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字面意思:等到真正用到知識的時候才後悔自己會的知識太少了。最後啟示我們平時應當勤學好問,等到真正用到知識的時候,才不會手忙腳亂地去翻書。
註釋:
①書:知識。
② 到:等到。
③ 用:需要,有所用。
④ 時:時候。
⑤ 方:才。
⑥ 恨:悔恨,後悔。
⑦少:只懂那壹點點。
出自——《警世賢文》之勤奮篇。
查看全部13個回答
客廳電視背景墻紙京東,精品惠聚
客廳電視背景墻紙京東家居家裝,時尚趣味,告別單壹色調和想象匱乏,別樣品味,享受溫馨愜意!
北京京東世紀信息技..廣告?
挽留壹段感情_情感挽回
妳知道情商高的人如何相處嗎?-這麽做會讓TA對妳死心塌地 情感老師教妳留住愛人的心,希,請進入測試情感
河南省石墨之家科技..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意思是什麽?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意思為是到實際使用時才懊恨書讀得太少,沒有親身經歷過不知事情的根難。 這句話啟示我們平時應當勤學好問,等到真正用到知識的時候,才不會手忙腳亂地去翻書。且要理論聯系實踐,將想法付諸於行動再能做到事到臨頭不慌不亂。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這是壹副勸勉聯,對聯雖淺顯易懂,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如果說上聯是勸勉人們要“貴學”,那麽下聯“事非經過不知難”,就是強調“行”的重要性,光“學”不“行”終是無益。
擴展資料:
131 瀏覽67022019-05-22
書到用時方恨少 事非經過不知難是什麽意思
該句的意思是:知識總是在應用時才讓感到太不夠了,許多事情如果不親身經歷就不知道它有多難。啟示我們平時應當勤學好問,等到真正用到輸的時候,才不會手忙腳亂的去翻書。 該句出處:《警世賢文》之勤奮篇。
1 瀏覽542016-01-14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前句形容知識不夠用,後句形容經歷過苦難以後覺得什麽都不是問題了。 知識總是在運用時才讓人感到太不夠了,許多事情如果不親身經歷過就不知道它有多難。 出處: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是南宋詞人陸遊寫的壹副勸勉聯,全文就這兩句。" 含義:這是壹副勸勉聯,對聯雖淺顯易懂,卻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如果說上聯是勸勉人們要“貴學”,那麽下聯“事非經過不知難”,就是強調“行”的重要性,光“學”不“行”終是無益。 賞析:本聯在藝術上的特色是用詞平淡,不事雕琢,雅俗***賞,語言自然卻韻味無窮,深得孟浩然《春曉》的藝術真諦.本聯對仗也工整自然,意義相對,尤其深刻、貼切,故千百年來成為勸勉聯中的精品,主要還是再講有些知識,需要用的時候用不上,因為當初沒學好,有壹些事情妳沒有經歷過是不會知道有多麽難處理。
29 瀏覽4792019-08-05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這句話是什麽意思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這句話的意思是:所學知識只有到用上的時候才恨自己懂得太少了,事情如果不是親身去經歷就不知道有多難。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這句話出自《警世賢文》之勤奮篇。是壹幅勸勉聯。 《警世聖文》原名應叫《增廣賢文》,增廣賢文為中國古代兒童啟蒙書目。 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 書名最早見之於明代萬歷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於萬歷年間。 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作者壹直未見任何書載,只知道清代同治年間儒生周希陶曾進行過重訂,所以它很可能是民間創作的結晶。
543 瀏覽99062018-08-04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的意思是什麽啊?
學以致用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 ——陸遊 譯:知識總是在運用時才讓人感到太不夠了,許多事情如果不親身經歷過就不知道它有多難。
353 瀏覽64172016-04-15
3評論
熱心網友2
厲害厲害厲害厲害厲害厲害厲害
熱心網友1
謝謝妳,妳真棒!問:事非經過不知難的難讀音是什麽?謝謝了美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