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壓倒壹切,但妳也不能被壹切壓倒。 今天我在這分享壹些關於在逆境中成長的 勵誌 故事 給大家,歡迎大家閱讀!
1.在失望處希望
19歲的王碩曾是新疆昌吉壹所重點中學高二尖子班學生。由於同學間的競爭異常激烈,讓王碩感到很不適應,性格也變得怪異,撕書、不交作業、經常發呆?經醫院診斷,王碩患上抑郁癥。?這個世界壹點也不美好。活著為了什麽?人為什麽要這麽辛苦?患病後,王碩常常這樣自言自語。2012年5月4日,舉國青年都在慶祝這個屬於自己的節日,王碩卻選擇了跳樓這種決絕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悲痛的母親在整理兒子的遺物時,發現 筆記本 裏面讓她心酸的壹頁。這頁紙被王碩用壹根豎線分成左右兩欄。左邊是?死的理由?,有6條,包括:得病、高考、休學、退學、高中樂悲參半,最後壹條是?沒有追喜歡的女孩,只會偶爾揪她的辮子?。右邊是?活的理由?,如燕(我猜應該是他喜歡的女孩名字吧?)、NBA、倫敦奧運會、動漫、棋、武林外傳、歷屆票房電影?總***有23條之多。讓人難過的是,23條?活的理由?終究在內心的天平上沒有壓倒6條?死的理由?。
也許這個世界真的沒有想象中的純潔和完美。1918年11月初,梁濟60歲生日前夕,為準備給他祝壽,家人進行大掃除。他因此到朋友家小住,說生日那天回來。11月7日,梁濟問兒子梁漱溟:?這個世界會好嗎?在北京大學當哲學講師的兒子回答說:?我相信世界是壹天壹天往好裏去的。?能好就好啊!?梁濟說罷離開了家。三天後,即民國七年十壹月十日,梁濟自沈於別墅附近的?凈業湖?,即今天的積水潭。
父親的自殺對經年進行人生思考也想自殺的梁漱溟是壹個啟示。他開始用壹生研究?人為什麽要活著?這樣壹個深奧的人生哲學課題。?人的壹生要解決三個關系。首先是,人和物的關系;再次是,人和人的關系;最後是,人和內心的關系。?這是他得出的結論。懂得擔當的梁漱溟用95歲的高壽完成了當年對父親所言 ?世界是壹天壹天往好裏去的?的行為證明。1983年,美國學者艾愷教授對梁漱溟進行連續十余次訪談。後來,30多小時的錄音被整理成壹本書,名字就叫《這個世界會好嗎?梁漱溟晚年口述》。書中有這樣壹段易懂卻引人深思的話:吃飯好好吃,睡覺好好睡,走路好好走,說話好好說,去相信這個世界會越來越美、越來越好。
1995年,37歲的幾米遇到人生壹個重大事件,罹患血癌,憑借對美好世界的熱愛和內心強大的力量,他最終戰勝病魔,在生命的長河中逆流而上,成為臺灣最著名繪本作家。幾米在自己的作品《我的心中每天開出壹朵花》裏寫下這樣的話:落入深井,我大聲呼喊,等待求援?天黑了,黯然低頭,才發現水面滿是閃爍的星光。我總在最深的絕望裏,遇見最美麗的驚喜。我在冰封的深海,找尋希望的缺口。卻在午夜驚醒時,驀然瞥見絕美的月光。
?我有著向命運挑戰的個性,雖是屢經挫敗,我決不輕從。我能頑強地活著,活到現在,就在於:相信未來,熱愛生命。?上面的詩句是詩人食指寫給自己的內心,也是寫給世界上每壹個追問人生意義的人。
頑強地或者,在失望處希望,相信終究尋得見天空那顆屬於自己的星星。
2.蝸牛男孩?的堅強與夢想
他的確像只蝸牛,向右側彎的脊柱讓他的整個身體蜷縮成壹團,像極了蝸牛的殼。那不屈從於命運的倔強臉龐,那對未來的渴求,又像極了蝸牛的韌性。他叫王穎龍,1997年12月出生於簡陽市靈仙鄉馬廟村,壹生下來就被確認為右下肢骨折,家人帶著他四處求醫,得到的結果是只能等到18歲時截肢。這是最近網絡上壹個男孩的遭遇。(3月12日《華西都市報》)。
?蝸牛男孩?王穎龍的故事讓筆者看到很感動,他沒有因為身有殘缺而自暴自棄,反而更加努力的學習,靠自己的毅力和信心支撐自己活下去。他的堅強和努力讓同學們和老師們刮目相看。
