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藝術簽名 - 許的介紹

許的介紹

徐(1946 . 05 15-2020 . 06 . 05)字子雲,江蘇鹽城人,師從,國畫大師,當代工藝美術大師,上海大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中國畫院專職畫家。

許制壺始於上世紀60年代,他的紫砂壺名揚天下。許受清代陳曼生、作品的影響,與、謝、程世發、等書畫家合作,將壺藝與書、畫、篆結合,制作了許多書畫壺。“秦權壺”與中國臺灣省李教授合作,配以題寫的“珍珠的完美結合,完美組合”字樣,此壺由編輯並入選《宜興紫砂珍品》壹書。

2020年6月5日6時06分,許逝世,享年74歲。

中文名:許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江蘇鹽城

出生日期:1946年5月15日。

死亡日期:2020年6月5日

職業:胡藝大師

代表作品:捆柴、三友壺、睡翁壺、如意鼎。

人物體驗

早期經驗

許自學陶瓷藝術,師從學畫,融合數百幅畫作,令陶瓷藝術界刮目相看。收藏者很幸運擁有海斯壺。他為慶祝香港回歸而特制的大壺在蘇富比拍賣公司拍出了25萬元的高價。他* * *收藏了從仰韶文化到春秋戰國時期的灰陶罐,從漢代、西晉、隋唐時期的青瓷、釉瓷罐,從宋元時期的青瓷罐,到明清時期的各種名家茶壺,共計1000余件。

許小時候隨母親逃到上海,10歲開始撿煤渣養家。他拉過滑板車,當過電車售票員和木匠。參軍是他人生的轉折點。在幾年的軍旅生涯中,他接觸了大量的藝術書籍,並被中國古老的傳統藝術深深吸引。他開始在地攤上轉悠,花幾毛錢在石灣買小陶塑,漸漸迷上了,把興趣集中在茶壺上。

參軍

上世紀60年代末參軍,在廣空當文化指導員時,受當時潮汕茶文化的影響開始喝茶。他喜歡收集茶壺。上世紀70年代末,許從廣州空軍轉業回到上海,先後在上海公用事業學校擔任總務科科長、膳食科科長、學生科科長。80年代初,他開始自學紫砂陶藝。幸運的是,他得到了上海著名畫家唐雲的教導和鼓勵,後來他拜在唐雲的門下,成為這位老畫家的關門弟子和他唯壹的陶器。在的指導下,許的眼界大開,在藝術的道路上達到了壹個全新的高度,告訴許,上海不缺藝術家。

宜興創業

1984年,他為了自己壹直癡迷的紫砂事業,辭去公職,扔掉鐵飯碗,開始了在宜興制作紫砂壺的艱苦歲月,因為他知道,要成為壹名優秀的紫砂壺藝術家,就必須沈浸在這片用紫砂堆砌的土地上。從此,宜興紫砂二廠有了壹個不尋常的上海人。努力是有回報的。許手工制作的紫砂滴水“夏衣”在青年工業部首屆全國陶瓷作品評比中以1985獲得最高分和金獎。後來這幅作品被美國亞洲藝術博物館收藏。從此,他的每壹件作品都成為國內外紫砂壺收藏者的購買對象。

在宜興期間,作為宜興紫砂二廠廠長助理,在藝術創作的同時,參與了宜興紫砂二廠的建設和創辦。憑著上海人特有的眼光和經濟頭腦,他和廠長石把這個集體小廠變成了當時中國十大鄉鎮企業之壹。宜興的壹個“陌生人”美得史無前例。1985、許、石廠長、文匯報記者金曉東等人策劃在上海虹口公園舉辦“宜興紫砂民間收藏展”。6月1988日,許自費與海內外各界人士舉辦了首屆“復興茶研討會”。來自海峽兩岸的近百名茶友參加了會議。1989年,許在新加坡舉辦了首屆紫砂陶瓷個展。

返回上海

回到上海後,他把所有的業余時間都投入到紫砂壺的收藏和制作中。他手工制作的紫砂滴水“夏衣”在景德鎮(1985)全國陶瓷作品鑒定中獲得最高分,後來這幅作品被美國亞洲美術館收藏。

上世紀80年代末,許離開宜興紫砂二廠回到上海。他在幽靜的豫園路上創辦了當時中國最早的私人博物館,以茶待客,以壺交友。1991年,在上海市委市政府領導的直接關心下,許在上海長寧區興國路建成了規模和建制在上海名列前茅的壺博物館,展出了從新石器時代到現代的各種壺。同時,為弘揚中國茶文化,他無償到各地講學宣傳,並向陶瓷博物館、江蘇省、嘉定區博物館捐贈了壹批古陶瓷。腳踏實地的工作換來的是信任和榮譽。1994、1996年,許被評為上海市軍民兩用人才模範,受到上海市人民政府表彰獎勵。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徐壹直在不懈地發展茶文化。於是,在嘉定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落戶江橋鎮(現鎮新街)開辦了百佛園,並將海斯陶藝博物館遷至位於曹安路外環的百佛園,為嘉定區的文化建設做出了新的貢獻。2004年,位於百佛苑的海斯陶瓷博物館被評為中國十大民間博物館之壹。

