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網絡、通信和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利用互聯網從事商務活動已經成為現實。目前,經濟全球化和網絡化已經成為壹種趨勢,世界各國都在密切關註這種商業發展的大趨勢,因此電子商務的產生和發展應運而生。在發達國家,電子商務發展非常迅速,全球電子貿易額主要集中在歐洲、美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許多專家學者認為,電子商務將在21世紀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電子商務以其相對低廉的成本、簡化的貿易流程、超越時空限制的運作模式和預期的巨額利潤吸引著世界各地的眾多廠商。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已有數十萬家公司、1500多家銀行涉足該領域。從1998,全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153億美元,從1999到265億美元,從2000年到433億美元,年均增長70%左右。
壹,電子商務的概念和特征
1.電子商務的定義
至今沒有引起廣泛關註的電子商務的統壹定義;專家們有不同的看法。因此,人們對電子商務的理解可謂五花八門。
第壹,有人認為電子商務是指從售前服務到售後服務的各個環節實現電子化、自動化;
其次,有人認為電子商務是壹種現代商務技術,可以降低成本,同時滿足組織、貿易商和用戶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加快服務速度的需求。它還意味著使用計算機網絡來搜索和獲取信息,以支持個人和公司的決策過程。
第三,有人認為電子商務是通過電子手段完成整個商業和貿易活動的過程。從最初的電話、電報到電子郵件,甚至20多年前開始的EDI(ElectronicData Interchange)也可以說是電子商務的壹種形式。今天的發展應該包括從網絡的實現。壹個比較完整的電子商務概念,包括原材料的詢價購買、產品的展示、訂購和銷售,以及貨物的進出口、儲運、電子支付等壹系列貿易活動。
從以上觀點可以看出電子商務的基本概念,簡單來說就是實現整個商務活動的電子化。具體來說,電子商務是通過應用網絡技術快速有效地進行各種商務活動的最新方法。這不僅指基於互聯網的交易,還指所有利用互聯網、內聯網和局域網解決問題、降低成本、增加價值和創造新的商業機會的商業活動,包括銷售、市場運作和信息管理。
綜上所述,結合國內外電子商務的發展狀況,我們可以大致給出壹個定義:電子商務是基於計算機網絡的開放、互動的交易活動,包括詢價、訂購、支付、交付四個環節,涉及商品提供者、購物服務提供者、消費者等角色。就目前的發展水平而言,只要在線上完成壹個或多個環節,就可以視為電子商務的雛形。
2.電子商務的特點
電子商務的運營模式與傳統商業完全不同,如圖1所示。因此,它具有以下特點:
從制造商的角度來看,它有以下特點;
(1)開發成本低
通過Intranet技術和EDI技術,企業內部各部門可以更好地溝通,協同工作,降低開發成本。
圖1壹般電子商務運營模式
(2)運營成本低通過將有形環境轉化為虛擬環境,簡化了運營流程,提高了運營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
(3)營業收入增加
通過互聯網技術發布廠商網頁,可以改善企業形象,為客戶提供最新的商品信息,開拓潛在市場和銷售渠道,增加業務收入。
(4)客戶滿意度提高。
通過互聯網強大的信息交換功能,可以為客戶創造新的服務,創造新的價值,同時可以獲得更多的客戶個人信息,有利於提高客戶滿意度。
從消費者或顧客的角度來看,它具有以下特征:
(1)豐富的購物選擇
基於互聯網的電子商務為消費者提供了壹種全新的市場機制。在這個虛擬市場中,消費者可以獲得比以前多得多的信息,購物時有更多的選擇。
(2)價格低廉
由於采用了基於互聯網技術的電子商務運營模式,其開發成本和運營成本較低,使得以更低的價格銷售成為可能。對於消費者來說,這意味著購物價格相對較低。
