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惰的意思是偷懶;不喜歡費體力或腦力;不勤快。
拼音lǎn?duò。
釋義偷懶;不喜歡費體力或腦力;不勤快。懶惰是壹種心理上的厭倦情緒。指散漫;形容人精神松懈,行動散漫,不振作。
出處晉·陶潛《責子》詩:阿野已二八,懶惰故無匹。
元·王曄《桃花女》楔子:此人勤謹老實,又不懶惰,又不偷盜。
清·孫枝蔚《憶兒行贈韓叔夜》:良朋盛會無幾日,相尋那許更懶媠。
唐·杜甫《示從孫濟》詩:阿翁嬾惰久,覺兒行步奔。
近義詞怠懈、疏懶、懶散、懶怠、散逸、怠惰、懈怠、怠慢、不勤、偷懶、懶拙、懶人、懶懶。
反義詞努力、勤勞、勤奮、用功、積極、勤謹、辛勤、好學、勤快、吃苦、發奮、勤勉、拼命。
懶惰造句
1、小彬很懶惰,連吃飯穿衣都得媽媽幫忙。
2、懶惰會讓我們在學習上壹無所獲。
3、長期不參加勞動,勢必養成懶惰的習慣。
4、千萬別助長她懶惰的習性。
5、懶惰的人常常會與機遇失之交臂。
6、勤勞勤勞,衣暖食飽;懶惰懶民,日子難過。
7、懶惰可以吞噬壹個人的心靈,它就像灰塵壹樣,再硬的鐵碰上也會生銹;懶惰是萬惡的源頭,它可以很輕易的毀掉壹個人,甚至壹個民族。
8、努力的人會把每個機會做到最好,懶惰的人會看著機會白白溜走,而我壹定選擇做壹個勤奮的人,讓生命充實,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