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廣武山遐想

廣武山遐想

隨朝民遊學團廣武山遊學記

文? 大千

廣武山,又名敖山。在滎陽縣北,黃河南岸。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廣武山不高,也沒有神仙。在壹般人心目中,它的知名度太低。三山五嶽根本夠不上,風景秀麗跟它不沾邊。它只是壹長溜黃土山,不知何年何月,就屹立在這裏。黃河從青藏高原,經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壹路劈山穿嶺,咆哮奔騰而來。從靈寶境內進入河南境內後,過孟津,遂擺脫兩岸高山的束縛,河道漸寬。至滎陽桃花峪時,已是無邊無沿,黃河恣意向北漫散,形成了北面平坦廣闊的懷川平原。河道至此竟寬達十多公裏。但是,向南,黃河卻無法逾越,因為廣武山矗立在它的南岸,使它望南興嘆。

其實,廣武山的今天的地貌形成也是和黃河有關的。由於地球自轉產生的離心力,地球上的大河壹般對北岸沖刷的較南岸厲害得多,所以北岸多為平原,而南岸多為山地。所以與其說廣武山阻擋了黃河向南岸的侵蝕,不如說黃河在物理作用下對於廣武山較為“溫柔”,沒有把它沖刷成平原,客觀成就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廣武山的存在?(廣武山的具體成因筆者沒有查閱資料,是根據張朝民老師和肖飛老師的介紹有感而發)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黃河為水,廣武山為土,五行之間,相生相克,周而復始,而世界則永遠處於運動變化之中。

站在細膩的黃河白沙灘上,眼前是大河奔流,回望河南岸,此刻的廣武山,看起來覺得分外高大巍峨,如壹排武士,又仿佛銅墻鐵壁壹般聳立在岸邊,顯得那樣的威嚴。遙望廣武山頂,矗立著壹座高大的建築,那便是黃河中下遊分界紀念碑。

我們壹行乘車來到了廣武山上的黃河分界碑景區,又分別乘坐兩輛景區內部的電瓶車來到了黃河分界碑。站在碑下,仰望碑頂,據張老師介紹,碑高21米,象征著21世紀。紀念碑的形狀,張老師說設計師把它設計成船帆的形狀,碑座像船,象征中壹條大船,風帆高懸,航行在大河之中。兒子卻在壹邊小聲嘟囔著,紀念碑看起來更像弓箭的箭柄......

當站在碑頂平臺上,壯闊山河盡收眼底。往北面望,是鄭雲高速桃花峪黃河大橋。大橋為斜拉式公路橋,橋長7000多米,像壹條巨龍蜿蜒橫跨黃河,將南岸的滎陽與北岸的武陟縣連結起來。自古黃河天塹,今日壹橋飛跨南北,天塹變通途。再向東極目遠眺,黃河的下遊上架著三座鐵橋,自西向東依次是黃河老橋,早已只剩下了橋基座;京廣鐵路公路橋,也已經不用;最東邊是鄭焦高鐵大橋,粉紅色的鋼架橋身非常醒目。這正是我們在五壹假期間在張老師帶領下遊學過的鄭州黃河鐵路橋群落。

黃河安則天下興。1952年毛主席第壹次出京視察黃河,曾坐在嶽山上(廣武山向東在惠濟區境內的部分稱為嶽山)遠眺黃河,並做出重要指示:壹定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今天5464公裏長的黃河上有四十多座大壩,兩岸的人民不再遭受黃河洪水的肆虐。河上有壹百多座大橋連接南北,大大便利了兩岸的交通和經濟發展。從2019年起,中央正式提出了黃河生態國家戰略,河南境內沿河兩岸將修建長達幾百公裏的休閑地帶,綠化景觀連成壹片,濕地公園將成為鳥禽的樂園。古老的黃河,正展現著新顏,兩岸的人民,在母親河的哺育下,生生不息,傳統的文明將迎來偉大的復興。

在張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的車隊駛下廣武山,沿著河堤公路壹路向西。這是條沒有鋪柏油的石子路,車子開過去便是壹騎絕塵......車隊在壹條岔口向南壹拐,往前開了不久,地勢逐漸向上,道路狹窄,壹邊是陡立的土崖,壹邊是郁郁蔥蔥的樹林,我們停了下來。張老師介紹,這裏就是鴻溝的遺址了。