(3)方便快捷
通過電子支付的方式購物簡化了壹些中間環節,消費者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購買商品。
此外,企業可以方便地從互聯網上獲取業務信息,通過采用EDI技術,可以大大加快企業之間業務單據的傳遞速度,減少因單據錯漏造成的業務損失,降低單據處理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傳統中間商的職能將發生變化,如提供安全驗證、電子現金服務、為客戶收集和分析市場信息等。
二,電子商務發展中的壹些問題
相關資料顯示,電子商務的概念是在1993年引入中國的。後來,政府部門、研究機構和許多企業都加入了對電子商務的探索和研究。目前,呼籲發展電子商務的報道和學術論文在各大廣播電視臺和報刊雜誌上隨處可見。盡管如此,中國的電子商務發展仍處於嘗試和初級階段,比美國晚幾年,仍有很長的路要走。美國的電子商務在t998年聖誕節開始騰飛。當年網上商品銷售總額為6543.8美元+049億,占零售總額的0.5%。從65438到0999,網上商品銷售總額達360億美元,占零售總額的2%。然而,在中國,1998的網上商品銷售總額,只占零售總額的萬分之五不到。中國的電子商務在體制、組織、法律、模式、技術、管理等方面都沒有成型。為了起飛,我們必須認真分析現階段電子商務發展中存在的壹些問題。個人認為,電子商務在發展過程中會遇到以下問題。
1.基礎設施薄弱
電子商務的發展可以說在壹定程度上依賴於信息基礎設施的規模。電子商務是基於信息網絡交流的商務活動,因此需要建設必要的信息基礎設施。經過幾年的艱苦探索和積極努力,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全國九大骨幹互聯網網絡擴容提速。除計算機網絡外,全國電話網和電視網也發展迅速,基本實現了多網互聯。目前,我國通信網絡已形成“五網格局”,包括電話網、數據網、移動網、圖像網和多媒體網。多媒體網絡可以支持所有形式的信息載體(聲音、圖像、圖片和文本),加上光纖、微波和衛星通信,為電子商務的進壹步發展提供了物質手段。
然而,目前世界各國信息基礎設施發展極不平衡。發達國家的基礎設施已經達到比較完善的水平,而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才剛剛起步。我國信息化建設起步晚,網絡基礎薄弱。網速慢,互聯網出口帶寬不足,網速過慢,嚴重制約了我國信息化建設的進程。隨著中國網民的快速增加,但傳輸速度卻沒有跟上,撥號上網的速度是不可想象的,網購變成了漫長的等待,瞬間抹殺了電子商務的快速特性。另壹方面,互聯網用戶相對較少,網絡利用率低,導致網絡資源大量閑置浪費。投資效益低嚴重制約了網絡的進壹步發展。中國的網絡傳輸速度不僅太慢,而且太貴,上網費太高,抵消了電子賣場給的優惠。首先是企業和個人難以承受。由於價格過高,交易冷清,多家網絡服務商因虧損退出。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近年來的調查報告,網速慢和網費高壹直是網民對互聯網不滿意的兩大首要原因。CNNIC 2006 54 38+0發布的數據顯示,用戶認為當前互聯網最不滿意的方面是速度太慢(46.41%)和費用太貴(20.83%)。由於設施落後,網絡傳輸的可靠性也大大降低,包括軟件、線路、系統的不可靠性。電子商務和電子金融也很差。目前,全國金融網絡尚未形成,金融業本身的電子化尚未實現,電子商務滯後於電子金融,制約了電子商務的生存和發展空間。目前已經開展的電子商務業務,都是采用國外和國內相結合的方式——信用卡。借記卡、儲蓄卡、郵局支付、貨到付款混合使用,有的甚至采用線上查詢,線下交易。
筆者認為,網絡基礎設施和容量薄弱、人均計算機擁有量低、從國外直接引進電子商務所需的關鍵信息產品和最前沿的網絡技術受到嚴重限制,是制約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
2.網絡安全並不能完全消除人們的疑慮。
