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彭德懷自述的歷史記述

彭德懷自述的歷史記述

彭德懷同誌開始記述自己的歷史,時間要追溯到1959年。

1959年,在黨中央召開的廬山會議上,彭德懷同誌給毛澤東同誌寫了壹封信,陳述他對1958年以來黨在經濟工作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出現的左傾錯誤的意見。這封信受到錯誤的批判,彭德懷同誌的歷史遭到不公正的“清算”,他被加上了“右傾機會主義”、“反黨”、“野心家”、“偽君子”等罪名。

1959年歲末,彭德懷同誌在罷官後從中南海遷居北京郊外的吳家花園。在這裏,他讀書、勞動,同時,歷史的不幸也迫使他做歷史的回顧。

1962年6月16日,彭德懷同誌給黨中央送交了壹封長信(後被稱為“八萬言書”),在這封長信中,他向黨陳述自己從出生以來到廬山會議的歷史。對於“清算”他歷史的若幹問題,他既從嚴檢查了自己,也壹壹分析當時的背景,澄清事實,做了申訴。不幸,這封信又被當成他的“翻案書”而遭到批判。在失去申辯權利,考慮到這封信可能遭到的命運的情況下,彭德懷同誌把這封信的部分底稿存放在故鄉湖南湘潭縣烏石鄉彭家圍子老家。

1965年11月,毛澤東同誌親自委派彭德懷同誌去四川擔任三線建設副總指揮。1966年12月,“文革”揪鬥之風刮起,江青授意戚本禹指使壹夥人把彭德懷同誌從成都“揪”到北京。從此,彭德懷同誌完全失去了自由,被“監護”進行所謂“專案審查”,強迫他承認許多莫須有的罪名。對此,他先是耐心地說明情況,以後便凜然地予以駁斥。“專案組”逼著他壹次又壹 次地寫材料“交代罪行”,他忍受著殘酷的折磨,在前後所寫的幾份長篇“簡歷材料”中進壹步回顧了自己革命的歷程,做為對專案審查的回答。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懷同誌在被關禁中含恨蒙冤,與世長辭。從1959年“罷官”以來,他以不能為黨工作為最大的痛苦。在吳家花園,他自嘲:“半生戎馬無暇日,老來偷閑學種桃”;被綁架到北京後,他拍腿憤慨:“今天已經是撤職我8年了,這8年白白地浪費過去了!”誰能料到,從那以後,又是壹個8年,壹個完全失掉自由,最後奪去了他生命的8年!從1959年冬到1974年冬,是16個年頭,在這16個年頭中,我們的黨、軍隊、國家和人民是多麽需要他,然而,他所能留給我們的,只有兩份心血。壹份,是他在吳家花園和四川寫的很多關於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的讀書筆記——1959年以後,他曾說過:“我不弄通社會主義經濟問題死不瞑目”。在“文革”中,這些筆記有的被抄走不知下落,有的被專案組以“擴散了不好”為由,付之壹炬。這樣,在這壹段歲月中,他留給我們的,只剩下另壹份,這就是關於他壹生歷史的記述。這壹部分遺稿,做為他的“罪證”存放在“彭德懷專案組”的檔案裏,1978年12月,黨的十壹屆三中全會為彭德懷同誌平了反,這壹部分遺稿才被清理出來,在今天,呈獻於他熱愛的黨和人民之前。

由於彭德懷同誌在被關禁期間所寫的幾份簡歷材料內容多所重復,與“八萬言書”中關於他個人歷史的敘述部分也大體重復,為便於閱讀,我們將以上各稿合並整理為《彭德懷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