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獻不死之藥於荊王者翻譯如下:
1、原文
有獻不死之藥於者,謁者操以入。中射之士問曰:可食乎?曰:可。因奪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殺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說王曰:臣問謁者,謁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無罪而罪在謁者也。且客獻不死之藥,臣食之,而王殺臣,是死藥也,是客欺王也。夫殺無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不如釋臣。王乃不殺。
2、譯文
有人給楚王獻長生不老的藥,負責傳達的官員拿著藥走入宮中。有個宮中衛士看見後問道:這東西可以吃嗎?答道:是可以吃的。衛士於是搶過來吃了下去。楚王為此甚為惱怒,要殺死這個衛士。這個衛士托人向楚王解釋說:我問傳達人,他告訴我說是可以吃的。
所以我才拿過藥來吃下去,這事我沒有罪,有罪的乃是傳遞人。況且客人所獻的是長生不死藥,我吃了藥大王就殺我,這豈不成了喪死藥,是客人欺騙大王。大王殺死壹個沒有罪的臣子,就證明有人在欺騙大王。不如把我放了吧。楚王就不殺他了。
評析
衛士與傳遞人對“可以吃”三個字有不同的理解,傳遞人理解為該藥的使用方式是食用,所以說是可以吃。而衛士的理解是可以允許我吃。對語句的理解看來誰都沒錯。另外長生不死的含義,到底是得病可以不死、砍頭可以不死,還是吃了要在任何條件下都可以不死。
這些都沒有限定,所以衛士就可以鉆語句多義的空子,故意搞了壹個語句上的惡作劇。這個故事無情地嘲弄了荊王的愚昧無知,贊揚了中射之士聰明機智,能言善辯,敢於破除迷信的勇敢精神。文章運用語言描寫,惟妙惟肖地刻畫了中射之士這個忠臣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