互聯網是壹個開放的網絡,人們最關心的是它的安全性。雖然有很多技術防範措施,但目前在黑客頻繁訪問企業網站並進行破壞的情況下,人們在網上發送自己的銀行賬戶和密碼時,難免會有所擔心。
由於網絡的虛擬性,交易雙方並不見面,其交易完全通過網絡進行,因此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受到特別重視。目前,信息的真實性、客戶身份的合法性、支付信息的完整性和支付信息的不可否認性;整個網上交易的合法性沒有規律可循,尤其是安全認證和網上支付的安全性無法完全消除人們的疑慮,這將嚴重制約電子商務的正常發展據調查,目前國內的贓物最關心的是網上交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CNNIC公布的截至2000年6月65438+2月31的數據是31。20%的用戶認為目前網上交易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安全性無法保證。所以,解決網購和交易;結算中的安全問題是建立電子商務主體間信任的關鍵。只有具備足夠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屯子業務系統,才能贏得客戶的信任和歡迎。
作為壹個安全的電子商務系統,首先要有壹個安全可靠的通信網絡,保證交易信息的安全快速傳遞;二是保證數據庫服務器的絕對安全,防止黑客闖入網絡竊取信息。對於中國來說,網絡產品幾乎都是“舶來品”,隱藏著不安全的隱患。此外,隨著技術和人為因素的影響,不安全因素更加突出。所以網絡交易需要權威的第三方作為信用認證機構進行確認。這就是電子商務的安全證書認證中心(CA中心),是保證網絡安全、保密、可靠的重要措施。CA中心的作用是保證網上交易合同的有效性,防止系統故障、計算機病毒和黑客攻擊,保證交易雙方的交易內容、賬號和密碼不被他人識別和竊取,保證交易合同的完整性,防止單方生成和修改交易信息。這個第三方可以是政府部門、行業部門,也可以是交易雙方信任的其他機構。由於CA是電子交易中資格認證的權威,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許多單位都在爭奪CA的角色。中國的安全認證體系剛剛起步。目前國內認證比較混亂,參與者太多,技術標準不統壹,給以後的交叉認證帶來不便。因為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競爭可能會失序。因此,政府應加強管理,協調不同系統的兼容性,使中國中心盡快步入正軌,增強用戶對電子商務交易的信心。
3.信用問題會嚴重影響電子商務的發展。
由於基於互聯網的電子商務,買賣雙方無法見面,因此信用問題尤為重要。社會保障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兩大支柱。目前,我國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都沒有普遍建立起完善的信用體系,現金交易仍占主導地位。買家擔心付款後能否收到貨或滿意的貨,賣家擔心交貨後能否按時足額收到貨款。根據CNNIC 2006 54 38+0發布的調查結果,用戶下單並付款後仍未收到商品的情況占15.68%;用戶普遍采用的支付方式有:貨到付款(現金結算):42.02%,郵局匯款:23.66%,網上支付:13.14%,信用卡(或儲蓄卡):12.73%;對於高價值的“超過1000元的產品”,用戶希望采用的支付方式是貨到付款(現金結算):55。45%,郵政匯款:5.14%,網上支付:8.03%,信用卡(或儲蓄卡):17.31%;32.03%的用戶認為目前網上交易最大的問題是產品質量、售後服務、廠家信用得不到保障,在該項目中排名第壹。由此可見,信用問題對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有多麽重要。
4.支付手段是電子商務交易最終實現的關鍵。
