請家教。十二歲,傅聰進入反抗期,說什麽也不練了。傅雷又把孩子送進學校。他把家庭教育當成壹門學問在做,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他不停地在反思,還和孩子交流得失,爭取到和孩子成為朋友。 第七、言傳身教:世界上最有力的論證莫如實際行動,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則;自己做不到的事千萬勿要求別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評自己,先改自己的。 傅雷對孩子的教育影響更多來自於身教。這是言教所不能達到的。比如說做事為人的認真。傅雷愛好攝影時,顯影藥、定影藥都是壹克克稱準,用尺子細細地量照片大小。傅雷愛好養花,他對待每壹盆花,都很認真細致,看到有嫁接的介紹,他就自己去實踐。傅雷就是這樣,他要求孩子做到的,絕對是他自己做人的風格原則。 第八、正確引導,啟發式教育。 傅雷認為“交給他們開門的鑰匙比帶他們進入房間更為合適”。傅雷在教孩子讀書時從來不直接講解,只用旁敲側擊的言語指引他,讓他自己找出正確的答案來;誤解的地方也不直接改正,而是向他發出許多問題,使他自動發覺他的矛盾。在讀書上如此,在面對孩子困惑如叛逆時期,戀愛中遇到的問題,在人生路上其他問題,他都是這樣,正確的引導他們。他教育孩子要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見地。 第九、懲罰與鼓勵並用。傅雷對基礎知識的教學很嚴格,也很註重基礎訓練,對傅聰練琴要求很嚴格。傅聰練琴偷看《水滸傳》被父親發現盛怒訓斥並挨打,傅聰練琴時“既興演湊”又得傅雷贊賞,並親自記錄給孩子的曲子取名《春天》。 整理完這些後放了幾天,壹直在細想傅雷的教育方法,有種感覺,傅雷的得也是他的失。傅聰經過嚴格訓練成為鋼琴家是用他快樂的童年換取的,那麽這種訓練中傅聰的音樂天分和創造力有沒有受影響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把選 擇權交給傅敏,傅敏會成為什麽人才呢?傅雷家書因各種原因沒有展現雙方當時的真實,書中有的字眼讓讀者誤會,比如傅雷夫人用“妳父親加在我身上的折磨”,傅聰對他母親說“妳怎麽和父親壹樣羅嗦。”及我的藝術受不了這些。傅雷的後悔自責等。這些字句不能從普通的字眼上理解,傅雷追求完美,堅持原則,把自己過失誇大很多,他時刻在自我反省。不過,不管怎樣,我不得不承認,傅雷的嚴謹,執著有點過度,他追求完美的心讓自己很累也累及他的家人。如果沒有傅雷的人品和學識彌補他的過失,我無法想象他這種教育的後果。亂談了這麽多,讓大家見笑。再思,如果讓我選擇,我願意選擇傅雷這樣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