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葉斑病 又稱蛙眼病,主要危害葉片、葉柄、果梗、嫩莖和種子。在葉片上形成暗紫色小斑點,擴大後形成圓形或橢圓形斑,使整個病斑呈蛇眼狀。
防治對策:經常檢查,發現葉斑病後,立即摘除病葉、老葉,帶出棚外燒毀,防止在大棚內擴散而重復染病。發病初期噴施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10天噴1次,或者每畝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200克對水75公斤噴霧,每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2.芽枯病 又稱立枯病,病株幼芽呈青枯狀,葉和萼片形成褐色斑點,逐漸枯萎,葉柄和果柄基部變成黑褐色,葉子失去生機,萎蔫下垂。急性發病時,草莓植株會猝倒,不加防治會很快蔓延,造成很大損失。
防治對策:壹是盡量避免在發生立枯病的地方進行育苗移栽草莓。如果萬壹要栽必須采用太陽能土壤消毒法,徹底殺滅真菌病源。二是栽植時註意適當稀植,合理灌水,降低棚內濕度。三是註意棚內適時通風換氣,特別是在灌水後及時通風,以降低棚內濕度。四是及時拔除病株,嚴禁用發病株作為母株培育草莓苗,使之成為帶菌的侵染源。五是搞好藥劑防治。在芽枯病發生初期,可用10%多抗黴素600-800倍液,或10%立枯靈300倍液,或敵菌丹600倍液灌根並結合噴霧,7天噴1次,***噴2-3次。大棚內可每畝用5%百菌清粉塵劑150-180克,分放5-6處,傍晚點燃閉棚過夜,7天熏1次,連熏2-3次,效果較好。
3.灰黴病 是大棚草莓開花後的主要病害,在花朵、花瓣、果實及葉上均可發病,以果實發病為主,在膨大的果實上,生成褐色斑點,並逐漸擴大,嚴重時全果變軟,並著生灰色黴狀物。在葉片上發生時,可見褐色或暗色水漬狀病斑,有時病斑略具輪紋,濕潤條件下葉背面出現乳白色絨毛狀菌絲團。侵染花蕾及果柄時,病部變褐色。灰黴病菌能在植株上形成扁平形,或不規則形黑色鼠糞狀的菌核。
防治對策:壹是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的施用量,栽植密度合理,控制棚內濕度,發現棚中出現患病植株,應及時采取升溫措施,每天早晨就將棚內溫度提高到35℃,不換氣,預防灰黴病蔓延。如遇連續陰雨天氣,病害往往會很快恢復,應將棚溫調升到45℃左右,持續2小時,這樣處理後病害很快可受到控制。二是及時摘除老葉、病葉和殘葉及感病花序,剔除病果,集中深埋或燒毀,消滅侵染源。三是搞好藥劑防治。開花前用1∶1∶200倍波爾多液噴霧,並用30%施佳樂1000倍液,或50%農利靈750倍液,或10%世高1500倍液,或50%撲海因800-10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
4.炭疽病 植株的葉片、葉柄和匍匐莖均能發病。葉片上病斑為圓形和不規則形,中央為棕褐色,邊緣為紫色。葉柄和匍匐莖上發病初期出現稍凹陷的、小的、中央為棕褐色、邊緣為紫紅色的紡錘形病斑,蔓延後發展到全部葉柄及整條匍匐莖。匍匐莖受害,對草莓苗影響非常大,匍匐莖受害枯死會嚴重影響植株的存活。
防治對策:使用抗病品種,選用無病種苗,遮陽降溫,用遮陽網等遮陽,盡可能降低苗床的溫度,從而降低病害的發生。當有病害零星發生時可用炭凈膠懸劑100倍液、或25%炭特靈500倍液進行防治2-3次。還可使用的有效藥劑有:科博78%波爾·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世樂50%咪鮮胺錳鹽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易保68.75%惡酮·錳鋅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等,根據病情發展每隔7天噴1次,連續防治3-4次,註意交替用藥,防止產生抗藥性。