電子商務的核心內容是信息的相互溝通和交流。交易雙方通過互聯網進行溝通、協商、確認,最終交易才能發生。利用電子商務最終實現交易的關鍵環節是支付環節。這時候就需要雙方通過電子商務來完成交易,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介入是必要的。銀行的作用主要是支持和服務,屬於商業行為。網上支付是電子商務和金融服務發展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網上支付的目的是降低銀行的成本,加快處理速度,方便客戶和擴大業務等。它將改變辦理方式,使消費者無需前往銀行傳統業務櫃臺,即可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通過互聯網獲得銀行支持服務。但是,銀行網上支付在中國還是“小兒科”。據介紹,中國商業銀行通過互聯網提供網上支付的時間不長,業務量也較小。1998年4月,招商銀行推出網上支付服務,主要提供企業對企業的資金結算。同年5月,招商銀行與首都電子商城等商家合作,向個人開通企業網上支付服務,同期中國銀行也開通了此項服務;到1999年8月,中國建設銀行也向社會推出了網上銀行支付系統,其他商業銀行也在開發該系統,但真正的網上支付服務尚未推出。
目前電子商務中已經使用了多種支付方式,包括信用卡、儲蓄卡、郵局匯款和貨到付款,但貨到付款在很多方式中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國內首次網購測試指出,85%的網店和90%以上的網民選擇貨到付款,只有不到6%的網民選擇網上支付。為什麽更花錢的貨到付款受到青睞,而電子商務支付中最具代表性的信用卡在線支付卻被忽視了?這與西方發達國家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這種情況的形成,主要是我國信用體系不完善造成的。解決信用問題勢在必行。電子貨幣意味著顧客無論在哪裏都可以通過銀行信用卡支付貨款。顧名思義,信用卡持卡人必須守信用,但我國尚未建立信用機制。由於惡意透支的人太多,銀行不得不嚴加防範,制約了計算機網絡的實時結算,難以達到通過互聯網支付的目的。此外,大多數中國人相信他們在購物時看到的東西。如果他們花錢買了網上的照片,買的東西不是這樣的或者沒有消息怎麽辦?對於花費數千萬元的BtoB電商來說,最怕遇到身份不明、沒有信用的交易夥伴設置的詐騙陷阱。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目前的信用評級遠非市場經濟和信用發達的商業社會。只有完善相關法律制度,才能盡快享受到電子商務帶來的好處。其次,網絡支付的安全性也是困擾網民的重要原因。中國人信任並習慣於“貨到付款”的交易模式,並不完全適應網購的生活方式。壹些有遠見的電商已經開始解決這個問題。此外,辦理網上支付卡需要很多麻煩,比如填表、下載指定軟件、進行相應操作等。如果不是網民必需,恐怕沒有多少人有這樣的耐心。除了辦卡手續復雜,效率低,網上結算速度也慢,網上轉賬少則幾天,多則十幾天。後向付款方式是消費者付款後壹個月才能拿到購買的商品,這樣人們才能參與電子。
網上購物既不方便也不便宜。
方便、快捷、便宜,應該是電子商務的特點和優勢,也是贏得客戶最有效的武器。但目前人們感覺網購既不方便也不便宜。這裏以網上購書為例。想在北京圖書大廈網上書店買書,首先要成為首都電子商城的會員。在會員申請登記表中,除了壹般的個人信息外,還需要填寫自己的信用卡號;此外,會員必須親自到圖書大廈簽署壹份類似委托書的文件,才能正式加入俱樂部。如此復雜繁瑣的手續,往往讓人望而卻步。除了手續復雜,支付手段的落後也導致電子商務推廣困難。現在大部分網店還是采用郵局收到匯款後發貨的古老方式。這和過去的郵購沒有本質區別,只適合賣家的喜好。
按照網購的慣例,網上賣的商品應該比正常渠道賣的要便宜,因為它減少了普通零售行業租賃店面的成本和銷售人員的工資支出。如果商家不盈利,顧客為什麽要帶著那麽多東西去網購?然而,除了軟件和書籍的壹些折扣外,中國的在線商店保持零售價格。有數據顯示,在美國,網店以固定的折扣率吸引顧客;例如,著名的網上書店Arnazon.com的折扣率通常是40%。中國要推廣電子商務,除非物美價廉,否則推廣起來很難。
6.分銷體系和售後服務不完善
