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K黨(Ku Klux Klan, KKK)是美國最早的恐怖組織之壹,1866年就有了。主要鼓吹白人至
上的種族主義,使用私刑、綁架、集體屠殺等手段迫害黑人、猶太人和東方人。 2.貓王
貓王埃爾維斯·普雷斯利(ELVIS PRESLEY)可能是20世紀美國流行音樂中最重要的人物。他雖然不壹定是最優秀的,但無可爭議的是他使搖滾樂在世界範圍的流行普及化。單從他的唱片銷量上就可以看出,他的影響力是非凡的。從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這20年間,他的國際熱門歌曲壹打兒接壹打兒,甚至在他去世之後他的任何再版唱片都能保持極其穩定的銷量。毋庸置疑,他是流行音樂歷史上唱片銷量最高的藝人。
他的富有爭議的性感舞臺形象確立了這種音樂在視覺上的標準; 3.小石城事件
1957年9月,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地方法院根據1954年最高法院關於取消公立學校中種族隔離的決定,宣布該泄?⒅行鬧醒Ы幽?名黑人學生入學。白人種族主義分子激烈反對這壹決定。9月2日,該州州長福布斯以“防暴”為名派出國民警衛隊前往阻止黑人學生入學,但未成功。23日,在州長的縱容下,上千名種族主義分子包圍學校,毆打黑人記者,並把8名入學的黑人學生趕走。隨後南方幾個州也發生了襲擊黑人的事件。小石城事件震動了全世界,艾森豪威爾政府被迫於24日派傘兵部隊1,00 0余人趕赴小石城,“保護”黑人入學。在政府的幹預下,地方當局於1959年宣布取消公立學校中的種族隔離制度。 4.約翰·肯尼迪
作為總統,肯尼迪在美國政治方面,奉行他的“新邊疆”政策。在他執政期間,提出了為數眾多的計劃,包括改善城市住房條件、發展教育事業、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醫療保健、反對種族歧視等等。他執政時期,正值國際政治舞臺風雲變幻,古巴導彈危機、柏林危機等壹大堆的麻煩纏繞著他,然而,肯尼迪沒有退卻,以高昂的情緒給美國民族帶來了極大的希望和不顧壹切勇往直前的勇氣。
1917年5月出生在馬薩諸塞州波士頓市。
1943年任海軍少尉,並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
1852年在波士頓競選議員。
1956年作為民主黨的候選人被任命為副總統。
1958年進入參議院。
1960年11月任美國第35屆總統。
1963年11月22日,遇刺身亡。 5.花花公子的校服事件
好像歷史上真有此事,不過主角不是JANNY。 6.越南戰爭
越南戰爭是二十世紀歷時最久的戰爭。從四十年代中後期至七十年代中期,在將近三十年的時間內,越南愛國武裝憑著簡陋的武器先後戰勝了兩個強盛的資本主義工業強國--法國與美國,不僅創造了戰爭史中的奇跡,而且以其前仆後繼的民族犧牲精神演示了戰爭史中的壹幕幕奇觀。 7.獨立戰爭
1775年4月19日,在列克星敦打響第壹槍的美國獨立戰爭,是北美殖民地人民為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而進行的民族解放戰爭。這場戰爭從1775年至1783年,持續8年之久,最終以英國在北美殖民統治的破產和北美殖民地的獨立而告結束。 8.南北戰爭
1854年***和黨成立,1860年,反對奴隸制的***和黨人林肯當選為總統,這預示了奴隸制度的末日。於是,南方7州退出聯邦,1861年2月建立了壹個新“國家”——“美利堅諸州聯盟”,定都裏士滿。4月12日,南方軍隊炮擊並於14日占領了聯邦軍的薩姆特要塞,挑起了內戰(又稱“南北戰爭”)。
這場戰爭具有現代總體戰爭的許多特點:雙方均實行征兵制,***動員了400萬人參戰;雙方均動員全部人力物力投入戰爭;戰爭目標不僅要消滅對方,而且要摧毀對方的社會經濟制度,徹底征服對方;雙方***死亡62萬人,其中北方36萬,南方26萬,傷者百萬以上,耗資250億美元。 9.壹戰
