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為什麽刷信用卡不需要密碼?

為什麽刷信用卡不需要密碼?

信用卡不需要密碼的原因如下:

了解信用卡的人都知道,美國的信用卡壹般都是可以簽名支付的。中國引入信用卡後,信用卡也會以簽名消費的方式帶入中國。很多人把避免密碼交易和大筆壹揮簽名當做“瀟灑”。而且由於部分銀行推出了“失卡保障”服務,也是針對簽名消費,這些持卡人壹廂情願地認為信用卡可以得到保障,更傾向於使用簽名消費。殊不知,這些用戶並不理解美國為什麽使用簽名消費,國內的用卡安全環境也不適合使用簽名消費。讓我們來看看這背後的故事。

信用卡從誕生之日起都是紙質的,不具備支付的功能。它們只是作為發卡機構發放給持卡人,作為特殊商戶的壹種識別。雖然美國運通在1959首次使用塑料卡來改善紙卡的脆弱性,但由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計算機技術還沒有廣泛應用,信用卡還不能像今天這樣在POS機上在線交易。雖然後來發明了壓卡機,只是把人工記錄信息變成了機械記錄,省去了人工抄寫的麻煩,但信用卡也只是身份證明,用卡的等級作為信用等級的區別。

其實信用卡的本質是表明持卡人從壹開始就擁有信用憑證,簽名是持卡人的授權和支付確認,即授權銀行在持卡人信用範圍內向商戶支付款項。這與國家對簽名的重視程度有關。

首先,歐美國家非常重視簽名的法律效力。在歐美,個人簽名具有很強的法律效力,簽名代表了壹個人的法律態度。比如各種文件、合同都是簽字確認,中國沒有所謂的“公章”制度。所謂的法人印章,壹般只是作為壹種組織標識,其效力以簽字蓋章為準。

其次,美國有大量使用的個人支票,支票也通過簽名確認持有人的支付意願,建立了完善的簽名認證體系。所以信用卡出現後,也沿襲了支票的習慣。

第三,簽名識別的責任在機構。歐美的銀行家和商人識別簽名的意識很強。否則,如果簽名明顯不符,機構很可能承擔竊取的責任,這使得簽名相關的安全風險控制措施更加成熟。

在美國,《借貸真相法案》規定,如果消費者的信用卡被擅自使用,持卡人的法律責任最多是50美元。具體來說,信用卡必須是持卡人已經接受使用的卡,在持卡人通知發卡機構之前發生的未經授權使用,以及由於丟失、被盜或其他類似行為已經或可能未經授權使用的卡。

正是因為美國健全的法律體系為持卡人用卡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VISA、MasterCard、American Express等卡組織,以及發卡銀行或機構,對於盜卡、盜卡都有完善的處理流程。持卡人不需要擔心丟卡後被盜。丟卡或盜卡後給發卡機構打電話就行了,剩下的就是發卡機構操心的事了。更重要的是,由於個人信用體系非常完善,大多數人不會拿自己的信用開玩笑。即便如此,對於壹些大額的購買,商家還是要通過查詢身份證明來確認持卡人。

正是因為信用卡安全性的健全,美國的IC卡遷移並不活躍。但自今年6月10起,美國政府要求所有商戶的POS終端支持EMV標準,否則壹旦發生信用卡欺詐,損失由商戶承擔。在銀行卡安全方面,美國落後於許多其他國家。壹個原因是十幾年前美國的磁條信用卡詐騙比其他國家低很多。

目前國外在完成IC卡遷移的過程中,開始采用密碼+簽名的驗證方式進行交易。但由於根深蒂固的傳統習慣,即使完成了IC卡遷移,也只是降低了卡片本身被復制被盜的風險,而無法防範信用卡被盜和網上支付的風險。在使用中,主要使用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