在以實物為內容的電子商務活動中,除了信息流和資金流的處理外,最終的交易必須依賴於物流系統。中國幅員遼闊,經濟發展不平衡,決定了商品配送的巨大難度。到現在很多城市都沒有專業的配送企業,網購快捷方便。而現在的配送流程大多是冗余的,導致配送不及時,不容易退貨。誠然,要求每壹個電商企業都建立自己的配送機構是極其不現實和不必要的,但如果與現有的社會體系保持順暢的線上聯系,應該成為電商企業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建立壹個全國性的分銷系統將是困難的,所需的大量資本構成了進入的障礙。雖然很多快遞公司都聲稱解決了這個問題,但實際上差得遠。新興快遞公司大多只是區域性的,規模小,雇傭農民工降低成本。對於現在貨到付款占很大比例,消費者認可度低,也給快遞公司的管理帶來困難。郵政系統有覆蓋全國的網絡,這是它的優勢。然而,郵政網絡主要是通過普通郵件傳遞建立的,而不是專門的物流服務。所以不轉型很難提高其運營效率。目前EMS的資費過高,時限無法完全保證,也閑置了其在電商體系中更大的作用。物流是壹個多功能系統,具有運輸、儲存、配送、包裝、裝卸、配送加工和信息處理七大功能。而分銷只是其中壹個環節。真正高效的電子商務活動需要更完善的物流系統來體現其高效率、低成本的特點。
在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顯示屏上顯示的商品實際上與實際商品是不同的。由於購買前缺乏與商品的實際接觸,顧客可能會對購買的商品不滿意。如果沒有無條件退貨制度,很難建立顧客對網店的信任。如果網店缺乏對技術支持的安排,不能解決產品安裝和使用中的技術問題,很難想象顧客會放心購買。
7.觀念問題和電子商務人才缺乏
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強大的軟硬件環境和深厚的社會環境作為支撐。但目前我國人們對電子商務的意識還很薄弱,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對電子商務還不完全清楚;商家的低信譽引起了人們對使用電子商務的擔憂。電子商務的發展不僅意味著機遇和挑戰,更重要的是觀念的徹底革新。既要克服對網絡經濟和電子商務的恐懼,又要克服搞不搞電子商務無所謂的消極或抵觸情緒,同時要防止對電子商務沒有深入了解的傾向。
培養電子商務人才可以從兩個方面考慮。首先,中國是壹個發展中國家。大多數人的文化素質不高,現代通信和網絡技術日新月異,大多數人很難跟上知識和技術發展的步伐。只有在各個層面普及網上技能和電子商務知識,才能在中國大規模推廣電子商務的應用。因此,必須盡快宣傳普及電子商務的相關知識,提升商業信譽,加強相關人才的培養。其次,電子商務對於任何壹個國家來說都是壹個新生事物,理論上是壹個邊緣學科。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復合型人才,不僅要懂計算機技術,還要掌握金融和商業方面的知識。目前,這類人才在中國相當缺乏。目前已有十幾所高校開設了電子商務本科專業(專業代碼列在目錄外)並開始招生,但學科建設和教學研究仍相對落後。
8.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阻礙了電子商務的健康發展。
電子商務是壹個全新的領域,是虛擬社區中的商務活動。它不同於傳統的商業活動,必然與傳統的法律制度和社會規則相沖突。中國現在正處於社會轉型期,法制不健全,假冒偽劣商品經常幹擾市場秩序,服務水平比較低,消費者權益往往得不到充分保護。以上種種因素都會阻礙電子商務的廣泛發展。特別是解決電子支付安全、隱私保護、電子簽名、商業合同認證、糾紛調解、網絡打假等問題,還缺乏相應的遊戲規則和制度參考坐標。法律體系的不完善也阻礙了電子商務的發展。
第三,結論
前文詳細分析了我國發展電子商務過程中存在的幾個問題,但並不意味著我國發展電子商務前景黯淡。作者的意圖只是說明,隨著計算機的廣泛使用、互聯網使用水平的提高和電信基礎設施的發展,電子商務將越來越現實,同時要註意研究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存在或出現的問題,以跟上世界科技和經濟發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