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曹操的用人之道:唯才是舉,不計前嫌
不問出身曹操對賢才十分渴望,強調選拔人才以才能為主,認為非德才兼備的人也可以有重大貢獻,奉行唯才是舉的用人策略。曹操重視賢能,卻不在乎人才的人品,不把節操品德作為用人的重要標準,最有代表性的便是魏種事件。
2、劉備的用人之道:知人善任,註重情義
以情留人知人善任,首先是知人,其次才是善任。了解下屬的長處與不足,將他們放在恰當的職位上,使其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能力。
3、孫權的用人之道:虛心納諫,厚相結納
充分信任孫權並不是白手起家、征討天下,而是承續了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打下的基業。在當時,孫權是典型的“富二代”與“官二代”的結合體,早已成為人生贏家,可他不甘於生活在父兄的光芒之下,而是選擇自立自強。
孫權用人之道的特點
孫權在創業時期之所以能夠做到虛心納諫、厚相結納、充分信任,歸根到底,是由於他父兄相繼去世,他被推上“建帝王大業”的政治舞臺,三國生死搏鬥,內憂外患,不容許他行差踏錯、棋落半子,經濟、政治、軍事種種復雜環境和錯綜復雜的矛盾,迫使他從戰略高度和建業的需要考慮用人問題。
其後,他統治東吳長達五十三年之久,對內部各種勢力的情況了如指掌,所以能恰當地加以駕馭,使其為己所用。
張昭忠言直諫,熟悉內政,孫權待之為師;顧雍為人公正,黜小利小功以圖其遠大,孫權委以相位;周瑜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折節容下,謙讓服人,有國士之量,孫權待之如手足;呂範忠於職守,不從私求,孫權因其忠正,厚見信任;諸葛瑾、步騭以德度規檢,見器當世,孫權與之以神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