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風雨兼程誌願為社會奉獻
——記阜城縣黨員誌願者服務隊隊長高金潮
“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而不在於索取,人只有在奉獻、互助中才最能體會到內心真實的快樂。”這就是曾獲得“全國文明誠信模範、全國商業勞動模範、河北省愛國擁軍模範”榮譽稱號,聞名河北,揚名阜城的黨員誌願者服務隊隊長高金潮的真實寫照。從1978年經商到今天的三十多年間,他在電機、潛水泵維修這個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崗位上,憑黨性幹事,以誠信服務,在奉獻中贏得了群眾的口碑,在服務中踐行了黨員宗旨;他帶頭組織個體工商戶組成服務隊為群眾扶危濟困,開展公益服務,三十年來從未間斷,他的誌願者服務隊被阜城吧的網友們親切地稱為“阜城縣盛開的壹朵文明花”。
要把誠信服務、微利經營打造成“金字招牌”
維修電機、水泵是最普通、最平凡的崗位,面向基層、直接服務群眾。高金潮作為全縣第壹個持證經營的個體工商戶,自1978年12月開業之日起,他就堅定了信心,要把“誠信服務、微利經營”打造成自己的“金字招牌”。
開業後,他公開承諾:不換件,不收錢。對此,感受最深的是阜城鎮郭塔村的任清泉。有壹年,正是夏收夏種農忙之時,任清泉著急火燎地把潛水泵送到老高的門市上,焦急地說:泵不上水了,聞著有膠皮糊味,準是線包燒了,趕緊給換壹個,我有急事先辦,回來再取。說完就急匆匆地走了。老高打開電機殼,並沒有急於更換線包,而是先對電機進行壹番仔細檢測。他發現線包並沒有燒壞,只是電線短路了。老高很快就把電機修好。當老任辦完事回來取泵時,老高當面向他講清故障原因,分文不收就讓老任把泵取走。老任感慨地逢人就說:老高這人做買賣實誠。
不單對老任實誠,老高對任何壹個客戶都是壹樣。十裏八鄉的村民都願和他打交道,大夥兒都有壹句口頭禪:農民澆地吃水不用愁,修井修泵找高樓。
2003年,人們“談非典色變”,村村警戒,人人自危。可就在那年,全縣上下密切關註的非典疫情感染區——蔣坊鄉小辛莊的水泵壞了,村民們吃不上水,澆不成地。附近的幾個維修部都聯系了,可就是出再高的價錢都沒人敢接這個活兒。村民們就像熱鍋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有人提議說,試著找找高樓的老高吧!電話打過去,老高稍微壹沈,就滿口應承下來。老伴兒說啥也不讓他去。老高急了:“在群眾最需要的關鍵時刻沖不上去,還能算是個***產黨員?”小辛莊的泵修好了,老高也贏得了群眾的口碑。村裏人們都感激地說,老高拿群眾的事當事辦。
三十多年來,高金潮堅持誠信服務、微利經營,服務範圍擴展到滄州的泊頭、東光,衡水的武邑、武強、景縣等縣市區,足跡遍布外地的四百多個村莊;三十多年來,他工作在農村的井臺、機泵旁,免費排除各種故障二萬五千多次,下鄉行程二、三十萬公裏。三十多年來,他經常是晴天壹身土,雨天壹身泥,夏天日頭曬,冬天風雪刮,可他從來不叫苦,從來不喊累。他的感人事跡先後被各級媒體報道,他也分別榮獲了全國商業勞動模範、全國文明誠信個體工商戶、優秀***產黨員等諸多榮譽稱號,先後5次受到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接見並合影留念。
個體戶雖然姓“個”,但心裏壹定要裝著“公”
由於老高壹貫堅持著微利經營,和其他門市相比,他少掙的錢也早已無法計算了。老伴兒有時候埋怨他說:人家開門市為的是發家,咱只能養家。老高對老伴兒的話不以為然。始終滿懷著對黨和國家感恩之心的他,經常對老伴兒說:如果沒有十壹屆三中全會的好政策,咱怎能幹起門市?個體戶雖然姓“個”,但這心裏壹定要裝著“公”!
