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解牛原文及翻譯註釋如下:
庖丁給梁惠王宰牛。手接觸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腳踩的地方,膝蓋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湯時)《桑林》舞樂的節拍,又合乎(堯時)《經首》樂曲的節奏。
梁惠王說:“嘻,好啊!(妳解牛的)技術怎麽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庖丁放下刀回答說:“臣下所註重探究的,是解牛的規律,已經超過壹般的技術了。起初我宰牛的時候,眼裏看到的是壹只完整的牛。
幾年以後,再未見過完整的牛了。現在,我憑精神和牛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動。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結構,砍入牛體筋骨相接的縫隙,順著骨節間的空處進刀,依照牛體本來的構造,筋脈經絡相連的地方和筋骨結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過,更何況大骨呢!
技術好的廚師每年更換壹把刀,是用刀割斷筋肉割壞的(就像我們用刀割繩子壹樣);技術壹般的廚師每月就得更換壹把刀,是砍斷骨頭而將刀砍壞的。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幾千頭了,但刀刃鋒利得就像剛在磨刀石上磨好的壹樣。
那牛的骨節有間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寬寬綽綽地,那麽刀刃的運轉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來,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壹樣。
即使是這樣,每當碰到筋骨交錯聚結的地方,我看到那裏很難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視力集中到壹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豁啦壹聲,牛的骨和肉壹下子就解開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壹樣。我提著刀站立起來,為此舉目四望,為此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然後把刀擦抹幹凈,收藏起來。”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庖丁的這番話,懂得了養生的道理了。”