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提拔漢中王,任命馬超為右將軍,並賞賜傑夫。
彰武元年(221),馬超升任驃騎,率涼州牧,入谷峰鄉。趙越
:“我以德勝至尊,諂媚祠堂。曹操父子,天下載其罪,我用之慘而痛。海中怨念,正反皆有,與狄、羌同時領役,渴望正義。以北土之信,強而明之,授之以約,以戰虎,以董萬裏為師,以謀民心。其明,懷保遠,慎賞罰,學漢,以天下”(《三國誌·舒舒·馬超傳》)。
彰武二年(222),馬超卒,時年四十七歲。臨終前,馬超上書劉備:“大臣二百余人,孟德做了壹點懲戒。只有追隨弟弟的腳步,我才能深深地信任陛下,我無話可說”(《三國誌·舒舒馬超傳》)。劉備追馬超為,其子馬為。馬岱職後到平北將軍,他升任陳倉侯。
馬良(公元187-222),字季昌。襄樊翼城人,蜀漢名臣。兄弟五人,都是有名的。馬良眉毛有白毛,家鄉人說“馬有五常,白眉毛最好。”李灌從事,左將軍以摑,而奉中學。他和諸葛亮關系很好,這可以從兩件事看出來:
1.諸葛亮和劉備壹起去了蜀國。馬良上書諸葛亮,說羅城(今四川廣漢縣)已被攻陷,我弟要立功,乘勝前進。在此基礎上,人們推測他與諸葛亮是兄弟或有血緣關系。諸葛亮年紀大,所以稱梁為兄。
2.馬良奉命去吳棟。他讓諸葛亮給孫權寫壹封推薦信,諸葛亮讓他自己起草並簽字。最後兩句是希望孫權“靜下心來,忍耐壹下,以慰壹生”。孫權看了信以後,對他很尊重。
《三國誌》、《舒舒》和《諸葛亮傳》中記載的這兩個故事,已經可以說明馬良在蜀中的作用和地位。其實,有壹件事更能說明諸葛亮對馬良的感情。那就是以後“哭著砍頭馬謖”的故事。諸葛壹生謹小慎微,在用人問題上寧廢勿縱。比如,他對魏延相當苛刻和謹慎,但在馬謖問題上卻犯了重大錯誤,這大概是由於他與哥哥馬良(此時已去世六年)感情深厚。
彰武元年(公元221),劉備悍然發動“夷陵之戰”,攻打吳棟。由於熟悉荊州西南四郡的風土人情,劉備派他到武陵幫助蜀攻吳,很受劉備器重。後來,在夷陵之戰中,劉備戰敗,馬良陣亡,時年3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