鴻溝實際上是夾在兩山之間的川道。春秋時期,三家分晉。其中魏國自晉南而興,逐漸向河南開疆拓土。魏惠王時,為利於交通,灌溉土地,於公元前361年發掘鴻溝,引黃河水入都城大梁,這是開封歷史上的第壹次繁盛時期。而隋煬帝時期所開鑿的大運河通惠渠,就是利用了古鴻溝,將黃河水經鴻溝,引到通濟渠鄭州段即今天的索須河,然後繼續東流,經開封向東南,從潁上而進入淮河。所以鴻溝還起到了連接黃淮兩大水系的”模範帶頭“作用嘞。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壹天下。不久始皇暴斃,二世繼位。天下繼而大亂,群雄並起。後來以項羽劉邦實力最強,形成楚漢相爭的局面。約公元前204年起,漢霸二王以鴻溝為界,項羽在東築霸王城,劉邦在西築漢王城,雙方對峙兩年之久。漢王城和霸王城,就在這鴻溝兩邊的廣武山上。後來劉邦以侯生為說客,說動項羽同意以鴻溝為界,以東歸霸王,以西屬漢王,雙方各自撤退,息兵罷戈。楚河漢界指的便是鴻溝,後人由此發明了中國象棋,滎陽也被稱作中國象棋之鄉。

兵書雲兵不厭詐,奇正相生。項羽是守信君子,劉邦是厚黑學的鼻祖。麾下謀士,左有張良,右有陳平。良善陽謀,平擅陰謀。正是陳平獻計,劉邦撕破合約,率軍攻擊後撤的楚軍。雖經固陵之敗,但劉邦聽從張良計謀,封王韓信彭越。聯合後的漢軍依仗雄厚的優勢兵力在垓下包圍了楚軍,用四面楚歌瓦解掉楚軍的鬥誌,最終項羽被逼自刎於烏江岸邊。

張老師講到,當時漢王傳令,有取得霸王首級者,給予封侯。項王自刎後,漢軍爭相搶奪屍首。後項王屍首被分成五塊,漢王軍中有弘農人楊喜者,以霸王大腿獻於漢王,被封赤泉侯,弘農楊氏自此漸興。自漢以降,名人輩出,東漢時期出現了四世三公的盛況。魏晉時期,弘農楊氏雖受到打擊,但元氣尚在。乃至北周末年,弘農楊氏的後人大將楊堅由北周末帝的禪讓,面南背北稱帝,改國號為隋,從而結束了中國近兩百年的南北朝分裂,重新建立了大壹統王朝。楊喜本是無名小卒,奮力壹爭,博得了弘農楊氏近千年的繁衍興盛。歷史充滿了偶然,偶然中又蘊含著必然。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今天遊學的最後壹站,是位於廣武山頂的漢王城。在張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的車隊重又沿山路而上。山路時而蜿蜒時而狹窄,有時僅能容壹輛車通過,但幸甚對面沒有車輛會車;有時前面又恢復了平坦,沿途經過了幾個村莊,在行駛了約四十分鐘後,我們上了壹個陡坡,眼前豁然壹寬,是壹大塊平地,左邊是壹溜長長的土墻,這便是漢王城了。墻高約有十幾米,墻上生長著野酸棗,這種植物多刺,倒是城防的好幫手。可惜經過兩千年的滄桑,王城僅剩下這段城墻,且城門已無處可尋。張老師在這裏講述著楚漢對峙的故事。滎陽非形勝之地,自古以來卻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廣武山不高,卻位於我國第二階梯向第壹階梯過渡的山脈序列之中,是重要的地理節點之壹。從眼前的漢王城,張老師又回顧了我們前次遊學時訪問過的滎陽故城,位於今天的古滎鎮內。當時漢王被楚軍圍在城中。情急之下,大將紀信挺身而出,冒充漢王,率領2000婦女頂盔摜甲,假扮漢軍從東城門出城投降,引得楚軍紛紛轉到東門去觀看。漢王帶領隨從乘機從西門逃跑,紀信被項羽識破,慷慨就義。兩千多年來,紀信誑楚的故事不斷地被傳頌著,紀信成為英雄的化身,還被立為古滎澤縣城的城隍為萬世所敬仰。抗戰時期的1941年,蔣介石率領於右任,衛立煌,陳立夫,程潛等國民政府要員拜謁紀公廟,並勒石刻匾。於右任還作詩壹首:廣武山前野草春,將軍殉國此焚身。劉興項撲成陳跡,獨有忠臣廟貌新。

時天色已晚,夜幕蔥蘢,四下寂靜,遠處山下已是萬家燈火。遠離了現代化大都市的喧囂,我們仿佛置身於天上人間......突然撲棱壹聲,壹個黑影從眼前的灌木中飛出,直向遠處的樹林而去,原來是壹只山雞受了驚。

漢王城,霸王城及所在的桃花峪近年由政府和民間投資了幾十億元,正在大興土木,若幹年後壹座國家級的三皇山景區將呈現在遊客面前。光陰兩千年,滄海變桑田。到那時,如漢高祖在天有知,也會當驚世界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