第壹次世界大戰,是1914—1918年帝國主義國家兩大集團——同盟國與協約國之間為瓜分世界、爭奪殖民地和霸權而進行的首次世界規模的戰爭。戰爭先在8個歐洲國家(德國、奧匈帝國及其敵對國英國、法國、俄國、比利時、塞爾維亞和黑山)之間開始,後來逐漸有38個國家15億人卷入戰爭。戰場遍及歐、亞、非三洲和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等海域。 10.二戰
1939—1945年,德國、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國家發動了壹場人類歷史上空前規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戰爭,軍民死亡5120余萬人,最後以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的徹底失敗而告結束。 11.約翰遜總統
林登·貝恩斯·約翰遜(1908.8.27—1973.1.22)是美國第42屆第36任總統,生於得克薩斯州,是父親塞繆爾和母親莉伯卡的五個孩子中的長子。父親是州議員。約翰遜在西南師範畢業後從事過多種職業。1948年當選參議員,1951年成為民主黨議員領袖。1960年被提名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競選獲勝。1963年11月12曰,肯尼迪遇刺身亡,約翰遜繼任總統。繼任後,他提出有關人權、減稅、反窮困和資源保護的立法,得以批準。1964年競選連任成功。他提出了建立“偉大社會”的口號,並出臺了壹些實際措施,也取得了某些成效。但他因襲前屆政府的政策,並且擴大了印支戰爭。1965年,還派兵對多米尼加***和國進行了幹預。特別是擴大印支戰爭,受到美國人民的強烈反對。約翰遜為了擺脫困境,不得不與印支方面進行談判,以便結束戰爭。
任期屆滿之後,約翰遜不再競選總統。退休後,他在得克薩斯的壹個牧場住了下來。在他去世的第二天,越南停戰協定在巴黎簽字。 12.華盛頓反戰集會
32萬美國群眾在華盛頓舉行反對越戰的大示威 13.阿波羅登月
1969年7月20日晚10點56分(美國東部時間),阿姆斯特朗步入歷史。他先是乘小鷹號月球著陸器登上月球表面,避開月球冰礫,在寧靜的沙海平穩著陸,他從艙梯的最低壹級伸出穿了靴子的左腳,在月球上踩下了人類的第壹個腳印。那是壹個大約八分之壹寸深的鞋印,它將在月球上保持五十萬年之久。接著阿姆斯特朗說出了那個註定永傳不朽的句子,“這是個人的壹小步,是人類的壹大步。” 14.乒乓外交
60年代後期起,長期處於敵對狀態的中美兩國開始為改善和緩和關系而進行試探和秘密接觸。經毛澤東主席批準,1971年4月6日,正在日本名古屋參加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的中國乒乓球隊,向美國乒乓球隊發出訪華邀請。
1971年4月10日,美國乒乓球代表團和壹小批美國新聞記者,成為自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第壹批獲準進入新中國境內的美國人。4月14日,中國總理周恩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了美國乒乓球隊的成員,並對他們說:“妳們在中美兩國人民的關系上打開了壹個新篇章。我相信,我們友誼的這壹新開端必將受到我們兩國多數人民的支持。” 15.約翰列農
“搖滾之父”約翰-列儂。“披頭士”樂隊是六、七十年代的標誌。他們象征了狂熱、先鋒、敏感,也代表了吸毒、縱欲。但無可爭辯的是:他們影響了整整壹代人的思想。
1980年12月8日,約翰-列儂走出位於曼哈頓的公寓,照例有很多歌迷在等他。壹個青年拿出列儂最新的專輯請他簽名。列儂滿足了青年的願望。他怎麽也沒有想到片刻之後,他會死在青年的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