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大全網 - 字典詞典 - 《馬說》譯文是什麽?

《馬說》譯文是什麽?

譯文:

世上先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經常有,但是伯樂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貴的馬,也只能辱沒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馬壹同死在槽櫪之間,不以千裏馬著稱。

日行千裏的馬,吃壹頓有時能吃完壹石糧食。餵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裏而像普通的馬壹樣來餵養它。這樣的馬,雖然有日行千裏的能力,但吃不飽,力氣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現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馬壹樣尚且做不到,怎麽能夠要求它(日行)千裏呢?

不按照驅使千裏馬的正確方法鞭打它,餵養它卻不能竭盡它的才能,聽千裏馬嘶鳴,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拿著鞭子面對它,說:“天下沒有千裏馬!”唉,難道真的沒有千裏馬嗎?大概是真的不認識千裏馬吧!

原文:

《馬說》

韓愈?〔唐代〕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裏馬。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裏稱也。

馬之千裏者,壹食或盡粟壹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裏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裏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裏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馬說》主題:

全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把伯樂比喻為知人善任的賢君,把千裏馬比喻為未被發現的真正人才,闡述了封建社會中人才被埋沒的原因,對統治者不識人才和摧殘人才的社會現象進行了抨擊。作者希望統治者能識別人才,重用人才,使他們能充分發揮才能。

思想感情(中心主旨)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壯誌難酬之情和對統治者埋沒、摧殘人才的憤懣和控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