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漫畫家為什麽多“野生”

漫畫家為什麽多“野生”

無論是在漫畫界還是在整個美術界,廖冰兄都可稱為壹個“怪才”,他曾這樣評價自己的成長經歷——“在美術界中,我是‘野生動物’。因為家裏窮,沒錢讀大學,也沒接受過漫畫的專業訓練,是‘野生’的。”

表面上看,廖冰兄對自己的非科班出身坦然得帶點慶幸,但黃蒙田說:“冰兄其實很羨慕那些美術學校的學生。在四川北部遂寧,在川東井口場,他時常用壹種土制圖畫紙進行水彩寫生,用宣紙水墨寫白描式山水。”他是用“補課”的心情去畫的。

中國有許多著名的漫畫家都沒有進過專門的美術學校,相比較而言,廖冰兄倒還屬於準科班,畢竟還是受過較正規的(師範)美術教育,更何況其老師之壹還是留日學畫歸來的胡根天先生。可見,所謂的“野生動物”並不是與前輩教導割裂的無師自通的天才,而恰恰是學堂裏的老師培養出來的人才。

筆者也考察過不少所謂自學成才而又比較成功的美術家(包括漫畫家),發現他們的學習歷程與所謂科班的美術家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像廖冰兄壹樣,他們也都是以科班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提高自己,不同的僅僅是在學習內容與時空上有所區別而已。在與前輩的交往方面,他們因某種關系甚至不會疏於科班學生,不少人是過從甚密或就是某些前輩的入室弟子。

漫畫不是以有所限定的材料與技術為特性的畫種,其材料與技術很簡便,因此,非常適合自學。借助簡單的印刷品,學習者對壹般漫畫作品的技術含量就能猜出幾分。但其他畫種,不看原作,不看示範,妳很難入門。而且,漫畫又是現代媒體中曝光率最高的畫種,因此,科班學習者在占有技術信息方面並沒有太多的優勢。再加上文學性、思想性與社會性方面的因素,科班學習者就更無優勢可言了。這就是為什麽許多漫畫大家都來自“野生”的緣故。

——摘自朱松青《就美術而論廖冰兄》,有刪節

我的確沒有學過美術,現在讓我畫石膏像,頂多算是個中等偏下水平——能抓準大型,其他的不成。

漫畫跟傳統的美術比如油畫、水彩、國畫、版畫等非常不壹樣。哪裏不壹樣呢?說到底,漫畫的本質不是美術,而是文學,或者說是講故事。

讀者喜歡我的連載,我的單行本銷售得好,我認為根本原因不是我畫得好,而是我編的故事還不錯。要論畫畫,國內很多人都能超過我,論畫技我只算中等。

這說明,著名漫畫家其實就是“漫畫作家+漫畫畫家”。作家是第壹位的,畫家是第二位的。不過不要因此小看“第二位”,畫畫的水平依然很重要,我壹直在進行自我訓練。

那麽,當漫畫作者是否要經過科班訓練呢?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

因為正規的美術院校壹般沒有漫畫專業。另壹方面,正規美術教育出來的人,多數都對漫畫不感興趣,或者說看不起漫畫。不過,更有可能的是,他們接受的正規美術教育其實束縛了他們的想象力,畫不出來好漫畫。漫畫需要的想象力,不可能通過畫石膏像得到鍛煉。

但不能因此認為科班出身的人畫漫畫就壹定處於劣勢,沒受過正規美術教育而成為漫畫家就值得誇耀。科班出身的人美術基礎紮實,畫畫嚴謹,通常可以成為畫技上的高手。如果能擺脫正規教育的某些束縛,會大有成就。

——《阿衰》漫畫創作者 貓小樂

不是美術科班出身不代表沒有美術基礎,像日本的漫畫家手冢治蟲、梅圖壹雄、藤子·F·不二雄等人都不是美術科班出身,但成就照樣很大。

美術科班出來的不壹定就能畫好漫畫,因為漫畫造型是另壹種繪畫造型形式,不僅僅是“畫”的問題,更需要創意和構思,沒好創意,畫得再好也只是壹幅畫而已,不能稱為“漫畫”。我曾認識不少美術院校出來的人,在壹些漫畫公司當漫畫師,繪畫水平很高,但很可惜,好多年過去了,卻沒有看到他們成為漫畫家。唯壹讓他們成不了漫畫家的原因,我想只能是漫畫構思的能力不足。

漫畫家得是個多面手,比如,從技術層面來說,以前的漫畫家可能畫個黑白稿,貼個網紙就可以了;現在由於很多報刊雜誌是彩印,因此還需要電腦上色和設計。在從事漫畫行業的人中,非科班出身的很多,他們的優勢主要體現在綜合素質上。

——北京漫畫人 魏 克

我是美術科班出身,我覺得專業訓練還是有壹定作用的。比如,在看別人的漫畫時能分出優劣,或者在某個階段想改變畫風取得進步,也比較容易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