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的意思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的意思

《論語·子張》中的句子。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出自於《論語·子張》: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意思是工作之後還有余力的就應該去學習、進修,不斷提高自己;學習、研究之余要多參與具體的工作與實踐。

譯文:

子夏說:“做官的事情做好了還有余力,就更廣泛地去學習以求更好;學習學好了還有余力,就可以去做官以便給更好地推行仁道。”這句話告訴我們人的壹生是學習的壹生,不管妳在什麽時候,什麽地點,只要有機會學習,那就不要放過機會。

孔子說過,“學而時習之”,出仕是“時習之”的途徑之壹,也就是把所學的、所修的東西應用到從政的實踐之中,但是,修身學習是無止境的,從政可以更好地修身,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

其中的“仕”,清代文字學家段玉裁在《“說文解字註”》中指出:“訓仕為入官,此今義也。”他引《毛詩傳》為據,認為:“仕,事也。”這說明,在孔子的時代“仕”只能作“做事”或“實踐”講解。

南宋教育家朱熹在《四書集註》中寫道:“優,有余力也。士與學,理同而事異,故當其事者,必先有以盡其事,而後可及其余。然仕而學則所以資其仕者益深,學而仕則所以驗其學者益廣。”

用現代的語言來表達,當時子夏說的“學”與“仕”的關系,是學習與實踐的關系(而不是學習與做官的關系):工作之余繼續學習可以增長才幹(資其仕),學習之余參加社會實踐可以檢驗學到的東西(驗其學)。

“學”與“仕”的關系,也就是學習與實踐的關系,這實際上與馬克思主義辯證法中“實踐-認識(學習)-再實踐-再認識(學習)”的觀點是完全壹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