5.白粉病 草莓白粉病在低溫、高濕條件下容易發生,發病適宜溫度為15-20℃,空氣相對濕度在90%以上。冬季大棚內的環境正好符合白粉病發生要求,發生頻率高、暴發性強、危害重。草莓的葉、莖、花、果均能發生白粉病,病葉病斑上有白色粉狀物,後期葉緣萎縮、枯焦;果實受害時,幼果停止發育並幹枯,大果染病果面上常形成白色粉狀物,失去商品價值。病害嚴重時可能導致棚內大量草莓整株死亡,甚至絕收。
防治對策:壹是選用抗病品種。二是培育無病壯苗。選用無病母株育苗,分株育苗期及時拔除弱苗、病苗,並用藥預防2-3次。三是搞好藥劑防治。在發病中心株及周圍,噴施波美0.3度石硫合劑。草莓采收後全園噴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及30%特富靈5000倍液。此外,在草莓發病初期和盛期,每畝用世高24-60克,對水50公斤噴霧,防治效果好,而且持效期長達18天左右,連噴2次即可有效防治白粉病。
6.黃萎病 該病是土壤病害,主要癥狀是幼葉畸形、葉變黃、葉表面粗糙,隨後葉緣變褐色,葉片雕萎,直到枯死。
防治對策:引入無病植株種植;縮短更新年限;播種或定植前對土壤進行消毒滅菌,方法是每畝用氯化苦13.5-20升,穴施或溝施,施後封土蓋膜。也可用太陽能消毒。方法是在7-8月份的高溫期,深翻、灌水、蓋地膜,利用膜下高溫殺死病菌。在栽植前,用20%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浸根5分鐘以上,預防種苗帶菌。已發病的必須拔除燒毀。
7.蚜蟲 蚜蟲吸取汁液使果實生育受阻,蚜蟲的排出物使葉片、果實受到汙染。另外,蚜蟲也是傳播病毒的媒介。
防治對策:及時摘除老葉,清理田間,消滅雜草。開花前噴施50%辟蚜霧2000倍液,噴1-2次。
8.紅蜘蛛 葉片受害初期出現小灰白點,隨後逐步擴大,使全葉片布滿白色花紋、然後葉片黃化卷曲,植株矮化枯萎,嚴重影響生長。
防治對策:合理肥水管理以提高植株對紅蜘蛛的抗性,選用阿維菌素、尼索朗、滅蟎醌、滅掃利等藥劑進行防治。
2014-06-16 08:48 作者: 來源:湖南省沅江市農村辦 點擊:1121
1.葉斑病 又稱蛙眼病,主要危害葉片、葉柄、果梗、嫩莖和種子。在葉片上形成暗紫色小斑點,擴大後形成圓形或橢圓形斑,使整個病斑呈蛇眼狀。
防治對策:經常檢查,發現葉斑病後,立即摘除病葉、老葉,帶出棚外燒毀,防止在大棚內擴散而重復染病。發病初期噴施70%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700倍液,10天噴1次,或者每畝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200克對水75公斤噴霧,每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2.芽枯病 又稱立枯病,病株幼芽呈青枯狀,葉和萼片形成褐色斑點,逐漸枯萎,葉柄和果柄基部變成黑褐色,葉子失去生機,萎蔫下垂。急性發病時,草莓植株會猝倒,不加防治會很快蔓延,造成很大損失。
防治對策:壹是盡量避免在發生立枯病的地方進行育苗移栽草莓。如果萬壹要栽必須采用太陽能土壤消毒法,徹底殺滅真菌病源。二是栽植時註意適當稀植,合理灌水,降低棚內濕度。三是註意棚內適時通風換氣,特別是在灌水後及時通風,以降低棚內濕度。四是及時拔除病株,嚴禁用發病株作為母株培育草莓苗,使之成為帶菌的侵染源。五是搞好藥劑防治。在芽枯病發生初期,可用10%多抗黴素600-800倍液,或10%立枯靈300倍液,或敵菌丹600倍液灌根並結合噴霧,7天噴1次,***噴2-3次。大棚內可每畝用5%百菌清粉塵劑150-180克,分放5-6處,傍晚點燃閉棚過夜,7天熏1次,連熏2-3次,效果較好。
3.灰黴病 是大棚草莓開花後的主要病害,在花朵、花瓣、果實及葉上均可發病,以果實發病為主,在膨大的果實上,生成褐色斑點,並逐漸擴大,嚴重時全果變軟,並著生灰色黴狀物。在葉片上發生時,可見褐色或暗色水漬狀病斑,有時病斑略具輪紋,濕潤條件下葉背面出現乳白色絨毛狀菌絲團。侵染花蕾及果柄時,病部變褐色。灰黴病菌能在植株上形成扁平形,或不規則形黑色鼠糞狀的菌核。