王穎龍的夢想是上大學,壹個看似簡單、平凡的夢想,在他的身上卻顯得艱難,他的病魔並沒有因此而退縮,但他依然很樂觀。
?蝸牛男孩?的樂觀和堅強,就像比喻的蝸牛壹樣。?我要壹步壹步往上爬,在最高點乘著葉片往前飛任風吹幹流過的淚和汗,總有壹天我有屬於我的天《蝸牛》。
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不幸,而幸福的人卻在抱怨不滿。我們要學習?蝸牛男孩?的蝸牛精神,因為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有生存的意義。
3.感悟人生蒼茫,有多少輝煌鮮亮與滄桑沈浮
那是1985年的夏天,我剛剛 畢業 分配到機關裏。機關裏有幾十位新來的學生,大家都是單身,壹到晚上便齊聚到壹樓的值班室裏,下象棋、看電視、讀報紙、打撲克,各取所好。
這中間,常常有壹位50多歲的人,或指點著青年人壹兩步妙棋,或看電視,或讀報,或獨處壹隅,亦或默默地註視著這些無拘無束的年輕人,默默地打發著時光。後來我知道他是能源辦的壹個老幹部,單身壹人在這個大院裏工作了很多年了。他滿臉皺紋,像久經風雨的老榆樹皮。個子不高,有點兒駝背,瘦瘦的,像個農民老大爺。衣著總是很隨便,頭發也很淩亂,胡子拉碴的,大家都沒有那種對長者的尊敬,壹口壹個老陳地開他的玩笑。有時,搞得他很難堪,很狼狽,但他也不怨怒,只是漠然地笑笑就罷了。
機關大院裏的老幹部很多,但大家在家屬院裏有自己成套的單元房,只有老陳幾十年壹貫制,壹直住在機關最裏面的壹片紅瓦房裏。那是青年單身們的住地,老陳自然也成了這個區域裏的調味品。見了面,張口老陳,閉口老陳,玩笑戲謔,不當回事兒。
有時,我也見到機關裏壹些與老陳同齡的人也開他玩笑,而老陳依然像對付年輕人壹樣壹笑置之。
壹天傍晚,我吃過晚飯散步到老陳的門口。門沒有關,老陳正獨自在那張小方桌吃著飯。壹種好奇心促使我走進了他的門。盡管,我分明感覺到了老陳並不歡迎我,但也許是平時與老陳玩笑開得多了,就沒有那種世俗的禮貌。我坐在他那零亂不整的床沿上。唯壹的家俱是壹張三屜桌,其他全是紙箱子,整整壹排,足有20多個。
老陳依然吃著他的飯,似乎我並不存在。我也不客氣,很隨便地翻他的東西。桌上有壹本老式相冊,我楞住了,壹頁頁幾乎全是海軍軍艦和海軍軍官的合影照片。更多的是壹位海軍軍官站在軍艦上乘風破浪的英姿。還有幾張照片,是那位海軍軍官與壹位漂亮小姐的合影。?老陳,這個軍官是誰?我問。良久,老陳說:?在我這裏放著,還能有誰?照片都已泛黃。我仔細辨認,盡管歲月的滄桑幾乎使老陳變了壹個人,但老陳的臉上依然還是那海軍軍官的影子。
那壹天,我在老陳的家裏坐了四個小時。老陳曾是壹個艦隊的中校艦長,那時他只有34歲。?“”?初年,他被發配到這個並不是他故鄉的地方,在10個鄉鎮工作過,後來被調到這個大院裏。在朦朧的燈光中,我平生第壹次感受到歲月的滄桑和人生的離奇。從那以後,我見到老陳不再開玩笑,表情也難有往日的自如與輕松。
我們對於身邊壹個個普通的人,對於這個世界,對於茫茫人間,能了解多少呢?人生蒼茫,壹個看起來十分落魄的人,我們卻不知道他的人生曾經這樣鮮亮過!每個人都有過他的輝煌與榮耀,只不過我們總是輕易地忽略了。我們更多地關註著自身,從自身去品評他人,也正因為這樣才使我們輕易地傷害了許多不應傷害的人們。
也許,我們現在正有著鮮亮的人生,可是,我們能夠保證自己的人生永遠鮮亮下去嗎?也許,我們的人生正陷入落魄的逆境中,可是,我們同樣可以這樣想,也許過不了多久,我們也有鮮亮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