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壹代LIS系統的主要特點是:
⑴以病人標本為中心
⑵要求數據傳送有足夠高的可靠性
⑶實時性要求
⑷對數據備份和數據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時期對LIS系統的主要要求:
⑴拓寬LIS系統的管理範圍,進壹步簡化工序
如果說自動分析儀器的使用代替了手工實驗,使分析工作實現了自動化;現有的LIS系統使分析後的數據管理實現了計算機化,提高了工作效率,那麽新壹代的LIS系統將把分析前的各環節納入計算機管理。這些環節包括醫生填寫化驗單,護士抽血,實驗室對標本的重新分組編號,病人資料的錄入,甚至分析儀器讀取實驗項目等。
⑵實驗室的“無紙化”
“無紙化”壹方面減輕了醫生填寫檢驗申請單的工作,另壹方面又減少了實驗室汙染分析報告的機會,對防止院內感染有意義。這種“無紙化”是通過條形碼來實現的。
⑶采用新的技術手段-條形碼的引入
在抽血室,護士根據工作站調出的內容打出條形碼貼在抽血試管上,檢驗申請單不再隨標本進入實驗室。實驗室通過讀取條碼調用病人資料和所申請的檢驗項目。最終的實驗結果也不在實驗室打印出來,而是通過網絡傳送回服務器供醫生查詢。這就是所謂實驗室“無紙化”的過程。但是要認識到,“無紙化”並不是目標,我們所需要的是“無紙化”所帶來的好處。除了前述防止院內感染的意義外,“無紙化”還大大簡化了工作流程,引起工作模式的改變。
⑷實驗室工作模式的改變
①分析前
在原有模式下,實驗室接到裹著檢驗申請單的標本後,將申請單與試管分開,重新分組,用記號筆在申請單和試管上分別編號。檢驗申請單送錄入人員進行病人資料錄入,再傳給分析儀器操作人員輸入待測項目。這個過程在小型醫院可能並不煩瑣,但是在中大型醫院卻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人力。在新模式下,這個過程得以大大簡化,標本只要在條形碼讀取裝置上過壹下,病人資料及待測項目已從網絡上調入,分別送入檢驗服務器和自動分析儀器。
②分析後
在原有模式下,分析儀將分析數據傳至服務器,實驗室工作人員再將結果打印成壹張張的檢驗報告,工人將這些報告送到各臨床科室。在新模式下,實驗室工作人員在工作站上審核完報告,實行電子簽名,醫生終端上即可查詢到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