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古代老子是誰?

古代老子是誰?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壹字伯陽,或曰謚伯陽。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詳(胡適曾推測老子生於周靈王初年,當公元前570年),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國苦縣(古縣名,史學界普遍認為在今河南省鹿邑縣) 。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壹,與莊子並稱老莊。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並稱之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認為李姓始祖。

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經》(又稱《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著作之壹。20世紀80年代,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國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道德經》。

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其思想核心是樸素的辯證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張無為而治、不言之教。在權術上,老子講究物極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雙修的始祖,講究虛心實腹、不與人爭的修持。

擴展資料:

人物生平

出生苦縣

老子大約於公元前571年出生於周朝春秋時期陳國苦縣。據《史記·老子列傳》所說,老子即李耳,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裏人。?

效力周室

老子曾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官”(管理藏書的官員),有人認為老子就是老萊子,楚國人,跟孔子同時,曾著書十五篇宣傳道家之用。

在被推薦入周室效力之前,老子跟隨常樅(商容)學習知識。

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郭蘭芳在《論老子哲學思想》中寫道:老子姓李名聃,是楚國苦縣的厲鄉曲仁裏人,生於春秋末期,曾任周王朝的圖書館長、管圖書,是孔子的前輩,曾向他問禮。說他“陳國相人”或楚苦縣人均可,因為相與苦是壹個地方,即今天的河南鹿邑縣。

著書出關

後來老子看到周王朝越來越衰敗,就離開故土,準備出函谷關去四處雲遊。把守函谷關的長官尹喜很敬佩老子,聽說他來到函谷關,非常高興。可是當他知道老子要出關去雲遊,又覺得很可惜,就想設法留住老子。

於是,尹喜就對老子說:“先生想出關也可以,但是得留下壹部著作。”老子聽後,就在函谷關住了幾天。幾天後,他交給尹喜壹篇五千字左右的著作,然後就騎著大青牛走了。據說,這篇著作就是後來傳世的《道德經》。?

死後加封

老子長壽,大約卒於公元前471年,享年壹百零壹歲。

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宋真宗祥符六年(1013)加號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

後世紀念

太清宮位於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城東5公裏的太清宮鎮的東北隅,是老子的誕生地,也是祭祀老子的祠廟,1978年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被定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鹿邑太清宮被國家文物局列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鹿邑縣古稱“鳴鹿”“苦”“真源”“谷陽”“仙源”。史料記載,公元前571年,老子就誕生在這裏。所以,鹿邑縣既是李姓的發源地,又是老子的故裏。農歷二月十五是老子生日,後人為紀念老子,在鹿邑縣老君臺、太清宮興起廟會進行祭拜。2012年2月,鹿邑縣被中國文聯、中國民協正式命名為“中國老子文化之鄉”。

據《後漢書》記載,太清宮建於東漢延熹八年(165年),始名老子廟。當時漢桓帝兩次派大臣到鹿邑朝拜老子建老子祠,並立老子祠碑。

宋帝好道,宋真宗趙恒自稱道君皇帝,撥國庫銀重建太清宮,規模比唐時更大,並於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親率群臣朝拜太清宮,冊封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立大宋重修太清宮之碑、先天太後之贊碑、會真橋記等碑刻。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老子(道家學派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