許作為企業家的才華也顯露無遺。他倡導成立紫砂協會,舉辦宜興紫砂民間收藏展,發起成立中國陶器文物博物館。他制作的以“俗人”為印章的紫砂壺受到海外藏家的青睞。

創辦公司

1992年,海斯茶文化發展公司成立,海斯陶瓷博物館開館。2001年9月,占地30余畝,投資近億元,歷時近20年建成的“百佛園”。上海海斯陶藝博物館、海斯陶瓷藝術研究院、餐廳、茶室、茶葉加工、茶壺制作車間、窯爐等設施遍布園區,形成了集旅遊、參觀、實踐、教學、陶瓷研究為壹體的茶文化城。

相關詩詞對聯

沈為許寫了壹副對聯:

四海皆水,

白佛關大亨鍋。

沈為許寫了壹首詩:

經常喝白佛茶,

清心提神。

想著浮雲,

創業追隨俠士塵埃。

角色的生活

1946年5月15日,許出生了。

1959至1960,上海第四建築工程公司水泥工、木工。

從1960到1964,他是上海公共交通公司第壹輛電車的售票員。

1964年9月至1967年7月任廣州空軍惠陽站通信連班長。

1967年7月至1969年9月,進入越南參加抗美援越戰爭,任偵察排排長。

1969年9月至1971年9月回國,任惠陽站保安公司指導員。

1971至1980任廣州空軍35師文化幹事。

從1980到1984,復員轉業到上海市公用事業學校前後,歷任學生科科長、總務科科長、夥食科科長。

1984到1987,被聘為江蘇宜興紫砂二廠廠長助理。

1985年,許的《紫砂滴水》在中國輕工業部舉辦的首屆全國陶瓷作品鑒定中獲得金獎,後此作品被美國亞洲美術館收藏。

1987至1992回滬創辦海斯茶莊海斯茶文化發展有限公司海斯陶瓷發展有限公司創辦四海瑤紫砂茶具品牌。

65438年至0989年應邀到新加坡舉辦自己的陶瓷作品展覽。

1992年,經上海市文化管理委員會批準,海斯陶器博物館正式成立並對外開放,並在嘉定曹安路1978號開始建設百佛園。

2009年,為2010上海世博會,百佛園和四海美術館建設完成並正式對外開放。

2010年2月10日,許向上海世博會2010贈送紫砂“世博漢字壺”,這是具有數千年歷史的漢字與中國傳統手工紫砂工藝的完美結合。

2020年6月5日6時06分,許逝世,享年74歲。

人物作品

代表作:束柴、三友壺、睡翁壺、如意鼎。

獲獎作品:夏毅

紫砂滴水《夏衣》在景德鎮輕工業部舉辦的首屆全國陶瓷作品鑒定中獲得最高分,榮獲金獎(1985),後來這幅作品被美國亞洲美術館收藏。

人物軼事

在許創作的紫砂壺中,很多壺都是針對時事而創作的。2009年初,他與畫家呂頌賢策劃、討論、構思了世博主題紫砂作品的創作,並請畫家韓民畫了壹幅《老子品茶圖》。隨後,許和兒子許澤峰帶領四海瑤弟子為上海世博會創作了18個禮罐,在世博會期間受到中外遊客的贊賞。據悉,整套世博禮罐在壹場拍賣會上被藏家以654.38+0.8萬元拍走。

他和趙本山五年前結緣茶,兩人攜手創作了“山海紫砂壺”系列。至今已創作出30多種“山海壺”,每種兩把,趙本山壹把,許壹把。未來,他們還將推出100個樣式新穎、造型各異的“山海壺”,每壹個都由許親自制作、繪畫,趙本山題寫。兩人合作緊密,每壹件“山海壺”都有兩人相同的簽名,並配有序列號證書,收藏價值不言而喻。

許不僅是享譽海內外的上海紫砂藝術大師,也是壹位傳奇的古壺收藏家。在他創辦的海斯壺館裏,展出了他收藏的唐、宋、元、明、清時期的1000多件紫砂壺。其中的鎮館之寶“大恒壺”原是邵大恒專門為宜興潘家所制的傳家寶。令人驚訝的是,這只鍋隨著主人從壹個地方漂到另壹個地方,卻沒有任何損壞。後來潘家缺錢蓋房子,準備賣大亨鍋。正在參與創建宜興紫砂工藝廠的許聞訊後,與妻子金商量,趕到潘家來看壺。歷盡千辛萬苦,他以3萬元的價格買下了大亨鍋,這在80年代可不是小數目。紫砂大師顧景舟對大亨鍋給予了高度評價。他還專程去了許的家,提出要看壹看大亨的鍋。這是顧景舟生前最後壹次上海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