正是由於他始終懷著壹顆熱忱的公心,才使他產生了組建服務隊,帶動個體工商戶為社會多做奉獻的想法。
1980年春,他和幾個誌同道合的個體工商戶壹碰頭兒,組建服務隊搞義務服務的想法壹拍即合。在高金潮的倡導和精心組織下,壹個涉及理發、維修等多個服務行業,13名個體工商戶在全縣組建了第壹個以社會公益服務為宗旨的擁軍擁屬小分隊,每逢七壹、八壹或春節等傳統節日,他們都會走出門市,帶上工具,深入到光榮院、武警中隊、離退休老幹部以及軍烈屬家中,送上自費購買的慰問品,提供力所能及的各種服務。光榮院的老黨員、退伍老軍人尤書溫壹提起服務隊,總是贊不絕口,親切地把隊員們稱為自己的“知心人”。
擁軍擁屬小分隊壹幹就是18年。1998年,在全國上下開展的“深入農村、服務三農”大潮中,高金潮和他的隊員們決定響應號召,成立“三農”服務隊,發揮特長,服務農村。無論是在春種之季,還是秋收之時,他們都根據群眾的需求,或進集市,或入農村,為農民群眾義務提供農機維修、技術咨詢等服務。服務隊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至今仍讓服務隊隊員侯寶新記憶猶新的是,當他加入服務隊,第壹次到農村服務時,村民們早早地在村口夾道歡迎,就像迎接久違的朋友;當他們離開時,村民們在村口遙遙揮手致意,久久不肯離去。
那感人的場景也深深地定格在高金潮和所有隊員的腦海中。而這,更加堅定了他們堅持義務服務的信心。2003年,他們又在“三農”服務隊的基礎上組建了黨員誌願者服務隊,隊員增至30人。無論是擁軍擁屬小分隊,“三農”服務隊,還是如今的誌願者服務隊,服務隊名稱的每壹次變換,都代表著他們服務範圍的擴大。但無論怎樣變換,高金潮和隊員們熱忱服務的心始終不變。三十年間,服務隊足跡遍及500多個村莊,為群眾辦好事、實事近萬件;三十年間,他們走過了成千上萬條路,但沈下來的,只有壹顆踏踏實實為群眾辦實事的心。
宣揚誠信精神,承擔社會責任
去過高樓電機維修部的人都知道,老高的墻上壹直掛著誠信文明經營公約:用戶至上,信譽第壹;優質服務,質量第壹;精益求精,技術第壹;誠信服務,道德第壹。這“四個第壹”的服務理念,不僅寫在紙上,掛在墻上,更落實在老高的行動上。
正是這“四個第壹”的服務理念,使高金潮以個人的誠信魅力,影響並帶動隊員***同宣揚誠信精神。
服務隊隊員——永紅廚衛商場的老板張福柱就有壹段佳話。在2008年臘月二十九的下午,張福柱壹邊整理收拾門市,壹邊心裏想,忙碌了壹年,終於可以休息了。當他準備鎖門回家時,無意間在櫃臺上發現了壹個不知是誰遺忘的錢包。錢包裏有現金、信用卡、身份證和印有不同名字的名片。大過年的,失主丟了東西,不但別扭,肯定會很著急。可他也焦急起來,沒有失主的電話怎麽聯系啊?錢包裏的名片沒有壹個和身份證上的名字是相符的,並且從名片上留得地址和電話看,名片上的人都是外地人。他拿起電話與名片上的人聯系,直到晚上十點多,才最終聯系到了失主。
類似於這樣的故事在高金潮和他的服務隊中數不勝數,他們誠信經營、誠信服務的做法也被大家所傳頌。
他們的行動沒有被黨和政府忘記。服務隊的隊員中,有5人被評為市縣先進個體勞動者,6人被推薦為縣政協委員。高金潮本人也連續二十二年任縣政協常委,分別擔任過省個體勞動者協會、中國個體勞動者協會理事等職務。這又促使他們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
每年的3.15,高金潮和他的隊員都會身披綬帶,掛上橫幅,宣傳推廣消費者維權知識;每次抗洪搶險、抗震救災,他們都會自發捐款寄往災區;為宣傳健康文明之風,他們還成功組織了阜城縣詩詞聯誼會和攝影協會,發動隊員們擔任文明網絡宣傳員,倡導網絡文明新風。
有人曾經問:“這些年來,妳這麽積極參與公益事業,辛辛苦苦為個啥?沒任何組織給發工錢、發補助,心裏又想個啥?”高金潮飽含激情地說:“我們想的是知恩圖報,考慮的是做人的良知,為的是群眾高興、滿意,人民幸福、安康。只有這樣,才能算的上是壹名合格的***產黨員!”
壹個人做好事並不難,難的是壹直堅持做好事。高金潮,他以壹個普通個體工商戶黨員的名義,帶領服務隊的隊員們,堅守平凡崗位,真誠無私奉獻。這種執著的進取、奉獻精神,也必將激發廣大幹部黨員內生動力,積極投身到創先爭優活動當中,增強廣大黨員的活力和服務群眾的能力,為縣域經濟發展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