防治對策:壹是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的施用量,栽植密度合理,控制棚內濕度,發現棚中出現患病植株,應及時采取升溫措施,每天早晨就將棚內溫度提高到35℃,不換氣,預防灰黴病蔓延。如遇連續陰雨天氣,病害往往會很快恢復,應將棚溫調升到45℃左右,持續2小時,這樣處理後病害很快可受到控制。二是及時摘除老葉、病葉和殘葉及感病花序,剔除病果,集中深埋或燒毀,消滅侵染源。三是搞好藥劑防治。開花前用1∶1∶200倍波爾多液噴霧,並用30%施佳樂1000倍液,或50%農利靈750倍液,或10%世高1500倍液,或50%撲海因800-1000倍液,或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防治。
4.炭疽病 植株的葉片、葉柄和匍匐莖均能發病。葉片上病斑為圓形和不規則形,中央為棕褐色,邊緣為紫色。葉柄和匍匐莖上發病初期出現稍凹陷的、小的、中央為棕褐色、邊緣為紫紅色的紡錘形病斑,蔓延後發展到全部葉柄及整條匍匐莖。匍匐莖受害,對草莓苗影響非常大,匍匐莖受害枯死會嚴重影響植株的存活。
防治對策:使用抗病品種,選用無病種苗,遮陽降溫,用遮陽網等遮陽,盡可能降低苗床的溫度,從而降低病害的發生。當有病害零星發生時可用炭凈膠懸劑100倍液、或25%炭特靈500倍液進行防治2-3次。還可使用的有效藥劑有:科博78%波爾·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世樂50%咪鮮胺錳鹽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易保68.75%惡酮·錳鋅水分散粒劑1000倍液等,根據病情發展每隔7天噴1次,連續防治3-4次,註意交替用藥,防止產生抗藥性。
5.白粉病 草莓白粉病在低溫、高濕條件下容易發生,發病適宜溫度為15-20℃,空氣相對濕度在90%以上。冬季大棚內的環境正好符合白粉病發生要求,發生頻率高、暴發性強、危害重。草莓的葉、莖、花、果均能發生白粉病,病葉病斑上有白色粉狀物,後期葉緣萎縮、枯焦;果實受害時,幼果停止發育並幹枯,大果染病果面上常形成白色粉狀物,失去商品價值。病害嚴重時可能導致棚內大量草莓整株死亡,甚至絕收。
防治對策:壹是選用抗病品種。二是培育無病壯苗。選用無病母株育苗,分株育苗期及時拔除弱苗、病苗,並用藥預防2-3次。三是搞好藥劑防治。在發病中心株及周圍,噴施波美0.3度石硫合劑。草莓采收後全園噴施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及30%特富靈5000倍液。此外,在草莓發病初期和盛期,每畝用世高24-60克,對水50公斤噴霧,防治效果好,而且持效期長達18天左右,連噴2次即可有效防治白粉病。
6.黃萎病 該病是土壤病害,主要癥狀是幼葉畸形、葉變黃、葉表面粗糙,隨後葉緣變褐色,葉片雕萎,直到枯死。
防治對策:引入無病植株種植;縮短更新年限;播種或定植前對土壤進行消毒滅菌,方法是每畝用氯化苦13.5-20升,穴施或溝施,施後封土蓋膜。也可用太陽能消毒。方法是在7-8月份的高溫期,深翻、灌水、蓋地膜,利用膜下高溫殺死病菌。在栽植前,用20%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浸根5分鐘以上,預防種苗帶菌。已發病的必須拔除燒毀。
7.蚜蟲 蚜蟲吸取汁液使果實生育受阻,蚜蟲的排出物使葉片、果實受到汙染。另外,蚜蟲也是傳播病毒的媒介。
防治對策:及時摘除老葉,清理田間,消滅雜草。開花前噴施50%辟蚜霧2000倍液,噴1-2次。
8.紅蜘蛛 葉片受害初期出現小灰白點,隨後逐步擴大,使全葉片布滿白色花紋、然後葉片黃化卷曲,植株矮化枯萎,嚴重影響生長。
防治對策:合理肥水管理以提高植株對紅蜘蛛的抗性,選用阿維菌素、尼索朗、滅蟎醌、滅掃利等藥劑進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