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形成了以雷鋒精神為核心的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氛圍。40年來,特別是近年來,學校不斷開展關愛殘疾人、扶貧濟困、救助國寶熊貓、為希望工程捐款、攢壹天零花錢、幫助山裏娃重返校園、獻愛心等活動,還開展了紀念毛澤東誕辰100周年詩歌朗誦、“祖國在我心中”講座、抗戰勝利60周年等活動。開展了青年文明號、十八歲成人宣誓、環保、崇尚科學、抵制邪教、網吧拒絕我簽名等數十項活動。這些活動承載著臨汾三中弘揚雷鋒精神的歷程、經驗和榮耀。分別刊登在《德裕日報》、《山西教育報》、《山西日報》、《臨汾日報》上,並由中央電視臺和山西電視臺播出。這些活動壹年四季壹個接壹個,覆蓋全校。每壹次活動都在學雷鋒做人的成長檔案中寫下了輝煌的壹筆;每壹次活動都增加了校園文化的深刻內涵,整個校園都洋溢著雷鋒精神,三人也總能享受到這種文化的熏陶。雷鋒精神已經成為壹種團結、鼓舞和激勵人們的精神力量。在這種力量的影響下,三中團結穩定,人氣旺盛,銳意進取,成績顯著,工作多次受到國家、省、市政府的表彰。在這股力量的作用下,三中的發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來自河北、內蒙古、陜西、山東、臺灣省等省市的40余家教育機構到三中參觀考察。2003年,臨汾市第壹屆二次人代會上,代表們提出議案,強烈要求將臨汾市劃歸市管。2004年,市政府順應民意,臨汾三中整體劃歸市管。在這種力量的影響下,三中的學生心胸開闊,誌向遠大。他們不僅關註自身的發展,也關註周圍教育的興衰。五年來,教師參加送教師下鄉活動百余次,發揮了良好的示範輻射作用,為教育扶貧和對口支援做出了重要貢獻。被評為山西省先進對口支援單位,被聘為中國西部教育顧問單位。
二是促進了師德師風的提高和教師隊伍的整體建設。在雷鋒精神的感召下,三中的老師們以“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己任,做壹件事,愛壹件事,專壹件事。其中有北大、北師大的高材生,也有來自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福建、廣西、四川、吉林等14省市自治區的陌生人,他們大多紮根於三中,終身從教;這幾年除了三個同誌被提拔支援薄弱學校,幾乎沒人動。其中,19人從參加工作那天開始,壹直到退休,都進了三中。還有壹個三代夫妻都在三中教書的教育家庭。他們像雷鋒壹樣,只講付出,不求回報,幾十年自強不息,面對二流學生做出壹流的成績。他們學什麽?他們不是教書就是寫作。* * *出版教育專著130余部,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論文近500篇,承擔國家十五計劃重點項目等研究課題98項。他們從高中開始當老師學習,德高望重,為人師表。有晉升高級教師的,有主動放棄高級教師名額的。他們不斷進步,充實自己,適應教育的發展。目前,我校共有專任教師256人,學歷均達標。黨員占1/3,骨幹占1/3。其中研究生9人,碩士研究生5人,特級教師5人,高級教師55人,優秀班主任11人,省級教學專家、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優秀教師、示範班主任44人。
第三,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全體學生思想道德水平明顯提高,德育合格率連年保持在100%。五年來,22名學生光榮入黨,1160多名青年入團,32人被評為省市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2003年,學校再次獲得山西省德育示範學校稱號。近年來,往屆學生大多投身社會實踐服務,加入誌願者隊伍,為社會奉獻愛心,促進了正確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面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物欲主義的誘惑,他們學雷鋒,明辨是非,立場堅定,敢愛敢恨,誠實守信,增強了社會主流意識。2002年和2005年,192班的學生周元和228班的學生王雪琴得了重病。全校師生分別捐款3萬元和7萬元。2003年,學生郭俊、劉丹丹撿到壹張8萬元存折後,主動到銀行查詢,並及時歸還失主,婉言謝絕獎勵。兩年前,高三文科畢業生趙爽去北京某中學復讀。老師想讓她把前年改成今年。她說:“我壹直在我的母校臨汾三中接受誠信教育,我在學校的時候就入黨了。我寧願不復讀,也不願弄虛作假。”學校的領導老師被她的言傳身教所感動,不僅接受了她的復讀,還把她的事跡作為學校的德育資源。中東戰爭爆發後,高三226班全體學生為伊拉克受苦受難的孩子們寫下慰問信,譴責侵略,伸張正義。今年3月,在另壹次學雷鋒活動的總結中,同學們寫下了這樣的經歷:“雷鋒就在我們身邊”、“雷鋒精神沒有在金錢下失落”、“付出比接受更快樂”、“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社會的溫暖……”
全體學生的文化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得到了提高。五年來,每個學生都在學習上取得進步,畢業考試達到1,000%,高考成績壹路攀升。達到壹、二級的學生人數五年內上了三個大臺階:2006年5438+0,人數首次超過400 (406),2003年503,2005年632。每年實際升學率在90%以上,學生被清華、北大、人大、北體大等名校錄取的情況屢見不鮮。全國各名牌大學都有三中的學生,培養了高考理科狀元,全省文科第二。多次湧現高考理科狀元,多次湧現全省單科第壹。2004年高考綜合評價全市第壹。230多人參加了全國奧林匹克運動會並獲獎,包括特等獎、壹等獎、宋慶齡基金會獎和任誌公獎學金。因為學習成績優異,個性鮮明,他們有的被提前招為青年大學生,有的被香港校園作家協會吸收為會員,有的被邀請參加全國青年作家代表大會。
全體學生身心健康,98%的學生達到了《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及格水平。體育成績不斷創造卓越。在全國比賽中四次獲獎:季軍壹次,13名壹次。2005年參加全國田徑傳統學校夏令營比賽,獲得團體總分第四名。2005年8月參加全國中學生健美操決賽,獲得少年B組兩枚金牌,獲得2006年世錦賽參賽資格。第壹次出現了三個壹級運動員。從1973開始,他參加了34次省隊賽事,每次都拿了獎,打破了7次省紀錄。目前還有兩個省紀錄。自1998以來,參加了54次市級團體賽,獲得46次第壹,8次第二。自2001以來,有5人獲得省運會單項第壹名,15人獲得市運會單項第壹名。* * *培養壹級運動員3名,二級運動員58名,飛行員44名。2002年,學校體育工作第七次受到國家表彰;2004年,第三次被評為山西省傳統項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